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现代医学多对症治疗。中医在治疗湿疹方面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皮损表现、部位的不同和舌苔脉象而有相应的治疗方法,标本同治,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探讨中医方法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整理公开报道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中药配方168首,其中包括中药136味,共计1 387味次。从5个方面分析探索用药规律:(1)药物类别;(2)性味功效;(3)化学成分;(4)微量元素含量;(5)单味药对心血管的作用。结果补气类和活血化瘀类两类中药的用药量及应用频率均最高,其次为止咳化痰平喘类药,再次是理气类药物。结论中医方法治疗冠心病主要是益气活血,辅助以理气和化痰;普遍采用的中药是活血化瘀类及补气类药物。  相似文献   

3.
我们自拟“三白二黄散”外用治疗湿疹10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归纳总结张虹亚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07月-2020年3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张虹亚教授门诊处确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共284例,纳入治疗处方284张,借助Mrosoft Excel 2010,SPSS Statistic 25.0,SPSS Modeler18.0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单味药频次统计结果得出,白鲜皮、防风、地肤子等前10味药;药物以解表药占比最高;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两种中药相关的有4条,3种中药相关的有6条,4种中药相关的有1条;聚类分析得出7个聚类方.结论:张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使用解表药的频数最多,药物之间配伍的原则多以祛风解表法为主,兼配利水渗湿、清热、燥湿止痒、补虚之法,注重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6.
湿疹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疗湿疹颇具特色,本着标本兼顾,内外并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治疗原则。 1内治法中医的辨证1.1湿热并重证证候:多见于急性湿疹、慢性湿疹以急性发作为主者。皮损初起潮红灼热,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及水疱,集簇分布,部分糜烂、渗出,瘙痒剧烈,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或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医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建库至2021年7月31日发表的中医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的相关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 V 2.5)统计用药...  相似文献   

8.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为临床医师诊治糖尿病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为检索源,制定检索式,采集糖尿病中医治疗相关文献,按照统一标准处理后录入"糖尿病文献检索与统计分析系统",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进行整合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处方112个,常用药物126味,使用频率靠前中药分别为生地黄、当归、黄芪、熟地黄、葛根、茯苓、丹参、麦冬、丹皮、川芎等;而关联规则分析揭示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组合,包括当归配黄芪、生地黄配葛根等。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系统总结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成,可以发现组方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10—2012-10我院中医科诊治的慢性湿疹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法按不同分型给予相应的中医药方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地氯雷他定片口服,并外用地奈德乳膏。2周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后总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湿疹临床效果满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白彦萍教授治疗湿疹的用药规律,归纳分析白彦萍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门诊,并由白彦萍教授治疗的湿疹患者的处方资料,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总结用药特点.结果 纳入研究的处方1276张,涉及患者558例.通过关联分...  相似文献   

11.
中医耳穴埋籽治疗失眠的数据挖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临床上耳穴埋籽治疗失眠的选穴规律。方法采用地区通用数据处理平台Medcase V 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取计算机检索方式,以主题词"失眠(或睡眠障碍、不寐)"和"耳穴埋籽(或耳穴压豆、耳穴贴压)"检索中国知网,建立耳穴埋籽治疗失眠专库数据库,用关联解析进行数据挖掘研究。结果失眠在临床上以心脾两虚证型最为多见,失眠与耳穴"皮质下加神门加心"组合有关联性。结论耳穴埋籽是中医临床广泛使用的失眠治疗与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调剂中应用处方分析方法对临床安全用药的影响。方法查阅整理我队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门诊部使用的7 000张中药处方,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中药调剂中未经处方分析的3 500张处方被设为对照组,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中药调剂中采用处方分析的3 500张处方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中药调剂差错率、单张中药处方味数及不合理处方占比。结果观察组的组方结构不明、处方书写不规范、药物剂量过大、未标明脚注、配伍禁忌、配药错误、发药错误的调剂差错率及总差错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单张中药处方的味数主要为10~20味,且观察组1~5味、6~10味占比高于对照组,11~15味及16~20味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合理处方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不合理处方主要包括诊断不符合规定、药物用量不合理、药物搭配不合理、脚注及煎煮用法不当及重复用药。结论在中药调剂中应用处方分析方法能降低差错率,减少处方不合理现象发生,避免用药过多过杂。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肿瘤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中、西医治疗肿瘤的不同特点,分析中、西药在治疗肿瘤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中药防治肿瘤的初步思路。方法:检索Pubmed和中文生物医学期刊中的相关论文,以2003/2004年发表的关于中西医治疗肿瘤的文献为主,并进行相关信息的探讨。结果:认为西药治疗近期有效率较高,但仅能达到临床上的完全缓解而不是彻底清除癌细胞,故而复发和转移最终难以避免;近年来兴起的基因治疗由于在体内易失活、治疗靶向性差及转染的致瘤性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仍停留在实验阶段而未正试用之临床。中医治疗以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及生存期延长的整体调控为特点,虽然近期有效率低,远期稳定率却高;但对相关证型标准及疗效的评价仍欠客观、规范,作用机制的探讨不够深入。结论:通过分析,初步提出中医药防治肿瘤应重视证型的标准化、强调稳定率、注重群体观察、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加强机制研究及筛选创制有效新药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中、西医治疗肿瘤的不同特点,分析中、西药在治疗肿瘤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中药防治肿瘤的初步思路.方法检索Pubmed和中文生物医学期刊中的相关论文,以2003/2004年发表的关于中西医治疗肿瘤的文献为主,并进行相关信息的探讨.结果认为西药治疗近期有效率较高,但仅能达到临床上的完全缓解而不是彻底清除癌细胞,故而复发和转移最终难以避免;近年来兴起的基因治疗由于在体内易失活、治疗靶向性差及转染的致瘤性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仍停留在实验阶段而未正试用之临床.中医治疗以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及生存期延长的整体调控为特点,虽然近期有效率低,远期稳定率却高;但对相关证型标准及疗效的评价仍欠客观、规范,作用机制的探讨不够深入.结论通过分析,初步提出中医药防治肿瘤应重视证型的标准化、强调稳定率、注重群体观察、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加强机制研究及筛选创制有效新药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内服治疗骨折术后肿胀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主要大型数据库中药内服治疗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4月1日。应用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分析、性味归经分析;应用SPSS Statistics 23.0、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别进行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分析得出高频中药主要为当归、红花、桃仁等;药性以温性最多;药味以甘、苦、辛味为主;归经以肝、脾、心、肾经为主。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活血化瘀与补气利水药数量最多,组成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是当归-红花,红花-当归配伍桃仁,红花-桃仁。结论骨折术后肿胀病机为“气滞血瘀,瘀水内结”,治法尊崇“活血化瘀,补气利水”,选方重视“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中医药治疗焦虑症的文献,探讨中医治疗该病的用药组方规律。中医对焦虑症的治疗以使用安神药治标为主,同时有针对性的使用滋阴补血药、解郁、祛痰湿药而治本。组方以宁心安神、滋阴补血、疏肝解郁和祛湿化痰为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海洋中药治疗咳喘的配伍规律.方法 从相关数据库、书籍中筛选出100个治疗咳喘的海洋中药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处方中中药的使用频次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药物核心组合,获得新的治疗咳喘的海洋中药处方.结果 100个治疗咳喘的海洋中药处方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海洋中药有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分布。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2年9月国内4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CHF住院患者1451例,应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资料,总结CHF常见中医证型及初步诊断方案。结果 1451例患者中,经过症状规范,临床症状表现及舌脉象共计43个,其中发生率>10%四诊信息有14个;胸闷发生率最高,为89.18%(1294例);其次是短气,发生率为66.16%(960例);大便秘结发生率最少,为12.20%(177例)。CHF常见4种中医证型为气虚血瘀证(诊断的主要依据为心悸,短气,舌暗、红,苔白,脉细;次要依据为胸闷,苔薄),阳虚水泛证(诊断的主要依据为下肢水肿,咳嗽,咳痰,小便不利,畏寒,纳呆,苔腻,脉弦;次要依据为乏力),痰热壅肺证(诊断的主要依据为胸痛,咳逆倚息,大便秘结,舌淡,苔黄,脉沉、滑、数;次要依据为头晕),气阴两虚兼血瘀证(诊断的主要依据为口干,盗汗,夜尿多,齿痕舌,青紫舌,脉涩、结代;次要依据为便溏,头痛,口唇青紫,胖舌,苔少,脉缓、弱)。CHF气虚血瘀证各症状指标载荷区间为-0.520~0.881,绝对值均大于0.520,提取的共同度为64.3%~83.6%,说明5个公因子提取原始指标信息均超过共同度64.3%;阳虚水泛证各症状指标载荷区间为0.732~0.983,绝对值均大于0.732,提取的共同度为58.2%~96.9%;痰热壅肺证各症状指标载荷区间为0.670~0.992,绝对值均大于0.670,提取的共同度为52.0%~98.5%;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各症状指标载荷区间为0.576~0.926,绝对值均大于0.576,提取的共同度为54.2%~87.1%。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临床实际,可以较客观全面地分析本病的中医常见临床证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绝经综合征的用药特点和用药经验,为临床用中医中药治疗绝经综合征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搜集并整理了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治疗绝经综合征的1000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之后采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创建了中医治疗绝经综合征的用药Access数据库,以中药学和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分析探讨中医治疗绝经综合征用药特点和规律。结果绝经综合征中医用药,就四性言,用寒凉药为多,占42.40%,温热药占31.95%,说明绝经综合征属热证较多;就五味言,甘、苦味药物应用为多;就归经言,用药以入肝、心、肺、肾经者为多,肝经9715次(21.28%)、心经6994次(15.32%)、肺经6736次(14.76%)、脾经6555次(14.36%)、肾经6241次(13.67%)、胃经3929次(8.61%);就用药分类言,补气药、补阴药、养心安神药、补血药等补虚药应用较多,补气药出现频率2023次,占11.72%、补阴药出现1518次,占8.79%、养血安神药出现1153次,占6.68%、补血药出现1093次,占6.33%、发散风热药出现1010次,占5.85%、理气药出现997次,占5.77%、清热凉血药出现868次,占5.03%、活血调经药出现818次,占4.74%、补阳药出现805次,占4.66%、利水消肿药出现689次,占3.99%;就常用中药性能言,白芍、当归、茯苓、北柴胡、炒酸枣仁、炒白术、浮小麦、牡丹皮、生地黄、熟地黄等为常用药物,与补血、补气、安神药应用较多相符;就用药安全性方面言,选用有毒性的药品仅占1.33%。结论绝经综合征病程较长,病因病机较复杂,中医在治疗此病上,选药比较谨慎,极少选用有毒性的猛烈的下品药,大多选用上品无毒性的补益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临床数据挖掘技术及关联规则分析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治疗活动期痛风性关节炎对患者免疫、炎症及氧化指标的影响,为优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搜集并整理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例采集系统所录入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患者的资料。采用SPSS22.0、SPSS Modeler 14.2软件和Aprior模块分析中药配伍、芙蓉膏治疗效果与实验室指标变化的关系。结果 (1)芙蓉膏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小于中药组患者。(2)治疗后内治组患者的免疫指标补体C3(C3);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α1酸性糖蛋白(α1-AGP);尿酸(UA)UA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合治组患者免疫指标补体C3、补体C4(C4)、免疫球蛋白A(Ig A);炎症指标血沉(ESR)、hs-CRP、α1-AGP;UA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内治组与内外合治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差值t检验分析,内外合治组患者ESR、hs-CRP、α1-AGP、UA相对于内治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所用中药多集中在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四类,提取每类使用频次前五位的中药共20味;(4)在关联规则设定最小置信度为70%,最小支持度为20%。经Aprior模块分析,发现芙蓉膏与健脾利湿药配伍UA、C3、C4、Ig G、免疫球蛋白M(Ig M)下降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上升关联,与活血药配伍与Ig A下降关联,与祛风除湿药配伍与α1-AGP下降关联,与清热解毒药配伍与ESR、CRP下降相关联。结论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可改善活动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