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肺阳虚、肝阳虚、脾阴虚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松杰 《中医研究》2003,16(2):38-39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 ,“阴阳者 ,万物之纲纪 ,”世界一切事物均具有阴阳的性质 ,人体五脏也不例外。既然如此 ,脏腑阴阳辨证应当有肺阳虚、肝阳虚、脾阴虚证治。有了肺阳虚、肝阳虚、脾阴虚证治 ,脏腑阴阳辨证才算是完整的 ,中医的理论才是符合思维逻辑的。长期来 ,中医学一般不言肺阳虚、肝阳虚、脾阴虚证治。近年来 ,结合临床治验 ,我冒昧提出肺阳虚、肝阳虚、脾阴虚证治 ,旨在对中医学术有裨益。1 肺阳虚证治肺气虚证表现为 :(1)咳嗽无力 ,痰液呈泡沫状 ;(2 )易感冒 ;(3)舌质淡、脉象细弱。在此基础上 ,增加以下两条为肺阳虚证 ;(4 )四肢…  相似文献   

2.
顼琪 《山西中医》1989,5(6):1-3
明代医学家赵献可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对阴阳学说作了新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阴阳互根,阳统于阴;阴阳虚名,水火为本;阴阳证治,须辨真假。从而突出了命门水火在人体阴阳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赵氏的阴阳学说的论点,对调治命门水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柔者刚之反,柔刚与阴阳同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故历来医籍,分析病机,总以阴阳气血为纲;辨证用药,不出以柔制刚、以刚制柔之总则。  相似文献   

4.
刘红旗 《河北中医》1999,21(6):381-381
病有所偏,治有所宜,此为医之常理也。脾胃亦是如此。脾胃同居中焦,脾为阴土,胃为阳土,阴阳有反正之意。《素问·太阴阳明论》曰:“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歧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温病条辨》曰:“若脾病治胃,胃病治脾……或笼统混治,脾胃不分,阴阳寒热不辨……诸证蜂起矣。”脾以升为常,胃以降为顺;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素问·太阴阳明论》曰:“阳道实,阴道虚。”脾病多虚、多寒,胃病多实多热,所以治脾宜温、宜补、宜升、宜燥,治胃宜清、宜润、宜通…  相似文献   

5.
蔡亮 《国医论坛》2010,25(6):31-31
<正>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中医理论也将人体的部位、组织结构、生理活动等方面分为阴阳两类,"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是针灸学治疗原则之一,即病在阳而治其阴,病在阴而治其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故善针者,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由此可见,"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中的阴阳包含了人体在经脉、脏腑、气血等处的阴阳。笔者借鉴古人的治疗经验,以中医学整体观念为指导,运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治疗原则,采用前病后治、后病前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上病下治、  相似文献   

6.
浅谈阴阳毒     
贾晓林  胡正刚 《新中医》2007,39(7):95-96
阴阳毒出自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诸医家多认为,阴阳毒为感受疫毒,侵入血分的病证。其中阳毒因热壅于上,以面赤斑斑如锦  相似文献   

7.
介绍朱章志教授从阴阳六经辨证联合消肿生肌膏辨治糖尿病足的经验。朱章志教授根据阴阳六经变化的规律,以“首辨阴阳,再辨六经”为纲领的阴阳六经辨证方法辨治糖尿病足,认为糖尿病足的证型可分为阳证五型和阴证四型,并联合院内制剂消肿生肌膏外涂,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孟永杰  陶文远  郭俊杰  王圆 《河南中医》2022,(12):1847-1851
郭俊杰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阴虚为本,以内火、血瘀为标,可累及心、肝、脾等脏,从而导致各脏腑功能失调。郭教授依据阴阳辨证理论将其分为肝肾阴虚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俱虚证等。肝肾阴虚证治以滋肾柔肝、养血填精,方用虎潜丸加减;阴虚火旺证治以滋阴涵木、宁心安神,方用天王补心丹合滋水清肝饮加减;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阴阳俱虚证治以益阳扶阴、平调阴阳,方用二仙汤合二至丸加减。郭教授临床诊治中,还重视培本护胃、脾肾同调,标本兼治,衷中参西,将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9.
整理研究薛雪《扫叶庄医案》中所载泄泻医案,并结合《湿热病篇》《医经原旨》中相关论述以佐证,总结薛氏治疗泄泻的经验:薛氏治疗泄泻实证时多从湿邪论治,又细分为湿热泄、暑湿泄和寒湿泄。湿热治以分消走泄法,清热祛湿,淡渗导下;暑湿治以清暑化湿,行气导滞;寒湿治以温阳散寒,运脾除湿。治疗泄泻虚证时多从阴阳论治,并细分为阳虚泄、阴虚泄和阴阳两虚泄。脾肾阳虚者治以建中助运,温阳补肾;脾肾阴虚者治以育阴止泻;阴阳两虚者治以从阴引阳,阴阳同调而收功。另外,薛氏在泄泻医案的论述中谨守病机,夹叙夹议,且辨证准确,用药精炼,其经验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介绍李军教授从先后天辨治月经过少的经验。其认为女子先天为肝肾,后天为脾胃,临证多根据年龄,月经周期阴阳气血变化,应用补肾疏肝健脾、甘凉益胃阴、气血同治、阴阳互补方法遣方用药,临床收效颇佳,开辟了月经过少辨治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雁教授从"调整阴阳平衡、改善机体内环境"作为其辨治肺癌的核心思想。以阴阳为总纲贯穿始终,实际上是对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合理选药与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等治则的高度概括。通过调理气血阴阳、健脾补肾、解毒散结,使阴阳失衡的机体不断达到新的动态平衡,实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长期"带瘤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一语,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本条是对中医治疗原则的一个高度概括。但是,对文中“治阴“‘治阳”之阴阳,则有不同的解释。有的医家认为“治阴”“治阳”之阴阳,是指“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  相似文献   

13.
胡燕灵 《河南中医》2010,30(8):733-733
小建中汤非治阴阳两虚。小建中汤证之病机为阳气偏虚,气血不足,阴阳失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一气周流”“阴阳和”“左病右治”刺法知识梳理及临床应用的观察,认为阴阳理论是中医学的代表理论,“阴阳和”是人体最佳状态,气机流转正常则阴阳合和。“左病右治”刺法是针灸治疗的原则之一,应用“左病右治”刺法可使疾病状态下的机体阴阳之气恢复周流,达到人体阴阳合和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新中医》1982,(5)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人们如果能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就可生存,如果违背了它就会死亡;如果能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就能平安,如果违背了它,就会产生祸害。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把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反转过来成为违背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这叫做“内格”——肌体不能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因而格拒成病。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  相似文献   

16.
阴阳易证首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历代医家论其病机多以阴阳两虚为要。笔者认为阴阳易证之病机为肾厥,即肾脏之阴阳厥逆而不用,治以调和肾厥。  相似文献   

17.
刘英 《家庭中医药》2006,13(12):61-61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肾之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所致。当平补阴阳,调理脏腑为治,可选用下列药膳食疗方。  相似文献   

18.
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治疗原则,分析肺癌癌性发热的阴阳病机,探讨清燥救肺汤对肺癌癌性发热的作用机制,为该中药药方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忧郁症从肾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性忧郁症主要为老年肾气不足后,内伤七情,气血不和,或脏腑受损,阴阳失调所致,多表现为肾虚肝郁、肝肾阴虚、脾肾两虚、心肾不交等一系列脏腑病证。通过治肾及参治他脏,阴阳并补,滋养生化,调畅气血,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胡凯文教授认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基本病机为邪火炽盛。由于其阴阳属性兼备,因而导致了局部与全身的不平衡状态,局部辨证多为阴阳俱盛,全身辨证多为阴阳两虚。临床诊疗中当内外同治,内治以调节气机、扶正为主,可选用越鞠丸、阳和汤加减,外治以攻邪及箍围并重。用药上重视药物性味,并根据病变情况选择适宜的剂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