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同济医科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10种1368只普通实验动物体内外寄生虫及其感染的初步调查研究结果。在被检动物体内外,获得寄生虫种43属58种.其中,原虫17种、吸虫16种、绦虫8种、线虫11种、昆虫6种;阳性检出率73.54%(1006/1368);人兽共患寄生虫种36.20%(21/58). 相似文献
2.
人兽共患传染病的社会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威胁着公共卫生乃至国家安全.作为重要支撑条件的实验动物在人兽共患传染病防控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人兽共患传染病的危害、实验动物的作用、实验动物在重要人兽共患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人兽共患传染病对实验动物健康的影响、人兽共患病研究中新型实验动物的开发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2003年至2007年湖南省实验动物中沙门氏菌、汉坦病毒、仙台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弓形虫病等几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方法 按和抽检动物.结果 实验大、小鼠汉坦病毒(HV)和仙台病毒(Sendai)出现抗体阳性,实验小鼠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出现抗体阳性,实验鼠沙门氏菌(Salmonella)检测结果阳性,实验大鼠和普通级兔弓形体(Toxoplasma)检测结果阳性.结论 应加强对实验动物流行病学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家犬人兽共患病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6只家犬的心脏、肝脏、肾脏、肠道进行了解剖和寄生虫检查,发现犬恶丝虫的感染率为10.37%,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为47.16%,犬钩虫的感染率为42.25%,犬腹孔绦虫的感染率为30.18%,曼氏迭宫绦虫的感染率为13.20%,猫泡带尾绦虫的感染率为16.98%。这些寄生虫为人兽共患,人也可以感染。调查研究犬的人兽共患寄生虫,有利于把犬作为实验动物的科研人员和用犬来看家护圈的农民、牧民以及把犬 相似文献
5.
1 前言
自人类产生起,人类就受到动物来源人兽共患疫病的威胁。人类在与疾病的斗争过程中,掌握了疾病的一些发生发展规律。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近百年来,人类对这类病的认识更加深入,找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来防治这类疫病。我国在各级政府的组织和领导下。依靠专业人员。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对许多动物来源人兽共患疫病采取对策。达到了降低损失、扑灭、甚至根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因饲养宠物狗、猫可能感染的常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方法参阅相关文献对国内因饲养宠物狗、猫可能感染的常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感染过程、病症、及预防等做一综述。结果常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有:犬复孔绦虫病、结膜吸吮线虫病、包虫病、黑热病、弓形虫病。结论饲养宠物狗、猫可能感染多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7.
随着宠物饲养的盛行,与宠物相关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愈加得到高度重视.为了避免和减少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流行,本文就几种重要的宠物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诊断及防治等作一介绍,以期提高认识,防患未然. 相似文献
8.
9.
对某单位从事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及科研工作的人员进行人兽共患病病原体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发现所调查的4种人兽共患性疾病中,血清检出阳性者只有流行性出血热,提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仍是预防的重点。只有改善实验动物饲养环境,控制实验动物质量,才能切实有效地保障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或感染,共68种病原,简要论述了每种病原的传播途径、对人及动物的危害、发病特点等。 相似文献
11.
12.
福建猕猴实验动物自然感染肠道寄生虫的调查林开铅,李友松,张榕燕,李志雄,黄秀兰(福建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福州)目前,国内有关猕猴肠道寄生原虫资料较缺,本文对福州地区A、B猴场长养的125只福建猕猴进行肠道寄生虫调查。检及寄生虫14种,其中原虫9种,... 相似文献
13.
14.
对106只家犬的心脏、肝脏、肾脏、肠道进行了解剖和寄生虫检查,发现犬恶丝虫的感染率为10.37%,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为47.16%,犬钩虫的感染率为42.25%,犬腹孔绦虫的感染率为30.18%,曼氏迭宫绦虫的感染率为13.20%,猫泡带尾绦虫的感染率为16.98%。这些寄生虫为人兽共患,人也可以感染。调查研究犬的人兽共患寄生虫,有利于把犬作为实验动物的科研人员和用犬来看家护圈的农民、牧民以及把犬作为宠物来饲养的人们引起注意和警惕。防止人犬共患,阻止这些寄生虫病的进一步传播与扩散。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食源性人兽共患细菌病或感染,共18种病原,简要论述了每种病原的传播途径、对人及动物的危害、发病特点等。 相似文献
16.
在我院9种常用实验动物中,经鉴定发现21种体内、外寄生虫,分属20科21属。其中8种是人兽互通寄生虫;7种可造成人体皮肤损害,有的同时可作为多种严重人兽互通病的传播媒介。实验动物与教学、科研和饲养人员接触密切的特殊性增加了这些寄生虫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便于了解北京地区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控制现状,为实验动物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国家标准一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方法,对北京地区18家实验动物生产单位,39个种群,385只动物进行实验动物寄生虫质量检测。结果两种级别(SPF、CL)小鼠和大鼠、CV级猕猴所检项目均为阴性,4个种群cv级豚鼠均检出有体外寄生虫,虫种为豚鼠背毛螨(Chirodiscoides caviae),13个种群CV级家兔中有3个种群检出有体外寄生虫,虫种为兔瘁螨(Psoroptes cuniculi),6个种群CV级比格犬有3个种群检出有体外寄生虫,虫种为犬耳痒螨(Otodectes canis),其中1个种群兼有弓形虫抗体阳性。结论检测结果表明,SPF、CL小鼠、大鼠,CV级猕猴的寄生虫学控制情况较好,开放条件下饲养的CV动物(猕猴除外)体外寄生虫的感染仍然存在,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乔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20(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家庭饲养宠物日益增多,宠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动物.然而,许多宠物是人兽共患疾病的重要传染源,随着人类与各种动物间"零"距离的接触,各种宠物携带的人兽共患病也悄然传人人类,给人们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犬、猫、鸟、鼠和其他宠物易感的人兽共患病毒病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本文对狂犬病、戊型肝炎、禽流感、淋巴细胞脉络膜脑膜炎、流行性出血热、西尼罗热等一些严重危害的宠物人兽共患病毒病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9.
20.
日前,以人兽共患细菌病、人兽共患病毒病、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人兽共患病研究所在吉林大学农学部成立。该研究所设立了全国第一个人兽共患疫病学博士点,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培养人兽共患病方面的专门高级人才基地,是我国首家进行人兽共患病研究的专门机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