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宫颈病变患者阴道菌群分布情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勇  梁霞  李力  陈心秋  朱波 《广西医学》2003,25(5):712-714
目的 :了解宫颈病变的患者的阴道菌群分布情况 ,探讨宫颈不同病变对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 :采用Mi croScanautoSCAN 4细菌鉴定系统分析 85例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的分离出的菌株情况。结果 :共检出需氧菌 8种 ,主要检出的异常菌群为大肠埃希氏菌。宫颈有病变患者的乳酸杆菌检出率为 2 8 2 % ,大大低于文献报道正常体检妇女 (74 6% ) ,两者相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其异常需氧菌群的检出率为 3 6 5 % ,较文献报道正常体检妇女 (2 4 3 % )及阴道炎妇女(2 4 0~ 2 7 6% )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宫颈非恶性病变患者与宫颈恶性病变患者的异常需氧菌群检出率分别为2 3 1% ,2 9 2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阴道分泌物性质为血性、脓性者其阴道异常需氧菌群的检出率分别为 2 7 8% ,5 0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宫颈病变可影响阴道的微生态环境 ,造成阴道内乳酸杆菌的大量减少 ,异常需氧菌群增加。但阴道菌群分布与宫颈疾病的良恶性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我院妇科体检的850例女性阴道菌群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接受常规妇科体检的850例妇女的阴道菌群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探讨阴道菌群分布与阴道pH值、宫颈炎、白带清洁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阴道pH值的增高,乳酸杆菌的检出率逐渐下降,其他菌群的检出率逐渐增加。绝经前后妇女的乳酸杆菌和棒状杆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之后两种菌群的检出率明显下降。白带清洁度越低,乳酸杆菌检出率越少,加德纳菌检出率则增加。结论女性阴道内存在多种菌群,其中以乳酸杆菌最多。阴道pH值升高、年龄、白带清洁度异常均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增加阴道炎症发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黄梅  张琳  孙宇佳  聂小毳 《当代医学》2021,27(9):151-152
目的分析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癌前病变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在沈阳市妇婴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采用液基细胞学(TCT)+人乳头瘤病毒(HPV)进行宫颈癌筛查,对于高危型HPV阳性、TCT提示异常(包括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低级别鳞状上皮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者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于可疑病变处取活检,将病理提示SIL患者120例设为研究组,同期120例HPV阴性、无宫颈病变受检者设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比较两组阴道微生态各项指标。结果 SIL组优势菌(乳酸杆菌)、H_2O_2阴性占比均低于对照组,SIL组BV、AV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菌群密集度(Ⅱ~Ⅲ级)、菌群多样性(Ⅱ~Ⅲ级)、pH≥4.6、VVC及T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优势菌为乳酸杆菌的比例降低、H2O2阴性比例较低、BV及AV的检出率增高是高危型HPV感染SIL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异常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优势菌为乳杆菌的比例降低、H_2O_2阴性比例较低、BV及AV的检出率增高是高危型HPV感染SIL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异常的独立风险因素,通过观察阴道微生态指标可提示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改善阴道微环境对防治宫颈病变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探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阴道微生态环境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200例为观察组,设同期妇科门诊行健康体检的妇女200例为对照组,采集阴道内分泌物样本,采用五联检试剂及革兰氏染色检测阴道内乳酸杆菌、阴道pH值、 H_2O_2及白细胞酯酶指标,比较两组人群各指标的异同。结果:宫颈高级别病变组中的阴道乳酸杆菌阳性人数占比、H_2O_2(+)人数占比和白细胞酯酶阳性人数占比分别为47.5%、85%和10%,健康体检组分别为77.5%、99.5%和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高级别病变患者的阴道pH值(4.87±0.267),高于健康体检人群的(4.60±0.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处于失衡状态,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阴道微生态环境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微生态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微生物与其宿主(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微生物及微生物以及他们与环境由于长期相互适应形成的能独立进行物质、能量及基因相互交流的统一生物系统。最早于1977年由德国Volker Rush提出,女性阴道微生态是人类生殖道微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正常阴道微环境中,菌群多样性、密集性及比例等维持动态平衡,HPV检测通常是阴性。研究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分泌物发现乳杆菌检出率低于文献报道的正常妇女的检出率,而异常需氧菌的检出率高于正常妇女。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病变的必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最新研究表明阴道微生态失衡在HPV感染及宫颈病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可以假设,由于阴道菌群失调,阴道微生态的改变可能加重宫颈病变或阴道微生态的改变与HPV长期感染有关,故研究阴道微生态,阴道微生菌群变化与HPV感染以及宫颈病变的关系,对消除HPV感染发生从而预防宫颈病变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洁  渠淑云  翟瑶  杨鑫 《海南医学》2023,(13):1880-1883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阴道微生态状况及其与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妇科接受LEEP治疗的80例HR-HPV阳性CIN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患者接受LEEP治疗2个月后,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阴道微生态[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乳酸杆菌分级、需氧菌性阴道病检出率(AV)、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检出率(VVC)、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pH值]变化状况。在患者LEEP术后开展2年的复查随访,分析其术后转归情况,对影响HR-HPV阳性CIN患者LEEP术后病灶残留/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2个月,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中菌群密集度Ⅱ~Ⅲ级、菌群多样性Ⅱ~Ⅲ级、乳酸杆菌Ⅰ~Ⅱa级检出率分别为73.75%、71.25%、81.25%,明显高于术前的30.00%、40.00%、3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患者AV、BV、VVC、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特点,为宫颈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2018年7月至2018年10月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n = 65)、宫颈癌患者(n = 51)和同期体检健康女性(n = 88)为研究对象,收集阴道拭子,通过显微镜镜检进行微生态评价。  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在菌群密集度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菌群多样性、优势菌、pH、Nugent评分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宫颈癌组与健康组在菌群密集度、优势菌、pH、Nugent评分构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菌群多样性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以宫颈癌失调最为显著。尽早发现阴道微生态失调,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有利于防治宫颈癌。  相似文献   

8.
王艳  王玲玲  王才智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1):1841-1844
目的 探讨育龄期女性HPV E6/E7 mRNA的表达及阴道微生态异常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8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及住院部因行宫颈癌筛查就诊的患者,共纳入1 245例育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阴道镜检查,根据阴道镜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290例,CINⅡ组360例,CINⅢ组465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CS)组130例,另纳入15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通过检测宫颈HPV E6/E7 mRNA的表达和阴道分泌物病原体,分析其与宫颈疾病的关系。结果 各组阴道清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23,P<0.05),其中阴道清洁度Ⅲ~Ⅳ检出率对照组2=39.404,P<0.05);各组念珠菌阳性及滴虫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HPV E6/E7 mRNA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患者阴道菌群种类构成的分布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 在绵阳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180 例宫颈病变患者,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88 例(CIN Ⅰ组)和宫颈上 皮内瘤变Ⅱ / Ⅲ级92 例(CIN Ⅱ / Ⅲ组);同时选取同期该院体检的健康女性75 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全部 纳入对象阴道分泌物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取PCR 扩增基因片段,且应用Illumina Miseq 测序平台检测 PCR 扩增后产物,观察各组Alpha 多样性指数评估(菌种丰度指数Chao、ACE)、菌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 指数与Shannon 指数)、微生物群菌落门及微菌群分布情况。结果 对照组、CIN Ⅰ组和CIN Ⅱ / Ⅲ组 Chao、ACE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IN Ⅰ组较对照组、CIN Ⅱ / Ⅲ组高(P <0.05),且CIN Ⅱ / Ⅲ组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CIN Ⅰ组和CIN Ⅱ / Ⅲ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及其他21 个菌门 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CIN Ⅰ组和CIN Ⅱ / Ⅲ组阴道乳酸杆菌属、加德纳菌属、 奇异菌属及其他菌属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不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阴道菌群 丰度变化与宫颈病变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HPV感染者阴道细菌感染特征,为HPV感染者及时预防及纠正阴道菌群的紊乱,避免或者减缓其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或者宫颈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0月门诊300例疑似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300例妇女作为对照组,采取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五项联合测定及白带常规检查,对HPV感染者生殖道感染类型进行鉴别诊断,了解HPV持续感染与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生者阴道微生态变化。结果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五项联合测定技术敏感性为99.33%,特异性为99.00%,PH值、菌群变化以及细菌性阴道病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酸杆菌会抑制阴道常见的病原体的繁殖和感染以及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及癌变,HPV感染的发生和患者阴道黏膜乳酸杆菌减少、阴道菌群失调有关,对于HPV感染患者,应该注意预防及纠正阴道菌群的紊乱,以避免或减缓其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绝经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SIL)与阴道微生态变化的相关性,进而为调节阴道微生态平衡,阻断绝经后HPV感染的SIL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后女性相关情况,HPV阳性伴或不伴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 TCT)异常,进一步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诊断为SIL的122例患者作为病变组,无SIL的129例患者作为正常组。比较2组阴道微生态的检查结果。结果 病变组和正常组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检出率分别为32.79%和12.40%(P<0.001);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分别为14.75%和10.85%(P>0.050);阴道清洁度III~IV度分别为68.03%和46.51%(P<0.050);乳酸杆菌少分别为13.93%和20.16%(P>0.050); WBC计数>10个/高倍镜下(highest possible frequency, HPF)分别为62.30%和40.31%(P<0.001);过氧化氢(H2O2)缺乏分别为15.57%和22.48%(P>0.050);白细胞酯酶阳性分别为36.07%和17.83%(P<0.050);唾液酸苷酶阳性分别为19.67%和6.20%(P<0.050)。结论 BV、阴道清洁度差、WBC多、白细胞酯酶及唾液酸苷酶阳性可能与绝经后HPV感染的SI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TCT)、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及阴道镜下宫颈病理学检查对早期宫颈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320例TCT检查异常的患者,同时行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检测HR-HPV及阴道镜检查,并取宫颈组织行病理学诊断.结果:宫颈组织学检查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TCT(P<0.01);阴道镜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宁波市中医院妇科就诊的HR-HPV感染阳性者60例为感染组,HR-HPV感染阴性者60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查,分析阴道微生态检查结果与HR-HPV感染的关系。对清洁度、pH值、过氧化氢浓度、白细胞酯酶、细菌性阴道病(BV)、需氧性阴道炎(AV)、滴虫性阴道炎(T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和混合性感染这9个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HR-HPV感染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清洁度、pH值、过氧化氢浓度、白细胞酯酶、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洁度、pH值、BV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OR=8.389、3.736、4.222)。结论:阴道微生态的失衡与HR-HPV感染密切相关,清洁度III°~IV°、pH值>4.5、BV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将确诊为HPV感染且宫颈液基细胞学阴性的182例病人设为HPV感染组;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或孕前检查,并显示HPV及宫颈液基细胞学阴性的160名女性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阴道微生态、炎症反应,logistic回归分析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炎症反应的关系。结果2组中白细胞>10个/HPF比例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PV感染组中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及需氧菌性阴道炎阳性、pH值>4.5、乳杆菌减少比例及I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IL-2、γ-干扰素(IFN-γ)、IFN-γ/IL-4、IL-2/IL-4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及需氧菌性阴道炎、pH值、乳杆菌、IL-2、IFN-γ、IFN-γ/IL-4、IL-2/IL-4均与HPV感染密切相关(P < 0.05~P < 0.01)。结论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筛查与薄层液基细胞学(TCT)联合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418例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分别行高危型HPV筛查、TcT检查及阴道镜下病理活检,以阴道镜下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对高危型HPV筛查、TCT联检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418例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为42.8%,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高危型HPV检出率升高;418例TCT检查结果:不典型鳞状细胞(ASC)以上病变检出率为51.4%,其中ASC106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7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I。)34例,鳞状细胞癌(SCC)5例;两种方法联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以上病变的筛查相对于单独检查,灵敏度(92.3%)、约登指数(0.77)及阴性预测值(90.7%)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高危型HPV检查及TCT联检对宫颈癌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由低度病变、高度病变、宫颈癌三个病程中细胞免疫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8例低度病变,37例高度病变,宫颈癌21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CD16+56+的活性细胞数量及比值;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2、IFN-r和IL-10因子水平,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低度病变的免疫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比较,CD8+、CD4/CD8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细胞的IL-2、IFN-r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P〈0.01);三个病程阶段之间相比较,从低度病变到高度病变再到宫颈癌整个病程中,低度病变CD16+56+细胞数量增加,从高度以上病变开始数量逐渐减低;CD4+、CD8+、CD4/CD8、IL-2、IFN-r的活性水平逐渐下降,而IL-10水平逐渐升高,三个阶段的免疫活性细胞数量及因子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实验研究表明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由低度向高度病变及癌变病程中的CD4+、CD8+、CD16+56+、IL-2、IFN-r、IL-10这几项指标之间相互影响制约,提示患者CIN与宫颈癌的病程发展与机体免疫细胞数量以及细胞因子活性水平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杨永红  王安群  原庆会  谢刚 《中外医疗》2012,31(18):165-166
目的对比分析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涂片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9月妇产科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涂片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薄层细胞学检查480例和宫颈涂片检查480例.以病理结果为对照判定以上两种检查宫颈病变诊断中应用效果。结果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取材满意率为99.8%,宫颈涂片检查的涂片满意率为96.O%,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宫颈细胞学与病理学结果符合率为98.3%,宫颈涂片检查的符合率为92.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与宫颈涂片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对病变的检查率更高,有利于及早发现宫颈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阴道乳酸杆菌数量、高危型HPV-DNA载量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经HC-Ⅱ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的30例宫颈慢性炎症、5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35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宫颈病变患者间阴道乳酸杆菌数量及HR-HPVDNA载量的差异。结果:HR-HPV-DNA载量中高度比例在宫颈炎症、CINⅠ/Ⅱ、CINⅢ及鳞癌患者中分别为20.00%、50.00%、76.67%、94.29%,依次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乳酸杆菌数量(×10^8-9-×10^10-11/L)比例在宫颈炎症、CINⅠ/Ⅱ、CINⅢ及宫颈鳞癌患者中分别为86.67%、65.38%、36.67%、14.29%,依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HPV-DNA高载量及阴道乳酸杆菌数量的减少与宫颈病变进展的关系密切,可作为发生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