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增龄对人体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CD4+CD25+Foxp3+Treg)、CD4+T细胞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青年人(20~45岁)、中老年人(50~75岁)及高龄老年人(≥80岁)各40例,分别检测3组外周血CD4+T、CD4+CD25+Foxp3+Treg的绝对计数,并计算后者占前者的百分比,同时检测并比较3组人群外周血IL-2、干扰素-γ(IFN-γ)、TNF-α、IL-10和IL-17水平。结果高龄老年组CD4+T细胞绝对计数较中老年组与青年组显著下降(P<0.05);高龄老年组和中老年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绝对计数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中老年组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青年组,高龄老年组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老年组IL-2、IFN-γ和IL-17水平明显低于青年组和中老年组(P<0.05),中老年组IL-2明显低于青年组(P<0.05),高龄老年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老年组(P<0.05),3组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以后人体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绝对计数明显增高,随着增龄,其占CD4+T细胞百分比逐渐升高。高龄老年人外周血CD4+T细胞绝对计数、IL-2、IFN-γ和IL-17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增高,说明老年人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衰老的微环境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对结核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及其在结核病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从健康对照和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CD4+CD25+调节性T细胞,观察其对结核患者外周血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增殖反应和细胞因子IFN-γ及IL-10分泌的影响。结果 体外消除CD4+CD25+调节性T细胞没有显著影响健康对照PBMC对BCG抗原的增殖反应,但可以显著增强结核患者PBMC对BCG抗原的细胞增殖反应、细胞因子IFN-γ及IL-10的分泌。分离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能显著抑制结核患者CD4+CD25-T细胞对BCG抗原及抗-CD3的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IFN-γ分泌;CD4+CD25+调节性T细胞也抑制BCG刺激的CD4+CD25-T细胞IL-10的分泌,但不影响抗-CD3刺激的IL-10分泌。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通过抑制结核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促进肺结核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炎患者外周血CD16+/56+自然杀伤(NK)细胞、白介素-12p70(IL-12p70)、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74例AECOPD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炎分为单纯AECOPD组89例、AECOPD合并肺炎组185例(根据肺炎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85例、非重症组100例),检测患者入院时外周血CD16+/56+NK细胞及IL-12p70、IL-10、IL-4、IFN-γ表达水平。结果 AECOPD合并肺炎组血清IL-12p70、IL-10、IL-4、IFN-γ水平均高于单纯AECOPD组,且重症组均高于非重症组(P<0.05),但不同组外周血CD16+/56+NK细胞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显示,AECOPD患者血清IL-12p70与IL-10、IL-4、IFN-γ表达呈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表达率及调节性T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检测活动期RA组和健康对照组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频率;判断T细胞表达率、T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CCR4的表达水平与RA疾病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判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IL-17及干扰素(IFN)-γ等与CD4+上趋化因子受体CCR4+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RA患者T细胞表达率与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T细胞表达率和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水平与RA疾病活动度存在显著相关;与血清IL-10、IL-17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IFN-γ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血清TNF-α则无明显相关。结论 T细胞表达率和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水平与RA疾病活动度存在显著相关,CD4+CD25+T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表达参与RA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阶段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以及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与血清HBsAg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8年4月~2018年8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8例,其中免疫耐受期20例,免疫清除期28例,非活动期20例,再活动期20例,另选择健康人20例。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结果 健康人与免疫耐受期患者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6.1±3.5)%和(26.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清除期患者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为(40.1±4.7)%,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非活动期和再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0.3±2.2)%和(26.1±2.2)%,显著低于健康人(P<0.05);外周血HBsAg低、中、高三组人群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4.0±7.5)%、(28.4±8.9)%和(33.2±8.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病程阶段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病毒长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有关,而这种失调可能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变化,探讨IL-33对HCC患者CD8+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HCC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IL-33及其受体肿瘤抑制素2(ST2)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IL-33和ST2 mRNA相对表达量。纯化CD8+T淋巴细胞,使用重组IL-33刺激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酶联斑点吸附试验检测穿孔素和颗粒酶B分泌,流式细胞术检测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表达,比较IL-33刺激前后细胞增殖、毒性分子分泌、免疫检查点分子的变化。CD8+T淋巴细胞与HepG2细胞共培养,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表达计算CD8+T淋巴细胞诱导HepG2细胞死亡比例,比较IL-33刺激前后CD8+T淋巴细胞杀伤功能的变化。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法。结果HCC组血浆IL-33水平低于对照组[(269.80±63.08)pg/mL vs(339.50±64.43)pg/mL,t=4.072,P<0.001],HCC组PBMC中IL-33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1.07±0.14 vs 2.45±0.87,t=10.250,P<0.001)。血浆ST2水平和PBMC中ST2 mRNA相对表达量在HCC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D8+T淋巴细胞比例与血浆IL-33、ST2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HCC组CD8+T淋巴细胞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而HCC组CD8+T淋巴细胞中PD-1、LAG-3、CTLA-4阳性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重组IL-33刺激对两组CD8+T淋巴细胞增殖和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值均>0.05),但可促进穿孔素、颗粒酶B的分泌(P值均<0.05)。HCC组CD8+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较对照组降低(P<0.05),重组IL-33刺激可提升CD8+T淋巴细胞杀伤功能,主要表现为诱导HepG2细胞死亡比例升高(P<0.05),IFNγ和TNFα分泌水平增加(P值均<0.05)。结论HCC患者血浆IL-33水平降低。IL-33可通过促进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分泌增强HCC患者CD8+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为HCC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配体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8年3—12月就诊于河北省胸科医院的活动性肺结核(PTB组)患者106例(其中痰涂片抗酸染色阴性组 31例,痰涂片抗酸染色+~++组 39例,痰涂片抗酸染色+++~++++组 36例),肺部恶性肿瘤(PMT组)患者89例(其中小细胞肺癌12例,腺癌37例,鳞癌35例,大细胞癌3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其他肺部良性疾病(PBD组)患者82例(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36例,肺脓肿13例,真菌感染15例,支原体感染12例,错构瘤6例),健康对照(HC)组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血清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和CXCR3配体[IFN-γ诱导的单核因子(CXCL9),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CXCL10),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趋化剂(CXCL11)]水平。结果 PTB组CXCL9、CXCL10、CXCL11的含量[650.28(220.00,881.21)pg/ml;390.00(200.05,500.29)pg/ml;150.33(80.12,320.00)pg/ml]分别与PMT组[120.21(33.50,244.28)pg/ml;58.00(30.25,85.56)pg/ml;35.52(20.27,44.50)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24.21,155.03,118.68;P值均为0.000);与PBD组[45.52(15.25,86.55)pg/ml;55.56(26.75,86.28)pg/ml;31.53(20.50,45.25)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94.93,159.84,124.71;P值均为0.000);与HC组[50.11(28.32,81.22)pg/ml;50.28(32.27,70.62)pg/ml;11.46(5.28,30.39)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84.68,183.53,208.18;P值均为0.000)。PTB组IFN-γ[13.00(8.50,18.25)pg/ml]与PMT组[15.11(8.50,18.00)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0.05,P=0.509);与PBD组[13.02(9.90,18.28)p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17,P=0.940);与HC组[10.86(7.01,12.00)p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0.19,P=0.000)。PTB组血清CXCL9、CXCL10、CXCL1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0,0.680,0.778。 结论 血清CXCR3配体可能有助于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其中CXCL11和CXCL9较CXCL10评价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于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纳入研究,并纳入同期COPD对照组、结核对照组及常规对照组患者,比较四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肺功能等一般资料,比较并分析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对患者肺功能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四组患者年龄、吸烟史、肺功能、NK细胞表达率、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间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COPD合并结核患者SIL-2R、IL-6、IFN-γ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COPD患者(均P<0.05);患者FEV1水平与SIL-2R、TNF-α及IL-6水平呈负相关(r=-0.476,...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D4+/CD8+、CD8+CD28+调节性T淋巴细胞检测意义。 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收治的98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8个月,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85例与死亡组1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OPD患者CD4+/CD8+、CD8+CD28+调节性T淋巴细胞,应用ROC曲线分析CD4+/CD8+及CD8+CD28+调节性T淋巴细胞预测COPD患者死亡的价值。 结果两组患者PaO2、FEV1占预测值、有创机械通气例数所占比、CD4+/CD8+以及CD8+CD28+ T淋巴细胞占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O2、FEV1占预测值、有创机械通气、CD4+/CD8+、CD8+CD28+是COP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D4+/CD8+、CD8+CD28+ T淋巴细胞水平预测COPD患者死亡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76%、7.85%,二者联合预测COPD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95%CI: 0.862~0.947),明显高于单项CD4+/CD8+的AUC值(0.784, 95%CI: 0.602~0.850)及CD8+CD28+的AUC值(0.795,95%CI:0.596~0.861)。 结论COPD患者CD4+/CD8+、CD8+CD28+ T淋巴细胞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COPD患者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余甘子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外周血Treg细胞及肝组织LXRα/FAS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及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余甘子处理组,在造模成功后,给予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给予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处理,另给予不同剂量的余甘子灌胃处理,连续给药6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7和IL-10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CD4+IL-17+和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采用WB法检测肝组织LXRα和FAS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大剂量余甘子提取物处理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显著改善,血清ALT、AST、TC、TG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TNF-α和IL-17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为(34.7±0.9)pg/ml和(3.2±0.2)pg/mL,而IL-10水平显著升高,为(4.8±0.2)pg/mL(P<0.05);大剂量余甘子处理组CD4+IL-17+百分比为(1.1±0.6)%,显著低于模型组[(1.9±0.4)%,P<0.05],CD4+CD25+Treg百分比为(1.5±0.6)%,显著高于模型组[(0.9±0.2)%,P<0.05];小、中、大剂量余甘子提取物处理组肝组织LXRα和FAS蛋白表达显著减弱[分别为(1.8±0.1)和(2.0±0.2),P<0.05]。结论 余甘子提取物可改善NAFLD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可能与其对炎性细胞因子、Th17/Treg细胞和LXRα/FAS通路因子的表达产生了某种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疟疾感染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Treg)对DCs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与机理。方法 建立P.y17XL感染和Tregs消除BALB/c小鼠模型,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后第0、3和5 d制备脾细胞悬液,FACS检测脾脏中DCs亚群数量变化;DCs表面分子MHC-II、CD80和CD86的表达水平及分泌IL-10的DCs数量变化。结果 与正常感染组小鼠相比,Tregs消除组小鼠于感染后第3 d DCs亚群,MHC-II,CD80和CD86的表达均明显增加,感染后第5 d DCs亚群数量、MHC-II和CD80表面分子的表达均明显减少;然而分泌IL-10的DCs数量于感染后第5 d明显增加,是同天感染鼠的3.5倍。另外,我们采用两种anti-CD25mAb体内阻断Tregs,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7D4能长期有效的阻断CD25表达,而PC61仅能短期内维持CD25低表达。结论 P.y17XL感染早期,BALB/c小鼠Tregs数量升高与DCs功能受损具有相关性。Tregs能抑制DCs的免疫功能,这一现象可能与Tregs调控DCs的亚群、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模式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12.
X Ju  J Wang  W Zhang  X Song  K Zhou  S Gong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4):222-225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期(HSCT)细胞因子及受体水平的变化、免疫重建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以探讨临床预测aGVHD的指标.方法22例HSCT患者,采用双夹心ELISA动态监测血清细胞因子及受体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28、CD/+69细胞的重建.结果22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6例发生Ⅰ度GVHD,4例发生Ⅲ-Ⅳ度GHVD.sIL-2R在aGVHD发生组于移植后第2周上升,第3周达峰值,Ⅲ-Ⅳ度GVHD峰值为(420.3±59.8)U/L,Ⅰ度GVHD峰值为(221.5±38.8)U/L,早于aGVHD的症状出现,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随症状的缓解而下降.其他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aGVHD的发生无明显关系.CD+/25细胞的升高与sIL-2R一致.结论分析移植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免疫重建可以预测aGVHD的发生,sIL-2R、CD+/25细胞在aGVHD发生之前明显上升,是预测aGVHD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膜片钳技术观察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普罗帕酮对Na+/Ca2+交换电流的直接作用.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的成年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Na+/Ca2+交换电流并观察药物对它的影响.结果3种药物对Na+/Ca2+交换电流的抑制均呈剂量依赖性,但抑制程度不同,其中普鲁卡因胺抑制作用最强.50、100μM的普鲁卡因胺分别使外向Na+/Ca2+交换电流从对照值(181±22)pA降低至(125±19)、(109±20)pA,内向电流由对照值(172±18)pA分别降低至(137±13)、(121±12)pA;50、100μM的利多卡因使外向电流从对照值(170±15)pA分别降低至(139±15)、(127±10)pA,内向电流由对照值(165±15)p/A分别降至(142±16)、(129±20)pA;50、100μM的普罗帕酮使外向电流由对照值(160±23)pA分别降至(130±27)、(112±26)pA,内向电流由对照值(169±13)pA分别降至(143±13)、(134±14)pA.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对外向电流的抑制大于内向电流,而利多卡因对内、外向电流的抑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室肌细胞Na+/Ca2+交换电流具有直接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4.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了CD4+和CD8+T淋巴细胞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炎症反应,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同时,也成为心血管领域和免疫学界难以攻关的课题。本文对CD4+和CD8+T淋巴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Kupffer细胞对日本血吸虫病肉芽肿期CD4+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6~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30只分为对照组、感染组与感染/氯化钆组3组,每组10只。感染组和感染/氯化钆组小鼠通过腹部感染尾蚴(10条/只),感染/氯化钆组于感染后第4周经尾静脉注射氯化钆,剂量为每次15mg/kg,每周2次;对照组通过尾静脉注射PBS。感染8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CD4+CD25+T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xp3的分布;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4、IL-5、IL-10、TGF-β1与IFN-γ的水平,并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感染组小鼠CD4+CD25+T细胞数量为13.8%,感染/氯化钆组为9.3%;感染组IL-10为41.4pg/ml,感染/氯化钆组为22.6pg/ml;氯化钆可下调Foxp3的分布、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并减轻血吸虫肉芽肿周围的炎症反应。结论Kupffer细胞通过调控CD4+CD25+T细胞数量而参与日本血吸虫肉芽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CD4~+CD25~+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ITP患者14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地塞米松组(n=47)、联合组(n=48);另选取健康体检人员40名作为体检组。对照组采用泼尼松治疗,地塞米松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联合组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测定并比较三组治疗前及体检组的CD4~+CD25~+Treg细胞水平,临床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时的CD4~+CD25~+CD127 Treg细胞水平、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地塞米松组、联合组的CD4~+CD25~+Treg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体检组,治疗2周、治疗4周时均比治疗前明显增加,但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先升高后降低,联合组则逐渐升高,在治疗4周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P0.01)。联合组复发率为22.9%,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P0.01)。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ITP,可有效提高Treg细胞水平,维持长期疗效显著好于泼尼松和单纯的地塞米松,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3,8(5):320-323
目的研究Na+/H+交换抑制剂阿米洛利(Amiloride)、Na+/K+/2Cl-协同转运抑制剂呋塞米(Furosemide)对长时间低温保存下离体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Langendorff及工作心脏灌注模型.实验组用St.Thomas-2(STH-2)液+阿米洛利+呋塞米停搏并保存其中,对照组只用STH-2停搏、保存.置7 C环境5 h后恢复灌流.观察血流动力学、心肌酶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冠状动脉流量(CAF)、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压力变化速率(±dp/dt)的恢复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心肌组织中Na+-K+-ATP酶、Ca2+-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得到较好的保护.结论Na+/H+交换、Na+/K+/2Cl-协同转运抑制剂对缺血大鼠心肌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56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均行颈动脉斑块高分辨率MRI检查,根据斑块影像学特征分组。同期住院健康体检者(即对照组)30 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4+CD25+ Treg的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外周血CD4+CD25+ Tre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未破裂组及不稳定性斑块破裂组外周血CD4+CD25+ Treg水平低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和P<0.01)。不稳定性斑块破裂组外周血CD4+CD25+ Treg水平低于不稳定性斑块未破裂组(P<0.05)。外周血CD4+CD25+ Treg水平与斑块易损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外周血CD4+CD25+ Treg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破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