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症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0%的患者存在高危因素,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37%,外科手术占24%.常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及咳嗽;D-二聚体阳性率100%;血气分析异常78%,心电图变化82%,超声心动图异常82%,下肢B超及下肢深静脉造影异常63%.CT肺动脉造影结果异常80%,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10例行溶栓加抗凝治疗,有效率100%,70例行抗凝治疗,有效率95.7%,20例于患病后立即死亡.结论:肺血栓栓塞症与基础疾病密切相关,临床表现多样,采用多种诊断手段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护理。方法分析本院发生的10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总结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护理体会。结果10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经溶栓、抗凝等内科治疗和护理,除1例死亡外,其余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积极的内科治疗和护理,多数患者可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对肺血栓栓塞症(PTE)-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后短期疗效进行分析,探讨超声在其疗效分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或放射性肺灌注通气扫描确诊的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384例,根据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分型标准及右心功能,分为大面积和次大面积PTE171例(Ⅰ组)及非大面积PTE213例(Ⅱ组),I组患者给以溶栓方案,II组患者给以抗凝方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进行常规下肢深静脉探查。结果DVT阳性患者212例,占所有PTE患者总数的55.2%,其中Ⅰ组DVT阳性患者115例,Ⅱ组DVT阳性患者97例。两组患者给予抗凝和溶栓不同方案治疗14天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完全溶解并不明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患者下肢血栓分布左侧多于右侧,腘静脉及胫后静脉出现血栓的几率最高,其次为股浅静脉及腓静脉。结论下肢深静脉超声探查能够及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超声可以及时提示静脉血栓栓塞再发,降低患者罹患致死性PTE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抗凝治疗是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基础治疗,是PTE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主要内容。循证医学已经证实PTE患者经过充分抗凝总死亡率可以从30%下降到2%~8%,合理的药物使用及和规范化抗凝能够改善预后。目前治疗深静脉血栓和PTE最常用的抗凝药物为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和间接Ⅹa因子抑制剂磺达肝葵钠,而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也逐步加入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治疗队伍。  相似文献   

5.
以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本院进行癌症相关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给予对照组低分子肝素、华法令序贯抗凝进行治疗,给予治疗组低分子肝素单药抗凝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病死率、再栓塞率、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的病死率、再栓塞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动脉血氧分压水平高于对照组,几项指标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低分子肝素单药抗凝方法对癌症相关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明显,适合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血栓栓塞症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及气促,其次是胸痛.补液对症治疗有效率为69.2%(9/13),而病死率为30.8%(4/13),而抗凝治疗的病死率仅为6.7%(3/45),但有效率高达93.3%(42/45).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抗凝治疗效果较好.熟悉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并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意识可明显减少漏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栓性栓塞的发生、诊断及预防。方法分析20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性栓塞的情况及处理后的康复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发生血栓性栓塞后,积极采用改善微循环治疗;其中有10例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和其他抗凝治疗,肢体肿胀完全或部分缓解;不能耐受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患者,肢体肿胀情况无改善。说明低分子肝素钠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性栓塞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中存在凝血异常很普遍,血栓或血栓前状态有利于癌栓形成和转移。恶性肿瘤患者多数是血栓性栓塞与肿瘤栓塞同时存在。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栓的预防治疗,对于减少癌栓形成及癌栓栓塞是有利的,可使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钠进行血栓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形成的危险因素及肺栓塞症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变化。方法:选择2003年8月~2005年12月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20例为治疗组。同时选择年龄,体重,身高相匹配的健康者20名为对照组。探讨分析形成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测量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肺血栓栓塞症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深静脉血栓(40%),高血压、心脏病(30%),恶性肿瘤(20%)。长期卧床,糖尿病,感染性疾病及吸烟者(10%)。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深静脉血栓,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等是肺血栓栓塞症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血清D-二聚体水平为肺血栓形成和溶解的标志,同时还可作为疾病监测和疗效考核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肺栓塞及其危害的认识已有显著的提高,肺栓塞作为一个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而倍受关注。而抗凝治疗是大面积急性肺血栓栓塞溶栓治疗后及非大面积急性肺血栓栓塞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1],抗凝治疗可有效防止血栓的再形成和复发,并由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使已经存在的血栓缩小甚至溶解[2],达到治疗的目的。现将我院自2003年12月~2004年11月收治的72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病人实施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72例,其中男36例,女36例,最大年龄84岁,最小年龄22岁,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病人9例,次大面积和非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病人63例。合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22例。1.2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人以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收住,病人呼吸频率快达23~30次/分,测血氧饱和度80%~98%,5例病人以胸痛咯血收住,3例病人以晕厥伴气短收住,病人有濒死感,测血压90/50mmHg。1.3处理措施1.3.1明确诊断立即平车接送行CT肺动脉造影或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双下肢深静脉B超检查、动脉血气分析、静脉采血行凝血全套及D-二聚体等检查,结合临床确诊。1.3.2溶栓、抗凝治疗9例大面...  相似文献   

10.
总结1例脑出血后合并广泛肺血栓栓塞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经全院会诊后积极给予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术后并发症;积极配合抗凝治疗,同时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制定出血应急预案;给予合理氧疗改善呼吸困难,观察氧疗效果;关注心理、饮食、排便、运动等相关问题给予健康指导。经过及时治疗与护理,患者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趋于正常,转科至神经外科进一步治疗脑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5):720-722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气压治疗在预防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高危患者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气压治疗。比较两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8.75%,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9.17%,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为14.58%,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气压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少不良反应,同时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具有良好的作用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刘建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2986-2986
目的 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溶栓治疗效果.方法 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和华法林抗凝疗法.结果 治愈61例,好转21例.结论 溶栓、抗凝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肺血栓栓塞症的溶栓治疗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6例肺血栓栓塞症行溶栓及抗凝治疗。结果:溶栓治疗效果好。结论:溶栓治疗是降低肺血栓栓塞症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情况,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患者经及时给氧、介入治疗、低分子肝素钙、华法林抗凝、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呼吸循环支持后,住院10~25 d,均痊愈出院.无大出血发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5例患者在随访中均恢复正常生活,并掌握服药的注意事项及相关防治方法.结论 对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护理重点是积极配合医生行急救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介入治疗前准备、介入治疗后护理、抗凝治疗护理及出院指导,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经留置导管、患肢足背静脉留置针交替缓慢泵入尿激酶,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及口服华法林进行治疗。结果 5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抗凝、热敷治疗2~4 d恢复正常,经超声检查、静脉造影,证实血栓完全溶解,血流通畅,未出现出血及致命性肺动脉栓塞严重并发症。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引起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血栓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PTE经常是DVT致命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可以引起呼吸困难,严重可导致急性肺心病或休克,甚至患猝死。经皮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s,IVCF)植入可以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患发生肺血栓栓塞症。我们对2003—09~2005—03急性或亚急性DVT28例应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溶栓和抗凝治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探讨房颤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造成多脏器栓塞的防治方法。本文25例,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肝素钠左静脉滴注,肠溶阿斯匹林或华法令口服抗凝治疗,96%痊愈,4%死亡。建议早期预防栓塞,减少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比较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非大面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副作用和治疗费用 ,以指导临床抗凝药物的选择。方法  33例非大面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或普通肝素组 ,在抗凝前、抗凝后 1d、 4d、 7d、 10d、 14d观察氧合指数、血小板计数、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肺核素通气灌注扫描、CT肺动脉造影 ,进行疗效、副作用和治疗费用的对照。结果 抗凝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上升 ,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下降、肺核素通气灌注扫描和CT肺动脉造影提示栓塞段数减少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低分子肝素组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 5 9% ,普通肝素组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2 5 % ;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的治疗费用分别为 (12 2 9 75± 5 2 9 4 0 )元和 (15 35 70± 6 94 6 0 )元。结论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均为有效的抗凝药物 ,综合副作用和治疗费用考虑 ,低分子肝素更适合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致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42例行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DVT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予以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3,1个月后复查彩超示38例患者血栓完全溶解;4例血栓部分溶解,持续抗凝3~6个月,无肺栓塞发生。结论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中心静脉置管直接相关,也与疾病、用药、患者活动度有关。娴熟的穿刺技术、规范化管理,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收治17例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后15例患者取得了临床疗效,2例无明显疗效。结论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的比例有所增加,其原因可能与恶性肿瘤、深静脉置管、静脉壁损伤有密切关系。诊断方法主要是静脉彩超和D-二聚体检测。治疗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尿激酶静滴以溶栓,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以抗凝,丹参酮ⅡA磺酸钠祛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