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整理古代有关颈痛的针灸文献,分析其取穴及配伍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古代文献的支持。方法:检索12本针灸古籍,以"颈痛、项痛、颈项急痛、颈项强痛"为检索词,摘录针灸治疗颈痛的相关内容。结果:12本古籍中,共有290条文献被纳入统计,其中有关针灸治疗颈痛配伍应用的条文有30条,包含15个针灸治疗颈痛的配伍处方。针灸治疗颈痛的用穴,在十四正经的分布中由多到少依次为足太阳、足少阳、手太阳、督脉、手少阳、任脉、手阳明、足阳明、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足少阴和足太阴经。结论:颈痛取穴以手足太阳经、手足少阳经、督脉为主。针灸治疗颈痛配伍处方,以邻近和远端选穴为主,局部选穴较少。  相似文献   

2.
程永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83-84,96
肝阳暴亢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中风类型,笔者从经络营卫理论分析其微观病理机制及治疗原理,结合"一气周流"理论之脏腑生克制化、气机升降分析其机理,提出相应分期与治法,与同道商讨.试分析如下.1 经络原理1.1 四肢末端为卫气高势能聚集之所 经络为营卫气血之通道,营卫在脏腑为气血,在经络则为营卫,名小同而实一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灵枢·本脏》)."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灵枢·逆顺肥瘦》),阴经交阳经在手,阳经交阴经在足,四肢末端为阴阳经交接之处,是为卫气生理高势能聚集状态,故《灵枢·动输》谓"夫四未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卫气在井穴的高势能聚集状态而成为"大络",有利于经气向远端布散,从而实现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能.且《内经》指出,四肢末端为"根"为"本",进一步说明了卫气在四肢末端的高聚集性,从而增强了四肢末端腧穴的主治作用与范围.  相似文献   

3.
历代医家及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将"六微"注释为"六腑"不符合张伸景命名"六微"本义.提出"六微"的本义就是"六经微病"."六微"系微邪导致六经气血失调而出现的六经轻微之病.其病因为"非其时"之风、寒、湿、雾、馨饪、热6种微邪及"我克"行传来的病理产物之微邪.病位在六经之手、足三阳经.基本病理变化为六经之手三阳经、足三阳经气血失调.临床症状为六经之手、足三阳经的证候.治疗原则当以调理六经之手、足三阳经气血.  相似文献   

4.
一、"脞"与"(月坒)" 马王堆汉墓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足阳明脉条,其病有"脞瘦";足厥阴脉条,脉循行"脞间",也有"病脞瘦".这几个"脞"字都是"(月坒)"字之误.  相似文献   

5.
颈椎多为阳经循行之所,依靠阳气温养。阳气不足,易招风寒,气血痹阻而发为痿痹、项强。临床治疗颈椎病选穴以手足三阳经和督脉等阳经穴位为主,选方用药以葛根汤、羌活胜湿汤等具有温阳散寒功效的汤剂为主。颈椎病病因病机多由阳气不足,风寒痹阻气血导致,临床调治应选阳穴,用药以温通阳气为主要法则。  相似文献   

6.
"伤寒传足不传手"首次由北宋著名伤寒大家韩祗和提出,后世医家争论不休。持相同观点的医家如朱肱、刘草窗等多以阴阳为总纲,根据五行生克观念,对伤寒六经的传变进行阐释;持相反意见的医家如刘完素等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伤寒传足经不传手经"的错误认识,是因为足经发病的热病多,手经发病的热病很少,而且手经发病的热病病情轻微;当代医家刘渡舟、何任等从经络脏腑相应来分析,认为手足经都有所传,而且传经形式有多种,传经是活法,不是定例。笔者从《伤寒论》中六经归属问题、六经诸病证特点以及经络循行特点等分析,认为"伤寒足经症状多而手经症状少"的现象,不仅跟邪气性质相关,尚暗含经脉循行气化升降的理论,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十二经脉,隶属于十二脏腑,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即肺手太阴经、心包手厥阴经、心手少阴经,合称“手三阴经”;大肠手阳明经、三焦手少阳经、小肠手太阳经,合称“手三阳经”;脾足太阴经、肝足厥阴经、肾足少阴经,合称“足三阴经”;胃足阳明经、胆足少阳经、膀胱足太阳经,合称“足三阳经”。它们的命名原则是,首先按经脉分布的部位,凡在上肢的称手经,在下肢的称足经;再根据内阴外阳,前阴后阳的原则来比较阴阳的大小,位  相似文献   

8.
小词典     
[十二经脉] 也叫十二正经,分手足三阴三阳,配合六脏六腑,分别予以命名.手三阴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三阳有: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三阳有: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合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是十二经以外的一个经络系统,包括任、督、冲、带、阴蹻、阳蹻、阴维、阳维等八条,它们不直接和内脏相联系,其中除任、督两脉有专穴外,其他六脉的穴位,都寄附于十二正经上.[十二经别] 是从十二正经分出后别行的一部份,它的循行路线与部位较络脉为深长,故与络脉不同,它的名称与十二正经相同,所以称为"别行的正经",简称"经别".这些  相似文献   

9.
一、请写出十四经的名称并例举一经的简要经脉循行他们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  相似文献   

10.
葛根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防治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葛根汤对佐剂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 ,葛根汤 8 2 ,16 4 g/kg致炎前 3d灌胃给药 ,可显著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急性足爪肿胀 ,对于继发性的足肿胀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降低继发性关节炎关节液中的PGE2 的含量。提示葛根汤具有防治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王登旗教授运用同名经相应交叉取穴法治疗腕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疗效满意,可谓立竿见影。现将其经验总结介绍如下。1相关定义1.1同名经所谓同名经,就是阴阳属性名称相同的手足经脉,即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手太阴肺经与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与足少阴肾经、手厥  相似文献   

12.
经络系统由经脉、经别、经筋、络脉等组成,头部各个部位都不只有一条经脉走行亦是确定不疑的.根据针灸临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和"穴位所在,主治所在"的选穴治疗规律,笔者在临床治疗头痛时发现循经取穴治疗头痛,如足太阳膀胱经之至阴或与手太阳小肠经之少泽配对合用治疗头顶痛,手少阳三焦经之中渚、足少阳胆经之悬钟、头临泣透目窗治疗前额痛,足阳明胃经之足三里治疗侧头部的太阳穴处疼痛,足少阳胆经之风池、悬钟治疗后头痛等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葛根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防治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葛根汤对佐剂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葛根汤8.2,16.4g/kg致炎前3d灌胃给药,可显著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急性足爪肿胀,对于继发性的足肿胀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降低继发性关节炎关节液中的PGE2的含量。提示葛根汤具有防治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封鑫宇  田露 《河南中医》2020,40(11):1642-1645
根据《五十二病方》记载,《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所记载病候数目相差较多,足脉分别为70个和103个,手脉仅为8个和34个,足六经分布的范围包含了手六经分布的范围,故在此处只言足经,不言手经。根据《阴阳十一脉灸经》中所叙述的经络循行范围来看,足六经除了太阴脉止于腹部外,其余五经皆经躯干循行至头部,足六经的分布范围远大于手六经。从伤寒传经顺序、命名方法以及记载的病候来看,《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明显更重视足六经,《素问·热论》可能受此影响。从气血运行与经脉关系看,根据足六经比手六经分布广这一现象推论,伤寒传于足六经表现出来的诸症包括了伤寒传于手六经表现出的症状。可见,《素问·热论》所论伤寒并非单单传于足六经,而是传于手足十二经。  相似文献   

15.
十二经脉四肢远端穴位的神经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临床针刺“远肢优势规律”的可能传入途径。方法:拟观察肘膝关节以下腧穴的循经分布与浅层和深层神经分布之间是否存在某些规律。结论:十二经四肢远端穴位神经浅层分布规律为:手太阴经以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为主,手厥阴经和手少阴经以前臂内侧皮神经为主。手阳明经以桡神经浅支和前臂外侧皮神经为主,手少阳经以前臂后皮神经分布为主,手太阳经以尺神经手背支为主。足三阴经均有隐神经分布。足阳明经以足背内侧皮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为主,足少刚经以足背中间皮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为主,足太阳经以足背外侧皮神经和腓肠神经、股后皮神经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络状态。方法:应用八十道同步经络能量检测仪检测井穴、原穴的能量值,根据能量值的差异观察经络的虚实状态。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经络分布无论井穴、原穴均表达上实下虚,手经实象、足经虚象;左右经脉有程度差异;手经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排序为首,原穴足少阳胆经排序为第一异常。结论:61例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经络检测提示左右井穴与原穴均为上实下虚的表达,其中足少阳胆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络异常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晓倪 《家庭中医药》2000,7(3):19-19
1 在经络系统中,沟通机体内外上下的主要是手三阴、足三阴及手三阳、足三阳共十二条经脉。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合称手三阴。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脾胃,下络大肠,  相似文献   

18.
39.经络的组成?答:经络的组成,主要包括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络脉(别络、浮络、孙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等。40.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及循行规律?答:流注次序,即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  相似文献   

19.
将十二经脉分为12个实验组,采用同一的6×6拉丁方实验设计,把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经的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与内关穴分别作为一个整体,在同等条件下分析比较了电针对正常人收缩时间间期(STI)的效应差异。结果发现,在正常人和不同性别正常人的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经五输穴和内关穴之间,各穴位组对左心功能的电针效应均无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带脉属奇经八脉之一,其走向及功能,<内经>、<难经>已有描述,"足少阴之证,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灵枢@经别>);"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带脉,而络于督脉,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素问@痿论>);"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难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