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昊凌  徐莹  阴慧清 《黑龙江医学》2007,31(12):897-899
目的研究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作用。方法42例2型糖尿病患者,无视网膜病变组14例、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组14例、增值性视网膜病变组14例。采用PCR—PELF法检测β3-AR基因Trp64Arg错义突变;同时检测体重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等指标。结果42例中国北方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Arg64等位基因频率为0.12。突变频率在视网膜病变组与非视网膜病变组;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组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2型糖尿病患者Arg携带组BMI、血甘油三酯水平高于非携带组(P〈0.05)。结论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与2型糖尿病病人血脂异常分布及脂代谢紊乱有关,但与DR及其严重程度无关联,β3-AR基因可能不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脂康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降血糖+血脂康)30例,对照组(常规降血糖)30例。两组均治疗15d,治疗前后检查血糖、血脂,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能降低血糖、血脂及慢性并发症,有效率93.3%,对照纽有效率60.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康能降低糖尿病并高脂血症血脂,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发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分别就其可能诱发DR的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NPDR组及PDR组的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NDR组(P〈0.01),各组年龄、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R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增高有关,高血压对DR的发生起着促进作用。预防上述危险因素,可减少D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艳 《广西医学》2013,(11):1522-1523,1526
目的观察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疗效,探讨影响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DR患者350例(624眼)均实施激光光凝治疗,根据糖尿病类型、视网膜病变分期及血糖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其与视力和眼底恢复情况的关系。结果DR非增殖期视力、眼底改善优于增值前期、增值期2型,1型糖尿病好于2型,空腹血糖水平〈6.1mol/L者优于6.1—11.1mol/L、〉11.1mol/L者;视力恢复与DR分期、血糖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激光治疗DR可提高患者视力,改善眼底情况。  相似文献   

5.
梁倩 《医学新知杂志》2010,20(3):167-168
目的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干预治疗,观察其对改善患者体重、血压、血糖及血脂的作用。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4例,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运动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按照个体情况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运动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体重、血压、血糖及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的体重、血压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降低,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及血压,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糖,改善血脂水平,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静  阮流刚  杨洋 《重庆医学》2016,(21):3000-3001
目的:调查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危险因素,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并实施临床预防措施和对策。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该地区21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合并视网膜病变分为有病变组与无病变组,各10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情况、尿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分析DR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及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病变组患者病程、高血压患病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无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与患者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祖海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48-48,72
目的观察激光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单纯予以激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激光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多重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岳阳市第二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68例及体检中心正常对照个体285例,根据有无眼底病变,分为三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18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180例)与正常对照组(NC组,285例)。检测各组临床与生化指标,对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DM组与DR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NC组,而DM组与DR组的空腹C肽与餐后C肽均显著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比较,DR组病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hTC、TG、LDL-C均显著增高,而空腹C肽与餐后C肽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比例[47.2%(85/180)1显著高于DM组[10.6%(20/18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0.555,P=0.000)。DM组与DR组BMI、HDL-C、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4.258,P=0.001)、HbA_1c(OR=1.298,P=0.002)、TC(OR=1.477,P=0.005)、LDL-C(OR=2.187,P=0.008),合并糖尿病。肾病(OR=1.812,P=0.000)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相关。结论病程、HbA_1c、LDL-C、合并糖尿病肾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视网膜病变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DR)者与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2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血压、血糖、血脂、C肽等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间的相关性。结果 水病视网膜病变者血压、餐后2小时血糖、血浆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DR与糖尿病程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有助于防止DR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3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多种因素调查分析。结果 236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DR者97例,41.41%,其中病程、糖化血红蛋白(GHb)、空腹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和血压与DR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甘油三酯、胆固醇与DR发病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 长病程、高GHb及高血糖是DR发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对DR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尿白蛋白的出现予示有DR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系。方法将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21例糖尿病视网膜无病变组(NDR组),又将DR组分为背景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组(BDR组)19例和增值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12例。分别检测各组VEGF值并与3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NDR组、BDR组及PDR组VEGF含量(pg/ml)分别为108.4±27.2、185.2±32.6、162.3±28.7、220.3±44.6和201.9±31.7。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BDR、PDR与NDR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R与BDR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可作为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中的VEGF和IGF-1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试验组;试验组再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30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33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ME)组22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5例。用ELISA法检测血浆VEGF和IGF-1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VEGF及IGF-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单纯型DR组血清VEGF及IGF-1水平明显高于无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并黄斑水肿组及增生型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型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型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型并黄斑水肿组和增生型组血清VEGF及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VEGF及IGF-1水平随着DR的发生、黄斑水肿以及DR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对其进行监测有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拜阿司匹林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将6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药控制血糖,同时口服以羟苯磺酸钙质.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拜阿司匹林口服.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研究组总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拜阿司匹林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03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及24 h蛋白定量将患者分为正常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DN),其中DN组又分为微量(MIAU)、大量白蛋白尿组(MCAU)。通过眼科检查将患者分为正常眼底组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完善临床资料,检测分析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危险因素。结果:正常糖尿病组DR的发生率最低,仅为5.23%,而MCAU组DR发生率最高,为35.5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DN组中(MCAU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血肌酐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GFR水平则显著减低(P<0.01)。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DR(OR:6.127,P<0.000 1),糖尿病病程(OR:1.123,P<0.000 1)是影响糖尿病患者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DN(OR:6.299,P<0.000 1),糖尿病病程(OR:1.085,P<0.000 1)是影响糖尿病患者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病程是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严格控制血糖基础上,将86例124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65只眼采取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激光治疗;对照组44例59只眼采取单纯激光治疗。观察两组视力及眼底荧光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视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首次住院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直接眼底镜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DM-NDR)(30例)和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60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患者。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各项血脂指标、收缩压等可能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指标,并计算apoB/apoA1值。结果:NPDR组的HDL值、apoA1值较DM-NDR组和对照组降低,apoB/apoA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oB/apoA1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OR=6.302,P=0.000),apoA1值和HDL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呈负相关(OR=-2.338和-5.943,P=0.000)。结论:血清apoA1值、HDL值和apoB/apoA1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发生有关,apoB/apoA1比值增高可作为监测DR进展的一项敏感指标,有助于DR的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及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732例糖尿病患者血压及DR相关因素,分析不同血压对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影响,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组DR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不同收缩压及舒张压范围DR、NPDR、PDR患病率差异显著(P<0.01),收缩压、舒张压与DR患病率均呈正相关(P<0.05)。收缩压、教育程度、吸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HbA1c、血脂异常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显著加剧糖尿病发生DR风险,收缩压、教育程度、吸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HbA1c、血脂异常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发生D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无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32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治疗无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糖及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较非糖尿病性脑梗塞治愈率低,并发症多,因此,临床应采取控制血糖,降压、调整血脂和血尿酸及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才能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DR患者100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按DR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DR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出院后定期眼科复诊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及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后定期眼科复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FPG、2 hPG、HbA1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FPG、2 hPG、HbA1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DR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积极进行定期眼科复查,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