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腹部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43例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多数发生于术后5d~1个月内,死亡1例,占2.33%。结论 认为术后要加强病情观察,能及时发现肠梗阻性质,而对粘连性肠梗阻采取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炎、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配合中药等治疗,能解除梗阻症状。并强调术后早期要协助患者进行床上适应雎活动,开塞露刺激肛门、温水泡足等方法,能促进肠蠕动的尽早恢复,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降低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行腹部手术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腹部术后患者,能够有效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是一种效果好、实用性强的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许丽娜 《现代保健》2011,(25):87-88
目的总结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小肠内排列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粘连件肠梗阻患者小肠内排列术围手术期的病情变化与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比较肠管内排列和单纯粘连松解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正常肠功能。术后切口感染2例,小肠排列管口肠瘘2例,短肠综合征1例。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病情观察与护理,积极指导患者进行术后肠功能恢复治疗,可有效的减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肠道通畅性及肠道功能的恢复。肠管内排列比单纯粘连松解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进行腹部手术以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案及护理作用。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中所受治的122例进行过腹部手术患者作为本次观察群体,并将其根据护理对策分为参照组和探究组,各61例。其中,参照组采取传统对症护理方案,而探究组则开展防御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干预。且观察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参照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18.03%,满意度为75.40%,而探究组依次分别为3.28%、98.36%。两组间数据信息差距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采取防御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对策,护理效果显著,能明显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进行降低,提升护理满意率,因此值得临床大量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50例,收治时间为2013年8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并将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P<0.05)。结论:给予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围术期采用护理干预,不仅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增加总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病症,占术后肠梗阻总数的80%以上。因此,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本文仅就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及治疗进行初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系统整理我院收住因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病人4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32 例,女性8例;年龄32-76岁,平均52岁。病史为28 天-3.5年。全部病历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阑尾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次主要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90例,根据患者入院的编号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且有利于护患之间的融洽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某医院78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中非手术治疗治愈6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系感染中毒性休克。手术治疗16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均经换药治愈。结论: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大部分非手术治疗可缓解,部分仍需手术治疗,掌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江程 《药物与人》2014,(1S):107-10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之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于2012年2月至2跚4年2月期间收治的66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面总结对粘连性患者所施行的护理措旋:结果:本组的66例患者经过手术并经桓应护理工作之后全部痊愈,其中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经适当的处理和采取保守治疗后痊愈,饮食与大小便均恢复正常。未出现穿孔以及休竞等严重并发症,最短住院时间为4天,最长住院时间为16天,平均时间为9.7天。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稍可以缓解由于手术所引起的粘连出呖梗阻情况,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5月57例粘连性肠梗阻护理方法和效果。结果:本组经保守治疗痊愈45例(78.95%),手术治疗痊愈12例(21.05%),其中肠绞窄10例,坏死穿孔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有效的护理能提高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愈率,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钱晓斌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586-2587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情况。方法选取108例腹部手术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在早期进行保守治疗,给予禁食、禁水、持续胃肠道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痊愈73例,占67.56%,有效25例,占23.15%,无效10例,占9.26%,总有效率为90.74%。肠梗阻缓解时间为3-18d,平均11d。结论腹部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4周以内,以炎症粘连为主要病因,临床上给予保守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李小明 《中国卫生产业》2013,(29):172-172,174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内科保守治愈34例(80.95%),手术治愈8例(19.05%),术后均获随访3个月~3年,随访过程中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早期诊断并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是降低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8年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粘连性肠梗阻43例行手术治疗, 均治愈, 未发生肠瘘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最重要的是区分单纯性还是绞窄性.已发生绞窄、有绞窄趋势或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只要病情允许,都应从速进行手术,不要错失手术时机.腹腔镜技术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行腹部手术治疗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两组患者均实施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腹部手术后护理措施.结果:在两组实施不同方式的护理之后,实验组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为77.6%,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手术治疗总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至正常的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较好,通过实施有效综合护理,也使得临床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原因和相应护理措施,对预防术后肠梗阻的意义。方法选取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腹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原因,实施相应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术后12个月内,肠梗阻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发生术后肠梗阻1例,发病率2.50%,对照组发生9例,发病率2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肠梗阻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患者腹部手术后发生肠梗阻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按时间顺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以两组患者术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相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40%,两组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6.7%(1/15),对照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33.3%(5/15),两组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控制胃肠道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且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7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2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胃肠减压、抗感染、营养支持及激素等综合治疗后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2.5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w内,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保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宋广玉 《健康必读》2008,7(4):87-87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常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发生的粘连性肠梗阻。本组15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均经B超、X片明确诊断,以营养支持保守治愈。现将本病特殊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有针对的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有针对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胡晓华 《现代保健》2012,(32):62-63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高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008-2011年收入本院的100例高龄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模式护理,实验组50例,采用围手术期护理。结果:对照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2.0%,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12.0%,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4.0%,实验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0%,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6.0%,切口感染发生率为8.0%。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应该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术前仔细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