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开封眼病医院收治的134例(214眼)硬核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视力以及手术前后眼压。统计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1周、1个月,裸眼视力≥0.5者分别占91.59%(196/214)、95.19%(198/214),94.63%(194/214),此后基本处于稳定水平。患者术后眼压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11%(13/214)、11.68%(25/214)。结论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硬核白内障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裸眼视力,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超声乳化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视力及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结果:观察组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为13.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视力为0.16±0.05,治疗后为0.44±0.14;观察组治疗前视力为0.15±0.03,治疗后为0.42±0.13;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712.08±52.032个/mm2)和六角形细胞比例(37.95±5.29)%,治疗后两组患者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均可提高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降低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但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3.
马莉 《中外医疗》2010,29(23):27-28
目的通过对非超乳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分析,探讨在基层医院适用于硬核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对实施手术的290只眼(均为Ⅲ级、Ⅳ级及Ⅴ级核)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手术方式的适宜性、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视力恢复好,手术方法简单,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结论非超乳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是有效的,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
徐根才  余婧 《当代医学》2013,(30):64-64
目的探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视力〈0.1的占12.5%,视力在0.1~0.3的占17.5%,视力〉0.3的占81.25%;对照组患者:视力〈0.1的占5%,视力在0.1~0.3的占27.5%,视力〉0.3的占67.5%,实验组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核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人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体会。方法:对58例58眼硬核白内障施行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人植入术,分析手术的适宜性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1~0.5者22眼(37.93%),>0.5者36眼(62.07%)。结论:硬核白内障适宜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且术后视力好,具有损伤小、恢复快而稳定、经济、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分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硬核白内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硬核白内障患者8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1周、3个月视力水平与术后散光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硬核白内障中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程晓霞 《吉林医学》2014,(11):2366-2367
目的:分析比较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传统囊外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138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74只眼)与对照组(54例,64只眼),分别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传统囊外摘除术,两组均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对比两组术后视力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d,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角膜水肿、前房积血、虹膜损伤、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传统囊外摘除术相比,具有术后视力较好、手术并发症少等优势,且无需昂贵设备,较为适宜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硬核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以863例(1055只患眼)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自愿选择手术方式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88,患眼共471只)与对照组(n=475,患眼共584只),对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囊外摘出手术,对照组患者行超声乳化术,综合对比2组患者疗效。结果(1)术后1、7 d时观察组视力恢复情况要差于对照组,而术后1 m时2组视力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患者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小切口囊外摘出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相较于超声乳化术,虽然超声乳化术术后短期效果明显,但长远效果却无显著差别,同时各类并发症情况也无显著差异,且该手术操作简单,开支小,因此极为适宜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9.
张双虎 《吉林医学》2012,33(21):4513-4514
目的:探讨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0例共80只眼硬核白内障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硬核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从治疗后的视力改善情况分析,观察组在术后的1个月后,视力≥0.5为57.5%,而对照组为22.5%,术后3个月,视力≥0.5的为77.5%,而对照组为30.0%,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手术前后患者的散光改善情况分析,术后1个月、3个月对照组的平均散光为(1.67±0.86)D、(1.32±0.64)D,而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平均散光为(2.39±1.46)D、(2.26±1.28)D,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治疗硬核白内障临床效果满意,适合临床上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切口对硬核(Ⅳ /Ⅴ)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应用。方法:本组48眼采用颞上象限或鼻上象限5.5~6mm挑眉式巩膜切口,应用ACM维持前房稳定深度,象限咬切法娩核,囊袋内完成ECCE及IoL植入。结果:术后3天裸眼视力≥0.6者22眼(47.8%),术后1月裸视力≥0.6者26眼(34.8%),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角膜散光明显减少。结论:对硬核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效果良好。此法无需复杂设备。目前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术与现代囊外摘除术对硬核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128例(132眼)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6眼,分别施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ECCE)与超声乳化术(Phaco),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角膜水肿及角膜内皮情况、术中并发症及术源性角膜散光。结果:两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9个月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水肿程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及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aco组术中后囊破裂3眼、悬韧带断裂3眼,ECCE组无后囊破裂、悬韧带断裂发生。术后9个月术源性角膜散光Phaco组与ECC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硬核白内障患者行ECCE比Phaco更安全,术后近期远期视力及角膜情况与Phaco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与现代囊外摘除术对硬核性白内障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4例硬核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28眼)与对照组22例(27眼),全部患者术前均予详细的全身及眼部检查,观察组患者行超声乳化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现代囊外摘除术。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比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比及细胞丢失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适用于硬核性白内障患者的治疗。但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高于现代囊外摘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圈套式娩核法和圈垫式劈核法在小切口硬核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白内障复明手术中28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圈套式娩核法组(A组)140例(140眼)和圈垫式劈核法组(B组)140例(140眼),比较两组的术后视力和角膜散光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近期矫正视力低于B组,而角膜散光度高于B组(t=-4.315,P=0.001;t=5.31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t=-0.814,P=0.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后囊破裂、虹膜损伤、切口渗漏发生率高于B组(χ2=5.937,P=0.015;χ2=6.629,P=0.01;χ2=6.131,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圈套式娩核法和圈垫式劈核法在小切口硬核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均能获得良好复明效果,圈垫式劈核法具有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适合在基层医院复明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对硬核(Ⅳ+/Ⅴ)白内障采用囊外摘除法(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cion,ECCE)的优点,探讨术中应用前囊连续环行撕囊(continuous circular capsularhexis,CCC)后的娩核方法。方法: 角膜缘外2 mm做一长7~8 mm巩膜隧道切口,行CCC直径为6~7 mm,以"T"型晶体调位钩及自制撕囊针相互配合,将直径9 mm左右的晶体核旋转脱位入前房,圈套器套核,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49眼中46眼撕囊口娩核后仍平滑连续完整,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3眼发生前囊膜放射状撕裂并延至后囊,只有1眼高度近视未植入人工晶体,另外2眼仍囊袋内植入晶体。术后第1天49眼角膜全部清亮,瞳孔圆,光反应正常。术后一周裸眼视力≥0.5者43眼(87.8%)。结论: 对于硬核白内障,传统ECCE仍有意义,CCC克服了开罐式截囊的缺陷,改进的娩核方法保持了撕囊口的平滑连续性,从而确保了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使其效果与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mulsification,PHACO)更接近,而器械投资少,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95例硬核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实验组予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达到0.5~1.0患者(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1.01%)(P〈0.05);实验组术后1d、1周角膜散光情况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中并发后囊膜破裂发生率、角膜水肿发生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少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在治疗硬核性白内障方面优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相似文献   

16.
梁永强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159-160
目的比较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09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各80例。A组使用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B组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术后视力情况和并发症人数。综合以上情况总结比较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A、B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人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疗效差异不大(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处理Ⅳ级以上核硬度白内障术后泪膜的变化及临床观察。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160例Ⅳ级以上晶状体核硬度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均分为A组和B组.A组行改良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房型注入式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行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后房型注入式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sIt水平、BUT水平、眼部不适症状发生情况及角膜水肿程度。结果A组患者术后sIt水平显著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前、术后sIt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BUT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9〉0.05);B组患者术后BUT水平显著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sIt和BUT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眼部不适症状发生率显著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眼部不适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程度显著轻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处理Ⅳ级以上核硬度白内障能减轻患者术后眼部并发症、稳定泪膜功能。  相似文献   

18.
注水法挽核在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注水法挽核在巩膜隧道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745只眼(年龄40岁以上)施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手术,环形撕囊或开灌式截囊,扩大切口6mm,水分离、水分层晶体核,使核变小变薄,并将其脱位.用注水针头向前房内注水并轻压切口后唇,将核挽出.结果所有病人用注水法挽出晶体全部成功.视力:术后1d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0.5者,注水法组为72%,对照组为45%,术后第一周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0.8~1.0,注水法组为40%,对照组为24%,术后3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达0.8~1.0者,注水法组为80%,对照组为54%.两组病人视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注水法挽出晶体核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手术方式,具有切口小,散光少,晶状体悬韧带断离、后囊膜破裂及玻璃体脱出发生率低、术后视力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干眼症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术后的泪膜功能和并发症情况。方法38例(45眼)干眼症患者行Phaco手术(A组),28例(30眼)行ECCE手术(B组)。对患者术后1~90d进行定期随访,收集术前与术后泪膜功能、并发症与终视力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66例患者中,56例为年龄相关性,10例为Sjo¨gren综合征。75眼中,60眼主要表现为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SchirmerⅠ5.0mm),15眼为6.0~9.0mm;63眼BUT5s,12眼介于6~9s。Phaco术后32眼出现浅层点状角膜病变,27眼出现角膜上皮缺损。40眼终视力为1.0,22眼0.8~0.5,13眼0.4~0.1。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发或不伴发系统组织疾病的干眼症患者,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方式较囊外摘除术式更为安全,其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陈光胜  王冬梅  杜毅  黄红波 《海南医学》2013,24(21):3161-3163
目的 探讨前房维持器下爆破与连续两种模式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63例(63眼)Ⅳ级硬核白内障患者连续随机分为两组:前房维持器下爆破模式组32例(32眼)、前房维持器下连续模式组31例(31眼).比较两组术中并发症、术后非矫正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DVA)、角膜切口水肿情况、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累积能量复合参数(Accumulated energy complex parameter,AECP)等.随访1个月.结果 前房维持器下爆破模式组与前房维持器下连续模式对照组比较:术后1个月UCDVA(已转换为logMAR分值)分别为(0.23±0.16)分及(0.31±0.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后囊破裂者仅连续模式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6.25%及54.84%、术后1d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6.25%及45.16%、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分别为(0.1 1±0.11)%及(0.17±0.12)%,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幅度分别为(4.98±4.21)%及(8.25±7.63)%,术中AECP分别为(416.21±605.87)及(1144.77±715.95),爆破模式组较连续模式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前房维持器下爆破与连续两种模式均能安全、有效、简化、易行地实施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均为理想的术式选择,但两种方法比较,前房维持器下爆破超声能量模式可明显降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AECP,还可以减轻眼内组织的损伤程度,降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减少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