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0例心跳骤停(CA)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标准剂量肾上腺素(SDE)组30例、大剂量肾上腺素(HDE)组30例、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ADE)组30例。采用肘静脉推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SDE组采用首次1mg肾上腺素静脉推注,无效则每隔3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HDE组采用0.1mg/kg-1.bw肾上腺素作为首次剂量,无效则每隔3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ADE组采用首次1mg肾上腺素和氨茶碱10mg/kg-1.bw静脉推注,无效则每隔3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同时监测心率、节律、平均动脉压和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并进行复苏效果的评价。结果(1)HDE组和ADE组首剂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与SDE组比较均显著增高;(2)ADE组肾上腺素平均用量明显低于HDE组,且首剂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明显增高。结论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在心肺复苏中能明显提高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氧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90例心跳骤停(CA)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标准剂量肾上腺素(SDE)组30例、大剂量肾上腺素(HDE)组30例、氨荼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ADE)组30例.采用肘静脉推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SDE组采用首次1mg肾上腺素静脉推注,无效则每隔3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HDE组采用0.1mg/kg-1.bw.bw肾上腺素作为首次剂量.无效则每隔3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ADE组采用首次1mg肾上腺素和氨茶碱10mg/kg-1.bw静脉推注.无效则每隔3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同时监测心率、节律、平均动脉压和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并进行复苏效果的评价.结果 (1)FIDE组和ADE组首剂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与SDE组比较均显著增高;(2)ADE组肾上腺素平均用量明显低于HDE组,且首剂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明显增高.结论 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在心肺复苏中能明显提高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中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淮滨县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标准剂量组、大剂量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标准剂量组采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治疗,大剂量组采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治疗,联合组采用肾上腺素联合氨茶碱治疗。比较3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24 h存活和出院存活情况。结果联合组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联合肾上腺素治疗心肺复苏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有效维持患者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4.
杨晓方 《河北医学》2002,8(6):495-498
目的:探讨腺苷受体拮抗剂氨茶碱在肾上腺素无效的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心跳骤停后肾上腺素无效的病例,给予静脉注射氨茶碱(0.5-1.0g),观察心律、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氨茶碱注射后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恢复率均为14(63.6%),63.6%(14/22),6h存活率为50.0%(11/22),24h存活率为36.3%(8/22)。有1例心肺脑复苏成功,意识清楚;有3例心肺复苏成功,呈植物状态。结论:腺苷受体拮抗剂氨茶碱在肾上腺素无效的心跳骤停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韦世奎  潘艳  陈静清 《华夏医学》2002,15(4):454-454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2 3岁 ,因自服农药甲胺磷致意识不清 ,呼吸微弱1 .5h,急送进院 ,进院后予洗胃、输氧、解毒剂阿托品及复能剂氯磷定解毒治疗。同时行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进院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动过速 ,心肌酶提示心肌损害 ,CHE:0 u/ L,于进院后次日 835AM心电监护出现心跳过缓、停搏现象 ,2 min后心脏骤停 ,自主呼吸停止。立即给予 30 0 j、360 j、360 j电除颤 ,同时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1 mg,利多卡因1 0 0 mg,胸外按压 ,重复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1 mg/ 3~ 5min,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5次 ,仍无自主心律 ,在连续胸外按压 ,…  相似文献   

6.
杨彬  任丽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73-73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应用与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系。方法:对2000年以来21例应用较大剂量肾上腺素进行心肺复苏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应用较大剂量肾上腺素心肺复苏后,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达65%。结论:使用较大剂量肾上腺素有利于初级心肺复苏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秀敏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6):145-146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近期28例发生心脏停搏的患者,先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然后予肾上腺素Img静脉推注。结果28例患者经肾上腺素治疗后,自主循环恢复21例(75.0%),恢复时间(6.9±3.5)min,持续(48.2±5.4)h。24h存活10例(35.7%),出院存活4例。结论肾上腺素明显促进心脏停搏患者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的恢复,并能维持其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腺苷受体拮抗剂氨茶碱在心肺腩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将我院急诊科2001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152例心脏骤停患者分为氨茶碱复苏组和传统复苏组.氨茶碱复苏组75例,采用复苏早期应用氨茶碱、肾上腺素和阿托品等;传统复苏组77例,采用静脉推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传统复苏方法 .观察两组心电活动、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的恢复情况,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差异.结果 氨茶碱复苏组心电活动、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的恢复率以及心肺复苏成功率均高于传统复苏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心肺骤停早期应用氨茶碱可促进患者心电活动、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的恢复,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报告5例心肺复苏成功的病例,在复苏初期,使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病人无自主循环出现,当再次使用加大剂量肾上腺素以后,病人自主循环恢复,血流动力基本稳定,CPR成功,且无严重副和。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肾上腺素心肺复苏的临床观察贾玉琴,张殿文本文5例在常规CPR中加大肾上腺素用量,先用2mg,最大量14mg,取得满意效果。根据有限的5例成功病例及国内外动物、人体实验结果,作者认为,肾上腺素2-14mg是安全有效的,而且复苏时间越早用大剂量肾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心肺脑复苏时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的疗效。方法133例心跳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对照组)66例,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组(治疗组)67例,各组分别观察其有效率及存活率。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8.7%、36.4%,存活率分别为29.9%、9.1%。治疗组有效率及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肺脑复苏期间,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比单独应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能显著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有效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刘育业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5):105-107
目的对急诊科心肺复苏患者存活出院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急诊科心搏骤停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均接受心肺复苏治疗,时间为2014年1月~2017年1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不同分组患者心肺复苏的效果,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性别、目击者、心搏骤停地点、转运方式、首次监测心律、心搏骤停病因、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心肺复苏持续时间、肾上腺素用量等是影响患者存活出院的单因素(P0.05);心搏骤停地点、首次监测心律、心肺复苏持续时间≤15 min是影响患者存活出院的主要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急诊科心搏骤停患者接受心肺复苏干预意义重大,临床应加强其心肺复苏存活出现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尽量提高患者心肺复苏的存活出院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心肺复苏中联合应用肾上腺素与纳洛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超  刘建中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11):680-682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配合纳洛酮在心跳停止时间超过5分钟的患者复苏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心跳停止5分钟以上患者共计143例,分为3组。复苏时给予不同剂量的上腺素及纳洛酮。结果 通过对3组忠者复苏期间10、20、30分钟时血压、心跳结果记录,显示方法3组的患者在心脏复跳人数及血压恢复人数两项指标数均超过方法1组及方法2组。在呼吸、瞳孔变化及意识恢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大剂量肾上腺素加用纳洛酮的应用,在心肺复苏中,能明显提高心脏复跳率,在复跳后的血压恢复方面疗效亦较好。但对患者呼吸的恢复及脑复苏,暂不能证明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金周晟  夏芳芳  陈鸿飞  施克俭  陈丽梅 《浙江医学》2017,39(15):1243-1247,1257
目的探讨脂肪乳剂救治布比卡因所致心脏骤停时肾上腺素合理使用时机,并观察大鼠复苏效果。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推注脂肪乳剂后给予肾上腺素组(ALE组)、推注脂肪乳剂后延迟1min给予肾上腺素组(DLE组),每组10只。大鼠股静脉推注布比卡因15mg/kg,心脏停搏后1min推注脂肪乳剂负荷量(5ml/kg),随后以1ml/(kg·min)速度持续输注5min。同时ALE组于心脏停搏后75s注射肾上腺素10滋g/kg,135s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1ml,DLE组在75s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1ml,135s注射肾上腺素10滋g/kg。如若自主循环未恢复则在4min后追加肾上腺素5滋g/kg,随后每隔2min追加肾上腺素5滋g/kg,直至自主循环恢复或者20min复苏期末。记录两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及20min复苏末血气值、复苏率、存活率、肺湿干比、肺泡损伤率和布比卡因浓度等并作比较。结果ALE组和DLE组存活率分别为100%和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后ALE组SBP和RPP均高于DLE组(P<0.01)。ALE组心脏停搏后2min和20min的pH较DLE组高(P<0.05)。两组大鼠肺湿干比和肺泡损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肌组织布比卡因浓度ALE组显著低于DLE组(P<0.05)。结论在布比卡因导致的心脏停搏模型中,注射脂肪乳剂后延迟注射肾上腺素不利于心脏早期复跳,降低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严浩  李贝 《北京医学》2015,37(11):1089-1091
目的 探讨院外亚低温治疗与心肺复苏同时进行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回顾分析北京急救中心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院外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经心肺复苏(CPR)自主循环恢复后送至院内再行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mild hypothermia therapy,MHT)组33例,心肺复苏与亚低温治疗同时进行.对比两组患者CPR前的肛门温度,到达医院时肛门温度以及达到目标温度所用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在复苏后第1、3、7天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以及存活例数.结果 MHT组到达医院时,有5例肛温达到目标温度,平均肛温(34.7±0.8)℃,低于对照组的(36.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T组达到目标温度平均用时(3.0±1.8)h,低于对照组的(5.7±2.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当天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1.5)vs.(6.8±1.3)];复苏后第7天,MHT组比对照组明显升高[(12.1±1.6)vs.(9.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HT组最终存活9例,对照组存活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院外心肺复苏的同时开始亚低温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脑保护效果,增加了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院外抢救心脏骤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方法:146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肾上腺素组(对照组)75例和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组(治疗组)71例,观察自主心律恢复时间、1h及24h有效率、出院存活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自主心律恢复时间、1h及24h有效率、出院存活率在治疗组分别为(10.2±3.1)min、74.7%、52.0%、30.7%,在对照组为(20.8±4.8)min、47.9%、16.7%、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中用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明显缩短自主心律恢复时间,明显提高1h、24h有效率及出院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动脉血乳酸检测对心肺复苏(CRP)后患者短期 预后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43 例CRP 后恢复自主循环患者,依据随访1 个月预后结局差异, 将其分为观察组(24 例,随访1 个月发生死亡、处于植物状态或简单生活不能自理)和对照组(19 例,随访 1 个月后意识清晰,生活能部分自理或合并有轻度神经障碍)。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NSE、动脉血乳酸、N 末 端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指标;评估并比较两组氧合指数(O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 II)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应用单因素直线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 分析与CRP 后患者GOS 评分相关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NSE 联合动脉 血乳酸对CRP 后患者预后的最佳预测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NSE、动脉血乳酸及APACHE II 评分较高(P <0.05),而GCS 和GOS 评分较低(P <0.05),OI 与NT-proBN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0.05)。单因素直线分析显示,血清NSE、动脉血乳酸、APACHE II 评分及GCS 与CRP 后患者 GOS 相关(r =0.808、0.734、0.577 和0.589,P =0.015、0.030、0.041 及0.04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 清NSE、动脉血乳酸为GOS 的危险因子(P <0.05)。ROC 曲线显示,血清NSE ≤ 84.5 ng/ml 与动脉血乳酸 ≤ 7.25 mmol/L 为预测CRP 后患者预后不良发生标准(AUC=0.832 和0.768,P =0.028 和0.033)。结论 NSE 联合动脉血乳酸检测能较好地预测CRP 后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158例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利多卡因(53例)、胺碘酮(55例)、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50例)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利多卡因组总有效率54.72%,胺碘酮组总有效率81.82%,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总有效率76%,胺碘酮组及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组与利多卡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胺碘酮对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有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