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丙肝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RNA存在情况及有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套式PCR检测46例急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丙肝)和4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PBMC中HCVRNA。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RNA检出率显著高于急性丙型患者(P〈0.001),急,慢性丙型肝患者血清和慢性丙肝患者PBMC中HCV RNA检出率显著高于ALT正常的抗-HCV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病毒之间的干扰现象,作者对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患者的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1992年1月_1994年10月连续在我院住院确诊的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患者60例,同期连续收住院的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并对观察组中20例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期0.5_3年。结果入院时观察组HBeAg和抗_HBcIgM阳性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19/60对52/106,8/60对29/110,P<0.05),HBsAg阴性率和抗_HBe阳性率显著增高(10//60对5/110,P<0.01;38/60对48/106,P<0.05)。观察组20例随访发现,HBV_DNA阳性及HBV_DNA,HCV_RNA二项同时阳性例数都比入院时明显减少(4/20对10/20,P<0.05;1/20对7/20,P<0.05)。结论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时存在病毒干扰现象  相似文献   

3.
探讨HBV基因变异在HBsAg阴性抗HCV阳性慢性肝病中的意义。方法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与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相结合,对56例慢性肝病患者6例HBsAg阴性抗HCV阳性(A组).19例HBsAg阳性抗HCV阳性(B组)及31例单独HBV成染(C组)进行前C区密码28终止变异(A83)和C区密码97异亮氨酸亮氨酸变异(L97)分析。结果A组和B组A83和L97变异检出率分别为33%和42%显著低于C组81%(P值<0.001):而A组和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结论HBV和HCV双重感染HBsAg阴性与A83和L97变异无相关。  相似文献   

4.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液病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液病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杨桂玲,陈文 ,杨碧云,曹瑞生,文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原因。在免疫抑制群体如恶性血液病,尤其是化疗或骨髓移植治疗后,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常需输血治疗,大大增加了感染的机...  相似文献   

5.
肝病患者血清中HBVccc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凤婷  吕其军 《肝脏》2007,12(4):246-248
目的 了解cccDNA与病毒复制及拉米夫定耐药突变(YMDD)及肝脏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子信标PCR技术检测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cccDNA与HBVDNA及YMDD突变.结果 对283例不同HBV感染者血清进行了cccDNA检测,阳性123例(43.46%),全部为HBVDNA阳性标本;cccDNA与血清HBV-DNA相关(x2=28.27,P<0.01)及ALT相关(x2=48.46,P<0.01).68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半年以上患者复查血清ALT、HBVDNA、YMDD及ccDNA,显示ALT异常32例(与cccDNA相关x2=48.46,P<0.01),HBVDNA阳性24例(与cccDNA相关x2=28.27,P<0.01),其中包括YMDD阳性18例与cccDNA阳性16例(P=0.046).结论 血清cccDNA,是反映HBV复制及肝脏细胞损伤的血清标志.监测YMDD与血清cccDNA可以提示抗病毒治疗中HBV复制状态及病变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α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血清中HCVRN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HCV不同基因型对α干扰素治疗的反应。方法:采取干扰素不同治疗量和不同疗程治疗病人。血清用逆转录酶一聚台酶链反应扩增HCVRNA5-非编码区,再用Slot-blot杂交鉴定。结果:HCVRNA阴转,丙氨酸转氨酶(ALT)降至正常(完全反应)占40.0%;3x10 ̄6U治疗一月无反应,增量6x10 ̄6U出现前述结果(部分反应I)占36.7%:增量6x10 ̄6U治疗一月无反应,再增量9x10 ̄6U出现前述完全反应结果(部分反应Ⅱ)占15.0%;增量9×10 ̄6U治疗一月无反应(无反应)占8.3%。38.6%HCV基因1型、44.4%Ⅱ型、42.9%Ⅲ型是完全反应。24例完全反应病人中15例治疗前HCVRNA拷贝数低于10/ml。结论:各基因型对于扰索的治疗反应无显著性差异,肝损害轻、血清HCVRNA拷贝数低者对干扰素治疗反应较好。  相似文献   

7.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中的应用李伯安马洪滨薛净乔小红程云作者单位:100039北京解放军第302医院附表PCR定性与PCR定量比较项目HCVRNA定量结果(拷贝/微升)<101101~105>105合计巢式(+)4771697定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一步反转录。聚合酶链原位扩增法(ORT-PCRIS)检测肝细胞癌(HCC)及癌周组织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同时以一步反转录-PCR(ORT-PCR)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匀浆内HCVRNA。发现癌和癌周组织经原位扩增后HCVRNA检出率为77.8%(2/27)及81.5%(22/27),而血清及组织匀浆内仅为29.6%及37.O%,两者与癌及癌周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ORT-PCRIS示在癌组织中HCVRNA以核型为主(12/21),阳性细胞点样分布,细胞内信号强度多为+(57.1%);而癌周组织以核浆型为主(14/22),阳性细胞弥漫分布,信号强度多为+++(50.0%)。无论在癌还是在癌周组织均未发现HCVcDNA存在。结果提示ORT-PCRIS优于RT-PCR,HCV对本地区HCC发生、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癌周HCV复制较癌组织内活跃,癌和癌周细胞核阳性表明HCVRNA在核内整合或复制,这种整合或复制对肝细胞基因组DNA产生的影响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类似。  相似文献   

9.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PCR)技术对18例石蜡包埋的胆囊、肾、脾、肾上腺、心、睾丸、胰腺及肝脏组织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进行了检测,并与其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作比较。二组引物检测的结果表明:肝组织中均有HBV感染,其中5例有HBV的复制。肝外组织中HBV检出率分别为胆囊85.7%、75.0%、肾72.7%、肾上腺66.7%、心脏55.6%、睾丸55.6%和胰腺54.5%,但均未检测出HBV的复制,PCR检测发现与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基本一致。HBV可以感染肝外组织但并不在这些组织中复制的发现可以解释受感染的肝外组织可以作为肝外感染源,但并不引起这些脏器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36例肝穿刺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及血清,用HBV全基因核酸杂交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了病毒的PreC/C区基因片段。发现PCR法扩增后再经Southern吸印转移及核酸杂交(PCR-SBH)可显著提高检出HBV基因的敏感性。对5例无任何血清HBV标记者证实在其肝内存在HBV基因。用AvaⅡ,sau3AI,XmnI,BstNI及TaqI酶切图谱分析上述病例的c基因,与pADR-1C基因比较,有4例(5份标本)有Sau3AI的异常酶切位点,提示HBV不仅PreC区存在变异株,C基因中亦可有变异。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各类肝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肝病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状况,用RTPCR及ELISA法测定肝炎病毒标志。有受血史者,急性丙肝(6053%)高于急性乙肝(1053%,P<001)。无受血史者,急性肝炎以甲、乙型肝炎为主(4167%、3056%),高于丙肝(417%,P<001)。有受血史者的急、慢性丙肝及无症状HCV感染者(6053%、2034%,2917%),高于无受血史者的42%、874%,333%(P<001~005)。慢性及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无症状感染者乙肝病毒(HBV)感染均高于HCV感染(P<001)。提示HCV感染多与血制品有关;慢性及重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主要由HBV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CV复制水平与肝病进展的关系。方法:用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CRT-PCR)定量检测27例慢性丙肝患者(CHC)血清HCVRNA。结果:CHC患者血清HCVRNA水平变化范围102~106copies/50ulserum。13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患者血清HCVRNA平均水平(5.068±1.04,Log10copies/50μlserum)明显低于1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CAH)(5.79±0.25)和4例肝硬化(Cir)患者(5.83±0.75),P值均<0.05。血清HCVRNA水平同ALT水平间呈正相关(r=0.4997,P值<0.05)。结论:表明丙肝病毒感染后病毒血症水平低,HCV复制水平与肝损伤相关,在慢性感染中HCV仍活跃复制,并与肝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3.
检测天津地区119例慢性肝病毒者HBV、HCV标志,并对其中28例HCVRNA阳性血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HBV感染率明显高于HCV感染率(P〈0.05),肝癌患者中HBV、HCV重叠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P〈0.05);各组均以HCVⅡ型为主。提示天津地区慢性肝病上前仍以HBV感染为主;HBV、HCV重叠感染对肝癌的发生似有相加作用;HCVⅡ型感染在天津地区HCV相关性曙性肝病中可以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特异性诊断的比较及其意义探讨邢益平,S.Bowdcn,S.Locarnini自Choo等首先发现并应用融合蛋白C100-3诊断丙型肝炎以来,一些新的检测特异性抗体或直接检测病毒核酸的诊断方法相继问世,大大提高了丙型肝炎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免疫学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35例血液透析(血透)、14例腹膜透析(腹透)患者的84份血清进行了检测。血透组抗-HCV阳性率82.9%,HCVRNAPCR阳性率51.4%;腹透组抗-HCV阳性率仅7.1%,HCVRNAPCR均阴性。HBsAg和(或)HBeAg在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5.7%和21.4%;HBVDNAPCR阳性率分别为45.7%和64.2%。透析患者HCV和HBV感染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血、腹透两组HCV感染率相差非常显著,血透患者抗-HCV和HCVRNAPCR阳性高于腹透患者,表明血透过程在丙型肝炎传播方面起重要作用。作者还采用多重和套式PCR方法,将HBVDNA和HCVRNA在合并的逆转录和PCR扩增系统中,连续进行逆转录和第一轮多重PCR扩增,再进行第二轮多重PCR,具有特异、敏感、简便、快速和经济等特点,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薛长江  刘慧 《山东医药》2006,46(22):22-23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肝组织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52例肝病患者石蜡包埋肝组织中HVC抗原进行了检测。结果 多克隆抗HCV检出HcAg阳性25例(9.92%),单克隆抗HCV-NS3检出HCV—NS3蛋白阳性19例(7.54%)。19例HCV—NS3阳性肝组织均同时表现HcAg阳性,二者在肝细胞分布状况相似,不同病理类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CV抗原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252例血清检出HCV标志物阳性71例,单独抗HCV阳性者无1例肝组织中检出抗原。结论 肝组织中抗原的检出和血清HCV标志具有良好对应性,但不同血清HCV标志模式抗原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地高辛素探针原位杂交检测慢性HBV感染者肝内HB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 DNA评价病毒复制状态。发现肝内HBV DNA阳性肝细胞,在14例肝组织病变不活动的HBeAg阳性慢属于无症状HBV携带者(AsC)呈弥漫性分布;而HBeAg阳性或阴性活动性肝病病人均聚合分布于肝细胞坏死区。上述慢性感染者98%血清HBVDNA阳性。说明HBV复制与肝组织病变有关但非肝损伤直接原因。1  相似文献   

18.
聚合酶链反应和分子斑点杂交检测血清HBVDNA的对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单纯血清抗-HBc阳性CHC患者隐匿性HBV感染的状况及意义。方法采用FQ-PCR法对62例单纯血清抗-HBc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进行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常规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在62例CHC患者中,血清HBV DNA阳性16例(25.81%);血清HBV DNA阳性较阴性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明显加重(P〈0.05);在62例CHC患者中,HCV RNA阳性41例(66.13%);41例HCV RNA阳性患者HBV DNA定量水平(3.22±1.35lgcopies/ml)显著低于21例HCV RNA阴性患者(4.53±2.06lgcopies/ml,P〈0.05)。结论单纯血清抗-HBc阳性CHC患者隐匿性HBV感染并不少见。隐匿性HBV感染的CHC患者肝脏病变较重。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免疫学和聚合反应(PCR)方法,对35例血液透析(血透),14例腹膜透析(腹透)患者的84份血清进行了检测。血透组抗-HCV阳性率82.9%,HCV RNA PCR阳性率51.4%;腹透组抗-HCV阳性率仅7.1%,HCV RNA PCR均阴性。HBsAg和(或)HBeAg在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5.7%和21.4%;HBVDNAPCR阳性率分别为45.7%和64.2%。透析患者HCV和HBV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