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分型对行保乳乳癌根治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82例行保乳乳癌根治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标本免疫组化结果将患者分为4组:Luminal A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Ki-67<14%)],Luminal B型(ER+/PR+/HER2-,Ki-67>14%),HER2+型(ER-/PR-/HER2+)和三阴性(TNBC)(ER-/PR-/HER2-);比较各组别之间生存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等预后因素。结果182例保乳根治术患者中,Luminal A型81例,Luminal B型38例,HER2+型23例和TNBC 40例,其中局部复发患者20例,局部复发率11%,出现远处转移20例,转移率11%,死亡18例,生存率90.1%。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等单因素分析在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分级为独立预后因素(P<0.05),肿瘤大小不是影响其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82)。结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行保乳乳癌根治术后预后不同,Luminal A型预后最好,TNBC患者预后最差,但是保乳根治术对TNBC患者仍是一种可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特点、预后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手术治疗的老年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乳腺癌分为4种分子亚型,即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型和三阴型,分析各亚型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全组Luminal A型63例(36.6%),Luminal B型61例(35.5%),HER-2型14例(8.1%),三阴型34例(19.8%)。Luminal A型患者的原发肿瘤较小,病理分期较早,较好的组织学分化程度的比例均高于其他亚型(P<0.05)。全组有完整随访资料者157例,中位随访时间52个月,四种分子亚型的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94.7%、93%、84.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Luminal型所占比例较高,Luminal A型患者有最高的生存率,三阴型患者的生存情况最差,分子分型对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以为老年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2000年1月-200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Ⅰ-Ⅲ期乳腺癌患者共773例,依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将其近似划分为Luminal A型(ER+和/或PR+,HER2-)、Luminal B1型(ER+,PR+,HER-2+)、Luminal B2型(ER+或PR+,HER-2+)、HER-2型(ER-,PR-,HER-2+)和Basal型(ER-,PR-,HER-2-)5个分子亚型,对比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的差异.对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uminal B1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最高,HER-2型、Luminal B2型次之,再次为Basal型,Luminal A型最低,各分子亚型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是否为luminal B1型、Luminal A型、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以及是否为黏液癌或早期浸润癌是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表达HER-2的LuminalB1型、HER-2型及Luminal B2型具有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特点,分子分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分子亚型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7月—2015年7月高州市人民医院乳腺病科临床及病理确诊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80例进行研究。将乳腺癌分为Basal-like型(33例)、HER-2过表达型(37例)、Luminal A型(58例)、Luminal B型(52例)4个亚型,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肿瘤情况进行评估,通过随访了解其生存状况,分析影响新辅助化疗后患者预后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0,P<0.01)。不同亚型乳腺癌患者肿块边缘特点、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x~2/P=12.884/0.007、7.685/0.002、12.653/0.002)。Kaplan-Meier法结果显示,HER-2过表达型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率(OS)最低,预后最差。Luminal A型患者的DFS和OS均优于HER-2过表达型(P<0.05)。淋巴结转移及乳腺癌分子亚型是影响患者D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预后情况存在差异,Luminal A型患者预后较好,HER-2过表达型患者预后较差,淋巴结转移及乳腺癌分子亚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发病因素、分子分型、手术方式等,并对其预后进行评估.方法 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和同期单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资料,根据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表达情况将双侧乳腺癌分为4种分子亚型,即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分析各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和同期单侧乳腺癌治疗方式.结果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比同期单侧乳腺癌的患者年轻.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学Ⅲ级患者明显多于其他亚型(P<0.05),各分子亚型在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保乳手术比例与同期单侧乳腺癌保乳手术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病年轻是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各分子亚型的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学Ⅲ级患者明显多于其他亚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保乳术与同期单侧乳腺癌相比,其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乳腺组25例B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结果  25例BPBC患者中,同时性BPBC(synchronous BPBC,SBPBC)13例,异时性BPBC(metachronous BPBC,MBPBC)12例。SBPBC患者首发癌的肿瘤体积大于第二原发癌(P<0.05)。在处理第二原发癌灶时,SBPBC组6例行改良根治术,1例行保乳术,6例采取其他手术治疗;而MBPBC组10例行改良根治术,2例行保乳手术;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子分型方面,SBPBC组中Luminal A型更多见,MBPBC组中三阴性型更多见;比较两组患者首发癌或第二原发癌分子分型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侧癌在分子分型方面的一致性较差(K<0.40)。以发现首发癌为随访起始时间,SBPBC与MBPBC患者的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诊断第二原发癌为随访起点,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BC两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异,SBPBC与MBPBC分子分型的分布不同,两组患者处理第二原发灶的手术方式不同,SBPBC患者的生存率较MBPBC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期间明确诊断的女性浸润性乳腺癌病例267例,分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的表达水平,以及乳腺癌分子亚型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 267例中52.0%为Luminal A型,16.5%为Luminal B型,Her-2(+)型占15.4%,Triple Negative型占16.1%。各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年龄集中在55岁以下,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Luminal A型肿瘤分化程度较高,病理TNM分期偏早,晚期病例少,预后良好;Luminal B型组织学分级以Ⅱ级为主,患者中未绝经者比例高。Her-2(+)型乳腺癌肿瘤趋向于低分化,大长径;Triple Negative型乳腺癌患者诊断时原发肿瘤较大,组织学分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者较多,具有更多不良预后因素。结论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并与其临床病理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刘延梅  马少君  马庆  张静 《重庆医学》2021,50(9):1526-1530
目的 探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 R)的表达及其与多种临床病理参数、相关蛋白标志物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393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肿瘤组织AR表达水平,分析AR表达水平与不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在393例乳腺癌组织中,A R阳性表达率为72.52%;A 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况相关,与AR阴性肿瘤比较,AR阳性表达肿瘤多表现为较低(Ⅰ/Ⅱ)的组织学分级(P<0.001)和淋巴结阴性(P=0.003);AR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水平及Ki-67指数相关,与AR阴性肿瘤比较,AR阳性肿瘤多表现为ER阳性(P<0.001)、PR阳性(P=0.013)、HER-2阳性(P<0.001)及Ki-67<14%(P=0.033);AR阳性表达多见于Luminal A型(61.40%)、Luminal B型(14.38%),少见于三阴性乳腺癌(TNBC,6.67%,P<0.001).在全部乳腺癌患者中,AR阳性患者无病生存期(DFS)较长,预后较好(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R表达(HR=0.306,P<0.001)、HER-2(HR=1.646,P=0.043)、TNBC分型(HR=1.610,P<0.001)是乳腺癌复发和预后独立影响因素;AR阳性TNBC患者DFS较长,预后较好(P=0.036).结论 AR表达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蛋白标志物及分子分型存在相关性,AR阳性表达关联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64例浸润性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就各亚型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64例乳腺浸润性癌中Luminal A型40例(15.2%),Luminal B型118例(44.7%),HER-2过表达型56例(21.2%),Basal-like型50例(18.9%)。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在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通过对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能够预测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风险,很好地评估预后,指导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亚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情况和预后.方法收集2002年2月至2004年2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可手术乳腺癌304例,根据免疫组化ER、PR和HER-2的检测结果分为Luminal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对比分析不同亚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 Luminal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分别占53.0%、20.4%和26.6%,中位发病年龄分别为50.8岁、50.3岁和47.1岁.Luminal型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较低,I级者占43.1%;HER-2阳性型乳腺癌多见于绝经前(66.1%),组织学分级介于Luminal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之间;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较轻,有较高的乳腺癌家族史(占9.9%),组织学分级较高,Ⅲ级者占49.0%.三组患者在绝经状况、肿瘤分期、病理类型、腋淋巴结转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09年2月,中位随访71个月(60~84个月).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显著高于Luminal型患者,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的复发转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ER-2阳性型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率较高(46.7%),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则易发生肺转移,发生率为46.7%(P〈0.05).Luminal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5 a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90.1%、75.8%和76.5%,总生存率(OS)分别为96.9%、85.5%和87.7%(P〈0.05).结论不同亚型乳腺癌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复发转移方式和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11.
钱秀珍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2):1743-1745,1748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初诊并接受治疗的22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定其分子分型,分析不同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采用同一种治疗方法治疗不同亚型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在本组病例中,乳腺癌的分型在不同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卡方检验,复发率最低的是LuminalA型,其次是LuminalB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型及基底细胞样型复发率最高(P〈0.05);4种亚型的病死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低的是LuminalA型,HER=2过表达型的病死率最高;LuminalA型乳腺癌的预后最好,其次为LuminalB型、基底样细胞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预后最差(P=0.016)。结论: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对评估乳腺癌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预测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研究EZH2与乳腺癌分子亚型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EZH2对评价乳腺癌分子亚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0例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均完整的乳腺癌患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快捷法,检测ER、PR、HER-2、CK5/6、CK14、EGFR、EZH2蛋白的表达,分析EZH2阳性表达与乳腺癌分子亚型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观察EZH2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80例乳腺癌病例中,Luminal型49例,HER-2(+)型8例,Basal-like型20例,Normal breast-like型3例;各分子亚型只与患者绝经与否具有相关性;Luminal型乳腺癌总生存率最高,Basal-like型最低(P<0.05)。EZH2阳性表达率45.00%,其阳性表达与患者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和肿瘤组织学分级及术后临床分期相关(P<0.05);EZH2在Luminal型、HER-2(+)型、Basal-like型乳腺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60%、50.00%和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ZH2阳性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EZH2有望成为Basal-like型乳腺癌的特异性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99-101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与乳腺癌分子亚型间的关系。方法取2013年1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利用MRI进行定量参数K~(trans)、K_(ep)和Ve水平测定。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完成ER、PR、HER-2水平检测。结果 68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23例、Luminal B型20例、HER-2+型12例和TNBC型13例。Luminal A型K_(ep)水平,高于Luminal B型、HER-2+型及TNBC型(P0.05);Luminal B型K_(ep)水平,高于HER-2+型及TNBC型(P0.05);ER阳性Kep,低于阴性(P0.05);PR阳性K~(trans)、K_(ep),低于阴性(P0.05)。结论利用动态增强MRI能准确的鉴别乳腺癌不同分型,不同分型下乳腺癌中ER、PR表达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IK3CA基因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突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其中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besal-like型各50例。提取DNA,用紫外光分光光度仪来测定浓度及含量,对exon9及exon20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另取20例乳腺腺病组织标本用作为对照,与基因库序列对比分析其突变的情况。结果200例乳腺癌组织中发现突变64例,突变率32%,其中exon9突变26例(40%),exon20突变38例(60%),在乳腺癌分子亚型中:luminal A型中22例(44%),luminalB型中16例(32%),HER-2过表达型20例(40%),besal—like型6例(12%),突变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例良性对照组中均没发现突变。PIK3CA基因突变与乳腺癌肿瘤患者肿瘤大小、年龄、淋巴结状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IK3CA基因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的突变有差异,与乳腺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乳腺癌及其不同亚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 kinase,PI3K)及其磷酸化蛋白p-H3K的表达特点,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探讨PI3K信号通路中PI3K及其磷酸化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初诊的女性浸润性乳腺癌117例,按照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结果分子分型(HER2++者进一步行FISH检测明确状态),其中三阴型乳腺癌组(TN组)28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HER2+组)12例和管腔上皮型乳腺癌组(Luminal组)77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EGFR、PI3K和p-PI3K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乳腺癌及其不同亚型中的表达特点,以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PI3K和p-PI3K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程度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7.589,P <0.001;Х^2=49.327,P<0.001).同样,EGFR在乳腺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Х^2=10.920,P=0.004).②TN组和HER2+组中PI3K和p-PI3K的阳性表达率相似,但显著低于Lumin-al,而EGFR在TN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Х^2=9.842,P=0.037;Х^2=13.423,P=0.006;Х^2=12.410,P=0.012).PI3K、EGFR仅在TN组与Luminal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 =7.835,P=0.020;Х^2=11.791,P=0.003),p-PI3K在TN组与Luminal组间及HER2+组与Lu-minal组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9.336,P =0.009;Х^2 =7.361,P=0.025),其余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③与PI3K相比,乳腺癌中p-PI3K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2者呈显著正相关(r=0.324,P<0.001).但不同亚型中PI3K和p-PI3K表达的相关性却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6.
刘现栋  ;蒋宏传 《医学综述》2014,(14):2631-2633
目的探讨乳腺癌各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79例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79例浸润性乳腺癌中,年龄为36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79例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79例浸润性乳腺癌中,年龄为3687岁,中位年龄53岁。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占83.5%。其中,Luminal A型38例(48.1%),Luminal B型23例(29.1%),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3例(3.8%),基底细胞样型15例(19.0%)。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肿瘤大小及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病理组织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以Luminal A型及基底细胞样型最好,Luminal B型其次,HER-2过表达型最差。结论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临床治疗及预后的评估非常重要,与传统临床病理指标结合可为临床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种耐药蛋白GST-π,P—gP,Topo-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分析三种耐药相关基因蛋白在不同临床特点的乳腺癌和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别,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HRP法检测60例LuminalA型;60例Her-2(+)(其中含有Her一2阳性的LuminalB型);46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GST-π,P—gP和Topo-Ⅱ的表达,并结合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GST-π、P—gP、Topo—Ⅱ的表达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无关。GST-π、P—gP在“Her-2(+)组”及“三阴组”表达率高于“LuminalA组”的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GsT-π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表达、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P—gP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与否、HER-2表达状况、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呈正相关(P〈0.05);Topo—Ⅱ与淋巴结转移与否呈正相关(P〈0.05)。结论:GST-π、P—gP高表达是乳腺癌多药耐药发生的高危因素;Topo—Ⅱ其表达量的高低与化疗药物作用正相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浆脂联素水平与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经组织病理学诊断确诊的乳腺癌新发病例437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女性46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统一编制的结构化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并采集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测定血浆脂联素浓度。按绝经状态分层后,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对照组与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分布差异,并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脂联素水平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结果  乳腺癌患者中有310例Luminal型、83例HER-2过表达型和44例基底型。对照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中位数(P25,P75)为14.85(9.69, 21.35) μg/mL;病例组上述各分子亚型血浆脂联素水平中位数(P25,P75)分别为11.74(8.15, 16.14) μg/mL、12.02(8.43, 16.96) μg/mL和12.67(8.25, 17.27) μ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调整了混杂因素后,与对照组比,血浆脂联素水平越高,绝经前Luminal型乳腺癌发生风险越低(OR绝经前Luminal=0.50,95%CI:0.27~0.92,P趋势=0.001),绝经后Luminal型和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发生风险越低(OR绝经后Luminal=0.06,95%CI:0.02~0.23,P趋势 < 0.001;OR绝经后HER-2+=0.06,95%CI:0.01~0.62,P趋势=0.001),其余亚组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低血浆脂联素水平将导致绝经前、绝经后Luminal型和绝经后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