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以探讨炎症机制在非瓣膜性房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135例房颤患者(房颤组)和120例非房颤患者(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CRP水平,用库尔特JT血球仪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淋巴细胞百分率(L%)、淋巴细胞绝对值(L)。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肥厚(LVH)及左房内径(LAD)。观察CRP及白细胞变化与房颤关系。结果房颤组血中CRP水平显著高于非房颤组(6.41±2.73mg/Lvs3.66±1.18mg/L;P<0.05)。其中房颤合并LVH较不合并LVH组CRP显著增高(7.51±3.32mg/Lvs5.76±2.92mg/L;,P<0.05)。四分位法研究表明房颤组血清CRP水平位于最高四分位者显著多于对照组;房颤组血清CRP水平位于最高四分位者较同组最低四分位者显著增加(P<0.05)。CRP位于最高四分位者LAD较位于最低四分位者显著增加(P<0.05)。两组WBC、N%、N、L%、L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炎症反应在非瓣膜性房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C-反应蛋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危险因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 )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CRP)浓度水平并与对照组 (即非急性冠脉综合征 ,包括稳定性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正常体检人群 )比较 ,探讨CRP是否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危险因子。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对照组血清CRP浓度 ,同时检测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子并与CRP一起作Lo 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浓度 [18 5 0mg/L± 2 3 98mg/L (SE 2 5 1,n =91) ]显著高于对照组 [3 89mg/L± 7 14mg/L (SE 0 5 1,n =194 ) ](P <0 0 1)。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CRP浓度 (18 6 5mg/L± 2 4 12mg/L)和不稳定性心绞痛CRP浓度 (17 95mg/L±2 4 10m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稳定性心绞痛CRP浓度 (3 94± 7 5 0mg/L) (P <0 0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 (5 93mg/L± 13 0 7mg/L) (P <0 0 1)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 (4 5 7mg/L± 8 2 7mg/L) (P <0 0 1)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之间CRP浓度无差别 (P >0 0 5 )并与正常人群比较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③每增加CRP 5mg/L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危险增加到近 2倍 (用Logistic回归 ,OR  相似文献   

3.
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急性主动脉夹层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脂蛋白-a水平与主动脉夹层的关系。方法 选取诊断明确的2 7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和同期年龄、性别构成相近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 0例、健康人群5 0例,检测分析他们的血脂蛋白-a[LP(a) ]、C -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计数水平,并观察其中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后2 4小时、72小时、5天LP(a)、CRP、白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结果 (1)主动脉夹层组、急性心肌梗塞对照组、健康对照组血清平均LP(a)浓度分别为32 7. 35±89 .2 3mg .L-1、2 6 1. 35±77 .5 4mg .L-1、79 .6 9±2 1. 6 3mg .L-1,三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2 )主动脉夹层组和急性心肌梗塞对照组患者血平均CRP水平分别为12 . 12±6 .15mg .dL-1和10 . 31±8 .33mg .dL-1,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1 .0 6±4. 2×10 .9 L-1、10 . 38±5 . 6×10 .9 L-1,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 0 1) ;但前两组患者间CRP、白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3)主动脉夹层发病后72小时内LP(a)、CRP水平和白细胞水平均呈持续性升高,入院后第5天CRP、白细胞水平明显下降,LP(a)仍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LP(a)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其促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 (DN)血清细胞粘附分子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方法 检测DN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血清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结果 早期DN及DN患者血清sVCAM 1水平〔分别为 (1 75± 0 48)、(1 91± 0 2 7)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 6 7± 0 72 )mg/L ,P <0 0 5和0 0 1〕 ,DN组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 (DM)组〔(1 5 8± 0 39)mg/L ,P <0 0 5〕 ;DM组、早期DN组和DN组患者血清sICAM 1〔分别为 (75 6 0 0± 12 5 47)、(80 2 2 1± 12 4 81)、(897 6 0± 10 5 80 )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5 82 6 4± 10 2 73) μg/L ,P <0 0 0 1〕 ,其中DN组明显高于单纯DM组和早期DN组 (分别P <0 0 1和<0 0 5 ) ;单纯DM组、早期DN组和DN组患者血清SOD活性〔分别为 (86 5 9± 13 85 )、(85 6 9±11 32 )、(71 73± 16 35 )NU/L〕显著性低于对照组〔(92 73± 11 2 5 )NU/ml,P <0 0 1〕 ,MDA含量〔分别为(3 99± 1 36 )、(4 2 6± 1 95 )、(6 5 0± 2 98)nmol/ml〕显著性高于对照组〔(3 72± 0 5 7)nmol/ml,P <0 0 1〕。DM患者血清sVCAM 1与sICAM 1、收缩压、尿素氮 (BUN)和肌酐 (Cr)呈正相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肥胖的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 (CRP)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受试者分为 3组 :肥胖的 2型糖尿病组 ( 4 2例 )、非肥胖的 2型糖尿病组组 ( 4 0例 )和正常体重对照组 ( 3 7例 )。空腹静脉取血 ,测定血浆中CRP、血脂 (TG和TC) ,空腹血糖 (FPG )和空腹血浆胰岛素 (FPI)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结果 血浆CRP水平在肥胖组 ( 89.0 1±10 .87mg/L)明显高于非肥胖组 ( 5 4.45± 9.83mg/L) (P <0 .0 5 )和正常体重对照组( 3 9.40± 8.2 9mg/L) (P <0 .0 1) ;非肥胖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血浆CRP水平与ISI呈显著负相关 (r =-0 .42 ,P <0 .0 1) ;与空腹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 (r =0 .3 5 ,P <0 .0 5 )。结论 肥胖的 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浆CRP水平上升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6.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118例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或有心肌梗死史的BrauwaldⅢB型UAP患者纳入本研究。检测入选者血清MCSF、白细胞介素 6 (IL 6 )、C 反应蛋白 (CRP) ,并对其进行了 6个月的随访 ,按随访期间有无主要心脏事件发生分成两组 :Ⅰ组 :发生心脏事件 (n =6 8) ;Ⅱ组 :未发生心脏事件 (n =5 0 )。结果 :Ⅰ组患者血清MCSF、IL 6、CRP均显著高于Ⅱ组患者 [MCSF :(4 5 7.19± 6 6 .16 )∶(311.14± 4 8.2 2 )ng/L ;IL 6 :(8.6 8± 4 .6 1)∶(4 .5 9± 1.71)ng/L ;CRP :(8.6 9± 3.73)∶(3.34± 2 .0 8)mg/L ;三者均P <0 .0 1]。血清MCSF含量与IL 6 (r =0 .5 2 1,P <0 .0 1)和CRP(r =0 .5 2 8,P <0 .0 1)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血清MCSF水平是UAP随访期间发生心脏事件独立的、最强烈的预测因子 (P <0 .0 1)。结论 :UAP患者血清MCSF浓度增高时 ,可以预测其长期的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高血压心房颤动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1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其中阵发性房颤34例、持续性房颤37例、永久性房颤38例;单纯高血压4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心房颤动组和对照组的hs-CRP分别为(9.75±1.08)mg/L、(3.34±0.53)mg/L,左房内径分别为(43.5±8.5)mm、(31.6±4.3)mm,心房颤动组的hs—CRP和左房内径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的hs—CRP分别为(10.23±1.16)mg/L、(11.34±1.35)mg/L和(7.87±0.59)mg/L,左房内径分别为(45.7±8.9)mm、(47.1±9.7)mm和(37.2±5.8)mm,持续性房颤组和永久性房颤组的hs—CRP和左房内径均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而持续性房颤组hs-CRP、左房内径与永久性房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内径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8,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hs—CRP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在高血压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以住院行心脏换瓣手术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心律分为房颤组(n=22)和对照组(n=20),对照组为窦性心律。所有研究对象的心房肌组织样本,均作病理形态学观察,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热休克蛋白60(HSP60)表达;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房颤病人的心肌细胞肥大与间质纤维化程度都比对照组明显。HSP60表达阳性率房颤组高于对照组(68.2%vs 25.0%),灰度值房颤组低于对照组(157.69±16.00 vs 178.69±28.63)。血清CRP含量房颤组高于对照组(20.72±17.92 mg/L vs 6.80±6.26 mg/L,P均<0.05)。结论氧化应激与房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脂蛋白(a)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观察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脂蛋白 (a)含量的变化 ,选择 80例脑梗死患者和 40例对照者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脂蛋白 (a)在脑脊液及血清中的含量。结果发现 ,脑梗死患者与对照者脑脊液中脂蛋白 (a)含量分别为 2 34± 2 9μg/L及 2 11± 2 1μg/L ,血清中脂蛋白 (a)含量分别为 0 .2 99± 0 .0 2 8g/L及 0 .2 71± 0 .0 2 5g/L ,脑梗死组脑脊液及血清中脂蛋白 (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脑梗死患者和对照者脑脊液与血清中脂蛋白 (a)水平间均无相关关系 (P >0 .0 5 )。结果提示 ,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脂蛋白 (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者。  相似文献   

10.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浓度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 对开滦集团公司2 2 0 9名离休职工健康查体 ,检测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浓度及其他生化指标 ,比较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及不同血压水平组间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浓度的差异。结果  2 2 0 9人中符合研究目的且资料完整的共计 2 16 9人 ,其中确诊高血压病患者 12 0 5例。高血压组、正常血压组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浓度分别为 (1 97± 1 84 )mg/L和 (1 0 8± 1 2 4 )mg/L(P <0 0 0 1)。收缩压、舒张压水平随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浓度增加而增高 (P <0 0 0 1)。非吸烟组、糖尿病组、超重及肥胖组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浓度分别为 (1 87± 1 4 3)mg/L、(2 0 9± 1 85 )mg/L和 (1 5 8± 1 6 1)mg/L ,均高于吸烟组、非糖尿病组、非超重及肥胖组的 (1 33± 1 10 )mg/L、(1 2 3± 1 4 0 )mg/L、(0 82± 1 0 6 )mg/L (P <0 0 0 1)。结论 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浓度与高血压病相关 ,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