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微型营养评估表(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和中文版营养筛查表(Chines enutrition screen,CNS)的信度和效度,为建立适合中国老年患者的营养筛查表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112例老年住院患者,每例患者均使用MNA、CNS和营养风险筛选表(nutrition risk screening,RNS)进行评估,检验MNA和CNS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MNA和CNS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11和0.695;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在内容效度上,MNA、CNS分别有3个和5个条目与所属因子相关性较差;两量表与效标量表NRS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61(P=0.000)、0.393(P=0.000);两量表的因子分析均不理想,均出现因子条目载荷量低及与公共因子有偏离的现象;MNA营养良好截断界值的ROC曲线下面积(0.878)高于CNS(0.716)。结论建议在MNA内容基础上进行条目的修改,吸收CNS的部分内容,并根据不同种族、地区老年人的体格、饮食文化特点和生活条件等制定适合中国老年患者的营养筛查表。 相似文献
2.
刘春蕊杨一鸣赵燕茹徐杰纵静李芳芳钱文浩 《临床急诊杂志》2023,(1):1-5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因AHF入住我院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定义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或心衰再住院治疗,根据患者检验结果计算PNI,分析其对AHF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年内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PN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47,PNI最佳截断值为46.35(95%CI:0.661~0.833),灵敏度为76.0%,特异度为66.2%。PNI≤46.35的营养不良组患者出现预后不良的风险是营养良好患者的3.44倍(95%CI:1.276~9.273,P=0.015)。此外,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是影响AHF患者1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入院时低PNI评分与AHF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NI用于评估AHF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4.
不同评估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评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alnutrition inflammation score,MIS)和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ini nutrition assessment short form,MNA-SF)3种方法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营养评估的差异。方法 MHD患者120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分别计算SGA、MIS和MNA-SF营养评分,进行营养评分的两两相关性分析,并根据SGA<25分为营养不良标准,对MIS、MNA-SF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发现SGA、MIS和MNSA-SF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MNA-S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342,MIS的ROC曲线下面积0.689,当MIS为6.5分时,敏感性(70.00%)、特异性(61.70%)最高。结论 MIS用于MHD患者的营养评估效果与SGA相似,MNA-SF不适用于MHD患者,同样不适用于老年(年龄≥60岁)MHD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滴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科接收的8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鼻饲。试验组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滴注。观察两组营养指标、BI评分、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第7d,实验组PA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4d,实验组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4d,实验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滴注进行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微型营养评定法(MNA)及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对住院老年病人营养不良的评价效果。[方法]对4所三级医院的271例老年病人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由一般情况及NRS2002、MNA、SGA 4部分组成,同时测量清蛋白及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住院老年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2.10%,外科明显高于内科(P0.05)。SGA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优于其他两种评估表,而NRS 2002的特异度最高。SGA与清蛋白相关性最高,MNA与BMI相关性最高,3种评估表之间也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SGA较其他两种评估方法更适合住院老年病人。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基于近10年的文献分析,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营养现状及其对术后功能恢复、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 Database、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10年1月1日—2019年5月31日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采用单个率的Meta分析,整合营养不良患病率及死亡率,采取定性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营养状况与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1篇,患者2179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血清白蛋白(ALB)浓度评定法,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营养不良平均患病率为46%(95%CI:45%~47%),而使用微型营养评估(MNA)评定法,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营养不良平均患病率为17%(95%CI:12%~22%),营养不良风险患病率为42%(95%CI:45%~47%)。定性评价结果显示,营养不良风险组(MNA简表为8~11分)较营养良好组(MNA简表为12~14分)术后4个月活动能力下降(OR=2.03,95%CI:1.24~3.31),且MNA评分减少1分,死亡风险增加15%(HR=0.869,95%CI:0.757~0.998);营养不良组(ALB<3.5 g/dl)的脓毒症(P<0.001)、肺部感染发生率更高(P=0.019),且ALB减少1 g/dl,死亡风险升高0.59倍(RR=0.59,95%CI:0.53~0.6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极高,这对患者术后活动功能、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有不良影响,且营养状况越差,预后越差。建议将ALB和MNA同时纳入老年髋部骨折的护理计划中,当通过ALB未能诊断营养不良时,进一步采用MNA评定法,以便更早发现患者存在的营养问题,从而提前进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9.
乔小利王厚清燕宪亮许铁 《临床急诊杂志》2023,(8):387-393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22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住院期间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通过电话随访以评价发病90 d预后情况,按照发病90 d mRS评分是否≤2分,分为预后良好组(44例)和预后不良组(5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计算患者的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 GNRI)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NRI对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既往饮酒、丘脑或脑干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出血量≥800 mL、入住ICU等占比、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出院NIHS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血红蛋白、白蛋白、GNRI明显低于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初诊鼻咽癌患者153例,收集放化疗前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及临床资料并随访。用Kaplan-Meier法分析放化疗前血液学指标、PNI对鼻咽癌总生存时间的影响,进一步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54%、83%、75.16%。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放化疗前PNI、白细胞计数(WBC)是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NI低水平组(≤49.45)鼻咽癌患者3、5、10年总生存率低于高水平组(PNI49.45)。结论 PNI和WBC是鼻咽癌的独立预后指标,与鼻咽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经康复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从发病1周至6个月的营养状况,探讨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特点,营养不良与吞咽障碍、认知障碍、抑郁、日常生活能力(BI)、住院时间、感染并发症、独居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经康复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28例,于梗死后1周、5周、3个月、6个月分别测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测量同期健康者128例的体质量、BMI、AC、TSF,计算AMC,以平均值的90%可信区间作为正常值范围,有两项及两项以上指标下降者为营养不良。记录脑梗死患者住院时间感染并发症、是否独居、评定神经功能、包括吞咽功能、认知功能、抑郁状况、BI。结果脑梗死组5周至6个月体质量及BMI显著降低(P〈0.01);1周至6个月血清白蛋白浓度显著增高(P〈0.01),5周至6个月转铁蛋白浓度显著增高(P〈0.01);1周至6个月TSF,AMC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发生率由1周48例(37.5%)下降至6个月35例(27.3%);脑梗死后1周营养不良亚组与营养正常组神经功能(吞咽障碍、认知障碍及BI〈50)及独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并发症,住院天数及抑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康复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周,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7.5%,主要为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TsH、AMC、体质量及BMI下降,脑梗死后6个月,血清白蛋白浓度及转铁蛋白浓度上升,TSH、AMC、体质量及BMI仍下降,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7.3%,营养不良患者脑梗死后1周独居、吞咽障碍、认知障碍及BI〈50发性率高于营养正常患者,但住院时间、感染并发症、抑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合并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方法 选择ACI患者128例,依据是否合并LA分为ACI+LA组(n=76)和ACI组(n=52),采用脑梗死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 (OCSP)分型标准将所有ACI患者分4亚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北京版进行评分,确定ACI患者是否发生认知障碍并分为认知障碍组(n=57)和非认知障碍组(n=71),依据Aharon-Ptretz等的标准将脑白质疏松症分为5级,搜集相关临床资料并统计分析.结果 ACI+LA患者平均MoCA评分为(20.78±4.71)分,显著低于ACI组的(26.45±5.02)分.对LA分级后比较发现ACI+LA组患者(1~4级)的MoCA评分显著低于ACI组患者(0级),组间比较发现1级患者MoCA评分显著高于4级、3级;单因素分析发现梗死部位、脑白质疏松在认知障碍组和非认知障碍组中具有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发现梗死部位和脑白质疏松均对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造成影响.结论 脑梗死的部位和脑白质疏松均是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梗死部位较脑白质疏松更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老年(年龄≥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90 d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好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预后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结果结局不良组和结局良好组基线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3.33±2.04)分 vs (11.50±3.47)分]、基线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美国)评分(NIHSS)评分[(9.55±6.01)分vs (15.63±8.29)分]、24 h GCS [(14.48±0.99)分 vs (11.74±3.51)分]、24 h NIHSS[(4.80±3.83)分 vs (15.76±9.69)分]、既往抗血小板情况(1例 vs 8例)、脑出血(0例 vs 4例)及死亡情况(0例 vs 14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12,P=0.007;t=-3.694,P<0.001;t=4.640,P<0.001;t=-6.509,P<0.001;χ2=6.571,P=0.010;χ2=4.438,P=0.035;χ2=17.96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舒张压、溶栓前血糖、24 h NIHSS是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论改善24 h NIHSS、溶栓前血糖、溶栓前舒张压可改善高龄脑梗死患者静脉rt-PA溶栓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Previous studies have reported inconsistent findings regard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atestatin and outcom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Th...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致残相关因素,以期减轻病残程度。方法对6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致残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患者意识状态、脑梗死部位、梗死灶大小、病程、血糖水平以及并发器官功能损害数目与致残有关,并对其相关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认为坚持对致残因素进行干预,及时降低颅压,尽早治疗梗死早期高血糖,积极防治诱发器官功能损害因素,对降低病残发生率有着重要意义。结论通过对致残因素的预防,明显降低了病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对已确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纳络酮试验组,同时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加用纳络酮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进行NIH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并进行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 试验组30例病人中27例病人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对照组30例病人中20例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67%,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纳络酮不良反应。结论 纳络酮可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并可促进其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方法 120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60例,比较2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针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agneticresonancediffusionimaging,DW-MRI)评估急性脑梗死治疗后的缺血面积与临床疗效评价是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能否反映治疗过程中病变脑组织的康复状态。方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和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符合《实用神经病学(第3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排除脑出血、脑肿瘤、脑栓塞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疾病、发病超过6h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21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h、1周、1个月行DW-MRI扫描,并计算各个时间点的缺血最大层面的缺血面积及其扩大或缩小程度。同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24h内缺血面积缩小者1例、无变化者5例、扩大者15例,治疗后1周、1个月缺血面积缩小者分别为5例、10例,无变化者分别为10例、8例,与相应临床疗效评价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急性脑梗死经综合治疗后缺血面积的动态变化与临床疗效判定结果密切相关,DW-MRI可以作为其疗效判定的很好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声增强溶栓联合强化降压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例老年ACI患者,根据入院接受治疗时间分成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112例,对照组给予rtPA标准溶栓联合强化降压,观察组给予rtPA超声增强溶栓联合强化降压。记录两组血脂、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并对预后转归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巴塞尔指数(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归良好率及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出血转化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以rtPA超声增强溶栓联合强化降压治疗为主,可有效改善老年ACI患者调脂效果及神经功能,还能提高转归良好率及血管再通率,对于促进生活能力的恢复也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0.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5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24h内的AC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及对照组(47例)。对照组用血塞通注射液+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疗程均为两周(14d)。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以治疗第21dCSS和ADL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1%;21d后治疗组、对照组CSS、AD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依达拉奉治疗ACI患者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