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登革热患者外周血细胞的变化,探讨其早期预测登革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登革热患者146例(登革热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应用Sysmax XE2100全自动血球仪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和分类。比较两组血细胞的差异。结果登革热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PLT)相较健康体检者均降低(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NE)和淋巴细胞计数(LY)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它细胞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细胞的分析在登革热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脑损伤患儿临床特征及其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200例早产儿脑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脑损伤组。将所有脑损伤患儿以胎龄进行分组,将≥28周且<32周的35例患儿分为早期早产儿组,将≥32周且<35周的72例患儿分为中期早产儿组,将≥35周且<37周的93例患儿分为晚期早产儿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200例无脑损伤早产儿作为非脑损伤组。比较3组不同胎龄早产儿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表现与临床特征。分析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产前、产时及产后危险因素,并应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早产儿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组不同胎龄患儿新生儿低血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组呼吸暂停、惊厥、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相关临床表现发生率明显高于中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胎龄早产儿脑损伤患儿是否合并颅内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分型、损伤位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早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41例早产儿按不同的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27~31+6周,44例)、中期早产儿组(胎龄32~33+6周,39例)和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36+6周,58例)。各组出生后2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水平,并对各检测指标与胎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中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PT、APTT、TT均较早期早产儿组短,FIB水平均较早期早产儿组升高(均P<0.05)。早期早产儿组、中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的PT、APTT、TT与胎龄呈负相关(r=-0.67、-0.31、-0.33,均P<0.05),早期早产儿组、中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的FIB与胎龄呈正相关(r=0.34,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凝血功能与胎龄有密切关联,在早期早产儿组尤为明显。当PT、APTT延长及FIB降低时,应引起足够重视,注意复查凝血功能,必要时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产儿早期凝血功能与其胎龄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郑州大桥医院收治的6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早产儿胎龄分为早期组(胎龄27~31周+6天)19例、中期组(胎龄32~33周)18例和晚期组(胎龄34~36周)25例,均在新生儿出生后2 h内进行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比较三组早产儿凝血功能水平,分析早产儿凝血功能与胎龄的相关性。结果 晚期组胎龄、出生体质量较早期组和中期组高,中期组胎龄、出生体质量较早期组高(P<0.05)。晚期组PT、APTT水平较早期组和中期组低,FIB水平较早期组和中期组高。中期组PT、APTT水平较早期组低,FIB水平较早期组高(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FIB水平与早产儿胎龄呈正相关,PT、APTT水平与早产儿胎龄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功能水平呈现明显差异性,胎龄短的早产儿更容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临床应积极检测早产儿的凝血功能指标,必要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血常规检查结果对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65例HDN患儿(研究组)及90例非HDN婴儿(对照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比对照组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对照组高(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N患儿血常规检测可为HDN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脑梗死后抑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4例,根据头部MRI检查结果分为小脑梗死组和非小脑梗死组,非小脑梗死组又分为脑叶梗死组、基底节梗死组、丘脑梗死组及脑干梗死组。所有患者入院后24h内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和TNF-α水平,采用患者健康问卷-9进行抑郁评估。分析脑梗死后抑郁与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小脑梗死组抑郁患者比例为75.5%,高于其他各组。基底节梗死组、小脑梗死组、脑干梗死组抑郁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均高于非抑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丘脑梗死组抑郁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均低于非抑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4例脑梗死患者中,抑郁与非抑郁患者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非抑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脑梗死组与非小脑梗死组抑郁患者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脑梗死组抑郁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非小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可能与脑梗死后抑郁有关,且梗死部位不同,抑郁状态的严重程度也不相同,以小脑梗死患者抑郁的发生率最高;IL-6和TNF-α水平与脑梗死后抑郁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早产儿脑功能发育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某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胎龄时间分为早期组(24例)、中期组(26例)和晚期组(30例),并选取同时间住院的无脑损伤表现或存在脑损伤高危因素的足月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采用振幅整合脑电图进行监测,观察分析4组新生儿的振幅电压变化及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和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BSID)分。结果对照组新生儿在活动睡眠期及安静睡眠期的振幅电压上界及下界水平显著高于早期组、中期组及晚期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的神经行为测定(NBNA)、智能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MDI、PDI)水平均高于早期组、中期组及晚期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早产儿的脑功能发育进行监测,能够较好的将早产儿的脑功能发育状况反馈出来,对评估早产儿脑功能的发育状况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019年12至2020年1月在该院急诊科就诊、有发热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儿进行咽拭子采样,采用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法检测乙型流感病毒,根据检测结果分为乙型流感组(乙型流感患儿,102例)和对照组(非乙型流感患儿,90例)。采集两组患儿外周血检测血常规和hs-CRP水平。结果乙型流感组患儿白细胞数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乙型流感组单核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乙型流感患儿中,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的白细胞数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乙型流感患儿中,年龄≤8岁与年龄>8岁患儿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乙型流感患儿相比,乙型流感患儿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hs-CRP水平降低,而单核细胞百分比升高,这可为初步鉴别乙型流感和非乙型流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董懿珍 《临床医学》2012,32(10):105-106
目的了解开封市儿童医院手足口病区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因,对抗菌药物对部分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意义进行研究,探讨抗菌药物科学管理依据。方法通过查阅病历,收集手足口病历250份,以入院后第1天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接受常规治疗者为空白组,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接受常规治疗者为对照组,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除接受常规治疗外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者为观察组,对三组患儿入院第1天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出院前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最后转归情况、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入院第1天三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高于空白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3 d后三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最终转归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不是合并细菌感染的指征,抗菌药物使用无意义,应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晚期早产儿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晚期早产儿护理管理策略。方法选择2005--2010年菏泽市立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满34周而不足37周的312例晚期早产儿作为实验组,同时期本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临床征象变化,实验室相关检查,分析其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12例晚期早产儿中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其中有87例发生了两种或以上并发症,占27.9%。晚期早产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65.7%,足月新生儿为3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772,P〈0.05),其余9项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早产儿组较足月新生儿更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两组新生几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4.762,9.720;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较足月新生儿易发生临床并发症,应该重视晚期早产儿的治疗和护理,并制定相应的护理与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2D-STI)技术评估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左室心肌功能.方法 选取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41例,其中NRDS早产儿20例(NRDS早产组),非NRDS早产儿10例(非NRDS早产组),足月正常新生儿11例(足月对照组).应用2D-STI技术获取各组不同切面左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LV-GL...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通气专科特色护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120例NRDS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频通气模式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和专科特色护理。比较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脑损伤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相关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的Pa O2、OI均升高,Pa CO2、Fi O2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脑损伤总发生率为35.00%,观察组患儿脑损伤总发生率为31.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生命体征稳定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应用于NRDS早产儿中,不会增加患儿脑损伤发生率,辅以专科特色护理干预可起到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临床相关因素分析(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相关原因及预防。方法:对102 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P<0.05),低出生体重儿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P<0.05),有围生期窒息史者明显高于无窒息史者(P<0.05)。大部分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在生后3 d内发病,它的主要病因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肺透明膜病及重症肺炎。结论:应激性溃疡是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做好围产期保健、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率、减少围产期窒息、积极治疗原发病可明显减少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联合应用n-CPAP和PS治疗40例早产儿NRDS患儿,对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情况、临床疗效、住院天数、胸部X线变化及相关并发症等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气分析比较,联合治疗组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先兆流产患者78例,按照患者采用的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液指标变化、围生儿结局.结果: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西安高新医院分娩后收住新生儿病区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早产儿126例,根据床旁颅脑B超、临床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脑室内出血组(72例)和无脑室内出血组(54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胎龄≤32周或体质量≤1500g早产儿的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胎龄〉32周或体质量〉1500g的早产儿(χ2=9.78,P〈0.05;χ2=18.81,P〈0.01)。②阴道分娩早产儿的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者(χ2=13.21,P〈0.01);存在高危因素早产儿的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危因素的早产儿(χ2=21.30,P〈0.01)。③围生期窒息和机械通气等因素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密切相关。结论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围生期窒息、机械通气等是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的高危因素;减少早产、低体质量儿的出生率,可有效降低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和新生儿死亡率;颅脑B超可做为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筛查、早期诊断和跟踪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肺超声表现,探讨不同肺超声表现诊断NRD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疑诊NRDS早产儿109例,于使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前行肺超声检查,同时进行血气分析和胸部X线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根据不同肺超声表现制定A、B、C三种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咖啡因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作用,为有效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10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resp irator yd i stresss y ndrome,NR DS)早产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两组均在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 i lat ion,NI PP V)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静脉注射枸橼酸咖啡因,对照组同时给予静脉注射氨茶碱。对两组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其他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对两组首次拔管前、拔管后1 h、拔管后12 h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动脉血氧分压(par tial pressureofox ygen,Pa O_2)、p H值等血气指标进行监测。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10例发生VAP,感染率分别为5.56%和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血p H值和Pa O_2水平均于拔管后逐渐上升,动脉血Pa CO_2水平于拔管后逐渐下降,在拔管后12 h,研究组动脉血p H值和Pa O_2水平高于对照组,动脉血Pa 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其他并发症总发生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NR DS早产儿,在NIPP V同时联合应用咖啡因治疗,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改善患儿血氧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优于应用氨茶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以下简称甲减)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检查并住院分娩的甲减孕妇771例,其中临床甲减病例81例作为甲减组、临床亚甲减病例690例作为亚甲减组,随机选取同期42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对其甲状腺功能(TSH和FT4水平)、妊娠并发症及结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异常、产后出血)、围产儿不良结局(胎儿宫内窘迫、流产或死胎、早产、新生儿窒息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0698例孕妇中甲减发生率为2.51%(771/30698)。3组间年龄、孕前BMI、产次和孕周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亚甲减组在孕中期、孕晚期的T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FT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甲减组在孕中期、孕晚期的TSH水平高于亚甲减组(P<0.05),FT4水平低于亚甲减组(P<0.05)。甲减组的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异常等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亚甲减组的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甲减组的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等发生率水平高于亚甲减组(P<0.05)。甲减组、亚甲减组的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甲减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有较高的甲减发生率,并与母婴不良结局增加有关;应早期筛查和治疗妊娠期甲减,控制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母婴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双胎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原因。【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24例双胎早产儿,根据胎龄分为≤32周,~34周,~37周组,根据出生体质量分为<1500 g,~2500 g,≥2500 g组。比较各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贫血、呼吸衰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在不同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双胎早产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率越高;低血糖在不同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双胎早产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率越高;呼吸暂停在不同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双胎早产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例患儿中死亡15例,病死率为6.7%。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病死率越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双胎早产儿孕母的保健工作,降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加强双胎早产儿常见并发症的防治,以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