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其重要致死原因[1];而伴有急性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脓毒症是目前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是因感染所致的机体炎症反应失调而引起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2].脓毒症严重时可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是危重症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脓毒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死率为22% ~55% [3-4].脓毒症发病机制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后,早期(6 h内)乳酸清除率与器官功能障碍评分的变化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本院急诊科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64例,应用EGDT,计算早期(6 h)血乳酸清除率,按乳酸清除率四分位数由低到高分为四组,统计治疗至 72 h患者各种器官功能障碍评分:①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②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③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ODS),④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并统计住院30 d、60 d死亡率.[结果]治疗最初6 h,乳酸清除率较高组在72 h各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酸清除率较高组住院d30、d60的病死率也显著低于乳酸清除率较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与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各器官功能障碍程度以及住院死亡率存在相关.这可能为临床医师判断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治疗效果、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后,常会继发脓毒症(sepsi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危重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尽管近年来重症监护技术迅猛发展,并已斥巨资进行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但在许多国家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仍高达40%~50%[1].  相似文献   

5.
严重烧伤、创伤及外科大手术等急性损伤后常伴有炎症反应及并发感染,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sepsis)、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临床危重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在脓毒症及MODS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研究的若干新动态   总被引:53,自引:13,他引:40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现代外科面临的棘手难题,已成为临床危重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万~40万人发生脓毒症,其中死亡人数超过10万。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烧伤面积大于30%者约40%并发脓毒症,其中约20%的脓毒症患者最终转为MODS,一半以上死亡;非脓毒症者未出现MODS,全部存活。对危重病患者的研究则显示脓毒症发病率为15.7%,其中61.1%进一步发展为MODS,病死率为30.6%。国外一组临床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假血友病因子(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6例脓毒症患者的血清及临床资料,并从正常人群中随机抽取20例志愿者的血清,采用ELISA法分别定量检测血清VWF和ADAMTS13水平.把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sepsis,S)组、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SS)组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组,与正常对照(C)组比较,观察血清VWF、ADAMTS13水平变化与脓毒症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S组、SS组和MODS组血清VWF、ADAMTS13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和SS组血清VWF水平显著高于C组,MODS组VWF水平较S组和SS组显著增高,ADAMTS13水平在脓毒症各组均显著低于C组.结论 VWF、ADAMTS13从脓毒症发病早期即开始参与,患者血清VWF水平的变化在预测脓毒症预后较ADAMTS13更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脓毒症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小板CD63与抗凝血酶-Ⅲ(AT-Ⅲ)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病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和昆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42例脓毒症患者,根据7 d内是否继发MODS分为MODS组(107...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渗漏指数(CLI)在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01-2016-04我院ICU收入的脓毒症患者286例,根据脓毒症的风险分级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比较3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乳酸、CLI、MODS数目及病死率有无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估CLI与APACHEⅡ评分及MODS数目的相关性。根据患者28d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休克组的APACHEⅡ评分、乳酸、CLI、MODS数目及病死率明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的APACHEⅡ评分、CLI、MODS数目及病死率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的乳酸与严重脓毒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I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41,P=0.00);与MODS数目呈正相关(r=0.622,P=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患糖尿病、脓毒症的分级、乳酸、APACHEⅡ评分、CLI、MODS数目与脓毒症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LI、乳酸、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LI可作为判断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分层及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正>脓毒症是由感染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进一步恶化可导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尽管目前现代医学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脓毒症发病率仍不断攀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成为当前危重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病死率高达28%至5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按照脓毒症诊断标准,将76例患者分为生存组50例和死亡组26例,一经确诊即抽血检查凝血四项、D-二聚体浓度、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的APTT、PT显著延长,D-二聚体浓度、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纤维蛋白原浓度、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其中D-二聚体浓度、血小板计数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对判断患者的预后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系统与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315例脓毒症患者的资料,按住院28 d的预后分为生存组(194例)与死亡组(121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单体的差异;用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DIC评分与预后的关系,评价APACHEⅡ评分、DIC评分在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死亡组PLT、Fib显著低于生存组,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ACT)和纤维蛋白单体值显著高于生存组,且APACHEⅡ评分、DIC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或P<0.01).APACHEⅡ评分、DIC评分与脓毒症预后间均呈显著正相关[DIC评分:χ2=17.741,P<0.001,优势比(OR)=1.413,95%可信区间(CI)为1.203~1.659;APACHEⅡ评分:χ2=36.456,P<0.001,OR=1.109,95%CI为1.072~1.147].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0.706)高于DIC评分曲线下面积(0.611).结论 APACHEⅡ评分、DIC评分均可作为脓毒症预后的预测指标,但DIC评分对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低于APACHEⅡ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Ⅺ(FⅪ)水平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诊治的198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在诊断后30 d内是否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感染部位等一般资料,并对患者的凝...  相似文献   

14.
CD_(62P)和TpP对严重脓毒症高凝状态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CD62P)和血栓前体蛋白(TpP)对严重脓毒症高凝状态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4月~2008年3月本院急诊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严重脓毒症的患者入选严重脓毒症组(Ⅲ组),存在感染但未发生脓毒症同期患者设为一般感染组(Ⅱ组),同期门诊体检者或健康自愿者设为正常对照组(Ⅰ组),病例的选取均遵循随机的原则,3组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3组均在入院第1天清晨空腹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D62P、TpP、PT、APTT、Fib、TT、D-D聚体。结果入院第1天,PT、TT在3组中的表达均无显著意义,APTT在严重脓毒症组和一般感染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D-D、CD62P和TpP在严重脓毒症组中的表达均较一般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在一般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诊断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依次为CD62P、TpP、Fib、D-D、APTT、PT、TT,而特异指标依次为TpP、CD62P、Fib、APTT、D-D、TT、PT;相关性分析显示:CD62P、与TpP呈明显正相关(r=0.931,P<0.001)。结论严重脓毒症的早期就存在血小板活化和微血栓形成,2者共同参与了早期的高凝状态;CD62P和TpP均能较常规凝血指标更具早期诊断价值,联合试验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C肽、胰岛素抵抗(IR)水平与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观察组)及100例T2DM未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PT、APTT、TT、Fib与C肽、IR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凝血四项与C肽、I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PT、APTT、TT及C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Fib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C肽水平与PT和APT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02、0.224,P<0.05),IR水平与PT和APTT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3、-0.253,P<0.05)。结论 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与C肽水平下降和IR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常规参数、血浆D-二聚体(D-D)在败血症诊断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败血症患者11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非败血症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参数[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比例(N%)、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浆D-D水平,分析血常规参数、血浆D-D诊断价值。根据28 d预后情况将观察组分为生存者(97例)、死亡者(21例)。对比两者血常规参数、血浆D-D水平、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分析血常规参数、血浆D-D与SOFA、APACHEⅡ评分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常规参数、血浆D-D预测预后不良价值。结果观察组PLT低于对照组,N%、WBC、血浆D-D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血浆D-D诊断败血症AUC大于PLT、N%、WBC;治疗3 d后生存者PLT高于死亡者,N%、WBC、血浆D-D低于死亡者(P<0.05);治疗3 d后生存者SOFA、APACHEⅡ评分低于死亡者(P<0.05);PLT与SOFA、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N%、WBC、血浆D-D与SOFA、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治疗3 d后血浆D-D预测预后不良的AUC大于PLT、N%、WBC。结论血常规参数、血浆D-D在败血症中呈异常状态,其中PLT、D-D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且可作为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子,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脓毒症患者血清白介素-3(interleukin-3,IL-3)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符合条件的脓毒症病例组100例,分为非休克组(n=69)和休克组(n=31),存活组(n=79)和死亡组(n=21)。并纳入同时期健康体检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血尿样本检测包括IL-3等相关生化指标,同时记录患者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以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作为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结果:脓毒症病例组血清IL-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休克组血清IL-3水平高于非休克组(P<0.01),死亡组血清IL-3水平高于存活组(P<0.01);脓毒症患者血清IL-3水平与APACHEⅡ评分(r=0.67,P=0.02)及SOFA(r=0.59,P=0.03)呈正相关联系;脓毒症患者血清IL-3水平是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IL-3水平判断脓毒症死亡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灵敏度为0.86,特异度为0.72(P=0.03)。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IL-3水平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可用于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标志物游离DNA(cfDNA)水平与血小板(PLT)活化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将2018年9至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收治的51例患者分为脓毒症组(29例)和对照组(2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浆的cfDNA、血小板因子4(PF4)、P-选择素浓度。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患者入ICU 24 h内生化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STH)评分、日本危重病协会(JAAM)评分、cfDNA以及PLT标志物(PF4、P-选择素)的差异性。同时将脓毒症组cfDNA和PLT、PLT标志物(PF4、P-选择素)、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NE)、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疾病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ISTH评分、JAAM评分)等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脓毒症组患者cfD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4.499±76.596)ng/ml vs (114.354±19.319)ng/ml,P<0.05],但2组P-选择素、PF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中cfDNA水平与P-选择素/PLT、D-D、CRP、APACHEⅡ评分、JAAM评分之间具有相关性(r=0.3849、0.3872、0.6211、0.4542、0.4451,P<0.05);与NE、PLT计数、PLT标志物(PF4、P-选择素)、ISTH评分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脓毒症组患者cfDNA明显升高。脓毒症组中cfDNA与D-D之间具有明显正相关性,提示NETs可能与继发性纤溶过程关系更加密切。尽管脓毒症组中cfDNA与P-选择素/PLT之间有正相关性,但因为P-选择素并不是特异性的PLT活化标志物,所以NETs与脓毒症PLT活化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儿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水平变化,探讨其预测ARDS患儿预后的价值.方法 ARDS患儿8...  相似文献   

20.
血栓前体蛋白测定在严重脓毒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血浆血栓前体蛋白( TPP)浓度变化在严重脓毒症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测定2 2例严重脓毒症患者TPP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D- 二聚体含量,并与1 0例一般感染组、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动态观察严重脓毒症患者收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ICU)后第1、3和5d各项凝血指标,及与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系统( SOFA)、简化急性生理评分系统 ( SAPS )、Marshall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严重脓毒症组TPP浓度与D 二聚体含量阳性率显著高于一般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 P均<0 .0 5) ,而PT、APTT、Fib在3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0 .0 5)。2严重脓毒症死亡患者的TPP浓度持续升高,与SOFA、SAPS 、Marshall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TPP可作为严重脓毒症预后及早期高凝状态的诊断指标;与PT、APTT、Fib、D -二聚体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