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10)
目的了解2016-2019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人群梅毒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该人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北京市2016-2019年梅毒报告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9年北京市老年人群梅毒报告病例数依次为1 378例、1 426例、1 526例、1 604例,年均增长率为5.19%。老年人群梅毒病例数在全部梅毒病例中的构成比由2016年的26.94%增加到2019年的30.26%。一期和二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从2016年的4.05/10万增加到2019年的4.21/10万。隐性梅毒病例所占构成比依次为90.13%、89.27%、90.89%和89.71%。各年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60~64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最多,70~74岁组一期和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增幅最大(26.93%)。结论 2016-2019年北京市老年人群梅毒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在全市梅毒病例中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隐性梅毒所占比例高。要重视老年人的性健康,根据其流行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1,(3)
目的掌握山西省人群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内脏利什曼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现住址为山西省的内脏利什曼病报告病例,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山西省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收集报告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分析流行县变化情况。结果 2010—2019年山西省累计报告内脏利什曼病140例,其中本地病例131例,输入性病例7例,2例感染来源不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4/10万。2010—2014年每年报告病例数不超过4例,自2015年起山西省内脏利什曼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2019年报告发病数分别为8、 9、 18、 37和52例,且疫情波及范围逐年扩大,2019年疫情较重的两个县(区)(平定县、阳泉市郊区)报告病例数均超过10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阳泉市、长治市、临汾市,3个市报告病例数占全省报告病例总数的92.14%(129/140)。阳泉市报告病例数增加较多,由2016年的4例增加至2019年的33例。2010—2019年山西省共8个新增流行县,分布在阳泉(3个)、长治(2个)、临汾(2个)和运城(1个)等4个市;6个复燃流行县分布在长治(1个)、晋中(1个)、阳泉(1个)、临汾(3个)等4个市。男性和女性分别为98例和42例,男女性别比为2.33∶1。0~2岁婴幼儿占全部报告病例的39.29%(55/140),发病高峰年龄为1岁组的婴儿。散居儿童和农民为内脏利什曼病的高风险人群,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1.13%(58/140)和28.37%(40/140)。现居住地为农村的病例最多,占85.00%(119/140)。结论山西省内脏利什曼病疫情增长趋势明显,波及范围逐年扩大,不断出现新的流行区,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复燃,疫情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区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2010─2013年山东省寿光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寿光市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3年寿光市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26种8 812例,年均发病率192.49/10万,年均死亡率0.18/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最高(55.05/10万),其次是血液及性传播疾病(44.30/10万),呼吸道传播疾病(36.46/10万)和自然疫源性与虫媒传染病(2.14/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菌痢、乙型肝炎、肺结核、梅毒。结论山东省寿光市传染病近年来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是现阶段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1,(7)
目的分析河北省2010-2019年艾滋病(AIDS)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河北省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个案信息,用EXCEL2010建立数据库,对报告HIV/AIDS患者的流行概况、地区分布、传播途径及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人口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9年,河北省新报告HIV/AIDS 14 819例,报告发病率从2010年的0.53/10万上升到2019年的3.30/10万。报告死亡病例1 854例,病死率由2010年的6.24%下降至2019年的1.89%。报告病例前5的市分别为石家庄、保定、唐山、沧州、廊坊。新报告病例数超过100例的县区有43个。男女性别比为9.1∶1。发现时平均年龄为(37.27±13.60)岁。20~49岁报告病例占76.2%。同性传播占64.2%,异性传播占32.7%。异性传播男性病例中婚内传播占3.5%,异性传播女性病例中婚内传播占42.1%。患者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38.9%,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47.2%。报告病例主要来自医疗机构占45.1%。结论河北省AIDS病例呈逐年增加趋势,同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应重点关注50岁以上中老年人口AIDS问题和男性病例家庭内传播。进一步加强AIDS健康宣教和检测力度,有效地遏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吉林省猩红热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0-2019 年吉林省报告的猩红热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吉林省猩红热三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9 年吉林省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26 614 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 71/ 10 万。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出现在5-6 月和10-12 月。在各个市(州)均有发病,年平均发病率居前3 位的市(州)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3. 12 / 10 万) 、吉林市(16. 68/ 10 万)和松原市(10. 84/ 10 万),不同地区之间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男性报告病例数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 44 ∶ 1;男性发病率为11. 30/ 10 万,女性发病率为8. 08/ 10 万,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发病患者年龄集中在15 岁以下(占97. 87%),以5~6 岁报告发病率最高,报告发病率为230. 01/ 10 万。职业分布主要为学生(占41. 88%)、托幼儿童(占40. 67%)和散居儿童(占15. 96%)。 结论 吉林省猩红热发病呈周期性波动,学生和托幼儿童是发病的高危人群,冬春季是猩红热高发季节,应加强冬春季学校和托幼机构以及高发病地区猩红热疫情防控工作,有效控制猩红热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重庆市涪陵区2010—2021年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0—2021年重庆市涪陵区新报告的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资料,采用SPSS 26.0软件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0—2021年确诊的重庆市涪陵区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共390例,占总确诊数的30.59%;各年确诊数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140.177,P<0.001)。涪陵区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确诊时平均年龄为(54.55±9.63)岁;男性占66.92%;农民占47.95%;已婚有配偶者占73.59%;小学及以下文化者占53.33%;发现方式以其他就诊检测发现为主,占53.08%;传播方式以异性传播为主,占84.87%。异性传播中有266例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其中男性202例,占75.94%,女性64例,占24.06%;地区分布以本县区户籍为主,占67.18%(262/390)。结论 重庆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5~2010年甘肃省肃南县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掌握其变化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肃南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1701例,年平均发病率780.42/10万。发病率最高是2008年为943.74/10万,2005年最低为524.08/10万。6年间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一直居高不下,占总发病数的48.03%;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40.79%;再次是肠道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10.46%。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为当地的常见传染病。今后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加强对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0.
11.
流动人口结核病是结核病控制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流动人口中结核病的疫情常高于户籍人口,已成为导致我国城市结核病疫情回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流动人口中肺结核患者数明显增加趋势对北京市结核病流行的影响逐渐加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控制。为了解通州区流动人口的肺结核流行特征,笔者对2005-2011年间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登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甘肃省民勤县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掌握其变化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2009—2016年民勤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例,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09—2016年民勤县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25种14 966例,年均发病率642.89/10万,死亡7例、死亡率0.30/10万;2010年发病率最高(779.61/10万)、2016年最低(492.23/10万);发病率位居前三位的乡为蔡旗(927.66/10万)、重兴(866.88/10万)和昌宁(791.69/10万);男性(792.57/10万)高于女性(482.75/10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71,P<0.05);以农民(9 358例)和学生(2 865例)居多,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2.53%和19.14%。结论 2009—20016年民勤县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应根据各种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防控措施,同时加强输入性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控,做好疫情应急处置,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0─2014年甘肃省武威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规律,了解传染病的防控效果,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0─2014年武威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的上报资料。结果 2010─2014年武威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共计19种65 709例,年均发病率为720.96/10万,死亡51例、年均死亡率5.60/10万;发病最高为凉州区,年均发病率为862.76/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1月为发病高峰,报告6 589例、占发病总数的10.03%;以农民最多39 994例、占发病总数的60.87%;年龄以20~70岁为主,报告52 135例、占发病总数的79.34%;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69.20%和18.76%;发病居前五位的病种分别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病、手足口病、水痘和痢疾,5类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91.03%。结论甘肃省武威市乙、丙类传染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病是现阶段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应对群众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7—2022年福建省武夷山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导出武夷山市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以发病日期为统计依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法定传染病的分布特征。结果 2017—2022年武夷山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0种5 395例,年均发病率为367.51/10万,死亡8例,年均死亡率为0.54/10万,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863.515)。每年10月和5—6月为发病高峰;年均发病率崇安街道最高444.09/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0岁~组报告发病数最多、占45.32%;散居儿童报告发病数最多、占47.30%。肠道传染病居多、占51.61%。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166.49/10万、病毒性肝炎77.93/10万、梅毒39.31/10万、肺结核33.86/10万、感染性腹泻17.30/10万。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发病均呈下降趋势(P<0.01)。结论 2017—2022年武夷山市法定传染病总体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云南省人间炭疽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9年云南省人间炭疽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全省10年共报告炭疽病例94例,其中皮肤炭疽93例,占总数的98.94%,未分型1例;炭疽全年均有发病,发病呈现明显季节性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5~10... 相似文献
16.
17.
陈爱珠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1,9(4):225-227
目的 对2005-2010年发生在东台市城区范围内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探讨传染病发病变化趋势,为该地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提供建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东台市城区2005-201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结果 2005-2010年,东台市城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丙类法定传染病共报告16种共2 658例,传染病发病总体呈波浪式下降趋势.2006年传染病发病率与2010年传染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传染病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肺结核、肝炎、淋病、梅毒、痢疾.各类传染病中,肠道传染病居首位,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35.18%;其次为血源性及性传播疾病占32.99%;呼吸道传染病占31.68%;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占0.15%.结论 2005 - 2010年东台市城区传染病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应加强对经血和性传播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地方病通报》2017,(4)
目的了解甘肃省山丹县社区法定传染病发病规律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3─2015年上报的山丹县社区传染病疫情资料,比较主要病种、年龄、性别、职业和季节等方面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 2013─2015年山丹县社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8种644例,年均发病率340.39/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7.416,P0.05),年均死亡率0.53/10万;发病构成以呼吸道、肠道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7.67%,其中肺结核病、病毒性肝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占发病总数的82.76%;季节特征明显,在冬季、春夏之交和秋冬之交形成高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31∶1;年龄集中在10岁以下和50岁以上人群,占发病总数的73.91%;农民工和散居儿童发病较高,分别占34.16%和26.24%。结论甘肃省山丹县社区传染病流行强度逐年下降,肺结核病、病毒性肝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是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应针对不同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加大重点传染病防控,实施以加强社区预防、健康教育和疫情监测等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4~2010年新疆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新疆2004~2010年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描述。结果 2004~2010年,新疆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34种,累计报告发病105.183 5万例,年均发病率为731.97/10万,总体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为肺结核、乙型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春夏季发病率略高;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和15岁以下儿童为主(39.61%、28.17%);职业以农民、学生为主(30.98%、14.71%)。结论网络直报有利于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和传染病疫情管理;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及以乙肝、梅毒为主的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依然是新疆公共卫生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点;同时,免疫规划针对的相关疾病的威胁不容忽视,需加大托幼机构、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控力度,做好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