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每次250 mg,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吡格列酮每日1次,每次1片。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胰岛素抵抗指数。评价治疗后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37/40)比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6.4±1.2)mmol/L比(7.9±1.2)mmol/L,(9.3±1.4)mmol/L比(10.7±1.5)mmol/L,(1.8±0.4)mmol/L比(2.1±0.4)mmol/L,2.2±0.3比3.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二甲双胍用药。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用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②方法对因口服降糖药治疗控制血糖效果不佳,改为单独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入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治疗组和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治疗组,治疗观察12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体重和HbAlc、胰岛素用量及发生低血糖情况.③结果观察结束时,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组和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组其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单纯胰岛素纽(P〈0.01,P〈0.05)。分别比胰岛素组减少24%和18%;HbAlc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均亦低于胰岛素纽(P〈0.05),但各组间体重无差异(P〉0.05)。④结论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或联用吡格列酮均可以节省胰岛素用量,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血糖,减少低血糖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迮建成 《吉林医学》2015,(3):408-409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治疗疗程为12周。结果: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在治疗后空腹和餐后C肽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稍有降低,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二甲双胍在降低餐后胰岛素、改善IR方面低于吡格列酮,两药治疗前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均有降低IR和改善β细胞功能,在降IR方面,二甲双胍低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53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格列吡嗪联用二甲双胍组(A组)、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BP、PG、BMI、HbA1c、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BP、PG、BMI、HbA1c、LDL-C下降(P<0.05,)但B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5)HOMA-IR降低(P<0.01).结论: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降压、减重,同时改善IR.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PGZ)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齐特组(A组)、二甲双胍联用PGZ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压(BP)、血糖(PG)、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BP、PG、BMI、HbA1C及LDL-C下降(P〈0.05),但B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5),HOMA-IR降低(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用PGZ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降低血压,减轻体重,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IR)。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组同时加服盐酸吡格列酮片,1个月一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个月月末、第3个月月末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第3个月月末,两组患者的FPG、2hB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治疗3个月月末的FPG、2hBG水平较第1个月月末也明显降低,治疗组患者的FPG、2hBG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组对血糖控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临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冯双平 《中外医疗》2007,26(19):49-49
目的 观察应用胰岛素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效果不佳时加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后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的31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单纯应用胰岛素日使用量>40u,2周后血糖控制仍不理想者,加用吡格列酮(商品名:安龙平胶囊)4mg,每日一次口服,二甲双胍0.25-0.5g,每日三次饭后服用.2周后检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12周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2周后测HbA1c及BMI也明显下降.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效果不佳时,加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后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及CRP和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血糖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庆开  翁雪燕 《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118-1118,1164
目的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单用二甲双胍0.75g/d治疗2个月以上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76例随机分成试验组39例及对照组37例,试验组加用盐酸吡格列酮30mg/d,对照组将二甲双胍剂量加至1.5g/d,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糖、HbA1c、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脂代谢得到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餐后血糖、HbA1c、HomaIR及血脂改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BMI较治疗前下降,试验组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吡格列酮30mg/d联合二甲双胍0.75g/d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优于单用二甲双胍1.5g/d.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格列喹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T2DM经饮食加运动加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0.25g,餐中服,每日3次,盐酸吡格列酮15mg,每日1次;对照组予二甲双胍0.5g,餐中服,每日3次;两组均联合格列喹酮,初始量15mg,餐前30min口服,每日3次,根据血糖调整剂量,观察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FPG和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及格列喹酮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1c均较用药前下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FIns、2hIns治疗组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对照组下降不明显。治疗组格列喹酮日用量为(93.8±32.9)mg,对照组为(116.7±41.0)m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能显著降低血糖、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磺脲类药物用量,副作用少,早期联合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3例,应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及体脂、血压、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EDD)功能受损,并伴有各项代谢指标异常。经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达标后,EDD由5.48±2.24增加为10.36±3.73(P<0.01),血脂及HOMA-IR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可有效治疗糖脂代谢紊乱,并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炎性因子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109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对照组5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两组均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2hPG、HbAlc和HOMA-IR指数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hs-CRP、TNF-α和IL-6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用于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可增加脂联素的表达,降低机体炎症状态,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方法选择TZDs的代表药物吡格列酮(PIO),对我院2010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PIO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2h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糖化血红蛋白(HbAlc)、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I(PAI-1)、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TNFd)、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D)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后EDVD明显改善,sVCAM-1、血糖、Fins、HbA1c、HOMA-IR、PAI-1、CRP及TNFa水平显著降低,脂联素显著升高(P〈0.05),血脂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PIO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TZDs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应用TZDs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纳入首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且经饮食运动治疗三月以上或接受除噻唑烷二酮以外其它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剂量稳定三个月以上而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予盐酸吡格列酮30mg每日一次口服,疗程12周。已口服符合入选要求降糖药患者,联合并维持原有剂量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至随访结束。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日,测量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红蛋白(Hb)、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治疗前后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1例患者完成完成全疗程治疗,平均病程(3.24±3.95)年;12周时FPG、HbA1c、FINS、HOMA-IR、SBP、DBP、TG、Hb均较治疗前基线时分别下降,HDL较治疗前基线时上升(1.11±0.29mmol/L比1.27±0.32 mmol/L,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大多未做特殊处理而自行好转。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有效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调节血脂,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糖耐量受损(IGT)与2型糖尿病患者(T2DM)在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胰岛素抵抗方面的差异,了解两组患者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血糖与胰岛素释放的关系以及胰岛素峰值出现的时间。方法 139例患者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以及75g葡萄糖OGTT结果,分为IGT组(n=29)和T2DM组(n=110),对两组患者在OGTT中血糖与胰岛素释放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计算胰岛素峰值出现的时间,并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两组受检者空腹血糖与负荷后的2h胰岛素以及胰岛素峰值均成负相关(rs=-0.644,P=0.000r,s=-0.529,P=0.003r,s=-0.518,P=0.004)。T2DM患者当空腹血糖值超过12mmol/L时,随着血糖值的升高,空腹胰岛素的水平也进一步降低,胰岛素峰值出现主要集中在1h~2h。T2DM患者的HOMA-IR值高于IGT患者(t=3.238,P=0.002),HOMA-β值低于IGT患者(t=-3.032,P=0.005)。结论从IGT到T2DM,HOMA-IR增加而HOMA-β降低,表明胰岛β细胞功能渐进性衰退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渐进性降低,在TGT阶段就开始加强监测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褚秀英 《中原医刊》2009,(11):29-30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在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共选择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口服,每日2次;试验组(30例)给予吡格列酮3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压、胰岛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胰岛素、c肽均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餐后2h胰岛素下降(P〈0.05)。试验组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1)。对照组血脂各项较治疗前明显变化(P均〈0.01),两组间比较,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具有相似的降血糖、调脂作用,而吡格列酮还有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及降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应用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选取71例新诊断肥胖他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吡格列酮30mg、1次/d联合治疗;对照组包括二甲双胍组(M组)和吡格列酮组(P组),M组24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治疗;P组22例给予吡格列酮30mg、1次/d治疗患者。所有治疗疗程12周,观察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胰岛素(P2h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P2hINS均明显下降。M组和P组疗效相似;治疗组在减低患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代谢紊乱方面均优于M组和P组。结论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可作为经过单一使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血糖控制仍然不良的肥胖T2DM患者选用的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