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单独应用高三尖杉酯碱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高症的短期疗效。方法对12例原发性血小板增高症患者单独应用高三尖杉酯碱4mg/d×14d治疗4周,观察其血象及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 12例患者均在四周之内血小板数值降到正常,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结论单独应用高三尖杉酯碱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高症短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陆静芝  吕瑞升 《贵州医药》1989,13(5):291-292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罕见的造血系统疾病,国内报导不多。兹报导二例,并对本病作简要讨论。病例介绍例一,张××、女、7岁。因肉眼血尿及皮肤紫癜拟诊“紫癜性肾炎”入院。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异常肿大,心肺(一),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皮肤见瘀斑。实验室检查:①血象:血色素100g/L、红血球3.5×10~(12)/L、白血球14.2×10~9/L、中性粒细胞60%、嗜酸粒细胞1%、淋巴细胞37%、单核细胞2%、血小板计数880×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②骨髓象:骨髓粒、红、巨三系均增生活跃,以巨核细胞系增生活跃更明显,全片共见99个巨核细胞,其中原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小板去除术联合高三尖杉酯碱和α-2b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疗效.方法:对22例ET患者采用血小板去除术2~4次后,给予高三尖杉酯碱和α-2b干扰素治疗.结果:血小板去除术后,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再予高三尖杉酯碱和α-2b干扰素治疗.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明显好转.结论:血小板去除术联合高三尖杉酯碱和α-2b干扰素治疗ET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5.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是一种少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以血小板持续增高为特点,主要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脾常肿大,本病较少见,常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确诊PT患者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魏子冬  张如兰 《天津医药》1992,20(9):558-559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出血性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29岁,已婚。主因右下腹肿块术后切口出血4天,伴发烧,于1990年11月25日入院。1年前因腹部外伤,在当地医院诊为“脾破裂”行脾切除术,脾脏较正常增大。术后一年来常  相似文献   

7.
患者,60岁,女性。2003-05因腹痛、腹胀、双下肢水肿住院。骨髓检查:增生活跃骨髓像,巨核细胞多见,大于50个,血小板成堆分布。血常规检查RBC5.1×1012/L、WBC8.37×109/L、PLT1728×109/L。经会诊,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生症伴门静脉血栓。在化疗及溶血栓的同时进行治疗性的血小  相似文献   

8.
朱向辉 《河北医药》2003,25(4):308-308
患者 ,女 ,79岁。冠心病 2 0年 ,主因疲劳、乏力、头昏、心慌3d入院。查体 :BP 15 10kPa ,P 62次 min ,瞳孔右侧大于左侧 ,律整 ,无杂音 ,肝、脾不大 ,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实验室检查 :尿潜血 (-) ,便潜血 (-) ;血常规 :白细胞 9.0× 10 9 L ,中性 0 .82 ,淋巴细胞 0 .16,嗜酸 0 .0 2 ,红细胞 5 .2 0× 10 1 2 L ,血红蛋白 138g L ,血小板 130 2× 10 9 L。血涂片中血小板多见且聚集成堆 ,形态大小不一 ,未见异常巨大血小板。骨髓像显示 :有核细胞明显增生。粒、红两系各阶段比例无明显异常。巨核细胞作者单位 :0 50…  相似文献   

9.
郭志雄 《哈尔滨医药》2012,32(2):111-1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诊治的1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羟基脲联合α干扰素治疗有效率达94.4%,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6例,无效1例.结论 羟基脲联合干扰素-α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方法 3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伴随脑梗死患者,按照自身病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辅以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对3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1个月后,35例患者的原发性血小板均呈现不同程度降低;3个月随访观察之后显示35例患者血小板基本恢复正常范围,仅有1例患者有轻度后遗症。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法辅以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伴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实例探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之临床医治方法。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期间4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发病年龄大多处于40~60岁,一般都有出血症状或血栓的形成,骨髓中巨核细胞过度增殖,α干扰素合并羟基脲进行治疗,有效率达到100%,对患者随访6个月,无1例患者转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结论对于原发性血小板的临床症状在诊治时一定要予以重视,以此避免误诊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报告 患,男,66岁。右前臂碰伤后肿胀、疼痛,皮肤坏死10天于1996—07—29入院。既往有反复皮肤紫癜史10年。查体:体温37.5℃,血压18/13kPa。心肺无异常发现。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7cm,质硬,无压痛。右上臂皮肤紫癜;右前臂肿胀压痛,屈侧皮肤发黑,呈皮革样;右手肿胀,紫绀.屈腕不能,手指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13.
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治疗1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1991年6月至2002年12月用小剂量高三尖杉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6例28例次进行分析。结果 近期效果示完全缓解率85.7%,有效率100%;长期观察2年以上10例,每例均有复发表现,复发后再使用该药治疗仍能使病情缓解;副作用小。结论 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安全有效,可作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thrombocythemia,ET)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MPN)的一种,以骨髓中巨核细胞异常增生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增多为主要特点,临床表现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脾脏常肿大,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治疗中容易只重视治疗脑梗死,而忽视治疗引起脑梗死的真正病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现将我院两年来收住的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况应敏  曹宁生 《云南医药》1999,20(6):412-412
1998年1月1999年4月,我科共收治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5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35例病人,男15例,女20例,左侧肾上腺19例,右侧16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395岁。病程3月~12年,平均45年。其中发作性软瘫或双下肢无力者占714%,夜尿增多22%,高血压100%,最高达27/17kPa(220/130mmHg),平均为24/14kPa(180/100mmHg),低钾血症942%,最低为18mmol/L,平均26mmol/L,血浆醛固酮高于正常值857%,平均4804pg/ml(我院正常值为45~175pg/ml)。定位检查阳性符合率,B超为764%,CT为971%,MRI为90%…  相似文献   

16.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老年患者较少见,且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我院1986年1月至2004年4月共收治18例老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种少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外周血小板(PLT)持续显著增高、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增加为特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认识其特点,可减少对本病的漏诊误治,现将我院1993—2005年间收治的13例ET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多能干细胞克隆性增殖性疾病。其发病率为0.4-1.6/10万人。中老年人相对较多,50-60岁为发病高峰,男性略高于女性。自2004-03-01-2005-06-30我科收治并随访了3例经静脉放血及羟基脲(HU)治疗后的复发患者,采取以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HH)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血小板去除术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59例,行血小板去除术后,联合多种药物治疗,记录其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结果 经血小板去除术治疗后,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和血小板取出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小板去除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明显,术后联合多种药物治疗能进一步巩固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小板去除术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59例,行血小板去除术后,联合多种药物治疗,记录其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结果经血小板去除术治疗后,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和血小板取出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去除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明显,术后联合多种药物治疗能进一步巩固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