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刚  董穗欣  解基严 《北京医学》2008,30(10):592-595
目的分析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撤离呼吸机的术前及术中危险因素。方法对703例连续CABG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24h内拔管组(组Ⅰ)与24h内未拔管组(组Ⅱ)。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后延长机械通气时间与年龄(P=0.006)、左室射血分数(P〈0.0011、术前心功能(P=0.009)、是否术前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P〈0.0011、是否急诊手术(P〈0.001),术前、术中、术后是否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P〈0.001,P=0.001.P〈0.001)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肌酐水平增加(P-0.044)、女性(P=0.003)、左室射血分数下降(P=0.018),术前、术中、术后应用IABP(P〈0.001,P=0.010,P〈0.001)是术后延长机械通气的预测因子。结论性别、心肾功能及围术期应用IABP是影响CABG术后撤离呼吸机的危险闲素。  相似文献   

2.
奥曲肽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肠外营养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6例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奥曲肽+肠外营养支持(TPN),对照组给予禁食、补液等常规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每日胃液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时间缩短(P〈0.05或P〈0.01)。结论奥曲肽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能明显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减少胃肠道内的积液量,减少胃肠液体的丢失,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主动脉手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对70例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患者在DHCA下行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有无CNS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26例)和对照组(4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术后CNS并发症26例(37.14%),其中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8例,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7例,截瘫1例;死亡1例。术前合并高血压(P=0.001)、发病72h内急症手术(P=0.009)、体外循环时间(P=0.015)、术中脑灌注流量(P=0.005)、术中血液稀释度(P=0.001)、术中及术后24h内红细胞(P=0.033)及血浆输注总量(P=0.034)、术后4h内氧合指数<200mmHg(P=0.043)、术后24h血压波动〉80mmHg(P=0.037)、术后24h内血钠峰值(P=0.001)、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P=0.008)为术后CNS损伤的危险因素。术前高血压病史(P=0.017)、发病后72h内急症手术(P=0.048)、术中脑灌注流量(P=0.015)、术后24h血钠>150mmol/L(P=0.008)是术后CNS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充分评估病情,加强血压控制,术中选择合适的脑灌注方法和流量,合理控制血液稀释度,术后加强电解质监测及高钠血症及时防治,可望减少DHCA主动脉手术后CNS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应激性溃疡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4年8月接受肝癌肝切除术连续283例病人的病历资料。结果 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病率为4.2%(12/283),应激性溃疡死亡率为41.7%(5/12);脾功能亢进(P=0.014)、肝功能衰竭(P=0.011)、手术失血量(P=0.018)和术后腹部并发症(P〈0.001)为有意义的相关因素。结论 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脾功能亢进、肝功能衰竭、手术失血≥1000mL和术后腹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张二勇  张春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122-122,128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禁食水,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肠外营养支持,抗感染基础上酌情使用激素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6mg持续24h微泵静脉注入,症状好转后改用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每8h注射1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胃管引流量少、腹痛缓解时间短、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快、平均住院时间少、中转手术率低(P〈0.05)。结论生长抑素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眭肠梗阻效果良好,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安全的、有价值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HCV)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血源感染性疾病。HCV感染隐匿,近半数感染无临床症状,因此确定HCV传播的危险因素非常重要。该研究目的是在土耳其人群中评价HCV感染传播给配偶及子女的危险因素。调查了151例慢性HCV患和151例对照病例感染HCV可能的危险因素。所有慢性HCV患均接受血常规、ALT、AST、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上腹部超声检查及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肝硬化患除外)。302例受试通过第2代ELISA法检测HCV抗体。慢性HCV感染中小手术(P〈0.001)、较大手术(P=0.001)、输血(P〈0.001)、多个性伴侣(P〈0.05)、频繁牙科治疗(P〈0.05)和拔牙(P〈0.001)的发生率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其他危险因素无显性差异。HCV先证的配偶及其子女的感染率分别为1.8%和1.2%。该研究结果表明,土耳其社区人群HC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外科手术、频繁牙科治疗和拔牙、多个性伴侣及输血。  相似文献   

7.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危象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Liu WB  Men LN  Tang BY  Huang RX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9):2737-2740
目的 探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扩大切除术后危象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76例全身型MG患者术后危象的影响因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36例发生术后危象。研究项目包括:性别、手术时年龄、手术时病程、胸腺病理类型、手术时受累部位、手术时临床分型(Osserman分型)、术前感染史(术前1个月内)、术前危象史(术前1个月内)、术前吡啶斯的明用量(mg/d)、术前激素使用情况、手术持续时间(min)、手术过程的出血量(ml)、手术时胸膜破损情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吞咽肌受累(OR=8.494,P=0.001),术前危象史(OR=5.667,P=0.000),胸腺瘤(OR=2.147,P=0.047),Ⅲ、Ⅳ型(OR=4.549,P=0.000),术前感染史(OR=3.30,P=0.038),术前吡啶斯的明用量大(OR=1.019,P=0.001),手术持续时间长(OR=1.012,P=0.034),出血量多(OR=1.004,P=0.012)为术后发生危象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吞咽肌受累(OR=7.709,P=0.003)、术前感染史(OR=4.582,P=0.037)、术前危象史(OR=4.526,P=0.001)、术前吡啶斯的明用量大(OR:1.016,P=0.01)是术后发生危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吞咽肌受累、术前感染史、术前危象史、术前吡啶斯的明用量大是术后发生危象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降低术后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阑尾切除术后PONV的相关冈素。方法对584例阑尾炎患者术后PONV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PONV史或晕动史、手术时间及是否使用阿片类药物与阑尾切除术后PONV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BMI≥30kg/m2及PONV史或晕动史是术后PONV的危险因素(P〈0.05),而较大年龄、较短的手术时间及未使用阿片类药物是术后PONV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阑尾切除术后PONV的因素较多,采取措施预防治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共收治202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101例)和对照组(101例),在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一般临床护理,实验组则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综合治疗及护理后均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时间为10至18天,平均(12.34±3.13)天。实验组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其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无一例需再次手术进行解除肠梗阻。结论:对于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来说,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肠胃功能的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史建林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2):146-147
阑尾炎是普外科多发病、常见病之一,也是基层医院最常见的普外科手术,而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系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1~3周内),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性反应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特殊肠梗阻[1]。腹部手术后早期发生的肠梗阻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而阑尾切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为0.06%-0.8%[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延迟性术后肠梗阻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2年9月-12月期间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就诊并行腹部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是否发生延迟性术后肠梗阻为结局,将患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探讨延迟性术后肠梗阻的风险因素。结果 92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中有30例(32.61%)发生延迟性术后肠梗阻。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术中总入量、术后是否使用镇痛泵及术后第1天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球蛋白浓度与延迟性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使用镇痛泵(OR=18.676,P=0.025)是延迟性术后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使用镇痛泵是腹部手术后患者出现延迟性术后肠梗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梁玉婷  谭小燕  李梁瑜 《河北医学》2009,15(10):1203-120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粘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松解术后预防肠管再次粘连的效果。方法:将78例粘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松解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40)和对照组(n=38)。康复组于术后8h开始康复干预;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治疗护理。结果:康复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且术后腹胀及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松解术后实施综合的康复护理,可预防肠粘连的再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手术及非手术方法治疗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60例炎性肠梗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手术组20例,非手术组40例。手术组采用常规剖腹探查,解除肠梗阻,清洗腹腔及术后引流。非手术组加强营养支持,给予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及抗感染治疗。结果非手术组治愈率100.0%高于手术组的70.0%(P〈0.01)。非手术组住院时间(24.6±5.4)d短于手术组(43.5±7.2)d(P〈0.01)。结论非手术方法治疗炎性肠梗阻的效果优于手术治疗,且可以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4.
王剑  王浩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55-57,60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发病率、发病原因。方法选择在我科治疗的直肠癌患者40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0例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203例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早期肠梗阻的发病情况以及防治结果。结果腹腔镜组的切口长度(4.1±1.2)cm,小于开腹组,平均术中出血量(90.1±16.4)mL,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40.2±6.8)h,早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发生率(3.0%),显著低于开腹组(P〈0.01)。开腹组中结肠癌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比例(14.2%)显著高于直肠癌(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根治结直肠癌能够达到和开腹手术相似的切缘和淋巴结清除范围,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王应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72-172,179
目的探讨与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2009年5月就诊的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38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选取同时间段来我院就诊的38例患者给予西医外科常规保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69,P〈0.05)。治疗组的腹胀、腹痛、便秘及呕吐等消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宫颈癌60例,其中腹腔镜手术组20例,开腹手术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手术后并发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切除淋巴结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开腹组,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3.14±3.8)h和(48.4±7.3)h(P〈0.01)。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为(9.7±4.0)d,开腹组为(13.0±6.0)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尿潴留发生2例,开腹组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无肠梗阻、淋巴囊肿发生,开腹组术后有肠梗阻5例,淋巴囊肿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具有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可作为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30例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手术后炎症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共治愈出院129例,死亡1例,术后1d、3d发生率分别为(3.6±2.2)%、(4.5±1.6)%,5d累积发生率为(4.1±2.2)%。结论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发生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低蛋白血症、ASA分级Ⅱ~Ⅳ级、手术时间过长、过多侵扰肠道手术方式和发生术后并发症,早期及时采取针对上述因素的治疗措施能有效预防炎症性肠梗阻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Ⅱ型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经尿道气化电切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我院自2001年老年前列腺增生经尿道气化电切住院患者430例,其中Ⅱ型糖尿病患者87例,评估其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术后严重并发症有关的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糖尿病术前高血糖,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前列腺大小,手术时间,术前有肾功能不全(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后严重并发症与高血压(OR=2.31,P=0.001,r=0.243)和手术时间长(OR=5.19,r=0.2317,P=0.0069),术前血糖控制不理想有关(OR=6.3,P〈0.05)等有关。结论:老年Ⅱ型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经尿道气化电切患者重要的危险因素是术前有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手术时间〉90min、术前血糖控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疗法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腹部手术并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42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加生长抑素治疗组(观察组),观察治疗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同时观察治疗6d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腹胀消失时间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经过6d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CPK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厉爱敏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129-130
目的探讨引起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共40例设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40例腹部手术后未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因素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x2/t检验11个变量是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因素(P〈0.05),而与手术原因无关(P〉0.05),多因素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幽门梗阻、术后进食不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存在不良心理反应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心理护理、胃肠减压护理、术后饮食指导以预防及减少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