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热针联合西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急性尿潴留(AU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BPH合并AU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非那雄胺片和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热针治疗,2组均治疗10天。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及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拔管成功率。结果:治疗后,2组IPSS均较治疗前降低,前列腺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PSS低于对照组,前列腺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膀胱残余尿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尿管拔管成功率88.57%,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热针联合西药治疗BPH合并AUR,可有效缓解症状,提高导尿管拔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药并用配合提肛运动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睾酮、雌二醇的影响.方法 将5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予翁沥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配合提肛运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液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PSA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深度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芒针组(35例,脱落1例)和毫针组(35例,脱落2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联合针刺治疗,针刺穴取关元、中极、水道、三阴交、太溪、支沟。其中关元、中极、水道3穴芒针组予芒针深刺60~73 mm,毫针组予毫针直刺25~30 mm。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除周日外),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前列腺体积(V)的变化,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IP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2周后IPSS、QOL评分较治疗1周后降低(P<0.01);且芒针组治疗2周后IPSS、QOL评分低于毫针组(P<0.05,P<0.01)。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前列腺体积均较治疗前减小(P<0.01,P<0.05)。芒针组总有效率为91.2%(31/34),高于毫针组的72.7%(24/33,P<0.05)。结论:芒针与毫针针刺均可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80例,穴取双足运感区、生殖区;体针组82例,穴取中极、关元、三阴交等;头体针结合组78例,采用头体针结合方法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等变化情况。结果:头针组总有效率为72.5%,体针组为72.09/6,头体针结合组为85.9%,头体针结合组治疗效果优于头针组及体针组(均P〈0.05);3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I—PSS、QOL变化等均有改善,以头体针结合组改善明显。结论:头针、体针均能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尤以头体、体针结合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揿针结合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电针组和观察组,治疗3周。药物组采取药物治疗;电针组采用药物结合电针足运感区、肾俞穴、中髎穴、会阳穴进行治疗;观察组在电针组的基础上采用揿针下腹部阳性反应点。每组35例,其中药物组脱落3例,剩余32例;电针组脱离1例,剩余34例。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生活质量评分(QOL)及前列腺体积(PV)。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33/35)高于电针组及药物组,观察组IPSS评分及QOL评分低于其余两组,Qmax高于其余两组,PV低于药物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结合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能够改善患者下尿路症状及生活质量,提高最大尿流率并缩小前列腺体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为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非那雄胺口服,观察组患者接受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疗程6个月。比较2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Ru)、最大尿流率(Q max)、急性尿潴留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患者Qmax值显著升高(P均0.05),IPSS评分及Ru显著降低(P均0.05);2组均未发生急性尿潴留,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减治疗脾气不升型良性前列腺增生并慢性尿潴留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脾气不升型良性前列腺增生并慢性尿潴留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非那雄胺片(保列治)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必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治疗60 d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及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IPSS评分和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均明显改善,治疗组IPSS评分和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5%(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五苓散加减治疗脾气不升型良性前列腺增生并慢性尿潴留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山东中医杂志》2016,(10):883-885
目的 :观察温阳化气法穴位埋线联合温针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前后填写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测定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PVR)、前列腺体积等。结果:治疗后IPSS、PVR和前列腺体积均低于治疗前(P0.05),Qmax高于治疗前(P0.05),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临床效果。治疗后观察组IPSS、PVR和前列腺体积均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Qmax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化气法穴位埋线联合温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效果优于常规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岭南背针对肾阳亏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84名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岭南背针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和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经过4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PSS评分、QoL评分和RU均低于治疗前(P<0.05),Qmax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IPSS评分、QoL评分和RU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Qmax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00%(30/40),高于对照组56.41%(2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肾阳亏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运用岭南背针治疗,优于常规针刺,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尿道梗阻症状,减少排尿次数,促进排尿功能恢复,改善性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高安全性和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针隔姜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温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 7%,对照组为70. 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针隔姜灸治疗前列腺增生有较好疗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小前列腺体积,降低膀胱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预防前列腺增生患者急性尿潴留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尿潴留高危患者242例。随即分为包含阿司匹林的治疗组和不包含阿司匹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以后的前列腺大小、IPSS评分、SPA、最大尿流率、治疗的不良反应以及实行手术的人数和发生急性尿潴留的人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前列腺大小、IPSS评分、SPA、最大尿流率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共有142例,其中,治疗组有38例(15.7%),对照组有104例(43.0%),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急性尿潴留方面,共计有86例,其中,治疗组有19例(7.8%),对照组有67例(24.7%),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急性尿潴留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前列腺增生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用前列腺增生贴治疗,对照组组予前列通片;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75%、76.25%;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I-P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治疗后及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增生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王锦涛 《河北中医》2016,(9):1338-1340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感应电、西药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非那雄胺片联合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电针联合感应电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生活质量(QOL)评分及残余尿量变化情况,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IPSS评分和QOL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IPSS评分和QOL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85.45%,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相比单纯西药治疗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更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炎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7月间的39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有年龄、病史、生活质量评分(QO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前列腺体积、尿流速以及手术情况等。结果:39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合并前列腺炎的患者有354例(89.94%),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44例(11.06%)。两组进行比较后发现,合并前列腺炎组患者病史较长,IPSS和QOL评分显著增高,前列腺体积也明显增大,尿流率减小,有较高的概率发生尿潴留,外科手术可能性大。然而两组在年龄和PSA值的差异不大。结论:前列腺炎可能是前列腺增生的诱因,并且炎症增加了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及急性尿潴留、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8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盐酸坦索罗辛组43例)和对照组(盐酸四喃唑嗪组43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IPSS评分明显降低、残余尿量明显减少、最大尿流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吴少霞  于文琦  林俏丽  刘真真  刘娟 《新中医》2022,54(14):184-188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将76例肾气亏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7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疗法,观察组加用雷火灸治疗,2组均治疗30 d。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清复合前列腺特异抗原(c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每晚夜尿次数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cPSA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PS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20 d、30 d后,观察组IPSS均较治疗前降低,每晚夜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3个时间点的IPSS均低于对照组,每晚夜尿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治疗天数增加,2组患者每晚的夜尿次数逐渐减少,从治疗4 d开始,观察组每晚的夜尿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治疗16 d后,对照组每晚的夜尿次数趋于平稳,但均在3次及以上;治疗29 d后,观察组每晚的夜尿次数趋于平稳,在2次以下。治疗20 d、30 d,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补肾通瘀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补肾通瘀汤,对照组给予非那雄胺片,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最大尿流率和IPSS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IPSS评分和最大尿流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阳化瘀汤治疗前列腺增生阳虚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观察组予口服自拟温阳化瘀汤,对照组予口服非那雄胺片,1次/d,5mg/次。两组患者均治疗3w。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排尿症状IPSS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温阳化瘀汤治疗前列腺增生阳虚瘀阻证的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肾阳亏虚型前列腺增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接受温通针法治疗;对照组接受非那雄胺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PV)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Qmax、IPSS、PV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Qmax评分、IPS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64.3%(P0.05)。结论温通针法是一种治疗肾阳亏虚型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成药小金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0例。小金丸组,予小金丸0.6g×2,po,bid;非那雄胺组,予非那雄胺5mg,po,qd,疗程均为6mo。结果:用药后,小金丸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下降了(6.9±0.7)分,非那雄胺组下降了(6.4±0.7)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两组最大尿流率(Qmax)和残余尿改善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前列腺体积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下降幅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小金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