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性白内障,是指晶状体尚未形成硬核,此时利用其质软的特点,用小切口的方法解决手术,其手术方法很多,目前多用针吸法,利用吸力吸出晶体皮质,近年来,随着玻璃体切割器的问世,许多学者已有采用玻璃体切割器用于晶状体切割术,我院自1976年8月以来,在开展玻璃体切割的过程中,对一些软性白内障,如先天性白内障,以及35岁以下的外伤性,并发性白内障等病例,应用国产流控式玻璃体切割器施行了晶状体切割注吸手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兹将手术方法及有关问题,讨论如下,抛砖引玉,请同道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由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术后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较高,探讨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是否能减少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者术后孔源性网脱的发生率。方法 : 回顾性分析青岛眼科医院2009.7-2011.7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15例(18眼),实施白内障摘除联合玻切术,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各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并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联合术可能会降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特点、安全性和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2000年3月本中心对21例21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实施超声乳化手术,分析了术中的难点及并发症。共随访6-12mo。结果 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手术难度大,术中易出现并发症:前房变浅瞳孔缩小者8例;悬韧带断裂晶状体坠入玻璃体腔2例;后囊膜破裂2例。术后矫正视力提高者19例(90.48%),视力无改变2例(9.52%)。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手术难度高、并发症多,采用超声乳化术易于调节和稳定眼压,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玻璃体切割术(PPV)已经成为治疗眼底疾病的主要方法.晶体混浊是PPV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既往的研究认为,晶状体核硬化(NS)和后囊下混浊与PPV有关,而前囊下与皮质型晶状体混浊与玻璃体切割术无明显关系.本文报道了本科室发生的三例PPV术后早期皮质性白内障,结合其发病特点,分析PPV术后晶状体皮质混浊的原因,以期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全麻在手术显微镜下,用玻璃体切割器对18例2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共31眼)行切割抽吸术。结果,术后瞳孔透明达5mm且保持圆形者27眼占88%;透明区2-3mm,瞳孔上移,残留有囊膜者4例占12%。本文讨论了手术时机与方法,认为此法可一次性完成手术,而且切口小,安全,彻底,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值得探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切割硅油充填术后白内障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潘东艳  柳林 《国际眼科杂志》2004,4(6):1081-1083
白内障是硅油充填术后常见并发症,常以后囊下及核性混浊为主。其形成有很多因素引起.有关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有多种,国外有学者提出单一角膜切口行超生乳化及硅油取出术。亲水性丙烯酸酯材料的人工晶状体被认为适用于硅油眼。但有关人工晶状体的选择还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7.
体切割术时对眼底的观察;有的混浊在术后会迅速发展,因此有必要同时摘除白内障。本文介绍经板层巩膜瓣切口先摘除晶体,后施行玻璃体切割术,手术一次完成。裂隙灯检查表明晶体核较硬化者,不宜经睫状体平部而须按常规方法摘除白内障。作宽5mm170°~180°长的结膜瓣,再切一3mm宽,以角巩缘为基底的1/2厚的板层巩膜瓣,长150°—160°,向前分离至角膜组织边缘,后沿角巩缘后界作同样长的切口,预置缝线。切穿并扩大切口进入前房,作虹膜周边切除或全切除。冷冻摘出品体。结扎预置缝线,间断或连续缝合角巩缘切口。板层巩膜瓣复位,间断缝合。由巩膜切口注生理盐水入玻璃体以升高眼压,其后再用常规方法施行晶体混浊不但影响患者的视力,也影响玻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的超声乳化吸除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89例(352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患者半随机分为眼内灌注组和无灌注组。并对其原发眼底病类型、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白内障类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眼底病类型、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白内障类型各因素中,,低眼压与脉络膜上腔出血与术式选择相关。本组研究中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眼均为多次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眼(P=0.017),且行白内障手术未做后节眼内灌注。术后低眼压在无灌注组更为多见(P=0.021)。对于其他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两组病例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减少了术中低眼压的危险性。对于核性白内障尤其是硬核白内障,放置后节眼内灌注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道对平部玻璃体切割术后病人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经验。方法 1994年6月至1998年6月共为26例平部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病人施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的原始指征及睫状体平坦部手术的次数,白内障类型及术前视力均予记录,并分析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还对比分析了最终视力与术前潜在视力测量仪(PAM)的预测视力。结果 本文26例中有18例(69.2%)曾作过1次平部玻璃体切割术,7例(26.9%)作过2次,1例(3.8%)作过3次。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8.5%)及视网膜脱离(23.7%)是常见的玻璃体切割术指征;后囊下白内障是主要类型,共13例(50%)。术中并发症包括小瞳孔 4例(15.5%),后囊玻裂1例(3.8%),可见度不良2例(7.7%),后囊斑2例(7.7%)及前房过深2例(7.7%)。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有13例(50%)出现角膜水肿并持续1周,但所有病例至术后第4周角膜透明。后囊混浊5例(19%)。9例最终视力≤0.5,另8例发现患有明显的视网膜及视神经病变。其中13例最终最好的矫正视力等于或超过PAM预测视力,而另2例却低于PAM视力。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玻璃体切割术后眼的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后囊下白内障是这类患者中最主要的类型。小瞳孔,可以抛光的后囊斑及前房过深是常见的木中并发症。角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对平部玻璃体切割术后病人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经验。方法 1994年6月至1998年6月共为26例平部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病人施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的原始指征及睫状体平坦部手术的次数,白内障类型及术前视力均予记录,并分析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还对比分析了最终视力与术前潜在视力测量仪(PAM)的预测视力。结果 本26例中有18例(69.2%)曾作过1次平部玻璃体切割术,7例(26.9%)作过2次,1例(3.8%)作过3次。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8.5%)及视网膜脱离(23.7%)是常见的玻璃体切割术指征;后囊下白内障是主要类型,共13例(50%)。术中并发症包括小瞳孔4例(15.5%),后囊玻裂1例(3.8%),可见度不良2例(7.7%),后囊斑2例(7.7%)及前房过深2例(7.7%)。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有13例(50%)出现角膜水肿并持续1周,但所有病例至术后第4周角膜透明。后囊混浊5例(19%)。9例最终视力≤0.5,另8例发现患有明显的视网膜及视神经病变。其中13例最终最好的矫正视力等于或超过PAM预测视力,而另2例却低于PAM视力。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玻璃体切割术后眼的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后囊下白内障是这类患中最主要的类型。小瞳孔,可以抛光的后囊斑及前房过深是常见的术中并发症。角膜水肿和后囊混浊是术后最明显的并发症。先存的视网膜及视神经病变限定了最终视力。在多数病人中潜在视力测量仪(PAM)可准确地预测术后最终视力。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后长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13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的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数据,观察其视力恢复情况并从不同疾病类型,不同晶状体类型,不同术中玻璃体填充物,不同手术方式等方面观察分析患者联合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4~23(平均6.7)mo。113眼(81.9%)术后视力改善,视力提高2行以上占67眼(48.6%)。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反应和一过性高眼压。角膜水肿的发生率是22.5%,前房反应的发生率是34.8%,术后一过性高眼压(术后1mo内眼压高于25mmHg)的发生率是25.4%,6例(4.4%)出现继发性青光眼,其余均在术后2wk内恢复正常,8例(5.8%)出现视网膜脱离,其中4例(2.9%)为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较少见的并发症是葡萄膜炎、黄斑水肿等。从分组方面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中予硅油和膨胀气体填充、术中手术方式为联合手术并巩膜外冷凝扣带术组及联合手术并视网膜光凝并巩膜外冷凝术组术后并发症高于相对应组。术中植入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人工晶状体组术后发生前房反应几率高于相对应组。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不断改进手术技巧均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10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黄佩琳 《国际眼科杂志》2007,7(5):1438-1439
目的:初步观察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疗效。方法:我院103例(139眼)诊断明确并符合手术指征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眼施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及眼压情况。随访1mo~5a,平均17.2mo。结果:在139眼中,128眼(92.1%)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2行以上;10眼(7.2%)手术前后视力无明显变化;仅1眼(0.7%)术后视力较术前下降1行。所有患眼术后眼压均下降到20mmHg以下,较术前平均下降43.2%。发生并发症6种,36眼术后发生低眼压、浅前房、脉络膜下出血、葡萄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6.6%,经药物治疗1wk~1mo均基本痊愈,未造成明显视力损害。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虽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但恰当选择适应证,及时处理并发症,仍可获得满意疗效,是两病并存时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现将1994年12月~1998年6月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搞出103眼,其中明眼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情况总结分析如下。一般资料:86例103眼中老年性白内障94眼(3眼合并原发闭角型青光眼、1眼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5眼,外伤性白内障2眼,皮质类固醇性及糖尿病性白内障各1眼。老年性白内障有5例一次住院行双眼手术,手术时间相隔3-8天,平均住院10.6天。手术方法:术眼常规消毒,球后麻醉,指压法降低眼压,作以上穹窿为基底结膜瓣,开罐式截囊,挤压法娩出晶状体核,注吸残留晶状体皮质,向前房注入粘弹剂,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摘除术后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玻璃体疝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部分病例可以逐渐发展,由Ⅰ°—Ⅳ°,最后发生玻璃体角膜接触综合征,导致视力丧失。近两年来,我们采用后路切割法治疗Ⅲ°以上玻璃体疝7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应用晶状体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评价该术式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46眼)2岁以内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一期行晶状体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随访观察其术后眼部情况及二期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眼部的情况及其并发症。结果采用该手术方式治疗的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儿眼部反应轻微,无明显纤维素样渗出,并发症少,对后期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影响较小。结论先天性白内障行晶状体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效果良好,该手术方式操作较简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童剑萍  楼定华  王竞 《眼科研究》2003,21(6):642-642
随着玻璃体切割术的开展,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手术比例也在提高。我们对玻璃体切割术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45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眼后段疾病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技术的革新,很多过去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疾病目前已得到了有效治疗,其中最关键的进步就是玻璃体切割术的开展。我院2006年开始至2009年12月共对84例患者进行玻璃切割手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切割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方法不同于普通的白内障手术.由于玻璃体手术后,玻璃体腔内完全是液体充填,不能按一般常规方法进行超声乳化手术.……  相似文献   

19.
宋哲  高颖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7):1309-1309
0引言曲安奈德(TA)是一种长效激素,它能够抑制新生血管,消除水肿,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例如玻璃体腔注射消除黄斑水肿等[1],其副作用如高眼压、引起并发性白内障等在临床中经常遇到。但是临床中快速发生白内障尚未报道,我们将在临床中遇到的术中玻璃体腔注射TA术后第2d发生白内障作以报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应用玻璃体切割仪行晶状体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婴儿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对23例(43只眼)1岁以内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施行玻璃体切割仪行晶状体切除并前段玻璃体切割术,随访观察术后眼部情况.结果 采用该手术方式治疗婴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儿眼部反应轻微,无纤维素性渗出,并发症少,减轻了术后护理的难度.结论 玻璃体切割仪行晶状体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婴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操作简单,术后视觉通路保持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