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脊髓损伤的预后极差,但临床迄今缺乏评价脊髓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客观指标。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 antprotein—1,MCP—1)参与介导脊髓损伤部位的继发性炎症反应,本实验检测了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清中MCP—1的水平,初步探讨其作为评估脊髓损伤程度指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临床表现为小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突发缺血性死亡等.其病理牛理过程包括不稳定斑块形成、斑块的破裂以及继发的冠状动脉瘁挛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急性心肌梗死(n=30)、不稳定性心绞痛(n=30),稳定性心绞痛(n=30)及对照组(n=30)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增高,是斑块不稳定性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轻中度高血压是否存在亚临床表现的靶器官损害以及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关系.方法 无临床靶器官损害证据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50例),对照组为健康查体者(30例),观察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踝臂指数(ABI)和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A)比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评价是否发生靶器官损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CP-1水平,应用相关分析法分析MCP-1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组UACR(mg/g)、ABI、baPWV (cm/s)、LVMI(g.m2)、E/A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异常(UACR:54.93±6.32比15.09±4.18,ABI:0.72±0.24比1.06±0.21,baPWV:1800.03±250.29比1025.59±212.37,LVMI:138.60±29.88比103.66±24.19,E/A比值:0.72±0.32比1.04±0.26,均P< 0.05),MCP-1与UACR、ABI、baPWV呈正相关(r分别为0.439、0.421、0.567,均P<0.01),与LVMI、E/A比值、LVEF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35、0.092和0.126,均P>0.05).结论 轻中度高血压已出现亚临床症状的靶器官损害,MCP-1与动脉硬化及阻力增加、尿微量白蛋白(MAU)有关,与心脏结构功能异常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致心脏损伤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的变化。方法: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80例单纯性急性脑梗死患者(单纯性脑梗死组)、45例急性脑梗死引起心脏损伤患者(混合性脑梗死组)和759例急性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组)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并同时进行心肌肌钙蛋白I和心电图检测。同期检测87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结果: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和阳性率在脑梗死组及心肌缺血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混合性脑梗死组高于单纯性脑梗死组(P<0.05),混合性脑梗死组与心肌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性脑梗死组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高于单纯性脑梗死组(P<0.0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首诊缺血修饰白蛋白、心电图、心肌肌钙蛋白I的阳性率分别为80.4%、75.4%和58.7%;缺血修饰白蛋白与心电图或与心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分别为93.9%和87.9%。结论: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所致心脏损伤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36例患者被分为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4例,对照组5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应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及其亚型MB水平。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肌酸磷酸激酶及其亚型MB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高敏C-反应蛋白均显著增高(P〈0.05),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及其亚型MB均无明显差异(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肌酸磷酸激酶及其亚MB均明显增高(P〈0.05)。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78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增高,其增高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心肌损害)呈正相关,与肌酸磷酸激酶及其亚型MB比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与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ACS发病和预后的预测因子。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炎症反应与ACS发病及病情进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丹参多酚组19例,2组均予以奥扎格雷钠静滴,丹参多酚组加用丹参多酚静滴,疗程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MCP-1及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MCP-1、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丹参多酚组血清MCP-1、IL-10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丹参多酚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0及MCP-1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与急性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212例和健康体检者20例纳入研究。完善头部影像学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血浆MPO和MCP-1水平。结果: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全前循环梗死组49例,部分前循环梗死80例,后循环梗死83例;这3组的血浆MPO和MC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轻度狭窄组118例,中度狭窄组65例,重度狭窄组29例;这3组的血浆MPO和MC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127例,不稳定斑块组85例;这2组的血浆MPO和MC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中的MPO、MCP-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MPO、MCP-1可能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对恢复期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对恢复期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按脑梗死后开始治疗时间分为6h内或6h后溶栓组(共47例)及对照组(共40例),分别在住院第7天和第30天用欧洲脑卒中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BI)记分法进行临床神经功能(NFS)评分和日常生活状态评估。结果6h内溶栓组或6h后溶栓组,恢复期NFS和BI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1);临床观察6h内溶栓组较6h后溶栓组康复效果更好,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恢复期的神经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112例CHD患者资料,统计CHD患者发生房颤情况以及血清MCP-1、CRP水平,并分析血清MCP-1、CRP水平与CHD患者发生房颤的相关性.结果 ...  相似文献   

11.
舒明  喻贵 《临床荟萃》2022,37(10):912-915
目的 探究血清炎性因子及凝血功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南昌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80例,同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D-二聚体(D dimer, DD)水平均较高,血浆凝血酶时间(plasma thrombin time,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水平均较低(P<0.05)。观察组中轻度、中度、重度亚组IL-6、TNF-α、hs-CRP、DD、Fib水平均依次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IL-6、TNF-α、hs-CRP、Fib和DD水平均与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血清尿酸(BU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与急性脑梗死(ACI)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住院治疗的15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于病情稳定后评价认知功能情况,并根据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非认知功能障碍组.统计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研究对象在入院时均接受血清BUA、hs-CRP水平检测,分析血清BUA、hs-CRP与ACI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入院后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66例(44.00%),患者入院时血清BUA水平、hs-CRP水平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与血清BUA、hs-CRP水平均呈负相关(rs<0,P<0.05).结论 血清BUA、hs-CRP水平与ACI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联系,随着血清BUA、hs-CRP水平升高,患者发生轻度认知障碍风险也相应增高.  相似文献   

13.
背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趋化性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外周血细胞向损伤脊髓组织的募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属CC型趋化因子亚家族,对单核/巨噬细胞有较特异性的趋化作用.目的观察急性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血清中MCP-1的表达,探讨继发性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设计以患者和健康者为研究对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探索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骨科.对象来源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2001-01/2002-12收治的急性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8例和单纯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例,另选健康者8例做对照.方法患者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8~10 mL,静置,离心取血清.ELISA方法检测其中MCP-1的水平.健康者于检查日晨空腹抽血,程序同患者组.主要观察指标各组血清中MCP-1的浓度.结果健康对照、单纯椎体压缩骨折及急性不完全脊髓损伤组患者血清中MCP-1的浓度分别为(124±15),(184±21),(428±11)ng/L,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MCP-1可能通过向脊髓损伤部位募集炎症细胞而参与脊髓损伤部位的继发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脏受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21例正常人、21例非狼疮肾炎(nLN)的SLE患者和74例狼疮肾炎(LN)患者血浆MCP-1水平,并分析其与肾脏损害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血浆MCP-1水平在正常人为(426±266)pg/ml,在nLN的SLE患者为(701±274)pg/ml(与正常人对照P〈0.005),在LN患者为(891±283)pg/ml(与正常人对照P〈0.001;与nLN对照P〈0.01)。LN患者中血浆MCP-1水平与尿蛋白定量(r=0.5634,P〈0.001)、尿白细胞(r=0.2508,P〈0.05)和尿NAG酶(r=0.5874,P〈0.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MCP-1参与SLE肾脏损害的病理过程,可作为判断LN活动性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检测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和肌红蛋白(MYO)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贝克曼库尔特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本院47例AMI患者和42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IMA、MYO、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同时检查心电图,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AMI患者发生胸痛后0~6h,血清IMA和MY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LDH、CK和CK-MB水平也高于对照组(P0.05);胸痛6h以前血清IMA和MYO水平明显高于胸痛6h以后(P0.05),而LDH、CK和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MA和MY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LDH、CK和CK-MB高于对照组(P0.05)。在AMI早期(0~6h)血清IMA和MYO阳性检出率均在78.0%以上,明显高于心电图、LDH、CK和CK-MB的检出率(P0.05)。结论 IMA和MYO可作为AMI早期诊断较理想的心肌缺血指标,且出现时间早、阳性检出率高。联合检测有助于AMI的早期确诊,为病情鉴别、治疗以及预后等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及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方法:选择于2005-12/2006-04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就诊的患者6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介入术后再狭窄16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知情同意。测定所有观察对象的血脂水平:①急性心肌梗死组于入院后即刻(距发病2 ̄12h)采肘静脉血。②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介入术后再狭窄组于入院后即刻(发病24h内)取血。③正常对照组于清晨空腹采血。采血后离心,分离血浆,-70℃冻存,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法集中测定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例观察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各组观察对象的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介入术后再狭窄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分别为(166.7±46.5,149.4±54.9,119.7±25.0,89.2±26.4)ng/L,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介入术后再狭窄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21.27,P<0.01),并且急性心肌梗死组显著高于介入术后再狭窄组(F=3.45,P<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浆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增高,提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可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介入术后再狭窄发病过程中发挥潜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短期脑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以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ACI患者及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入院时PCT、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与90d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不良转归患者最高NIHSS高于良好转归患者(P0.05)。不良转归患者入院PCT水平高于健康者和良好转归患者(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最高NIHSS对90d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733,灵敏度为75.5%,特异度为77.2%;入院时PCT的AUC为0.841,灵敏度为87.0%,特异度为82.9%。最高NIHSS与入院时PCT呈正相关,而入院时PCT和NIHSS与90d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最高NIHSS(22.3分)和入院时PCT(2.5ng/mL)是90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I发病后早期血清PCT水平是评价患者90d临床预后的潜在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2002-12/2003-12因打鼾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仪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以其中坚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半年以上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例作为治疗组;年龄(51&;#177;13)岁.纳入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选择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5人为对照组.同意参加本实验.采用Polywin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最低血氧饱和度.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测定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压力0.588~1.176kPa,每日6~8 h.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直线相关分析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前人数保持上述数目,治疗后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例,健康者25人.[1]治疗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5 498,9.626,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667,P<0.01).[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71,0.742,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负相关(r=-0.442,-0.531,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688,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r=0.454,P<0.01).[3]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与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呈显著负相关(r=-0.509,-0.666,P<0.01),白细胞介素8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呈显著正相关(r=0.706,P<0.01).[4]治疗组患者(10例)经治疗半年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4.896,5.609,P<0.01);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4.625,P<0.01).结论:[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由于缺氧导致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升高,白细胞介素10降低,可能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可能通过缓解缺血,下调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生成,上调白细胞介素10生成,达到对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变发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2002-12/2003-12因打鼾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仪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以其中坚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半年以上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例作为治疗组;年龄(51±13)岁。纳入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选择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5人为对照组。同意参加本实验。采用Polywin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最低血氧饱和度。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测定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压力0.588~1.176kPa,每日6~8h。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直线相关分析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前人数保持上述数目,治疗后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例,健康者25人。①治疗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5.498,9.626,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667,P<0.01)。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71,0.742,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负相关(r=-0.442,-0.531,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688,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r=0.454,P<0.01)。③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与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呈显著负相关(r=-0.509,-0.666,P<0.01),白细胞介素8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呈显著正相关(r=0.706,P<0.01)。④治疗组患者(10例)经治疗半年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4.896,5.609,P<0.01);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4.625,P<0.01)。结论: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由于缺氧导致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升高,白细胞介素10降低,可能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可能通过缓解缺血,下调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生成,上调白细胞介素10生成,达到对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变发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Sestrin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ACI患者132例,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分为恶化组31例和未恶化组101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以及血清Sest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