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髂窝脓肿诊治.方法 本组12例患者行切开引流.结果 12例均痊愈出院,无其它合并症.结论 急性髂窝脓肿一旦诊断明确,均应及时切开引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与阑尾切除术切口位置的解剖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在福尔马林固定的教学38具(男性21具,女性17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观察和测量髂腹下神经及髂腹沟神经。结果髂腹下神经在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经过者占63.2%(24例),在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之间经过者占10.5%(4例),在腹内斜肌肌层内经过者占26.3%(10例),髂腹下神经距髂前上棘内侧1~40mm的范围内通过脐-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占97.7%;距麦氏点外侧11~50mm的范围内通过脐-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也占到97.7%;髂腹下神经与脐-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向外上的夹角约为83.45°±6.23°(66°~89°),近乎垂直。结论选择阑尾切口时,应在脐-右髂前上棘连线上距髂前上棘不低于40 mm外进行,或选在麦氏点外侧1 cm以内;在分离时也应注意不要扰及距髂前上棘内侧1~40 mm的范围;切口应与脐-右髂前上棘连线垂直,且作切口时不易向下延长超过两髂前上棘连线。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18例病人中21次经外科证实的化脓性肝脓肿的超声特征。著者试图确定肝脓肿的超声表现与腹腔内其他部位的脓肿是否不同或更特殊。进行了53次超声检查,全部采用灰阶B扫描。多数病例,使用长的内部聚焦3.5兆赫、19毫米探头,扫描是在矢状和横切面之间隔1cm处获得的。5例使用即显胶片和13例使用kodakso 241灰色调胶片。在53次超声检查中,29次为术前,24次(14例)为术后,随访4至204天。在最初的声像图上发现所有的肝脓肿并没有显示出高强度回声或提示脓肿内空气的阴影。1例出现液屑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内瘘口化学烧灼加缝合封闭术治疗梨状隐窝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6例梨状隐窝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支撑喉镜下内瘘口化学烧灼加瘘口黏膜缝合封闭术,脓肿形成者同期给予颈部切开引流。男9例、女7例,年龄6~54岁;左侧13例、右侧2例、双侧1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化脓性甲状腺炎9例、反复发作的颈部脓肿5例,其中颈部和/或甲状腺区脓肿形成者11例;另2例为外院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咽瘘形成。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2周复查电子喉镜,梨状隐窝内瘘口处瘢痕形成,内瘘口均愈合良好;颈部脓肿切开后,经换药引流均于2周内愈合;随访13~41个月,复查电子喉镜均未见梨状隐窝瘘口残留。1例患者于术后第4周出现轻度甲状腺炎,经抗炎治疗后炎症消退,余均无复发。16例患者均未发生吞咽困难、咽部剧烈疼痛等并发症。结论 支撑喉镜下内瘘口化学烧灼加黏膜缝合封闭术能够有效地治愈梨状隐窝瘘,颈部脓肿形成的患者应同期给予脓肿切开引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阑尾脓肿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指征把握。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86例阑尾脓肿行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其中手术治疗44例,非手术治疗42例。结果44例手术治疗患者,全部痊愈出院,其中合并切口感染2例,经创面反复换药对症处理后痊愈,非手术治疗患者42例,痊愈出院38例,3例出院后1个月复发来院手术治疗,1例入院保守治疗1周后手术治疗。结论阑尾脓肿非绝对的手术禁忌症,掌握合理的手术指证,比非手术治疗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 对44例成人尸体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的行程作了研究,目的在于解释它们与腹壁切口的关系,特别是与阑尾切除、腹股沟疝、剖腹产和经腰肾切除切口的关系。在腹股沟疝修补和阑尾切除缝合腹壁时,两条神经之任一条受到波及都会在腹股沟区出现典型的神经激惹。在阑尾切除中,为避免切断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  相似文献   

7.
右位乙状结肠伴降结肠及阑尾异常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指导临床医学本科生解剖腹盆腔时,发现1例右位乙状结肠伴降结肠及阑尾变异,现报告如下.男,40岁左右,发育正常,腹部未见手术切口的疤痕.开腹后观察腹盆腔脏器时,发现横结肠正常到达脾的下方转折成结肠左曲后,降结肠紧贴腹后壁向右下斜行至第2腰椎高度,紧贴小肠系膜根的左侧行走至右骶髂关节稍上方,斜穿出小肠系膜根延续为乙状结肠.乙状结肠在右髂嵴处沿右髂窝转入盆腔内至第3骶椎平面续为直肠,其全长约65 cm.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病灶清除加植骨融合内固定的疗效。方法本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2.4岁(17~55岁)。病变部位:胸椎9例,胸、腰段6例,腰椎15例。2个椎体21例,3个椎体7例,4个椎体1例,跳跃型1例。椎旁脓肿24例,髂窝流注性脓肿6例。本组患者伴有后凸畸形26例,平均Cobb角42.8°。术前血沉介于34~142mm/h。本组患者术前常规抗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1~2周,手术方式为一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前方钛网支撑畸形矫正、自体髂骨(或肋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痨治疗12个月,定期复查胸腰椎正侧位片、血沉、肝肾功能等。结果切口皆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随访6~36个月(平均12个月),畸形矫正、植骨融合满意,未见内固定失败,疼痛等症状消失,脊髓功能皆明显恢复。2例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3例感伤口区麻木。术后血沉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3~11个月。结论胸、腰椎结核行一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同时前方钛网支撑畸形矫正和内固定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网膜囊上隐窝的横断层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网膜囊脓肿的影像诊断及外科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30具成人尸体上腹部连续横断层标本进行观察。5具成人尸体于网膜囊内行乳胶灌注后,观察乳胶在网膜囊内的蔓延情况而作网膜囊整体探查。结果:探明了网膜囊上隐窝的周界,尤其是网膜囊上隐窝和肝尾状叶的关系。结论:掌握网膜囊上隐窝与肝尾状叶的位置关系对肝尾状叶周围的积液和肿块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影像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侧并行双旋髂深动脉的情况报道较少。我院在为一例“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施行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转位移植术中遇见一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39岁。因左髋关节疼痛20余年,来我院诊治。诊断“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施行手术。手术取Smith-Petersen氏切口加一腹股沟平行附加切口,术中解剖发现,在左腹股沟韧带上方3mm处,从髂外动脉发出上、下两支旋髂深动脉,起始部外径均为2.5mm,并见两支旋髂深静脉越过髂外动脉汇入髂外静脉,其外径均为3.5mm。旋髂深动、静脉双支并行沿腹股沟韧带深面走向髂骨。上支  相似文献   

11.
刘云峰  唐华明 《医学信息》2018,(5):96-97,100
目的 研究脓肿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二次手术必要性。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肿型浆细胞性乳腺炎118例,其中单纯行脓肿切开引流65例,乳腺腺叶切除32例,乳腺象限切除21例,单纯行脓肿切开引流为对照组,余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手术瘢痕大小、切口愈合等级、乳房变形情况及术后1年内的复发情况等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瘢痕大小、术后1年内的复发情况及乳房发生变形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愈合等级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肿型浆细胞性乳腺炎二次手术能够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术后乳房变形小、瘢痕面积长度减短,切口愈合效果好,美容效果好,减少短期复发。  相似文献   

12.
微创技术通常是指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小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外科疗效的一种新的外科技术。它不是独立的新学科或新的分支学科,而是一种比现行的标准外科手术具有更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更小的手术切口、更轻的全身反应、更少的瘫痕愈合、更短的恢复时间、更好的心理效应的手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人们对健康和美容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极大促进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骨科微创技术在足踝外科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临床工作中,将其误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以致采用了不必要的手术或延误治疗,造成不良后果1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8~76岁.发病1~10天入院、临床表现为急腹症.腹部无异话X线征.B超2例右下腹脓肿.12例于术前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术后诊断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6例,右髂窝脓肿2例,急性场系膜淋巴结炎3例(术后取淋巴结活检.报告肠系膜淋巴结急性性炎症).肠伤寒穿孔1例(术后取淋巴结活检及肥达氏反应报告均证实肠伤寒).2 误诊原因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如肠伤寒在孔病例:患过伤寒,一般不再重患;2月份非伤寒好发季节,并发肠穿孔的病程过短(只有1周),热型不典型,腹部X线透视未见膈下游离气体;白血球计数增高的  相似文献   

14.
浅谈腹部局部解剖学教学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伯实 《解剖学杂志》1998,21(2):185-186
局部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课.对临床的应用.尤其是对各科手术具有实用意义.人体主要器官大部分位于腹膜腔内,腹部又是常见病、多发病和外伤的常发部位,尤其是急腹症.腹部外科手术较多,熟炼掌握腹部的局部解剖学知识,对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腹部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使医学生更好地掌握局部解剖学知识,指导今后腹部外科学等临床课的学习、近几年来我们在医学本科生进行腹部解剖操作的基础上,以急腹症为例进一步学习腹部局部解剖学知识,使学生对腹部学习更扎实、掌握更牢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腹部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效果.1右下腹部局部解剖右下腹部主要有盲肠、阑尾等器官.急性阑尾炎占各种急腹症的首位,又是本科医学生在实习中需要进行的手术之一.开门见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此以急性阑尾炎为例学习右下腹的局部解剖学.阑尾位于右髂窝内,其根部体表投影为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阑尾动脉起自回肠动脉,行于阑尾系膜内.当患有急性阑尾炎时,病人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就诊.当确诊后应早期手术,选择右下腹斜切口.此切口由浅入深有哪几层?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然后进一步讲解此切口由浅入深需经层次及各层的结构特点.打开腹膜腔后怎样寻找阑尾?向学生提  相似文献   

15.
经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针对标准髂腹股沟入路的缺点进行改良。方法:1997年8月~2000年1月使用标准髂腹股沟入路治疗24例髋臼骨折,2000年2月~2003年11月使用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治疗35例髋臼骨折,记录每例的切口显露和关闭时间,术后常规拍X线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标准和改良髂腹股沟入路组的切口显露时间(x±s)分别为(42.36±4.58)min和(29.64±3.19)min;切口关闭时间(x±s)分别为(52.42±6.64)min和(35.86±4.27)min。标准和改良髂腹股沟入路组达到解剖复位、复位欠佳和不满意复位的病例数分别为13、7、4例和29、4、2例。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与标准髂腹股沟入路相比,改良髂腹股沟入路具有解剖相对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显露充分、复位质量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56侧尸体,共112侧的髂总动脉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其中成人46例,(男23例,女23例)儿童10例。以了解髂总动脉的长度、始端外径、输尿管越过髂动脉的情况,并对髂总动脉的外侧支进行了观察和测量,为更准确地描述髂总动脉和分支的位置,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髂腹下神经与阑尾手术切口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避免损伤髂腹下神经在阑尾切除术中要认真鉴别该神经;并确定手术切口方向和分离范围。方法:在53例(男29,女24)成人的右侧腹部的标本上,对髂腹下神经进行了观测。结果:①髂腹下神经的行径和结构型式并非绝对恒定,其单支者占62.3%,双支者占3.8%,该神经与髂腹股沟神经共干一段后分开者占22.6%,与髂腹股沟神经全长共干者占11.3%;②在髂前上棘内侧1~40mm范围内髂腹下神经经过脐—棘线占98.2%,在麦氏点外侧10mm以外该神经经过脐—棘线占92.7%;结论:当阑尾切除术选择麦氏点切口时,切口方向应与脐—棘线垂直,手术分离不宜在髂前上棘内侧1~40mm范围内进行,亦不宜延伸到麦氏点外侧10mm以外,否则损伤髂腹下神经的机会较多  相似文献   

18.
回盲部结肠鳞状细胞癌1例王文华,江晓龙,杨振栓关键词结肠肿瘤,鳞状细胞癌,病理形态中国国书分类号R735.35患者男性,68岁,因右髂窝部疼痛3个月入院。查体:右髂窝处稍隆起,可触及一肿物10cm×8cm×6cm大小,表面光滑,活动度差伴压痛。下消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30例,其中行经腹左髂静脉松解、右髂动脉后置吻合术7例,左髂静脉切开成形、右髂动脉后置吻合术18例,左髂静脉病变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5例;同时行左股静脉瓣膜缩窄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20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患肢肿胀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原有肢体溃疡愈合或好转。随访21例,随访时间2~36月(平均23月),效果满意。结论: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以恢复血流通畅,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8岁。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施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回盲部位于右髂窝,在回盲部结肠带汇聚点未找到阑尾。于是把切口向上延长,沿升结肠向上找寻,于升结肠中段外后侧可扪及与升结肠平行的条索状物,在该处切开后腹膜,游离升结肠后壁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