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泰泽氏病是由毛样杆菌(Bacillus piliformis)感染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感染动物谱广,发病率低,死亡率高(95%)。临床上以水样腹泻、多形灶肝坏死、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和盲肠炎为其特征。本病自Tyzzer(1917)首先报道在日本华尔兹小鼠(Waltzing mice)中发现以来,相继在兔、猴、大鼠、沙鼠、麝鼠(Muskrat)、猫、狗、仓鼠、豚鼠中都有发现,马(主要是幼驹)、牛和猫科动物中的雪貂、小熊猫、以及棕色野生动物也有自然感染。到目前为止,本病在日本、美国和欧州国家(荷兰、意大利、丹麦、匈牙利、民主德国、西德、葡萄牙等)普遍存在。在我国,马治敏等(1982)曾报道了28例以剧水样腹泻为特征的家兔泰泽氏病,证明我中也有本病存在。本病对实验动物的发展和生命  相似文献   

2.
4固龄小鼠最显著的发病特征是腹泻,占受试动物的34.0%;而5周龄小鼠则以肝脏点状坏死为主,占受试动物的57.1%。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在肝、肠组织中发现典型的病理改变及大量的泰泽氏病原体。上述病理改变在心脏也有发现。将发病小鼠肝匀浆液实验感染SPF小鼠获得成功:并在小鼠中进行了该病原体的传代。泰泽氏病原体在4℃条件下2h后对小鼠的毒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迈氏唇鞭毛虫 (Chilomastixmesnili)是一种寄生于肠道内的鞭毛虫 ,其主要寄生于回盲部 ,被认为是不致病鞭毛虫[1 ] 。近 1 0多年来 ,因迈氏唇鞭毛虫感染而产生临床症状者有些报道[2~ 4] 。动物实验也提示 ,在实验动物免疫机能降低时 ,可引起实验动物肠粘膜的损害[5] 。本文进行了迈氏唇鞭毛虫的培养观察 ,为今后开展迈氏唇鞭毛虫的病原学、病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药物治疗等多方面研究奠定了基础。1 材料与方法1 .1 迈氏唇鞭毛虫的包囊采集及实验动物接种迈氏唇鞭毛虫包囊采自十堰市郊区一名迈氏唇鞭毛虫病患儿 (女性 ,6岁 )的…  相似文献   

4.
用泰泽氏菌RJ株作IFA抗原进行人员泰泽氏菌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发现,与实验动物有密切接触的饲养人员组的泰泽氏菌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滴度高于辅助人员组和无关人员组。  相似文献   

5.
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肺损伤 (acutelunginjury ,ALI)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打击后 ,出现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导致的肺水肿和微肺不张为病理特征的一种肺部炎症与通透性增加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 ,ARDS)是一种严重的ALI,由于ARDS病死率高达 40 %~ 5 0 % ,ALI模型的建立对ARDS发病的机制、病理生理改变、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实验研究有重要意义。1 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的种类包括大鼠…  相似文献   

6.
小鼠中由一种毛样杆菌(Bacillus piliformis)引起的泰泽氏病(Tyzzer’s disease),对癌症研究的毁灭性影响,可能比其它小鼠疾病——甚至是脱脚病都严重。其隐性发病过程,在紧张状态下很容易被激化;据记载,在一群小鼠中有一批经辐射作用后,有47%发生了泰泽氏病,而同群中未经辐照的个体则均无发病。同样,经人工感染  相似文献   

7.
自1917年Tyzzer首次描述泰泽氏菌引起小鼠致死性肠(型)肝炎以来,已发现该菌可感染小鼠、大鼠、豚鼠、沙鼠、仓鼠、麝鼠、家兔、白尾棕兔、浣熊、郊狼、犬、灰孤、猫、雪豹、马、袋鼠和非人灵长类等哺乳动物.有报道提示也可能感染人。由于泰泽氏菌具有专营细胞内寄生,不能在无细胞培养基上生长的特点,对其许多生物学特性、分类学地位等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罗函禄曾对泰泽氏病作过概述,近年来,由于泰泽氏菌在体外细胞培养上繁殖成功.使对泰泽氏菌的分类学、抗原性、感染和传播机制及检测等方面均有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临床肺移植手术肺保存(lungpreservation)时间在4h~6h,即缺血时间最长不得超过6h[1,2]。近年来虽然在动物实验肺保存可以长达18h~24h,甚至更长,但临床仅个别报道可保存9h~12h[3]。1 保存液较早被用来降低肺脏温度并同时保护肺脏组织的灌洗液是林格氏液、欧洲柯林液(EuroCollins,EC)。近10a,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及日本等各研究中心分别试验了改良的EC液、低钾右旋糖酐液(lowpotassiumdextran,LPD)和威斯康星液(UniversityofWisconsin,UW)…  相似文献   

9.
中美洲菌痢流行特征 1968年中美洲发生一种少见的志贺氏I型痢疾杆菌(shiga bacillus,DysenterJae I)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下称“菌痢”)暴发。该型菌痢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曾在远东、欧洲、拉丁美洲流行,但1920年以后在世界各地已很少发现[1]。我国菌痢病例中志贺氏I型菌的比例也逐年减少。以北京为例,1922年至1952年的30年中志贺氏I型菌占20-34%,而1954年至1960年则从4.3%降至0.6%。上海市的情况也类似[2]。全国只有个别地区如西藏拉萨[3]、云南红河洲[4]等有报告。至于此菌逐渐消失的原因还不清楚,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及营养改善可能有关[5]。 志贺氏I型与弗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不同:(1)不发酵甘露醇;(2)除内毒素外还能产生外毒素;(3)临床表现较重,常有粘液血便、里急后重,甚至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周围循环衰竭,病死率也高;(4)在外界生存能力低;(5)较少引起食物型或水型暴发;(6)排菌时间较短。 1969年在危地马拉出现一批腹泻病人,由于许多病人有粘液血便,并查到阿米巴原虫(没有做细菌培养),当地又是阿米巴流行区,故只被诊为阿米巴痢疾,用依米丁治疗无效[6]。以后经细菌学检验才确定为细菌性痢疾。病人血凝抗体滴度在1:40以上,在已发生暴发的人群中血凝抗体阳性率20-50%,而流行之前该人群  相似文献   

10.
用泰泽氏菌可疑的小鼠肝组织匀浆腹腔注射SCID鼠和 BAL B/c小鼠肝、肾、肺、脾的 DNA,PCR扩增 ,核酸杂交。根据泰泽氏菌的保守序列合成引物扩增泰泽氏菌的基因组 DNA,建立了泰泽氏菌的套式 PCR方法 ,并将此方法应用于 SCID小鼠和 BAL B/c小鼠以及可疑样品的检测 ,其中 SCID小鼠肝、肾组织和 BAL -B/c小鼠的肝组织及可疑组织得到特异性扩增带 ,其他动物样品和组织 DNA均为阴性结果。进一步对该DNA片段进行核酸杂交 ,结果证实 ,凡 PCR套式扩增为阳性的 ,均有杂交带。因此 ,泰泽氏菌套式 PCR方法在实际检测中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以泰泽氏菌RJ株为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行人群中泰泽氏菌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与实验动物有密切接触的饲养人员组的泰泽氏菌抗体阳性率(85.7%)要高于相关人员组(40.5%)和无关人员组(22.0%),抗体滴度也有类似变化。这种抗体阳性率的确切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表明遗传因素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遗传度为 5 5 %~ 6 5 %。目前VSD发病机制的研究多以动物实验为主 ,以人为研究对象 ,从基因水平进行研究的文献报道较少。有研究表明脊椎动物的胚胎心脏发育很有可能受Hox基因表达调控[1] 。作者在人类Hox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区域12q12 13、2q31内选择微卫星DNA标记 ,收集VSD核心家系进行遗传连锁不平衡检验 (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test,TDT) ,首次证明…  相似文献   

13.
用Ameroid闭合器建立慢性心肌缺血的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 ,冠心病 (CAD)发病率高 ,每年美国有6 0 0多万人发病[1] ,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冠心病的治疗性血管生成和心律失常机制的电生理研究需要有可行的动物模型 ,为此 ,我们研究了用Ameroid闭合器建立慢性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Ameroid闭合器购自ResearchInstrumentsSW ,呼吸机为Blease82 0 0s。实验动物 :体重 2 0~ 30kg(2 8.0 8± 3.2 6kg)的雄性Yorkshire猪 15只 ,由郧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术前禁食 12h。1.2 方法实验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获得泰泽氏病原体抗原表位相关肽,用于实验动物血清中该病原体感染相关抗体的检测。方法选用泰泽氏病原体的四种单克隆抗体(M2、M3、M4、M5)作为配基,从噬菌体表面展示的随机7肽文库中筛选单抗识别的抗原表位,获得特异性噬菌体克隆;并采用ELISA、Western blot方法对其进行分析鉴定,获得阳性噬菌体克隆。结果获得阳性噬菌体克隆5个,其展示的融合蛋白能被泰泽氏病原体的免疫血清识别,ELISA检测A值的P/N为8.0~17.1;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单一特异性条带,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103。结论本研究获得的5个阳性克隆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为泰泽氏病原体抗原表位相关肽,可作为该病原体隐性感染血清学检测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5.
王彩英 《医学文选》2003,22(5):765-766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慢性功能紊乱性疾病 [1] 。主要表现以腹痛为主 ,伴有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并经常有腹胀、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粪便可带有粘液。IBS根据其主要症状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 (即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三种类型。本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较复杂 ,近年来研究表明其中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生冷饮食或某类食物 ,以及肠道感染有很大的关系[2 ] 。目前对IBS的治疗方法颇多 ,但疗效均不确切。我科从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5月收治 40例 IBS患者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相应有效的全方位…  相似文献   

16.
同型半胱氨酸和脑卒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军民  王彤歌 《医学综述》2001,7(11):677-679
自从McCully[1 ] ( 1969年 )提出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omo cysteinemia)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有关的观点以来 ,国内外学者围绕这一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近年来 ,高半胱氨酸血症已被许多研究确认为普通人群中脑血管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2 ,3] 。我们就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及其影响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的关系及其致病机制和防治等方面 ,综述如下。1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nine,Hcy)又称高半胱氨酸 ,是一种含硫氨基酸 ,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17.
迈氏唇鞭毛虫在小鼠体内发育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迈氏唇鞭毛虫 (Chilomastixmesnili)是一种寄生于宿主肠道内的鞭毛虫 ,被认为是不致病鞭毛虫[1] 。近 1 0多年来 ,有关迈氏唇鞭毛虫感染人体的情况国内外均有报道[2~ 5] 。为了研究探讨迈氏唇鞭毛虫在宿主体内的分布和发育过程 ,我们进行了动物实验观察。1 材料与方法1 .1 迈氏唇鞭毛虫包囊悬液的制备所用迈氏唇鞭毛虫包囊采自十堰市郊区一名迈氏唇鞭毛虫病患儿 ,女性 ,6岁 ,有间歇性腹泻史。在粪便内查见大量迈氏唇鞭毛虫包囊。将收集的新鲜粪便标本 ,经水洗、过滤、沉淀 ,再用蔗糖梯度密度离心法浓集和纯化迈氏唇鞭毛虫包囊。用生理盐…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性胃溃疡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老年性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05例60岁以上的老年性胃溃疡(老年组)及281例60岁以下胃溃疡患者(非老年组)的临床和内窥镜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组在发病机制、溃疡位置及大小、临床症状、并发症等方面与非老年组均有明显的差异(P<0.01及P<0.05)。[结论]老年性胃溃疡发病机制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多见,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高位溃疡及巨大溃疡发生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9.
在大鼠育成群中发现了泰泽氏病的流行。按感染率及眼观肝病变计算其发病率,前者为36~80%,后者为5~30%。从发病大鼠的肝脏中分离到的泰泽氏菌,用大鼠进行了传代。将此菌经口投给大鼠,向时并用可的松后,可在感染肝脏中看到形成多量的芽胞(10~(-6)~10~(-7)/g)。  相似文献   

20.
泰泽病原体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泽病原体(Tyzzer’s organism或Bacillus piliformis或Clostridium piliformis)是一种带鞭毛、菌毛、芽胞,专营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杆菌。该菌广泛存在于实验动物、家禽、家畜、宠物及非人灵长类,引起动物的出血坏死性肠炎和粟粒状肝坏死。对人的潜在威胁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由于不能在无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和自溶性,导致目前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遗传学、诊断和检测方法以及泰泽病的预防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本文就泰泽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感染和传播、致病机理和病理变化等方面作一个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