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相关临床特征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ISR)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行PCI术治疗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并依据ISR发生情况分为ISR组(n=15)和非ISR组(n=83)。收集两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既往史、冠状脉狭窄支数、病变长度、病变支架长度、侵犯血管类型、收缩压和相关实验室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同型半胱氨酸(HCY)]。再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既往史、冠状脉狭窄支数、病变长度、侵犯血管类型占比及HDL-C、L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CK-MB、IL-6、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有糖尿病病史占比、病变支架长度及血清hs-CRP、cTnI、HCY水平均高于非IS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病变支架长度及血清cTnI、hs-CRP、HCY均能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发生,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1、0.801、0.812、0.764,预测价值较好(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病史、病变支架长度≥32.825 mm、cTnI≥9.295μg/L、hs-CRP≥39.400 g/L、HCY≥11.650μmol/L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发生受糖尿病病史、病变支架长度及血清cTnI、hs-CRP、HCY水平影响,并对PCI术后ISR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支架术(PCI)治疗后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心内科进行支架植入手术,且在术后6~12个月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137例患者。根据造影复查结果将其分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和非ISR组。其中ISR组34例,非ISR组103例。对两组患者的病史资料,心脏超声情况,血液生化指标,植入支架情况,术后服药情况,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PCI术后ISR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ISR发生率为24.8%。单因素分析发现,与非ISR组比较,ISR组在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MPV、CysC、Hcy、NT-proBNP、LDL-C、ApoB、NLR、支架植入直径(≥3mm)、存在残余狭窄、术后未规律双抗及他汀类药物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205,95%CI:1.069~4.531,P=0.031)、MPV(OR=1.873,95CI:1.141~4.275,P=0.016)、CysC(OR=1.356,95%CI:1.244~2.803,P=0.028)、Hcy(OR=1.824,95%CI:0.709~4.706,P=0.012)、NT-proBNP(OR=1.106,95%CI:1.003~1.264,P=0.033)、NLR(OR=1.765,95%CI:0.439~1.275,P=0.038)是ISR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MPV、CysC、Hcy、BNP、NLR是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21年7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行PCI治疗的280例患者,根据复查结果分为ISR组39例及非ISR组241例,统计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析RDW与冠心病患者PCI后ISR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ISR组与非ISR组糖尿病史、吸烟史、RDW、串联支架、支架长度、支架直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RDW、串联支架、支架长度、支架直径均为ISR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随访结束时,280例患者中共44例(15.71%)发生终点事件.将280例患者分为RDW> 13%组(n =102)和RDW≤13%组(n =178),2组预后主要终点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RDW> 13%与RDW≤13%患者无终点事件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DW> 13%患者平均、中位生存时间均短于RDW≤13%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RDW对冠心病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源性死亡等预后结局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0.852、0.788、0.885、0.918,P<0.05).结论 RDW可作为冠心病患者PCI后ISR的影响因素,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长正五聚蛋白3(PTX3)、骨保护素(OPG)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支架内再次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5例于本院进行PCI术治疗的ACS患者作为ACS组。根据PCI术后6~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ISR组(n=49)和N-ISR组(n=46)。选取60例同期因疑似ACS患者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血管狭窄直径<50%、血流正常且临床资料完整者作为对照组。比较ACS组与对照组PTX3、OPG及Hcy的水平;记录所有ACS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S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CS组PTX3、OPG及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与无N-ISR组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肌酐、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N-ISR组,APTX3、OPG、Hcy水平及吸烟人数高于N-IS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高APTX3、OPG、Hcy水平为影响ACS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PTX3、OPG、Hcy水平在ACS及术后IRS患者中显著升高,三者均为影响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将三者纳入指标检测体系,从而规避ACS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对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患者。根据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比较两组间AIP及血脂水平差异。分析颈动脉ISR的独立危险因素及AIP对颈动脉ISR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66例患者,其中再狭窄组35例,非再狭窄组231例,再狭窄组AIP值高于非再狭窄组(P<0.05);AIP与ISR独立相关(OR=3.850,95%CI1.095~13.539);AIP为0.13时对颈动脉ISR预测价值最高,敏感性为81.0%,特异性44.2%。结论AIP是颈动脉ISR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预测颈动脉ISR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脉造影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引起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可能原因.方法 入选2009年~2010年所有复查造影的冠心病支架治疗患者73例,将其分成支架内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分析两组间可能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间差异.结果 73例患者共植入177枚支架,其中有22枚支架发生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定义为随访时造影提示支架内管腔内径损失≥50%).分析两组基本临床资料特征及支架长度、直径,是否为药物涂层支架等因素;支架内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在吸烟、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直径和药物/非药物支架方面有显著差异(P <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仅支架长度(P=0.009)、直径(P=0.029)和药物/非药物支架(P=0.026)为冠心病介入患者发生ISR的预测因子.结论 冠脉支架植入后发生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为支架长度、直径及是否为药物支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冠状动脉(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以下简称支架植入)术后随访期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 GFR)与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间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冠状动脉斑块进展多因素回顾分析研究中的患者为对象,病例均于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间在各中心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并在之后12~24个月(平均为13个月)内进行冠脉造影复查,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随访期eGFR与ISR间的关系,初步探索导致IS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 790例,随访期全体患者eGFR平均值为89.97 mL/(min·1.73m~2),按照随访期复查冠脉造影有无ISR,分为ISR组(n=200)和无ISR组(n=1590)。其中,ISR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eGFR低于无ISR组[(86.50±25.69) m L/(min·1.73 m~2)比(90.64±26.59)mL/(min·1.73 m~2),P=0.038]。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导致ISR的危险因素包括植入支架的个数(OR=1.478,95%CI 1.177~1.855, P=0.001)、基线期C反应蛋白升高(OR=1.006, 95%CI 1.002~1.011, P=0.007),而随访期间相对较高的eGFR是ISR的保护性因素(OR=0.990,95%CI 0.982~0.999, P=0.022)。结论:在eGFR基本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中,较低的随访期e GFR水平与其接受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的ISR发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清脂蛋白(a)[LP(a)]血症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对152例成功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再狭窄组(29例)和无再狭窄组(123例),检测患者血LP(a)水平,对其一般临床资料也进行调查分析.统计学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高LP(a)血症、吸烟、糖尿病比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P(a)水平是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R为2.648,95%CI为1.066~6.575,P<0.05.其他因素如吸烟(P=0.023)、糖尿病(P=0.036)、支架类型(P=0.011)也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有关(P均<0.05).结论 高LP(a)血症是发生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684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8~12个月支架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解放军第94医院行PCI术治疗的684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患者发生ISR的相关性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8~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或是冠脉CT,其中发生再狭窄45例,未发生再狭窄639例。再狭窄组在性别、吸烟、HbAc、LDL-C方面与未发再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7.120,95%CI:1.380~10.417)、吸烟(OR=2.419,95%CI:1.006~6.515)、支架长度(OR=1.583,95%CI:1.032~2.593)和支架数量(OR=2.821,95%CI:1.123~3.780)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40mg阿托伐他汀(OR=1.553,95%CI0.610~0.950)、支架直径(OR=0.632, 95%CI:0.385~0.933)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吸烟、支架长度和支架数量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40mg阿托伐他汀和支架直径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冠心病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7例1年前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伴有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的冠心病患者,其中100例发生ISR(ISR组),107例无ISR(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ISR的发生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多少无关。ISR组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51%比32%,P=0.01),而ISR组的平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则低于对照组(24.90±3.16和25.91±3.53,P=0.03);同时,ISR组的尿酸[(343.79±103.40)μmol/L比(331.99±84.05)μmol/L,P=0.046]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13.88±1.05)%比(13.24±0.74)%,P<0.01)]水平亦均高于对照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低BMI、高RDW及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与ISR的发生间有相关性,尿酸不是ISR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与其他危险因素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了ISR的发生率。结论:糖尿病、低BMI、高RDW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发生ISR的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或可减少IS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