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近期国内外低剂量CT筛查肺癌的经济学评价研究进行分析与归纳,为中国肺癌筛查的经济学评价研究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并分析2015-2019年国内外发表的低剂量CT筛查肺癌的经济学评价文献.[结果]根据文献纳入标准选入15篇肺癌低剂量CT筛查的文献,均为英文文献,研究多在欧美发达国家开展,绝大部分采用模...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目前已证明对自然人群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多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基于自然人群的大肠癌筛查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通过介绍目前常用的自然人群大肠癌筛查方法、目标人群的纳入标准以及筛查周期的制定,总结了国内外大肠癌筛查策略以及进展,对我国大肠癌筛查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为我国大肠癌筛查策略的制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查>60岁原农村居民中恶性肿瘤和具有高危险因素的人群,以探索郊区社区肿瘤发生发展的控制情况.[方法]参考"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及高危人群评估"调查表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调查.临床检查包括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肺癌CT筛查,大肠癌隐血(+)+肠镜筛查,乳腺钼靶检查等.高危人群界定为上述临床检测结果阳性的对象.[结果]...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前列的恶性肿瘤之一。定期人群大肠癌筛查是有效降低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基于粪便样本的非侵入性大肠癌筛查技术的发展,为大肠癌的防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就基于粪便样本的大肠癌常用筛查技术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大肠癌系统筛查方案的设计和应用,分析筛查成本。方法对一组大肠癌系统筛查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用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粪隐血试验,检出大肠癌危险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以组织学诊断作为确诊大肠癌的金标准来评价筛查方案的价值。结果患大肠癌的危险人群约占全人口的5%。在大肠癌危险人群中,大肠肿瘤检出率约为23%,大肠癌的检出率为0.3%。如果选择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远端大肠肿瘤才进行全结肠镜检,将有72%的远端大肠肿瘤漏诊。计算从全人口和高危人群中每检出1例大肠癌的成本分别约20万元和5万元。首次筛查从高危人群中每检出1例大肠腺瘤的成本0.25万元。结论系统筛查可有效地从自然人口中检出大肠肿瘤,免疫法FOBT和全结肠镜检查可作为粪隐血试和肠镜检查的首选方法。每检出1例大肠癌的成本,系统性筛查是机会性筛查的4倍。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大肠癌系统筛查方案的设计和应用,分析筛查成本。方法对一组大肠癌系统筛查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用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粪隐血试验,检出大肠癌危险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以组织学诊断作为确诊大肠癌的金标准来评价筛查方案的价值。结果患大肠癌的危险人群约占全人口的5%。在大肠癌危险人群中,大肠肿瘤检出率约为23%,大肠癌的检出率为0.3%。如果选择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远端大肠肿瘤才进行全结肠镜检,将有72%的远端大肠肿瘤漏诊。计算从全人口和高危人群中每检出1例大肠癌的成本分别约20万元和5万元。首次筛查从高危人群中每检出1例大肠腺瘤的成本0.25万元。结论系统筛查可有效地从自然人口中检出大肠肿瘤,免疫法FOBT和全结肠镜检查可作为粪隐血试和肠镜检查的首选方法。每检出1例大肠癌的成本,系统性筛查是机会性筛查的4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和分析书院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情况,提出推动社区大肠癌筛查工作的相关建议.方法 利用病史问卷调查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对辖区内45~80岁居民进行初筛,对初筛的高危人群做进一步电子肠镜检查诊断,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书院社区共开展大肠癌筛查3 765人,居民大肠癌筛查参与率为18.9%,初筛高危人群397人,阳性率为10.5%;高危人群中131人接受了肠镜检查,检查率为33.0%,其中确诊大肠癌2例,腺瘤29例,息肉13例.结论 在社区开展病史问卷调查、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检查有利于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但当前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参与率及肠镜检查率均偏低,需加强居民大肠癌癌筛查的宣教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肠癌筛查中初筛顺应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大肠癌筛查中,采用大便潜血试验和危险因素调查的方法进行初筛,对接受初筛和拒绝初筛的人群分别调查,探讨影响初筛顺应性的因素。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腹部症状、有大肠癌家族史、认为筛查可以检出癌前病变、认为切除癌前病变可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采集粪便标本麻烦,对大肠癌筛查初筛的顺应性有明显影响,其OR值分别为2.751、22.254、2.056、14.073、0.394。结论有腹部症状或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初筛顺应性高,加强宣传可能会提高初筛的顺应性,采集粪便标本麻烦是影响初筛顺应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在城市社区提高大肠癌筛查依从性,特别是精筛依从性的方法。[方法]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导,通过成立筛查小组、明确合作单位、细化筛查环节、及时追踪督促、集中宣传教育、简化肠镜检查手续等方法,开展大肠癌筛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吴泾社区共有7 507人接受了大肠癌筛查,经大便隐血试验确定初筛阳性对象427人,初筛阳性率为5.69%。427名大肠癌初筛阳性对象中,精筛依从率为90.40%,完成肠镜检查率为88.99%,检出大肠癌5例,检出率为1.32%,检出大肠癌前期病例84例,检出率为22.11%,大肠癌病例进一步治疗率为100.00%,癌前期病例进一步治疗率为75.00%。初筛阳性对象从初筛到接到阳性通知间隔的时间中位数为4 d,精筛为10 d,大肠癌患者从精筛到完成治疗的间隔时间中位数为3 d,大肠癌前期患者为25 d。[结论]吴泾社区采用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有利于提高大肠癌筛查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广州市开展现行大肠癌筛查策略的效果。方法 收集、整理2015-2016年广州市大肠癌筛查数据,评价问卷调查、便隐血检查和全结肠镜检查的筛查效果。结果 2015-2016年广州市50~74岁重点人群完成初筛220 834人,初筛阳性37 040例(16.77%)。全结肠镜检7 821人,肠镜检查顺应率为21.12%(7 821/37 040)。发现各类肠道病变4 126例(52.76%),其中进展性腺瘤614例(7.85%)、伴中/重度异型增生的其他病变73例(0.93%),大肠癌230例(2.94%);各类病变中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1)。病变早诊率为87.24%;筛查发现早期癌99例,占总大肠癌的46.26%。大肠癌筛查发现率为104.15/10万,明显高于相应年龄段(50~74岁)大肠癌监测发病率81.18/10万(P<0.001),表现为≤69岁年龄段大肠癌发现率明显高于相应发病率,≥70岁年龄段则相反。结论 广州市大肠癌筛查策略可以发现大肠癌高危人群,提高全结肠镜病变检出率、癌前病变早诊率和早期大肠癌的诊断比例,≤69岁人群受益高于70~74岁人群,是大肠癌筛查重点关注人群,应需进一步促进高危人群肠镜检查顺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宝山区大肠癌病变危险因素的研究,了解该地区居民大肠癌病变影响因素,为大肠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3年5-12月上海市宝山区居民,完成《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危险度评估表》与胶体金法粪便隐血检测(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确定初筛阳性人群中完成肠镜检查的居民共997人,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探讨大肠癌筛查病变影响因素。 结果 肠镜诊断阳性结果人数为224人(占22.47%),不同性别、学历、职业肠镜诊断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OR=1.221,95%CI:1.042~1.867),教育程度越高(中学、中专及以上:OR=6.003,95%CI:1.338~31.675)的大肠癌筛查诊断更容易是阳性结果。相反,与职业为其他的人群相比,农民筛查诊断大肠癌为阳性结果的可能性更小(OR=0.039,95%CI:0.015~0.099)。 结论 上海市宝山区大肠癌筛查阳性诊断率高,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和职业是大肠癌筛查阳性的影响因素,早期筛查时应加强对注高危人群的宣传,提高诊断率,从而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肠癌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情况,探讨自然人群大肠癌筛查的效果。方法应用卫生部《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2011年版)》中推荐的方法,对上海市松江区40~79岁户籍自然人群开展大肠癌筛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收回14563份有效数据,初筛阳性率为52.0%,精筛阳性率为31.9%;问卷组的肠镜顺应性、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均低于FOB组;男性肠镜顺应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结论(1)问卷结合FOB试验可以有效地检出大肠癌及癌前病变;(2)工作忙是多数中年居民无法进行筛查的主要原因;(3)社区居民初筛阳性率高、精筛依从性低;(4)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5)与问卷调查相比,FOB试验还不被居民看重,需加强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广州市首轮大肠癌筛查项目(2015—2017年)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方法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5—2017年广州市首轮大肠癌筛查结果。总成本包括筛查总成本、腺瘤直接医疗成本及未来肠镜复查和腺瘤复发治疗成本。总效益包括因筛查而早期检出大肠癌所得效益以及因筛查检出腺瘤及癌前病变避免日后发生癌变所得效益。 结果 2015—2017年,广州市首轮大肠癌筛查项目花费总成本为3 928.5万元,总效益为12 329.8万元,净效益为8 401.3万元,效益成本比3.1。如果提高肠镜检查顺应性至30%、40%、50%、60%、70%、80%和90%,大肠癌筛查的净效益和效益成本比均逐渐升高。 结论 广州市首轮大肠癌筛查项目具有成本效益。肠镜检查参与率越高,成本效益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大肠癌筛查满意度调查发现筛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提升筛查工作质量和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5年大肠癌筛查登记系统中的数据,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初筛阳性已做、未做肠镜检测和初筛阴性三类居民共660人,以问卷形式调查其对大肠癌筛查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居民对大肠癌常见症状和主要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分别为66.82%和56.36%。对大肠癌筛查项目总体满意率为85.00%,不满意的原因主要为筛查流程过于复杂(47.47%)和筛查地点人多拥挤(45.45%)。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满意率为87.12%,不满意的原因主要为筛查流程未解释清楚(72.94%)和结果未通知本人(16.47%)。接受肠镜检查居民对定点医院满意率为71.01%,不满意的原因主要为排队等候时间长(50.00%)。结论居民对大肠癌常见症状和主要危险因素知晓率有待提高,对大肠癌筛查的总体满意度尚可,社区医生应加强筛查流程的讲解力度和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有关肺癌筛查和肺结节随访管理的循证证据,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肺癌筛查和肺结节管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信息提取、质量评价和汇总,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日。结果 本文共纳入33篇文献,包括5篇循证指南、2篇专家共识、2篇专家建议、14篇系统综述研究和10篇队列研究。最终归纳形成肺癌筛查流程、推荐筛查年龄、推荐筛查高危人群、推荐筛查手段、推荐筛查频率、吸烟人群戒烟干预等基于肺癌筛查的6条推荐建议,以及基于肺结节随访管理的2条推荐意见。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肺癌筛查和肺结节管理的循证证据,可为卫生保健人员针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肺癌早筛和随访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辽宁省大肠癌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大肠癌高危指标,为临床筛查提供依据。 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6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辽宁省苏家屯和盖州两个项目地区抽取年龄在40~74岁,身体健康,无心、脑、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及精神疾患的常住居民作为筛查对象进行健康问卷评估,符合健康问卷评估高危筛查项目一项及以上者即确定为高危对象。使用SPSS 22.0软件分析筛查阳性情况。 结果 健康问卷评估共计回收25 195份有效问卷,大肠癌高危阳性率为16.13%,女性(18.27%)高于男性(13.84%)(χ2=91.22,P<0.001),筛查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呈波动上升趋势(χ2趋势=13.83,P<0.001)。“具有两项及两项以上高危事件”是四个高危指标中阳性率最高(14.42%)的指标。“近二十年来本人不良生活事件史”对高危事件评估贡献了最高的阳性率(42.19%)。 结论 2016年辽宁省大肠癌筛查阳性率与既往相比较呈上升趋势,通过健康问卷评估可初步筛选高危人群,提高临床筛查工作的效率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和探讨数字化远程医疗模式在大肠癌筛查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利用数字化远程医疗信息技术平台,建立社区服务中心与专科医疗机构间的技术平台。选择广州从化街口街40岁以上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公告告知、问卷调查、大便隐血实验、直肠指检和电子肠镜相结合的形式,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高危人群行肠镜检查,通过资料上传、专科医生读图、信息反馈的途径,实现对社区居民的大肠癌筛查。结果从化街口街社区共3 786人接受大肠癌筛查,占社区40岁以上常住人群87.88%。结合问卷调查和大便潜血试验两项结果确定高危人群492人,其中有346人接受直肠指检和大肠镜检查,检出大肠疾病患者61例,检出率为1.61%,其中大肠癌患者5例(1.45%),结、直肠息肉48例(13.87%),克罗恩病2例(0.58%),结、直肠慢性炎症6例(1.73%)。结论数字化远程医疗模式在社区大肠癌筛查是一种方便有效的大肠癌筛查方式,符合实际工作需求,适合在社区中开展,能够为我国广泛开展社区大肠癌筛查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变化以及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市居民癌症患病率和经济负担呈上升趋势。资料显示,上海地区人群大肠癌筛查的研究证实了筛查的有效性[1],为此,2013年上海市全面实施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旨在提高居民的大肠癌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大肠癌早期发现率,保障人民健康。现将浦东新区联洋社区的筛查情况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筛查对象为联洋社区内男性≥55岁,女性≥5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城市社区居民对大肠癌筛查顺应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城市社区自然人群大肠癌筛查预试验中接受问卷调查、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肠镜检查和随访结果的不同分为病例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结果 组间人群的基本特征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筛查相关知识的调查中,病例组对筛查相关知识的了解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A组对筛查相关知识的了解高于对照B组(P<0.05).结论 对筛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越高,筛查顺应性就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大肠癌筛查的基本情况,分析影响筛查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粪便隐血试验相结合,数据输入信息库,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参与率为37.24%,初筛完成率为80.82%。问卷调查危险度评估阳性率为10.61%,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为7.39%、大肠癌筛查总体阳性率为16.99%。肠镜检查率为57.79%,大肠癌检出率为0.68%,癌前期病变检出率10.58%,其他肠道疾患检出率为9.22%。结论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参与率及肠镜检查率均偏低。提示,社区筛查检出了包括大肠癌在内的不少疾病,但参与筛查率不高,这首先还要提高居民对筛查意义的认识,同时,组织宣传工作还需做仔细。肠镜检查还需加快进度,筛查的后续工作还需跟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