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莹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英慧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0):1371-1372
陈莹教授认为慢性盆腔炎病机本虚标实居多,虚以脾肾两虚、脾失健运多见,邪实以血瘀、湿阻为主,故治疗上采用温阳益气健脾之法治本,活血化瘀除湿治其标,扶正祛邪提高疗效,并附验案举例。  相似文献   

2.
任存霞  许俊平 《河南中医》2012,32(7):800-801
糖尿病属肺、脾(胃)、肝、肾四脏同病,早期主要病在肺胃,中晚期则累及脾肝肾.治疗时当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分别采用清泻肺胃法、清热除湿法、阴阳双补法、泻南补北法、温阳利水法、温清并用法、活血化瘀法治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定义、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其认识与临床表现的阐述,分析脾胃在本病发病中的重要性。提出在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时,需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意调补脾胃,具体方法有补气健脾、补气升陷、温阳运脾、健脾养血、运脾除湿、消食和胃等。  相似文献   

4.
黄疸型肝炎多由肝脾胃功能失调致湿浊日久不化,留恋不解所致.在黄疸型肝炎的治疗中,如何缩短黄疸期,是治疗的关键.而适量应用温阳药以振奋中阳,助脾化湿是促进黄疸消退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缩短黄疸期.  相似文献   

5.
温阳祛寒温经除湿法治愈滑胎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延昭 《新中医》1989,21(12):22-23
本文自1970~1986年对由于脾肾阳虚,寒湿凝滞引起滑胎的患者22例,用温阳祛寒、温经除湿法治疗,结果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6.
本人从1995~2008年,历时13年运用温阳祛寒、温经除湿方法治疗由脾。肾阳虚,寒湿凝滞所引起的滑胎45例,效果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阳健脾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健脾法自拟中药汤剂,每日一剂,早晚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1、温阳健脾法其总体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患者症状及体征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结论:1、温阳健脾法能降低CPN脾肾阳虚型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症状;2、此法治疗CPN属脾肾阳虚型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介绍汪受传教授以温阳法为主的八种方法治疗小儿慢性泄泻的经验。慢性泄泻治疗上应先辨识小儿体质,再辨别虚实、脏腑。针对小儿常脾肾不足、肝有余、饮食稍凉易伤中阳的特点,以温阳运脾为主,同时灵活运用温振脾阳、补益脾气、燥湿运脾、消食运脾、理气运脾、温补肾阳、益胃养阴、抑木补土八法治疗,使胃升脾降,水谷分运,则泄泻自愈。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黄疸属中医学"胎黄"范畴,病机脾虚主要为,湿无出路;土壅木郁或湿热熏蒸,致使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成。临床常分为寒湿阻滞型、湿热熏型,瘀血阻滞贯穿疾病始终。病变脏腑由脾及肝,脾肝同病。治疗需健脾除湿以"截源",而后疏肝利胆、活血化瘀而"开流",以达治疗胎黄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马旭  卫若楠  于同月  赵林华 《吉林中医药》2021,41(11):1502-1505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艾叶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范围为5~41.4 g,常用剂量为6~30 g,丸剂用量多为1.6~10 g,外用为30~300 g.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其最佳剂量,如温阳散寒、活血调经治疗痛经、不孕症等,汤剂为5~41.4 g,丸剂为1.6~10 g;温阳散寒、行气化湿治疗炎性肠病等,为6~10 g;温阳除湿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外用为30~300 g;散寒除湿,补气养血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为6~12 g.为发挥其最佳功效,常根据病种、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温阳散寒、活血调经常配伍肉桂、香附、阿胶等;温阳散寒,行气化湿常配伍砂仁、小茴香等;温阳除湿常配伍陈皮等;散寒除湿,补气养血常配伍西洋参、白术等.  相似文献   

11.
脾胃为后天之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居中央属土以灌四旁,调理脾胃以通调五脏,用于胸痹、黄疸、咳嗽、黄疸、水肿等分布于不同五脏体系之病证,五脏安,血脉和,诸病消。脾与心密切相关,心属火,脾属土,心火可温养脾土;脾胃与肺脏关系密切,脾胃腐熟水谷,散精于肺,脾土生肺金,脾胃虚弱可导致肺虚;黄疸与湿邪有关,脾喜燥而恶湿,脾运化失常,可使湿邪内生,饮食所伤,脾胃瘀热内生,脾之本色外露,发为黄疸;脾主运化,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泛于肌肤而成水肿。脾胃虚弱,可致水液运化失常。辨证论治,固护调理脾胃,诸病得健。  相似文献   

12.
钱先教授认为,痛风的发生是内外合邪的结果,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病机以肝肾亏虚、脾运失调为本,以风邪、寒邪、湿邪、热邪、痰浊、瘀血闭阻经络为标。治疗应重分期论治:急性发作期多以湿热蕴结、痰浊阻滞为主,治疗应清热除湿、化痰泻浊、通络止痛;间歇期和慢性期以脾虚湿阻、肝肾阴虚为多,治疗应益气健脾、补益肝肾、除湿通络。  相似文献   

13.
整理研究薛雪《扫叶庄医案》中所载泄泻医案,并结合《湿热病篇》《医经原旨》中相关论述以佐证,总结薛氏治疗泄泻的经验:薛氏治疗泄泻实证时多从湿邪论治,又细分为湿热泄、暑湿泄和寒湿泄。湿热治以分消走泄法,清热祛湿,淡渗导下;暑湿治以清暑化湿,行气导滞;寒湿治以温阳散寒,运脾除湿。治疗泄泻虚证时多从阴阳论治,并细分为阳虚泄、阴虚泄和阴阳两虚泄。脾肾阳虚者治以建中助运,温阳补肾;脾肾阴虚者治以育阴止泻;阴阳两虚者治以从阴引阳,阴阳同调而收功。另外,薛氏在泄泻医案的论述中谨守病机,夹叙夹议,且辨证准确,用药精炼,其经验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祁江宁 《光明中医》2007,22(12):23-25
目的:验证祛寒除湿法治疗非感染性腹泻临床效果如何.方法:本病病位在肠,但发病与脾(胃)肝肾有关.基本病机为脾虚不运,湿浊内生,清浊不分,相混而下致病,从寒湿论治本病.结果:祛寒除湿法治疗非感染性腹泻在临床中收到良好疗效.结论:如果明确为非感染性腹泻,则应避免滥用抗生素.祛寒除湿法治疗非感染性腹泻是中医临床值得借鉴的良方.  相似文献   

15.
程岚 《北京中医药》2010,29(6):423-425
风湿性疾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其理法方药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尤其是仲景提出的治法,如祛风散寒通痹法、温阳散寒通痹法、除湿蠲痹法、淡渗利湿法、益气固表除湿法、清热通络止痛法、益气养血法、补益肝肾法等,对后世临床治疗风湿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癌病患者多程治疗后,脾胃元气先虚,遇夏天气热盛,易患暑夏疾病。治当益气运脾、清热除湿、生津止渴。运用清暑益气汤治疗梅雨季节癌病并发症能起捷效。  相似文献   

17.
沈舒文教授对肝硬化的治疗有着独到的治疗风格,疗效显著。临证中,沈舒文教授强调要把握好该病的标本、虚实,分清缓急,治疗时注重采用补气、运脾、化瘀、温阳、养阴等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8.
酒精性肝病50例中医辨治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中医辨治、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方法:对5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辅助检查、中医辨证、治疗及疾病转归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主要症状依次为:腹部不适、黄疸、乏力、消化不良、间歇发热;多数患者有ALT、AST、TBIL、GGT、TG及B超检测的异常;中医辨证多为肝经气滞瘀湿阻滞;宜采取疏肝理气,化瘀除湿治法;治疗缓解后或治疗中部分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饮酒;证属气虚肝脾血瘀伴腹水且年龄偏大的肝硬化患者预后较差.结论:从疏肝理气,化瘀除湿论治酒精性肝病能取得较好疗效;对酒精性肝病患者的戒酒应作反复教育.  相似文献   

19.
秦泳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7):1370-1371
用标本缓急法治验二则,即:①治愈直肠癌术后出现的顽固性泄泻合并肛周湿疮,用养脏固涩汤治疗久病体弱、气血两虚、脾肾虚寒、肠道失固证;外用清热除湿止痒药治疗久病体弱、肺卫不固,脾失健运、气血不足,湿热下注、肌肤失养证。②消渴合并风疽,用滋阴清热生津、除湿化瘀汤治疗阴虚燥热、耗津灼液,湿热下注、瘀阻经脉证;外用清热除湿化瘀解表药治疗湿热下注、瘀阻经脉证。  相似文献   

20.
总结池晓玲教授辨治黄疸的经验。池晓玲教授认为黄疸的病机是在肝脾不调的基础上出现的湿瘀为患,辨证时可参合五运六气与五行体质。具体辨治可根据黄疸病情的演变情况,将黄疸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3期;肝脾不调按层次分为肝郁、肝火、肝寒、肝瘀、肝阴血亏及脾运不及、脾气呆滞、脾气亏虚等不同;湿邪为患按层次可分为湿阻、湿滞、湿蕴等不同。其治法总以调和肝脾、祛湿退黄为法,根据其阶段、层次的不同,可分别采用疏肝、清肝、温肝、散肝、柔肝、运脾、醒脾、健脾及化湿、利湿、运湿等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