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失神经肌萎缩大鼠腓肠肌中叉头蛋白转录因子3A(fork-head protein,FOXO3A)、肌萎缩F-box蛋白(muscle atrophy F-box,MAFbx)和成肌分化抗原(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tigen,Myod1)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延缓大鼠失神经肌萎缩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6只。采用钳夹坐骨神经法制备大鼠失神经腓肠肌萎缩模型。电针组选取大鼠术侧"足三里""环跳"穴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次10min,连续干预14d后取材。计算各组大鼠腓肠肌湿重比,HE染色测定大鼠术侧腓肠肌纤维截面积和直径,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术侧腓肠肌中FOXO3A、MAFbx、Myod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术侧腓肠肌中FOXO3A、MAFbx及Myod1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腓肠肌湿重比、肌纤维截面积和直径均显著下降(P0.01),电针组高于模型组(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腓肠肌中FOXO3A、MAFbx、Myod1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干预后FOXO3A、MAFbx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Myod1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抑制FOXO3A、MAFbx的表达同时上调Myod1的表达,影响骨骼肌蛋白水解的速率和肌卫星细胞分化的水平,在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同时促进肌萎缩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失神经肌萎缩大鼠腓肠肌中配对盒转录因子7(Pax7)、成肌分化抗原(Myod1)、肌细胞生成素(Myog)、肌球蛋白重链-Ⅱa(Myh2)、肌球蛋白重链-Ⅱx(Myh1)及肌球蛋白重链-Ⅰ(Myh7)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延缓失神经肌萎缩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模型组24只和电针组18只。采用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制备大鼠右后肢失神经肌萎缩模型。造模1周后电针组取大鼠术侧"足三里""环跳"穴予电针治疗,每次10min,每日1次,每周6次,分别连续干预1、2、4周。称重计算各组大鼠的腓肠肌湿重比,HE染色测定腓肠肌纤维截面积及直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造模第3周各组大鼠腓肠肌中Pax7、Myod1、Myog、Myh2、Myh1和Myh7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1周后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腓肠肌湿重比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腓肠肌湿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术侧腓肠肌纤维截面积及直径显著减小(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电针组大鼠术侧腓肠肌纤维截面积及直径显著升高(P0.05)。造模3周时,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术侧腓肠肌中Myod1和Myog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而Myh2、Myh1和Myh7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干预则能有效上调Myod1、Myog和Myh7mRNA表达量(P0.05,P0.01);3组间Pax7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干预大鼠"足三里""环跳"穴可能通过调控Myod1、Myog、Myh7mRNA的表达,影响肌卫星细胞的成肌分化水平及肌纤维类型的转换,延缓腓肠肌失神经肌萎缩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失神经肌萎缩大鼠腓肠肌中微小RNA-1(Mir-1)、微小RNA-133a(Mir-133a)、微小RNA-133b(Mir-133b)、配对盒转录因子Pax7、组蛋白脱乙酰酶4(HDAC4)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横断坐骨神经制备大鼠右后肢失神经肌萎缩模型。电针组电针大鼠患侧"足三里""环跳",每次10 min,每日1次,连续干预2周。电针干预结束后称取并计算各组大鼠的腓肠肌湿重比,HE染色后测定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腓肠肌中Mir-1、Mir-133a、Mir-133b、HDAC4 mRNA、Pax7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造模2周后,模型组大鼠腓肠肌湿重比和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 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腓肠肌湿重比和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增加(P<0. 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腓肠肌中Mir-1、Mir-133a相对表达量降低,HDAC4 mRNA和Mir-133b相对表达量升高(P<0. 05),Pax7mRNA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 05);电针组术侧腓肠肌中Pax7、HDAC4 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增加(P<0. 05),Mir-1、Mir-133a、Mir-133b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减少(P<0. 05)。结论:电针干预可能通过抑制失神经肌萎缩大鼠腓肠肌中Mir-1、Mir-133a、Mir-133b的表达,增加Pax7、HDAC4 mRNA的表达,促进失神经肌萎缩大鼠肌卫星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电针加麝香注射液对SD大鼠坐骨神经SundenlandⅣ度损伤后的腓肠肌萎缩的拮抗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48只,建立失神经支配(SundenlandⅣ度损伤)腓肠肌模型,将动物随机分成A(单纯损伤对照)、B(损伤 针刺治疗)、C(损伤 麝香注射液治疗)、D(损伤 电针和麝香注射液治疗)四组,每组12只,分别对比观察4、8、12w后腓肠肌湿重、腓肠肌细胞的直径和截面积及腓肠肌纤颤电位波幅的变化。结果用电针加麝香注射液复合治疗对SD大鼠坐骨神经SundenlandⅣ度损伤后腓肠肌肉萎缩的程度有显著的延缓作用,能减慢腓肠肌湿重、腓肠肌细胞的直径和截面积、腓肠肌纤颤电位波幅值的下降速度。结论电针加麝香注射液复合治疗对SD大鼠坐骨神经SundenlandⅣ度损伤后的腓肠肌的萎缩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电针对骨骼肌萎缩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电针组,各10只,建立骨骼肌萎缩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进行固定。检查腓肠肌湿重、干重,骨骼肌肌纤维直径、面积,采用ELISA检测泛素蛋白连接酶肌肉环指蛋白1(MURF1)、PGC-1α、Ⅲ型纤连蛋白组件包含蛋白5(FNDC5)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kt、mTOR、p-Akt及p-mTOR。结果:电针组骨前肌湿重、干重、干重/体重、骨骼肌肌纤维直径和面积高于模型组,低于假手术组(P 0.05);模型组骨前肌湿重、干重、干重/体重、骨骼肌肌纤维直径和面积低于假手术组(P 0.05)。电针组骨骼肌相关蛋白MURF1表达低于模型组,PGC-1α、FNDC5表达高于模型组;电针组骨骼肌相关蛋白MURF1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GC-1α、FNDC5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 0.05);模型组骨骼肌相关蛋白MURF1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GC-1α、FNDC5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 0.05)。电针组Akt、mTOR、p-Akt及p-mTOR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 0.05);模型组Akt、mTOR、p-Akt、p-mTOR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 0.05)。结论:电针对骨骼肌萎缩模型大鼠干预效果显著,能改善大鼠骨骼肌萎缩状况,通过激活Akt/mTOR通路,调控骨骼肌相关蛋白MURF1、PGC-1α和FNDC5表达,从而抑制骨骼肌萎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对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作用及途径。方法:六月龄新西兰家兔84只,切断右下肢胫神经后随机分为失神经手法治疗组(手法组)42只、失神经模型对照组(模型组)42只。手法组给予按揉法治疗,模型组不予手法干预。分别在造模后第1、2、3周和第1、2、4、6个月时间点每组各取6只家兔检测腓肠肌肌湿重、收缩力及卫星细胞计数。结果:造模后2周起手法组家兔腓肠肌收缩力明显高于模型组;造模后2月起手法组家兔腓肠肌肌湿重明显高于模型组;腓肠肌失神经后4周内,手法组肌卫星细胞增殖趋势高于模型组,而4周以后,手法则不再起作用。结论:推拿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失神经后骨骼肌萎缩,手法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分化是手法减缓肌萎缩的可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对失坐骨神经大鼠腓肠肌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电针对失坐骨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延缓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1只。采用切断坐骨神经法制备腓肠肌萎缩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患侧"足三里""承山"穴,每日1次,每次10min,各组分别在术后7、14、21d取材。TUNEL法检测腓肠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cl-2相关的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C)以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腓肠肌Caspase-3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各时点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各时点腓肠肌Bcl-2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Bax、Cyt-C以及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14、21d,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Bax、Cyt-C及Caspase-3蛋白表达则明显降低(P0.05)。各组大鼠腓肠肌的Caspase-3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电针能够促进腓肠肌Bcl-2的表达并抑制Bax、Cyt-C和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肌细胞的凋亡,这可能是电针延缓失神经性骨骼肌萎缩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一指禅推法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萎缩的疗效。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推拿组。模型组和推拿组大鼠参照文献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诱导腓肠肌萎缩,假手术组给予假手术。造模7天后,推拿组大鼠给予一指禅推法治疗并分别于推拿10次、20次、30次时处死4只大鼠,测量每组大鼠的腓肠肌湿重、腓肠肌细胞直径、肌肉纤颤电位波幅。在30次结束后,对各组大鼠的腓肠肌进行HE染色,观察其腓肠肌形态学改变。结果在30次治疗后,一指禅推法可以有效增加腓肠肌湿重的恢复率,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指禅推法可以有效增加腓肠肌细胞的直径和横面积,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指禅推法可以有效提高腓肠肌纤颤电位波幅,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证实了各组之间的腓肠肌形态学差异。结论一指禅推法可以有效缓解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萎缩。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电针防治肌萎缩的优化电脉冲波宽。方法将40只大鼠制作成下肢肌萎缩模型,分为Ⅰ组(不电针)、Ⅱ组(波宽0.5 ms,频率2 Hz)、Ⅲ组(波宽100 ms,频率2 Hz)、Ⅳ组(波宽200 ms,频率2 Hz),电针足三里和承山穴。以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腓肠肌湿重比(GW)、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比(GC)、腓肠肌细胞直径比(GD)和腓肠肌细胞凋亡指数(AI)为疗效指标。结果与Ⅰ组相比,Ⅲ组和Ⅳ组的SFI、GW明显增大(P0.05),Ⅳ组的GC明显增大(P0.05);与Ⅰ组、Ⅱ组比,Ⅲ组、Ⅳ组的患侧AI明显减小(P0.05)。结论电针疗效与电针的脉冲波宽有关,100 ms和200 ms的波宽防治肌萎缩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电针仪的0.5 ms脉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大鼠腓肠肌中肌肉特异性环指蛋白1(MuRF1/Trim63)、肌肉萎缩盒F蛋白32(Fbxo32)、肌球蛋白重链-IIa(Myh2)、肌球蛋白重链-IIb(Myh4)及肌球蛋白重链-I(Myh7)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延缓糖尿病肌萎缩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糖尿病肌萎缩模型。电针组造模3周后电针双侧"足三里""阴陵泉""肾俞"穴,每次1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干预2周。各组分别在造模第0、1、2、3、4、5周测定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造模后第5周称取大鼠双侧腓肠肌湿重,HE染色测定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腓肠肌中MuRF1、Fbxo32、Myh2、Myh4和Myh7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第1至5周,模型组大鼠FBG水平、HOMA-IR显著升高(P<0. 05),FINS水平和体质量显著降低(P<0. 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FBG和HOMA-IR降低(P<0. 05),体质量显著增加(P<0. 05)。造模5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腓肠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Myh2、Myh4和Myh7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 05),MuRF1和Fbxo3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 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腓肠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增加,Myh2、Myh4和Myh7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上调(P<0. 05),MuRF1和Fbxo32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 05)。结论:电针干预大鼠双侧"足三里""阴陵泉""肾俞"穴可能通过调控MuRF1、Fbxo32、Myh2、Myh4和Myh7 mRNA的表达,延缓肌球蛋白重链的降解,进而延缓糖尿病肌萎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及IGF-1/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失神经肌肉萎缩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切断左后肢坐骨神经制备失神经肌萎缩模型。电针组予电针治疗,穴取"足三里"和"上巨虚",疏密波,2 Hz/33 Hz,1.5~2 mA,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5次间隔2 d,共20次。对照组与模型组每日同样鼠笼固定,但不电针。疗程结束后观察各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称量腓肠肌肌湿重,HE染色测量患/健侧肌纤维横截面积比和肌细胞直径比,TUNEL和免疫荧光双染色的方法评价肌细胞凋亡和增殖分化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被称作Akt)的mRNA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局部肌肉Akt总蛋白及其磷酸化形式p-AKT(Ser473)和p-AKT(Thr308)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患侧/健侧腓肠肌湿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比和肌细胞直径比均明显下降,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上述指标均得到改善(均P0.05),与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PAX3和PAX7表达明显增高(均P0.01),p-AKT(Ser473)蛋白水平增加(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失神经肌肉的萎缩情况,减少肌细胞凋亡,促进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p-AKT(Ser473)水平、激活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水沟”“百会”穴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6只。采用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的方法复制I/R损伤大鼠模型。电针组予“水沟”“百会”电针治疗,20 min/次,1次/d,共5 d。以Longa神经功能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TTC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ELISA法检测脑脊液白细胞介素(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缺血区海马组织自噬相关蛋白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Beclin-1、VPS34、LC3B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1),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增大(P<0.01),脑脊液IL-6、IL-18、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海马组织AMPK、Beclin-1、VPS3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以及LC3B mRNA表达水平和LC3B-Ⅱ/LC3B-Ⅰ比值均升高(P<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电针治疗肌萎缩的优化电脉冲参数并探讨机理。方法 SD大鼠40只,制作下肢肌萎缩模型后随机分为A组(模型组,不电针)、B组(波宽0.5 ms,频率2 Hz)、C组(波宽200 ms,频率2 Hz)、D组(波宽200 ms,频率1/2/3 Hz)。电针足三里和承山穴,共4个疗程。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腓肠肌湿重比(GW)、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比(GC)、腓肠肌细胞直径比(GD)和腓肠肌细胞凋亡指数(AI)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C组和D组的SFI、GW、GC明显增大,AI明显减小(P0.05);与B组比,C组、D组的AI明显减小(P0.05);与C组比,D组的AI明显减小(P0.05)。结论以波宽200 ms,频率1/2/3 Hz的电脉冲延缓肌萎缩为优化电针参数,其机制与抑制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复方太子参颗粒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影响,用切断SD大鼠右侧胫神经的方法建立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动物模型。将造模后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每只大鼠以舍复方太子参颗粒1g的生理盐水溶液3ml灌胃;对照组每天每只大鼠以生理盐水3ml灌胃。于术后2、4、6周取大鼠腓肠肌,称量肌湿重,测定肌肉蛋白质。结果术后大鼠腓肠肌明显萎缩,腓肠肌湿重进行性下降,实验组肌湿重显著大于对照组。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总蛋白含量逐渐减少,实验组肌肉总蛋白含量显著大于对照组。表明复方太子参颗粒可以延缓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萎缩,其可能机制是抑制失神经支配后肌肉蛋白质的分解;周围神经损伤后,周围神经的手术修复越早,术后功能恢复越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自噬能力的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预适应(IP)组、电针组、艾灸组,每组8只。电针组及艾灸组造模前分别电针或艾灸"内关"穴,每天1次,每次20min,连续7d。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术复制心肌缺血模型。电镜观察左心室缺血区组织病理形态学及心肌细胞自噬体的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LC3蛋白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心肌细胞形态完整,排列整齐,线粒体较完整,可见少量自噬空泡;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细胞形态不完整,排列紊乱,肌纤维溶解,线粒体肿大,胞核边聚化,自噬空泡较多;与模型组相比,IP组、电针组、艾灸组心肌细胞损伤较轻,少量肌纤维溶解,线粒体丰富,自噬空泡及溶酶体数量增多。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IP组、电针组、艾灸组凋亡指数均降低(P0.05);与IP组、艾灸组比较,电针组凋亡指数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LC3-Ⅱ表达水平、LC3-Ⅱ/Ⅰ比值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IP组、电针组及艾灸组心肌组织LC3-Ⅱ表达水平及LC3-Ⅱ/Ⅰ比值均降低(P0.05);与IP组、艾灸组比较,电针组LC3-Ⅱ的表达及LC3-Ⅱ/Ⅰ比值上调(P0.05)。结论:针灸预处理能产生与缺血预适应相似的心脏保护作用,适度提高细胞自噬能力,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和被动牵伸运动对小鼠后肢石膏固定制动所致腓肠肌、比目鱼肌废用性肌萎缩的影响,探讨电针结合被动牵伸运动对废用性肌萎缩小鼠骨骼肌恢复的作用。方法:将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干预组、被动运动组和结合干预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采用石膏固定方法制备废用性骨骼肌萎缩模型。电针干预组给予双侧"足三里"电针治疗,每次10 min, 1次/d;被动运动组双下肢进行被动牵伸运动,每次10 min,1次/d;结合干预组每次电针干预5 min,被动牵伸5 min,1次/d。各组均干预4周。用肌肉形态ATPase法观察各组小鼠肌纤维横截面积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慢速骨骼肌型肌钙蛋白(TNNI1)、快速骨骼肌型肌钙蛋白(TNNI2)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比目鱼肌与腓肠肌的快、慢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下降(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干预组小鼠腓肠肌快、慢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升高(P0.05);结合干预组小鼠比目鱼肌、腓肠肌的快、慢肌纤维横截面积及腓肠肌TNNI1、TNNI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结合被动牵伸运动的治疗较单纯被动牵伸运动,能显著促进肌肉横截面积的恢复,同时还可以促进腓肠肌肌钙蛋白的表达,提示临床采用电针结合被动牵伸运动可促进固定制动导致的肌萎缩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阳片调节心肌细胞自噬改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小鼠心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心阳片低、中、高剂量组(455、910、1820 mg·kg^-1)及3-甲基腺嘌呤组(15 mg·kg^-1,腹腔注射给药),每组8只;采用主动脉弓缩窄术复制HF小鼠模型;按上述剂量灌胃给药,灌胃体积为8 mL·kg^-1,每天给药1次,连续4周。采用心脏彩超检测各组小鼠心功能: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采用q PCR法检测小鼠心脏组织HF生物标记物B型钠尿肽(BNP)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心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LC3BⅡ/Ⅰ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LVEF、LVFS显著降低(P<0.05),BNP mRNA及Beclin-1、LC3BⅡ/Ⅰ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心阳片低、中、高剂量组及3-甲基腺嘌呤组小鼠的LVEF、LVFS显著升高(P<0.05),BNP mRNA及Beclin-1、LC3BⅡ/Ⅰ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心阳片可能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过度自噬改善HF小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电针调节SHR心肌肥大的内在机制。方法:选用12只12周龄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组,24只同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2只。电针组电针"百会"和右侧"太冲",留针20min,每日1次,共30d。以无创血压仪检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超声心动检测大鼠左心室肥厚程度和功能,Masson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组织结构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Beclin-1和LC3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收缩压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收缩压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前壁厚度(LVAWd)、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显著升高(P0.01),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IDd)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LVMI、LVAWd和LVPWd明显降低(P0.01,P0.05),LVIDd显著升高(P0.01)。Masson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电针组较模型组心肌组织损伤明显改善,自噬现象明显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Beclin-1、LC3-Ⅱ的相对表达量和LC3-Ⅱ/LC3-Ⅰ比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心肌组织Beclin-1、LC3-Ⅱ的相对表达量和LC3-Ⅱ/LC3-Ⅰ比值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电针"百会""太冲"可有效改善SHR心肌肥大,其机制可能与电针调节Beclin-1和LC3的表达,从而抑制心肌细胞的过度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多因素应激干预法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电针组采用毫针直刺双侧"足三里"15~20 mm,后接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假电针组采用安慰针灸针针刺双侧"足三里"后不连接电针仪。以上两组均每次干预20 min,每日1次,连续7天。空白组不施加干预措施,模型组仅抓取固定。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检测胃窦组织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及自噬基因Beclin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降低,胃窦组织c-kit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LC3-Ⅱ/LC3-Ⅰ)及LC3 mRNA、Beclin1蛋白及mRNA表达增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胃内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率升高,胃窦组织c-kit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LC3-Ⅱ/LC3-Ⅰ及LC3 mRNA、Beclin1蛋白及mRNA表达下降(P 0. 05或P 0. 01);模型组与假电针组LC3-Ⅱ/LC3-Ⅰ、LC3 mRNA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电针"足三里"能够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胃窦Cajal间质细胞过度自噬从而恢复细胞数量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347-1349
目的:研究自噬在电针治疗神经损伤后肌肉萎缩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手术造成大鼠实验性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采用电针治疗、自噬抑制剂三甲基腺嘌呤(3-MA)干预等措施,不同时间点取材进行腓肠肌组织学观察和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的测算。结果:腓肠肌肌组织的HE染色切片显示,第1、2天时,各组腓肠肌组织形态大小正常;第7天时,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腓肠肌组织形态明显变小萎缩;第28天时,电针组的腓肠肌组织形态完整性较好,而电针联合自噬抑制剂组的腓肠肌组织形态大小和完整性较其他各组要差。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的组间比较显示,第1、2天时,正常组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与其他各组比无差异;第7、28天时,正常组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与其他各组比明显变小,P<0.01,有显著性差异;第7、28天时,电针联合自噬抑制剂组肌细胞截面积与电针组比小,P<0.05,有差异。组内比较显示,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联合自噬抑制剂组在第7、28天时的肌细胞截面积较第1天比明显变小,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短期不萎缩,但中长期萎缩明显,在此过程中,电针可延缓腓肠肌萎缩,使腓肠肌保持形态相对完整;在相同电针情况下,抑制自噬反应会对维持腓肠肌正常形态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说明电针可能通过促进细胞自噬来改善腓肠肌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