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然  郭学苹  田丽 《护理研究》2014,(10):1237-1239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流程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及其实施价值,规范急诊护理流程。[方法]入选由急诊进入,发病12h之内的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病人240例,分为优化组131例及常规组109例,主要的研究指标为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次要指标为急诊停留时间。[结果]优化组病人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1)。[结论]优化的急诊流程可显著缩短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为STEMI病人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入院后到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时间的因素,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86例心梗患者,依据入门-首次球囊扩张(D2B)时间将患者分为延迟组(n=32)和未延迟组(n=54),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86例患者中,STEMI患者D2B时间延迟率为37.21%。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居住地、消化系统疾病、来院方式、心脏疾病史、对疾病的认识程度、首诊明确心梗、PCI史和院前延迟时间是STEMI患者D2B时间延迟的主要因素,其中,院前延迟时间、自行前往医院、有消化系统疾病和对疾病不认识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居住地为城镇、首诊明确心梗、有PCI史、有心脏疾病史和受教育程度高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OR<1)。结论:急性STEMI患者到入院后到接受PCI治疗时间受多重因素影响,临床可实施个性化针对性措施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基础上应用硫酸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基础上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PCI成功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c TnT、CK-M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436 3,P=0.019 7)。治疗后,观察组BNP、LVEDd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 TnT、CK-MB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够使患者心肌供血情况得以改善,心功能得到明显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溶栓后即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STEMI患者10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直接进行PCI术,观察组溶栓后即刻实施PCI手术。比较两组血小板功能[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TIMI血流分级、血清微小RNA-1(miR-1)表达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血小板功能、心功能、miR-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PDW、PDGF-BB、LVESd、LVEDd、miR-1均降低,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进行直接PCI或溶栓后即刻PCI治疗均能改善血小板功能与心功能,但后者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利于降低miR-1表达以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朱世明  冯燊龙 《大医生》2022,(22):23-25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应用替格瑞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茂名农垦医院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替格瑞洛治疗,两组患者各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采用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灌注(TMPG)分级为评价指标评估患者血流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LVEF均出现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的LVESD较术前均出现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研究组患者TIMI分级和TMBG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PCI术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不同转运方案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STEMI患者,患者均在本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按照入院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院前自行转运入院治疗,观察组患者院前通过120急救转运入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比较两组发病至首次医疗处置、发病至确诊、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病至首次医疗处置、发病至确诊、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自行转运入院,120急救转运入院治疗可缩短STEMI患者的急救时间,利于提高抢救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特点.方法:将4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与同期6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而心力衰竭、休克、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心肌酶学各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理变化不同,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变化,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特点。方法:将4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与同期6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而心力衰竭、休克、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心肌酶学各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理变化不同,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变化,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炎症反应、脂质代谢、斑块动力学、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导致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和血栓扩展,最终引发急性心肌梗死(AMI)。AMI可归结为长期缺血所致心肌细胞死亡,心电图ST—T变化可反映出心肌缺血的特征。为了采取不同对策早期积极干预AMI,临床上根据患者发病时心电图ST段的变化特点,将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两型。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AMI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但对两者的合并症、冠状动脉(冠脉)血管病变特点、发生部位及预后是否存在差异尚很少报道。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aVR导联ST段抬高(aVRSTE)对左主干病变或等同病变的诊断价值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入选140例患者,行心肌酶检测、心电图、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在冠造术后(10±2)d].分析aVRSTE(≥>0.5 mm)对STEMI患者左主干病变(左主干急性闭塞或狭窄≥50%)或左前降支近端急性闭塞、次全闭塞(被定义为左主干等同病变)的诊断价值,并比较aVRSTE和不抬高患者的KILLIP分级及心脏收缩功能. 结果 (1)aVRSTE诊断左主干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73%(8/1)、83.72%(108/129)、27.59%(8/29)、97.30%(108/111);(2)aVRSTE诊断左主干病变或等同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1.86%(18/43)、88.66%(86/97)、62.07%(18/29)、77.48%(86/111);(3)aVRbqE联合STaVR-STv1>0诊断左主干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64%(7/11)、98.45%(127/129)、77.78%(7/9)、96.95%(127/131);(4)按aVR导联ST段是否抬高分为抬高组29例,非抬高组111例.两组KILLIP分级(P<0.05)和左室射血分数[(53.29±11.29)%vs.(59.45±10.1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STEMI患者中:(1)若aVRSTE,考虑左主干病变或左前降支近端急性病变可能性大,若ST aVR-STv1>0,则进一步支持左主干病变;(2)aVILSTE者近期心脏收缩功能损害较无抬高者明显,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12.
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常出现ST段抬高,大量循证医学证明再灌注时间是决定这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指南要求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需在十分钟之内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再灌注治疗,主要依据胸痛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3.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急、致死率高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急性血栓形成导致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策略是尽早完全疏通梗死的相关动脉,使血流重建,恢复组织水平的血液再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降低致死率[1],主要治疗手段是静脉溶栓和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目前临床上特别是基层医院应用最多的是溶栓治疗。早期溶栓治疗应用于临床以来,大大降低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致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机会和生命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是第三代纤维蛋白选择性溶解药物,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强、出血率低、半衰期长的特点,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早期溶栓治疗中,可使栓塞的血管再通,及时恢复血液供应,对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救及存活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改善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成为临床首选药物[2]。近年来我院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2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心肌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微小RNA-1(microRNA-1,miR-1)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尿中的变化,探讨尿miR-1在STEAMI诊断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20例STEAMI患者在发病12h内取尿,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1含量,同时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以2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结果 STEAMI患者血cTnⅠ(μg/L)、CK-MB(μg/L)和尿miR-1的含量[阈值循环(Ct)值,Ct值越低,表示含量越高]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cTnⅠ:19.27±7.53比0.02±0.01,血CK-MB:93.82±12.30比0.86±0.63,尿miR-1:45.50±4.21比52.63±4.41,P<0.05或P<0.01).当STEAMI患者血CK-MB <300 μg/L及cTnⅠ<50 μg/L时,尿miR-1含量与CK-MB、cTnⅠ值呈直线相关(尿miR-1的Ct值与血CK-MB:r=-0.81,P<0.01;尿miR-1的Ct值与血cTnⅠ:r=-0.63,P<0.05).结论 尿miR-1可作为STEAMI早期诊断的新型敏感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夏文君 《护理研究》2005,19(7):609-610
[目的 ]对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症状及特点进行分析观察。 [方法 ]选择 88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A组 )与同期 12 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B组 )的临床资料作对照分析。 [结果 ]A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前后心绞痛显著高于B组 (P <0 .0 5 ) ,但心力衰竭、休克、心房颤动及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心肌酶学显著低于B组 (P <0 .0 5 ) ,住院病死率低。[结论 ]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抗栓、康复训练及介入诊疗等治疗护理干预 ,可改善病人的预后 ,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影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到达医院时交通工具的选择类型及影响患者选择急救医疗服务(EMS)的因素。方法2003-09~2004—07连续住院并确诊的329例SFEMI患者,根据是否应用EMS到医院分为两组:EMS组和自我转运组,对比分析两组资料。结果仅有26.75%的患者应用EMS到达指定医院。单因素分析表明。与选择EMS相关的因素是冠心病住院史、症状进展、恶心、呕吐、头晕、晕厥、知道心肌梗死应及早治疗、严重疼痛、重视反应、等待症状消失、恐惧感、认为是心脏起源的疾病。而症状能忍受、等待症状消失、不想打扰别人与自我转运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症状进展、恶心、晕厥、认为是心脏起源的疾病是预测患者应用EMS的独立变量,而症状能忍受是不应用EMS的预测因素。结论只有1/4的STEMI患者应用EMS到达医院,只有当患者感觉病重时才想到EMS。应当宣传EMS不仅仅是运输工具,同时也是及早诊断和治疗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TEG)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5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后MPV值将其分为高MPV组(MPV≥12.01 fL,n=58)及低MPV组(MPV<12.01 fL,n=...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经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188例经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经PPCI治疗后发生RA的危险因素。结果 188例STEMI患者中,87例发生RA设为RA组,未发生RA的101例设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显示,RA组有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血管开通时间<6 h、合并低钾血症、罪犯血管为右冠患者占比以及肌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血管开通时间<6 h、合并低钾血症、罪犯血管为右冠是影响STEMI患者PPCI后发生R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采取PPCI治疗的STEMI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血管开通时间<6 h、合并低钾血症、罪犯血管为右冠可增加R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
aVR导联ST段抬高预测前壁心肌梗死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65例,对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分为抬高组(ST段抬高〉0.05mV)、无抬高组。结果aVR导联ST段抬高组左主干及左前降支的病变显著多于无ST段抬高组;发生多支病变和心脏不良事件多于无ST段抬高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VR导联ST段抬高对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有重要价值,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