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0例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60例用"9250"冲药治疗,对照组60例用强力宁治疗。2月后ALT数值分别为(37.32±15.17)U/L、(91.83±56.12)U/L,ALT的复常率分别为88.00%、61.22%。SB数值分别为(16.03±4.74)μmol/L、(2274±18.66)μmol/L,SB复常率分别为86.05%、57.14%。CD4分别为43.54±3.92、30.35±3.64;CD8分别为39.52±43、44.07±4.87。HBeAg转阴率分别为40.0%、12.5%(以上各组均P<0.01)。抗-HBe转阳率分别为35.6%、14.0%(P<0.05)。结果表明,"9250"中药对肝细胞炎症性损伤有修复和增强免疫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下降的规律,为低血清白蛋白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将21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输入统计软件包。结果:发现肝病病程长短及肝功能异常的频率是影响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门脉内径及脾脏大小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无显著相关性,但血清白蛋白25g/L~29g/L组患者中,二者与血清白蛋白均具有显著意义的负相关。此外,我们还分析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下降的速度及单纯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最低血清白蛋白阀值水平。结论:慢性肝病患者病程长短及肝功能异常的频率是评价肝硬化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损害。在我国,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居于首位,约70%的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82%的患者曾有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属中医"臌胀"、"黄疸"病范畴,是中医内科四大疑难重症之一,病情缠绵难愈。廖志峰教授是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专家,国家级老中医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在医疗一线工作五十余年,学验俱丰,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5.
对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进行检测,并与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肝炎后肝硬化病人可以出现糖代谢紊乱(69.4%),明显多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空腹低血糖,空腹高血糖及餐后2h血糖升高均可能出现.结论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炎后肝硬化合并HDV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33例肝炎后肝硬化分为合并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组(13例)与不合并HDV 感染组(20例),着重对两组临床经过进行了比较,感染组除了加重肝功能损害外,对发生肝衰竭、并发症的严重后果以及转归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扶正化瘀方对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中药桃仁、虫草菌丝、丹参及松黄等组成的扶正化瘀方,治疗观察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0例,以条件大体一致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探讨扶正化瘀方对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扶正化瘀方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γ-球蛋白;升高呈显著低下的血浆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使降低的甲状腺激素T3/rT3比值明显上升。调整机体异常的免疫机能,提高周围血中T细胞CD3+、CD4+数目、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及血清补体C3含量,降低血清IgG、IgM含量。使异常增高的血清透明质酸及层粘蛋白含量显著下降。对于肝炎后肝硬化,扶正化瘀方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进行检测,并与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肝炎后肝硬化病人可以出现糖代谢紊乱(69.4%),明显多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空腹低血糖,空腹高血糖及餐后2h血糖升高均可能出现。结论: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肝炎后肝硬化血清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研究表明,血清一氧化氮(NO)有助于临床判断肝炎后肝硬化(LC)病情变化。我们观察了不同病期LC患者血清NO、肝功能及门静脉内径的变化,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NO在肝炎后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 (1)肝硬化组:LC患者64例,男性35例,女性29例,年龄38岁~85岁,平均年龄47.83±16.72岁。活动期31例、静止期33例。诊断符合全国第五次传染病学术修订方案。(2)对照组:随机选择年龄匹配健康体检者36例。所有对象无亚硝酸盐类饮食及药物治疗史。(3)方法:空腹采静脉血2ml…  相似文献   

10.
中药抗纤复方为主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5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拟“抗纤复方”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51例,结果对促进腹水消退,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有较好疗效。组方原则以益气养阴和活血化淤为主.对顽固性腹水同时配合使用小剂量利尿西药,提出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6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以扶正祛瘀方治疗30例肝炎后肝硬化,30例作对照。经该方治疗后,患者血清白蛋白上升,γ球蛋白下降;BCAA/AAA 比值升高;CD_3~+、CD_4~+、CD_4~+/CD_8~+、NK 细胞活性提高;IgG 下降,补体 C_3水平提高;rT_3下降,T_3/rT_3回升,E_2/T 亦有下降趋势;HA 降低。对照组变化不明显,表明该方具有改善肝功能、纠正氮基酸失衡、调正部分异常的免疫功能与激素代谢以及抑制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肝炎后肝硬化食管动力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食管动力的变化。 4 0例肝炎后肝硬化 (非食管静脉曲张和轻、中、重度静脉曲张各 10例 )患者和 2 0名健康自愿者行食管测压检查。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在各组间均无差异 (P值均 >0 0 5 )。食管体部远端蠕动波幅 (PA)、时间 (PD)差异有显著性 (P值均 <0 0 5 ) ,其中EV组和中、重度EV组较NC组PA显著降低、PD明显延长 (P <0 0 5~ <0 0 1)。食管体部近、远端蠕动传导速度 (PV)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0 0 1)。在食管近端 ,EV组较NC组和NEV组明显减慢 (P <0 0 1~ <0 0 5 ) ,而在远端 ,EV组较NC组 ,重度EV组较轻、中度EV组PV也显著减慢 (P <0 0 5~ <0 0 1)。肝炎后肝硬化 (尤其是中、重度静脉曲张 )患者的食管动力变化主要是食管体部运动功能的异常 ,其原因可能是曲张静脉本身直接的机械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4.
许多研究和资料证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病毒性肝炎有密切关系,我院在1978年前发现由病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继发原发性肝癌10例。现我们再将1978年至1990年间肝癌40例共累计50例作一分析介绍。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50例中男性47例,女性3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3岁,其中31~40岁13人,41~50岁19人,51~60岁13人,大于60岁3人,小于10岁2人,内31~50岁占64%,与文献介绍肝癌发病以中壮年较高一致。病史中有明确肝炎史者27人占54%,4人为黄疸型肝炎,余均为无黄疸型肝炎,HBsAg阳性19人占38%;有肝癌家族史者3人。 二.临床症状与体征 发病至就诊时间在6个月以内10例,多数在7~18个月之间,最短为2h,系肝癌自发性破裂,最常见症状为上腹或肝区胀痛,  相似文献   

15.
肝炎后肝硬化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琴  王磊  都广礼  邱宏  刘平 《肝脏》2007,12(1):40-42
我们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900例肝炎肝硬化四诊信息进行析因分析,提取了该病的共性证候及5个特征性证候(气虚血瘀、肝肾阴虚、湿热内蕴、瘀热内蕴、脾肾阳虚、肝郁脾虚)[1].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血浆内皮素(ET)水平在肝硬化及其发展中的变化,初步探讨其意义,应用放射免疫均相竞争法测定7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ET水平。结果示,(1)血浆ET水平在肝硬化肝功能Chile-Pugh评分分级A患者(57.7±21.5pg/ml)、B级患者(40.7±23.1pg/ml)和C级患者(25.2±18.4pg/ml)均明显低于正常人(78.4±21.9pg/ml)(P<0.01)。B级和C级患者均低于A级患者(P<0.01),C级患者低于B级患者(P<0.01)。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数与血浆ET水平呈负相关(γ=-0.465,P<0.05)。(2)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低于无腹水的患者(33.7±23.9pg/ml vs 52.6±20.3pg/ml,P<0.01)。(3)肝硬化患者血浆ET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γ=0.446,P<0.05),与血清胆红素,尿素氮、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相关。提示血浆ET的减少可能在肝炎后肝硬化体循环血管扩张的维持中起一定作用,是水钠潴留、腹水形成的因素之一。血浆ET水平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和循环高动力状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应用活血化淤益气软坚法为主,治疗肝炎后肝硬化74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并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活血化淤益气软坚法有保护肝细胞抗纤维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硬化腹水4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 44例 ,临床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88例肝硬化病例是笔者 1997年至 2 0 0 3年收治的患者 ,诊断均符合 2 0 0 0年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44例 ,男 3 7例 ,女 7例 ,年龄 2 9~ 76岁。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 42例 ,丙型肝炎肝硬化 2例。肝硬化病史 0 6-10年 ,平均 4 5年。对照组 44例 ,男 3 3例 ,女 11例 ,年龄 2 6~ 69岁。其中乙型肝炎肝硬 3 5例 ,丙型肝炎肝硬化 9例。肝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7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应用安络化纤丸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恢复情况和肝脏影像学改变。方法治疗组70例患者服用安络化纤丸(森隆药业有限公司),剂量为6g/次,口服,3/d;对照组66例,接受丹参片治疗,3片/次,3/d。其他护肝降酶治疗2组相同,2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安络化纤丸治疗后血清透明质酸酶(H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MRI分数与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48例肝炎肝硬化病人均进行肝脏MRI平扫检查,观察测量肝脏长径、腹水厚度、侧枝循环数目等参数,并与Child-Pugh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hild-Pugh分级与侧枝循环数目、腹水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肝脏长径呈显著负相关(P0.05)。肝脏MRI分数与Child-Pugh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935,P0.01);运用肝脏MRI评分系统区分Child-Pugh A级与其他级别的肝硬化,其准确度、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8%、95.2%及92.6%。结论基于侧枝循环数目、腹水厚度及肝脏长径三项指标的肝脏MRI评分系统,可良好地运用于评估肝硬化的临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