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尿 AAP测定在紫癜性肾炎中的临床意义 ,本文应用速率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 32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尿AAP和 m Alb。经观察尿 AAP与 m Alb呈正相关 (γ=0 .712 ) ,2 0例对照组尿 AAP活性为 8.84± 2 .6 1u/ g.Cr,患儿组尿 AAP活性为 16 .6± 5 .94u/ g.Cr,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14例患儿治疗前与缓解后尿 AAP分别为 19.40± 5 .6 8,11.0 8±4.72 u/ g.Cr,差异非常显著 (P<0 .0 0 1)。4例尿检阴性紫癜性肾炎患儿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资料显示 :尿 AAP活性可较特异的反应肾脏早期损伤情况 ,是紫癜性肾炎诊断及疗效判定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白细胞介素 6(IL 6)依赖细胞株KD83 ,检测狼疮性肾炎 (LN)患者活动期组、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和尿中IL 6的活性。结果 :活动期组LN患者血清和尿中IL 6活性均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稳定期组LN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活动期组LN患者血清和尿中IL 6活性均与血沉 (ESR)呈正相关 (r =0 683 0和r =0 5 767,P <0 0 5 ) ,而与血清补体C3、抗核抗体(ANA)、抗ds DNA抗体均无相关关系 ;活动期组LN患者血清IL 6活性与血清IgG呈正相关 (r=0 83 5 0 ,P <0 0 1) ,与补体C4呈负相关 (r =- 0 5 980 ,P <0 0 5 )。结论 :活动期LN患者血和尿的IL 6活性均增高 ,提示IL 6在LN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血和尿的IL 6活性可作为观察LN患者病情的活动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尿IL-6和TNF-α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含量变化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对 49例PNS活动期患儿血尿IL - 6、TNF -α含量进行检测 ,并对其中 39例缓解期患儿血和尿中IL - 6、TNF -α等指标进行了复查。比较单纯型肾病与肾炎型肾病活动期和缓解期血尿IL - 6、TNF -α含量变化。结果 PNS活动期无论肾炎型肾病还是单纯型肾病 ,血和尿IL - 6、TNF -α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单纯型肾病组与肾炎型肾病组相比 ,血尿IL - 6含量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血尿TNF -α含量两组间差异明显 (P <0 .0 1)。PNS缓解期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血和尿中IL - 6、TNF -α含量均较活动期显著下降 (P <0 .0 1) ,但肾炎型肾病组血尿IL- 6、TNF -α含量与单纯型肾病相比仍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血和尿IL - 6、TNF -α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PNS病变活动和估计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血和尿TNF -α含量变化对临床上鉴别单纯型肾病与肾炎型肾病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尿纤维结合蛋白在评价狼疮肾炎患者狼疮活动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纤维结合蛋白 (Fn)水平变化在狼疮肾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1 8例狼疮肾炎患者和 1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尿Fn水平检测 ,比较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差异及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活动指数 (SLEDAI)的相关关系。结果 :狼疮肾炎患者尿Fn水平活动期为 732 .73± 32 6 .51ng/ml,静止期为1 1 6 .0 7± 52 .1 0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 9.86± 7.1 9ng/ml(P <0 .0 5) ,并且活动期高于静止期 (P <0 .0 0 1 ) ,尿Fn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 (r =0 .934 ,P <0 .0 5)。结论 :尿Fn水平可作为狼疮肾炎患者活动度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差异;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缓解期尿液NGAL、MMP-9水平的差异。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尿液NGAL、MMP-9检测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1年6月—2016年6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患者尿NGAL、MMP-9水平,观察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尿NGAL、MMP-9水平的变化,并和健康对照组比较。 结果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尿液NGA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7.71±12.69)ng/mL vs. (19.27±5.3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尿液MMP-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14±1.25)ng/mL vs. (1.06±0.3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经过治疗缓解的患者,治疗后尿液NGA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36.34±11.83)ng/mL vs. (25.13±5.7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经过治疗缓解的患者,治疗后尿液MMP-9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5.38±1.62)ng/mL vs. (3.09±0.6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尿液NGAL、MMP-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经过治疗获得缓解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动期尿液NGAL、MMP-9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尿液NGAL、MMP-9检测方便、无创,患者无痛苦,可以作为监测溃疡性结肠炎病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狼疮性肾炎患者尿液N -乙酰 -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 -acetal- β -D -glucosaminidase,NAG)的变化 ,探讨其与狼疮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6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 5 2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尿液NAG增高 ,敏感度 92 .8% ,行肾组织病理检查 38例中有 2 6例为Ⅳ型狼疮性肾炎患者 ,其尿液NAG均见明显增高 ,治疗后随着狼疮活动的控制 ,尿液NAG明显下降 (P <0 .0 1)。而活动度相对较低的Ⅱ型狼疮性肾炎 ,尿液NAG仅增高程度显著低于Ⅳ型狼疮性肾炎患者 (P <0 .0 1)。结论 :尿液NAG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价狼疮活动程度及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分析方法,ELISA法检测33例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和35例缓解期狼疮肾炎患者尿液中 MCP-1水平。结果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 MCP-1水平[468.0(205~1990)pg/mg Cr]明显高于缓解期狼疮肾炎患者[131.5(69~734)pg/mg 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活动期狼疮肾炎组患者年龄(25.9±3.7)岁,缓解期狼疮肾炎组患者年龄(29.7±3.5)岁,两组年龄有统计学差异(P <0.05),活动期狼疮肾炎组患者抗 ds-DNA抗体阳性率高于缓解期狼疮肾炎组患者(P <0.05)。两组在性别和族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 >0.05)。活动期狼疮肾炎组患者尿液中MCP-1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及24 h尿白蛋白/肌酐(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UACR)呈正相关(r=0.916,P=0.000;r=0.936,P=0.000)。结论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尿液中 MCP-1水平升高,对狼疮肾炎的活动性及复发具有可靠稳定的临床诊断意义。需进行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明确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尿液N 乙酰 B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的变化作临床研究。方法 :采用基质为对硝基苯 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PNP -NAG)的化学显色法对CRF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的尿液NAG进行检测 ,同时采用速率法作血尿素氮 (BUN)、血肌肝 (Cr)的测定。结果 :CRF患者尿液NAG水平 (6 2 .88± 17.36u/gCr) (12 0例 )与健康对照组(11 2 9± 2 0 7u/gCr) (4 0例 )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血BUN水平 (分别为 16 42 ±6 17mmol/L5 .15± 0 .99mmol/L) ,血Cr水平 (分别为 6 6 9 76± 2 5 2 0 2umol/L95 .0 3± 17.86umol/L)差异均具极显著性 (P <0 0 1)。而不同含量的BUN ,血Cr和尿Cr对CRF患者尿液NAG水平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 :CRF患者尿液NAG水平证实了肾脏肾小管功能的不可逆性损害 ,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狼疮肾炎患者血、尿MCP-1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患者血、尿单核 巨噬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 (ELISA)分别检测 3 6例狼疮肾炎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血、尿MCP 1的水平。结果 :狼疮肾炎患者血、尿MCP 1水平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升高(均为P <0 .0 1) ;狼疮肾炎患者活动期尿MCP 1水平较静止期明显增高 (P <0 .0 1) ,而血MCP 1水平差异不大 (P >0 .0 5 ) ;活动期患者经激素或细胞毒药物治疗后尿MCP 1明显下降 (P <0 .0 1) ,血MCP 1下降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尿MCP 1的测定可作为反映狼疮肾炎活动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0.
儿童肾病综合征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NS)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 ,检测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 2R)和T细胞亚群 ,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对 2 5例NS活动期和 2 0例缓解期患儿的血清和尿液检测sIL - 2R浓度。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①NS活动期组血清和尿液sIL - 2R浓度分别高于缓解期组 (P <0 .0 1 )和对照组 (P<0 .0 1 ) ;②NS活动期组CD3 、CD4 、CD4 /CD8 比值、NK[CD(1 6 56) ] 细胞均明显低于缓解期组 (P <0 .0 1 )和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NS细胞免疫功能减低 ,血和尿中sIL - 2R浓度的变化可作为肾病综合征活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比浊法检测血清IgG ,IgA ,IgM ,对5 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体液免疫功能进行前瞻研究。结果 :血清IgA的水平A组为 (4.5± 1.7)g L ,B组为 (3.9± 1.8)g L ,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两组相比P <0 .0 5 ) ;血清IgM的水平A组为 (3.5± 2 .4 )g L ,B组为 (3.6± 1.8)g L ,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两组相比P <0 .0 5 ) ;A组血清IgG的水平 (6 .3± 4 .4 )g L明显降低 ,而B组的水平 (2 9.5± 18.4 )g L明显增高 ,A ,B两组相比P <0 .0 1。结论 :狼疮性肾炎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存在明显紊乱 ,且血清中IgG的变化对其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分类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患者尿NAG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中NAG活性变化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法检测了 86例高血压患者和 5 0例健康对照尿中N -乙酰 -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的活性。 结果 :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尿NAG分别为 43.6 6± 38.2 2单位 克肌酐和 12 .6 6± 3.35单位 克肌酐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尿NAG活性的测定对早期诊断高血压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血清IL - 18和可溶性sFas/可溶性sFas配体 (sFas/sFasL)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检测 4 5例SLE患者和 18例正常人群血清中IL - 18,sFas及sFasL水平。结果 :SLE各组sFas/sFas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其中相对活动期sFas较相对缓解期明显增高 (P <0 .0 1) ,sFasL无明显差异 (P >0 .0 5 )。IL - 18水平在SLE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相对活动期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和相对缓解期患者差异显著 (P <0 .0 1) ,而相对静止期患者血清水平则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SLE患者和相对活动期患者血清IL - 18水平与sFas增高呈显著的正相关 (P <0 .0 1)。结论 :IL - 18,sFas及sFasL在SLE发病中有一定意义 ,IL - 18的变化与sFas表达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尿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活动期和非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各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应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三组患者尿中CTGF的含量和变化,同时测定三组患者补体C3、C4、C反应蛋白(CRP)和24h尿蛋白定量并与尿中CTGF进行相关.陛分析。结果在狼疮性肾炎活动期患者尿中CTGF含量明显高于非活动期和健康对照组(P〈0.01),非活动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期LN患者尿中CTGF与血中补体C3、C4呈显著负相关,而与CRP和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结论LN患者尿中CTGF明显升高,并且与狼疮的活动有显著相关性,因此CTGF的水平可作为了解LN活动的一个指标,有助于监测LN的病程进展,同时为LN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浆内皮素检测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方法 ]应用体外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 6 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和 5 6例各种肾脏疾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 (ET) ;其中急性肾小球肾炎 12例 ,急性肾盂肾炎 10例 ,慢性肾炎 11例 ,尿毒症 2 3例 ,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6 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组ET值范围是 :(5 0 .81± 7.5 8) pg/ml;急性肾小球肾炎组ET值范围是 :(5 5 .82± 19.73) pg/ml,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急性肾盂肾炎组ET值范围是 :(5 2 .33± 19.0 2 ) p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慢性肾炎组ET值范围是(47.30± 10 .10 ) p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尿毒症组ET值范围是 :(30 8.99± 10 5 .81) p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结论 ]血浆ET水平显著升高可以导致肾脏功能严重受损 ,表明血浆内皮素水平的检测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胞内细胞因子类型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病关系。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狼疮性肾炎患者活动期 1 3例 ,非活动期 2 1例和健康志愿者 1 5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内的细胞因子 ( IFN-γ、IL - 2、TNF-α和 IL - 4)和表面抗原 ( CD4 )进行分析。结果 :狼疮性肾炎患者 4种细胞内细胞因子分泌情况与健康志愿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但 IFN-γ和 IL - 2在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狼疮性肾炎组患者中相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且在活动期、非活动期狼疮性肾炎组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狼疮性肾炎有强的 Th1优势。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7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33例和治疗组 39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 ,然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的值。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分别为 (95 .1± 61 .4) μg/min和(92 .3± 64 .9) μg/min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为 (1 0 0 .5± 51 .5) μg/min和(52 .5± 33 .0 ) μg/min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结论 :葛根素具有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肾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含量改变在增生性肾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h EGF)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PGN)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 4例 PGN、12例非 PGN患者及 13例正常人血清、尿液和肾活检组织 h EGF含量 .结果  PGN组肾组织、尿 h EGF含量显著高于非 PGN组 (0 .6 3± 0 .18vs 0 .5 9± 0 .15 ,2 75± 5 1vs6 4± 19,P<0 .0 1)和正常对照组 (0 .6 3± 0 .18vs0 .5 4± 0 .14 ,2 75± 5 1vs5 4± 18,P<0 .0 1) ,PGN组血清 h EGF较非PGN和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 :肾组织 h EGF含量愈高 ,肾小球病理改变程度愈重 (r=0 .6 5 1,P<0 .0 1) ;尿 h EGF含量与肾组织 h EGF含量正相关 (r=0 .80 6 ,P<0 .0 0 1) .结论  h EGF可能与 PGN发病机制有关 ,尿 h EGF含量测定可反映肾组织局部 h EGF含量变化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 (IBD)患者尿中白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 32例IBD患者 (UC 2 7例 ,CD 5例 )在疾病的不同时期 ,用免疫放射比浊法测定尿中白蛋白 ,并结合临床Harvey和Bradshaw指数进行综合分析 ,选取 2 5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 :IBD患者尿白蛋白活动期比缓解期明显增高 (P <0 .0 0 2 ) ,且与Harvey和Bradshaw指数呈正相关 (活动期r=0 .76 ,P <0 .0 0 1;静止期r=0 .73,P <0 .0 0 1)。IBD患者尿中白蛋白明显高于正常人 (活动期P <0 .0 0 1,缓解期P <0 .0 0 5 )。结论 :IBD患者尿中白蛋白可作为判断IBD患者疾病活动情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霉酚酸酯 (MMF)治疗狼疮性肾炎 (特别是Ⅲ和Ⅳ型 )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91例狼疮性肾炎患者 ,67例行肾活检 (其中Ⅲ型狼疮性肾炎 2 0例 ,Ⅳ型狼疮性肾炎 47例 )。将患者分为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CYC)联合治疗组 (CYC组 ) 1 5例、糖皮质激素和MMF联合治疗组 (MMF组 ) 76例 ,治疗时间 6个月 ,CYC用量为1 g/月 ;MMF前 3月 1 .5g/d ,后 3月 1 .0 g/d ,应用 6个月。定期了解尿改变、肾脏功能、血清免疫学指标并记录副作用。结果 :①MMF的疗效 :应用 6个月后 2 4h尿蛋白量明显低于用药前 (P <0 .0 1 )和同期CYC组 (P <0 .0 5) ;尿红细胞减少 50 %的例数为 59例 ,显著高于CYC组 (P <0 .0 5) ;MMF可明显降低狼疮性肾炎患者血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 ;②MMF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免疫学的影响 :MMF治疗 6个月后 ,血清IgG水平降低 ,C3、C4 水平升高。MMF治疗 1 2周后 ,抗ds DNA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CYC组。③MMF副作用 :主要为感染 (8例 )、胃肠道反应 (8例 )等。结论 :应用MMF是治疗狼疮性肾炎 (特别是Ⅲ、Ⅳ型 )有效的方法 ,其副作用较小 ,安全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