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复发性流产是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2次者。近些年来,由于人工流产的不断增加,复发性流产患者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连续发生2次自然流产的概率为5%,连续发生≥3次自然流产的概率为0.5%~3%,也有文献报道,复发性流产发生率占妊娠总数的2%~5%[1]。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多种多样,目前,能够识别的病因主要有染色体异常、母体内分泌异常、母体生殖道异常、生殖道感染、血栓形成倾向、免疫功能异常和宫颈机能不全等[2]。目前,宫腔镜检查是该病的重要诊断方法。本研究对2009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宫腔镜检查的58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早期自然流产病人宫腔镜检查结果。方法回顾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间实施IVF-ET后早期自然流产行宫腔镜检查病人8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宫腔镜检查结果,对发现的宫腔病变进行治疗,观察再次移植后的妊娠结局。结果 84例中58例(69.05%)存在宫腔病变,其中宫腔粘连32例(38.10%),子宫内膜息肉12例(14.29%),子宫内膜炎10例(11.90%),黏膜下子宫肌瘤3例(3.57%),部分性子宫纵隔1例(1.19%)。58例病人经治疗后于1年内进行再次IVF-ET,22例(37.93%)获得临床妊娠,宫外孕2例(3.45%);早孕自然流产1例(4.55%),分娩21例(95.45%)。结论在IVF-ET中出现早期自然流产时应将宫腔镜检查列为首选干预措施,对宫腔异常病人治疗后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通过宫腔镜检查(hysteroscopy)观察宫腔及输卵管的通畅情况,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及输卵管异常的发病情况。方法对596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观察宫腔形态及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 596位患者中有151例患者宫腔粘连(25.3%),且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宫腔粘连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596例患者中有50例检出输卵管阻塞(6.6%),发生率明显小于宫腔粘连,且与自然流产次数增加没有明显相关性。另596例患者中有33例检出子宫纵隔(5.5%)。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内形态异常及输卵管阻塞的发生率较高,对于复发性流产患者应该常规给予宫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宫腔镜检查及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对于子宫纵隔的临床诊疗意义。方法对65例临床确诊的子宫纵隔患者进行TCRS治疗,分析术后妊娠率及流产率,了解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宫腔镜结合B超或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HSG)诊断子宫纵隔准确率达到100%。子宫纵隔患者TCRS术后妊娠率为75%(36/48),足月分娩率为63.89%(23/36),流产率为16.67%(6/36)。根据术前自然流产次数将病例分为A、B、C、D 4组,C组的妊娠率(78.95%)高于A组(46.67%)和D组(50%)(P=0.037);不同纵隔深度的患者术后妊娠率和流产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妊娠者占75%(27/36),12~24个月妊娠者占22.22%(8/36),>24个月妊娠者占2.78%(1/36)。结论 B超或HSG联合宫腔镜检查是确诊子宫纵隔的有效方法,TCRS是治疗子宫纵隔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宫腔镜检查及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对于子宫纵隔的临床诊疗意义.方法 对65例临床确诊的子宫纵隔患者进行TCRS治疗,分析术后妊娠率及流产率,了解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 宫腔镜结合B超或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HSG)诊断子宫纵隔准确率达到100%.子宫纵隔患者TCRS术后妊娠率为75%(36/48),足月分娩率为63.89%(23/36),流产率为16.67%(6/36).根据术前自然流产次数将病例分为A、B、C、D 4组,C组的妊娠率(78.95%)高于A组(46.67%)和D组(50%)(P=0.037);不同纵隔深度的患者术后妊娠率和流产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妊娠者占75%(27/36),12~24个月妊娠者占22.22%(8/36),>24个月妊娠者占2.78%(1/36).结论 B超或HSG联合宫腔镜检查是确诊子宫纵隔的有效方法,TCRS是治疗子宫纵隔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宫腔镜诊断某些与妊娠有关的子宫异常出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宫腔镜在临床的应用 ,子宫异常出血 ,经宫腔镜检查可明确诊断和治疗。作者对 6 0例流产后、产后及停经后子宫异常出血而接受宫腔镜检查的病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就宫腔镜诊断 ,处置结果与病理检查进行对比 ,以探讨宫腔镜检查对与妊娠有关的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我院内窥镜中心于 1998年 1月~ 1999年 10月间 ,6 0例因流产后、产后及停经后子宫异常出血行宫腔镜检查者 ,其中门诊病人 48例 ,住院病人 12例 ,年龄 19~ 43岁。镜检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及肝功能 ,大量活动出血、急性生殖道炎症及严重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宫腔镜在有人工流产史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对子宫内膜息肉(EP)的诊断效果。方法:将133例有人工流产史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133例无人工流产史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均使用宫腔镜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EP发生率。结果:病例组患者EP总发生率(43.6%)高于对照组(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内流产1次EP发生率低于流产2次、3次,且流产2次EP发生率低于流产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史是导致EP成为独立危险因素的主要原因,可促使EP发生率增加;且随着流产次数增加,症状性EP发生率不断上升,为降低EP发生风险,需做好避孕措施,减少人工流产次数。  相似文献   

8.
1 780例自然流产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与不良妊娠史的关系,为生殖中心自然流产病例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指导。 方法:培养淋巴细胞,常规收获制片,G显带处理,必要时加做C带分析,对1780例具有妊娠24周前自然流产史的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共发现染色体异常57例,异常率为3.20%。其中平衡易位23例,罗氏易位14例,复杂易位3例,其它17例。流产1次、2次与流产3次及以上者,其染色体异常率频率分别为1.7%,2.3%和5.8%。结论:在自然流产病例的染色体异常中,染色体易位是主要类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随着自然流产次数的增加而有升高的趋势。流产3次以上群体中,染色体异常频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检查及治疗的IVF-ET病例160例,根据检查原因分为A组(IVF-ET前常规检查)、B组(反复种植失败,即移植高质量胚胎超过3次未妊娠患者)、C组(ET后异位妊娠者)、D组(既往ET后早期自然流产、稽留流产患者),每组40例.比较4组宫腔镜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记录宫腔镜检查及治疗后的IVF-ET妊娠结局.结果B、C、D组宫腔镜检查异常率高于 A 组(P <0.05);D 组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炎患病率高于其他3组(P<0.01),而A、B、D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纵隔、宫腔粘连和子宫黏膜下肌瘤患病率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异常者手术治疗后1年内行IVF-ET,妊娠率为30.65%,早孕自然流产率为6.45%,异位妊娠率为3.23%.结论宫腔镜检查是IVF-ET术前的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可避免因宫腔异常导致的IVF-ET失败,可作为行IVF-ET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反复胚胎移植失败者再次移植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入治的反复胚胎种植失败者8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再次移植前是否接受宫腔镜检查进行分组。再次移植前接受宫腔镜检查为48例为I组,未接受宫腔镜检查为II组;患者均再次行胚胎移植,比较宫腔镜检查对反复胚胎移植失败者再次移植妊娠率的影响。并观察接受宫腔镜检查患者异常与无异常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1)I组和II组比较移植胚胎数、移植当天内膜厚度对比可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I组患者再次移植后妊娠,CPR为28%。再次种植后C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组患者中,宫腔镜下有异常发现20例,其中包括子宫内膜息肉为10例、轻度宫腔粘连4例,中度宫腔粘连1例,子宫内膜炎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患者CPR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类型患者的CPR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再次宫腔镜检查,处理宫腔异常后,能提高再次种植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宫腔镜检查在复发性流产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医的1 594例复发性流产患者,经知情同意后进行宫腔镜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宫腔粘连发生率达33%(526例),而且流产≥3次患者宫腔粘连发生率高于两次流产患者(38.7% v.s.26.27%,P<0.001).同时发现其他宫腔异常,包括宫颈机能不全19例(1.2%)、子宫内膜息肉61例(3.83%)、单角子宫3例(0.2%)等.在检查中发生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人流综合征,共14例,发生率为0.88%.结论 宫腔镜检查是一项无创、安全性高的检查,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可以发现不利于再次怀孕的宫腔因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周海英 《当代医学》2014,(34):100-101
目的探讨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为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17例,分析探讨患者首发症状、诊断过程、辅助检查、治疗方法、经过及结局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停经史,其中因阴道流血伴或不伴有下腹痛6例,6例患者因要求流产或常规检查B超检查发现为瘢痕部位妊娠,4例因人流或药流不全致阴道持续或大量流血而入院行介入治疗后再次清宫,有1例初始诊断稽留流产,因胚胎排出后阴道流血多无法控制而考虑为瘢痕部位妊娠,血β-HCG不同水平增高;17例患者均经盆腔彩超检查,其中12例开始治疗前即确诊为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5例初始误诊,行人流,药流,钳刮术,因术后出血再次就诊时B超提示子宫前壁下段异常回声而确诊。17例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其中11例进行介入治疗后清宫治疗,4例行介入治疗后行子宫瘢痕病灶切除术,2例因B超提示孕囊边缘位于瘢痕部位,家属要求先行药物流产,后因药流后阴道流血多而行介入加B超监测下清宫术。结论子宫瘢痕部位妊娠通过超声检查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确诊后采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24 h后行清宫术或子宫瘢痕部位切除而达到清除病灶目的,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视宫腔镜电切术在子宫纵隔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7例子宫纵隔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诊治。结果37例子宫纵隔中,4例为完全性子宫纵隔,33例为不完全性子宫纵隔。37例均在腹腔镜及(或)B超监视下完成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阴道排液不多,排液时间1—3周,平均住院6天。术后随访,23例妊娠,其中12例足月妊娠分娩,3例早孕、1例中孕、2例晚孕,5例自然流产;6例原发不孕;8例无生育要求避孕。结论B超或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术后宫内放置IUD3个月并应用人工周期3个月是目前治疗子宫纵隔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不同术式治疗子宫纵隔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90例子宫纵隔施宫腔镜治疗纵隔子宫效果;将患者分为电切组45例,冷刀组45例,两组术后随机使用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和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加口服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通过二探观察两组子宫纵隔残留、宫腔粘连、妊娠率、自然流产率的情况。结果 90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无子宫穿孔、水中毒、感染及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总的平均手术时间(20.3±6.8)min,平均出血量为(11.2±3.1)ml,住院时间1.0~5.0d。电切组、冷刀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纵隔残存、宫腔粘连、妊娠率、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冷刀组比较单纯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宫腔粘连、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冷刀组比较联合使用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加口服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宫腔粘连、妊娠率、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粘连、纵隔残存与切除方式没有明确相关性,术后使用宫腔用交联透明...  相似文献   

15.
许燕丽  武孟香  陈婉秋 《吉林医学》2012,33(20):4284-4285
目的:观察复方短效避孕药妈富隆用于人工流产术后对减少术后阴道流血量、缩短阴道流血时间、促进月经恢复、减少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及避免再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人工流产术者3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60例;观察组160例人工流产术后当天开始口服妈富隆,1片/d,连用21 d,抗生素及益母草胶囊按常规服用,对照组160例术后当天开始仅按常规口服抗生素及益母草胶囊。结果: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量少于对照组,流血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月经恢复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术后宫腔粘连与再次妊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口服复方短效避孕药妈富隆可以减少阴道流血量,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减少宫腔粘连,促进月经恢复,避免再次妊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近年收治的,因宫腔粘连所致不孕,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术后的妊娠结局,选择宫腔粘连性质、范围、程度、术后月经恢复、宫内节育器、人工周期及术后年限等7个因素进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妊娠率为66.2%(45/68),难免流产3例5例次,输卵管妊娠1例,获得存活胎儿妊娠41例42例次,获得存活胎儿的有效妊娠率为61.8%(42/68)。42例次有效妊娠中,1例孕34周早产,5例胎位异常,1例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1例帆状胎盘伴胎盘粘连,3例先兆流产同时合并胎盘粘连2例,剖宫产率为73.8%(31/42)。统计学分析显示,获得存活胎儿的概率与术后月经是否恢复正常、术后年限直接相关(均P<0.05)。结论宫腔粘连所致不孕患者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应着重恢复正常月经,并积极争取术后1年内的最佳时间妊娠,以获得好的妊娠结局,术后妊娠者应视为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纵隔对妊娠情况、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04年2月至2012年6月宫腔镜确诊为子宫纵隔有生育要求的103例患者,观察组(53例)进行B超下或腹腔镜下宫腔镜纵隔电切术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自愿未进行治疗,对两组妊娠情况、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流产率、早产率、不孕率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全子宫纵隔电切术后妊娠率较完全子宫纵隔电切术后妊娠率明显增高,但早产率、流产率及不孕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完全子宫纵隔与不全子宫纵隔对妊娠率及早产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子宫纵隔的流产率及不孕率较不全子宫纵隔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子宫纵隔能有效的提高妊娠成功率,改善妊娠结局,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采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析流产次数、患者年龄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604例,于孕前、孕后采用淋巴细胞皮内注射法进行免疫治疗,观察并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妊娠成功者420例,成功率84.67%,再次流产者76例,流产率15.33%,其他108例(现孕周<28周4例,未孕40例,失访56例,异位妊娠4例,不明原因胎死宫内1例,胎儿畸形引产3例);流产次数≤3次者治疗后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流产次数>3次者(P<0.05);年龄≤35岁者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年龄>35岁者(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疗效肯定,治疗后妊娠成功率高,建议连续自然流产2次或以上者及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64-66
目的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行TCRP术后的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者75例,均在院内接受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TCRP)术,术后随访12~24个月,分析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2个月内自然妊娠者15例,其中正常分娩者10例(66.67%),流产1例(6.67%),早产4例(26.67%);术后24个月内自然妊娠者33例,其中正常分娩者26例(78.79%),流产2例(6.06%),早产5例(15.15%);术后24个月自然妊娠率及正常分娩率均高于术后12个月(P均0.01);患者年龄、子宫息肉直径、个数、部位、糖尿病、不孕类型以及BMI值与术后妊娠情况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采取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年龄、子宫息肉直径、个数、部位、糖尿病、不孕类型以及BMI值与术后妊娠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妊娠后患者发生晚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阐明引起晚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310例行ART助孕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妊娠结局不同分为足月产组(248例)和晚期流产组(62例)。记录2组患者一般情况、不孕症发病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临床情况和妊娠结局情况,并将单因素回归分析中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进一步分析患者晚期流产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既往晚期流产或早产次数、既往宫颈LEEP或锥切史、既往宫腔镜下电切史、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史、体质量指数(BMI)、周期类型、内膜厚度、是否双胎妊娠和排卵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BMI (OR=1.194, 95%CI:1.088-1.311,P<0.01)、既往有晚期流产或早产史(OR=5.673,95%CI:1.189-27.069,P=0.029)、宫颈LEEP或锥切史(OR=5.113, 95%CI:1.025-25.496, 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