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早发型梅毒患者骨关节改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患儿病列23例,结合临床及试验检查,分析其影像学改变。结果:先天性早发型骨关节梅毒的X线表现为多发、对称且广泛的骨软骨炎,骨膜炎,骨髓炎。其中骨软骨炎是最早出现的X线征象,骨膜炎是常见的征象。结论:对RPR,TPHA阳性的婴儿应进行常规四肢长骨X线检查,可及时发现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以便早期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曾智萍  邓开鸿 《华西医学》2006,21(2):278-279
目的探讨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X线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报告4例早发型先天性梅毒的骨骼X线表现,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主要X线表现特点是四肢长骨对称性的干骺端炎、骨膜炎和骨干炎。结论对于先天性梅毒的早期发现,有必要进行骨X线检查。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X线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骨梅毒X线表现及特点,评价X线平片检查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最近5年25例早发型骨梅毒的临床资料和X线表现。结果:25例四肢长骨均有骨骼异常改变,按照病变累及的部位分为干骺端炎、骨膜炎、骨干炎(或骨髓炎)。全部病例均有干骺端炎,主要表现是先期钙化带增厚,部分呈锯齿状改变,钙化带下方出现横行透亮带。骨膜炎20例,表现单层或数层骨膜增生。骨干炎13例,部分骨干呈虫噬状骨质破坏,骨皮质内层增生,一般骨干不增粗,尺桡骨受累较多见。结论:本病四肢长骨具有病变多发、广泛、对称的特点,凡疑有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患儿,应及早进行四肢长骨X线照片检查。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骨梅毒分早发型和晚发型。材料与方法:收集7例先天性骨梅毒婴儿骨骼X线平片分析其表现。结果:7例骨梅毒的X线表现为:(1)骨膜炎7例,(2)骨骺端炎5例;(3)骨炎3例。讨论:X线检查对发现婴儿骨梅毒病变的诊断非常重要,有时可以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显示骨梅毒的改变,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指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所致的感染.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2年9月共收治早产并先天性梅毒患儿28例,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对策,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诊断明确的早产合并先天性梅毒患儿28例,男16例,女1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HD患儿的超声影像学资料。结果 35例HD患儿超声扫查均显示痉挛的结肠段瘪陷、走行僵硬,近端肠管有不同程度扩张,其内充满气粪混杂回声,后壁衰减明显。结论超声可作为筛查、诊断小儿HD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婴儿初发重症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征、发病影响因素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7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婴儿初发先天性梅毒82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重症组39例及普通组43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婴儿初发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征,并进一步分析重症组发病影响因素及死亡相关因素。结果 82例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及梅毒血清快速反应素试验均阳性,且效价均高于母血4倍以上。重症组以皮肤黏膜损害、胃肠功能损害和肺损害为主,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为22.22%(8/36)。年龄较小婴儿、早产儿、农村患儿及发病时间较长是婴儿初发重症先天性梅毒发病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早产儿、是否机械通气及器官功能障碍数目是婴儿初发重症先天性梅毒死亡危险因素。结论婴儿初发重症先天性梅毒以皮肤黏膜损害、胃肠功能损害和肺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病死率较高。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婴儿初发重症先天性梅毒的警惕性,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梅毒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先天性梅毒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例经临床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的先天性梅毒进行资料分析与随访。结果:临床痊愈6例,放弃治疗4例。结论:先天性梅毒患儿生后早期经青霉素足量、足疗程治疗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gM抗体检测诊断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应用IgM抗体检测诊断的先天性梅毒新生儿49例,根据患病人群的特殊性以及疾病的特点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49例患儿中有45例患儿家属愿意并接受了系统的治疗,治疗率为91.84%.45例患儿经及时且积极地治疗均痊愈出院,治愈率达100.00%.结论:完善全面的护理有助于患儿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梅毒六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孕妇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所致。本科自2001年2月-2003年3月共收治先天性梅毒患儿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胎传梅毒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遂昌县2001-2007年34例胎传梅毒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情况。 结果34例胎传梅毒患儿,无症状和体征的隐性胎传梅毒占17.65%。结论胎传梅毒患儿临床表现复杂,以早产、皮肤黏膜损害、肝脾肿大、呼吸道症状为多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以肝功能损害、胸片示肺感染、梅毒特征性骨损、蛋白尿和/或血尿、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为多见;无症状和体征的隐性胎传梅毒占一定比例;总体转归多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谐波声学造影血流灌注特点及在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20例患者进行了谐波声学造影,观察病灶在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的造影增强表现。 结果18例患者肝动脉期15例病灶呈“等显影”、3例呈“早显影”。门静脉期12例病灶边缘增强,呈较宽“带状”高回声,内部为不增强的低回声区;6例病灶内部有多个、散在分布的不增强低回声区,呈“蜂房状”。4例病灶边缘有“窄带状”弱回声,类似“声晕”征。延迟期:11例“等消退”、7例“早消退”。2例误诊,其中1例肝脓肿表现为肝癌的造影灌注特征,另1例肝癌误表现为肝脓肿造影灌注特征。 结论细菌性肝脓肿谐波声学造影有一些特征性表现,对提高诊断准确性、观察疗效及指导治疗有较高价值。少数非典型病例的诊断仍需结合临床及其它有关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早期典型征象及有价值的阴性征象,达到快速筛查、精准诊断及指导临床早期处理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7家医院收治、核酸确诊阳性、有早期CT影像改变的1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资料,男68例,女47例;平均年龄(46.7±17.4)岁。结果.115例患者中,26例单肺发病,89例双肺发病。35例可见空气支气管征,28例可见血管增粗征,24例可见病灶周围晕征,4例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可见局限性胸膜增厚,均未见支气管壁增厚征、树芽征、胸腔积液。肺内共发现1071个病变,980个病灶累及≥3肺叶,696个病灶沿着胸膜下分布,575个病灶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753个病灶呈类圆形/楔形状,794个病灶为磨玻璃密度、277个病灶为实性或部分实性,254呈铺路石征改变。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早期征象复杂多样,除典型征象外,部分少见、阴性征象同样有助于快速识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梗死的低场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临床证实的膝关节周围骨梗死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11例膝关节周围骨梗死累及20个骨(股骨11个,胫骨9个),同期X线检查中9例阴性。本组均具有典型MRI改变:病变中心呈短T1WI类似骨髓信号,周边环绕花边状混杂信号,T2WI可见双环靶征、三环靶征。结论低场MRI较X线平片能早期诊断骨梗死,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结合文献回顾观察坐骨耻骨结合处骨软骨病[Van Neck病(VND)]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纳入12例VND患儿,回顾相关文献选出另12例资料完整的VND患儿,综合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征象。结果 24例VND中,男21例、女3例,年龄4~14岁;均为单侧病变,左侧16例、右侧8例;其中10例诉患侧腹股沟区疼痛,8例患侧髋关节疼痛,5例臀部疼痛,1例患侧下肢痛伴活动受限。X线片和平扫CT见患侧坐骨耻骨结合处局限性膨隆,其内骨质密度不均并可见低密度区,病灶边缘不规则伴硬化;MRI均见患侧坐骨耻骨结合处呈T1WI低信号、T2WI和T2脂肪抑制序列高信号(17/17,100%),10例(10/17,58.82%)坐骨耻骨结合处梭形肿胀,7例(7/17,41.18%)病灶边缘不规则,10例(10/17,58.82%)周围软组织水肿,8例(8/17,47.06%)可见“纤维桥接”表现。结论 VND见于儿童,临床表现为单侧腹股沟区疼痛、髋关节疼痛或臀区疼痛;MRI均见坐骨耻骨结合处信号改变,近半数边缘不规则、可见“纤维桥接”,半数以上局部可见梭形肿胀及邻近软组织信号改变。X线和CT平扫可用...  相似文献   

16.
Syphilis, a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can be categorized as acquired syphilis and congenital syphilis, manifesting diverse lesions involving multiple sites. Oral manifestations at the primary stage of acquired syphilis are usually characterized by its short period and non-specific varied presentations. And oral ulcers as initial and the only presentation of syphilis oral lesions are infrequent and occur in less than 2% of patients. Because of its transient nature and variable manifestations which could mimic other oral ulcerative lesions, oral syphilis presenting as sole ulceration at early stage can be easily neglected and rather difficult to diagnose. Herein, we report a 35-year-old female patient manifested a sole atypical ulceration on her upper lip for approximately 1 month. We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and accurate diagnosis, focu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al chancre, and gave an insight to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es, which would be enlightening and useful in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婴儿纤维性错构瘤(FHI)的CT、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FHI患儿的临床、CT、MRI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15例FHI中,单灶13例、双灶2例,共17个病灶,CT、MRI表现为皮下型、皮肤型和混合型病灶分别占58.82%(10/17)、17.65%(3/17)和23.53%(4/17)。皮下型、混合型病灶呈"云雾征"(包括"淡云征"及"浓云征"),其中"淡云征"病灶以成熟脂肪细胞为主,"浓云征"病灶的成熟脂肪细胞、致密纤维细胞及原始间叶细胞三相成分构成比较一致。皮肤型病灶呈"倒峦征",以原始间叶细胞为主。结论 FHI的CT、MRI表现复杂但也有一定的特点,可较好地反映其组织病理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痉挛型脑性瘫痪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MRI与脑瘫类型、患儿胎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MRI检查和临床资料。结果224例患儿痉挛型偏瘫27例、双瘫149例、四肢瘫48例;MRI异常201例(89.7%),其中偏瘫、双瘫、四肢瘫的异常率分别为100%、87.2%和91.7%。痉挛型双瘫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最常见,发生率79.2%,其他类型脑损伤少见。痉挛型四肢瘫脑损伤多种多样,以PVL、足月儿类型脑损伤、先天发育畸形为主要表现,发生率分别为45.8%、20.8%和18.8%。足月儿痉挛型偏瘫以半侧损伤为主,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运动障碍,上肢重,下肢轻;未成熟儿痉挛型偏瘫表现为单侧或双侧PVL,临床表现为下肢重、上肢轻的偏瘫。152例PVL患儿中,发生于未成熟儿108例(71.1%)、足月儿44例(28.9%)。足月儿类型脑损伤22例,发生于足月儿20例(90.9%)。未成熟儿脑损伤类型主要为PVL,主要见于未成熟儿脑瘫,也可发生于足月儿脑瘫。足月儿类型脑损伤主要见于足月儿脑瘫,未成熟儿少见。结论颅脑MRI表现与脑瘫的类型、出生胎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先天梅毒及需监视病例的诊断及治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梅毒(CS)及需监视病例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07-2000-12我科收治的新生儿CS及需监视病例111例,结果 确诊新生儿CS81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累及多个脏器,依次为肢端掌趾脱皮、斑疹,肝脾肿大,体重低,呼吸困难,腹胀,梅毒性假麻痹、贫血、黄疸、血小板减少和水肿。梅毒血清学(RPR及TPHA)阳性,无临床表现30例,多为母亲孕期筛查出梅毒或在妊娠晚期感染梅毒且予以驱梅治疗 后所生新生儿,但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以青霉素治疗未发现不良反应,死亡13例,死因均为不可逆的严重多脏器损害,随访26例,体格发育无明显发觉,血RPR6个月时转阴15/22例(68.1%),12个月时转阴20/22例(90.9%),TPHA12个月时转阴10/16例(62.5%)。结论 新生儿CS诊断要依据母亲为梅毒患,临床典型早期CS损害及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对无症状患儿呈梅毒血清学阳性,但因梅素IgG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出现假阳性,应视为可疑病例,监视血清学变化,以青霉素治疗有效,没有不良反应,可疑病例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出现假阳性,应视为可疑病例,监视血清学变化,以青霉素治疗有效,没有不良反应,可疑病例也可用苄星青霉素肌注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