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秋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674-675
根据"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深感顾护脾胃的重要性,在治疗中重视脾胃的调理,收到很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赵瑞华 《中医杂志》2021,(16):1455-1457
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十八字诀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对妇科临床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认为妇女的生理特点是气有余而血不足,多虚、多郁、多瘀为妇女的病理特点,故调理脾胃化生气血为妇科常用之法.并附验案1则佐证.  相似文献   

3.
王向雷  杨晓云 《河南中医》2012,32(8):961-962
目前中风病多从肝脏论治,结合李东垣脾胃论及目前研究,笔者指出中风病在病因、病机及疾病发展不同阶段均与脾胃升降失常,导致气血逆乱或生化乏源有关,应重视脾胃升降理论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硕 《内蒙古中医药》2021,40(1):106-107
目的:分析对脑卒中采用中医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针灸治疗,对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14±4.8...  相似文献   

5.
脾胃理论在灸法中的临床运用276002山东省临沂市蒙医院曾立志胡传香健脾化痰、平肝潜阳除眩晕:刘×,男,62岁。患者2年来常觉头晕头痛,心悸气促,自汗乏力,血压160/100mmHg左右,曾服用多种降压药,效果一般。今晨起即感眩晕欲仆,头痛欲裂,头痛...  相似文献   

6.
燕京外科流派脾胃理论贯穿乳腺等各类外科疾病的治疗,其学术思想传承至今,仍广泛指导临床.脾胃理论在乳腺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原因在于许多乳腺疾病的产生与脾虚痰凝有关,通过健运脾胃可治疗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脾胃的盛衰也关系着疾病的预后转归,有助疾病痊愈;加之口服药皆经脾胃才能输布全身发挥药效,只有顾护脾胃才能保障药效有...  相似文献   

7.
指出:内科杂病与脾胃密切相联,应注重后天之本的调理。注重升降、顾全润燥、三因制宜、重视湿邪、用药轻灵、调护有方。注重综合治疗,先以汤药调理,再以丸药巩固。  相似文献   

8.
贾苗先 《陕西中医》2002,23(7):622-623
女子以血为本。月经以血为用 ,而血由脾胃化生。故脾胃功能正常与否 ,与女子月经关系密切。本文就脾胃与月经的生理、病理及治疗作一概括介绍。   1 脾胃理论与月经的生理 脾胃同居中焦 ,脾主运化、升清 ,喜燥而恶湿 ;胃主受纳、降浊 ,喜润而恶燥。二者一阴一阳 ,互为表里、升降相应 ,燥湿互济 ,分工合作 ,化生气血 ,内灌五脏六腑 ,外荣四肢百骸 ,从而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女子经水由血化生 ,而血的生成、统摄和运行 ,又依赖于气的作用。因此 ,在产生月经的机理上 ,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 ,气是…  相似文献   

9.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顾护脾胃在中医治疗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历代医家在临床治疗中均非常重视顾护脾胃。自《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肇始,李东垣创升补脾阳学说,叶天士创柔润胃阴学说,代有发挥。这些学派在中医治疗中均强调脾胃的调理,主张治疗疾病的核心为不论补虚泻实,皆当护脾为先。  相似文献   

10.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甲状腺类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人群越发趋向于多个年龄段,而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认为,其发病与环境、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桥本甲状腺炎病程长,多数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失常,前期多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后期则多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并伴随不同的症状特点。中医认为本病多与情志、饮食、体质因素等相关,文章基于脾胃学说“脾胃为后天之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等观点,探讨脾胃与桥本甲状腺炎疾病发展的关系,总结中医调护脾胃在桥本甲状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脾胃升降理论及其临床运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素问·六微旨大论>谓:"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己,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说明升降出入包含着机体的一切功能活动,其中以脾胃升降功能最为重要.脾与胃以膜相连,位于腹中,一脏一腑,互为表里,为机体气化升降的枢纽.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为胃行其津液,升清降浊,输布水谷之精微,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强脾健则水谷气盛,精足神旺,气机畅和,先天得养,后天得济.  相似文献   

12.
13.
周真 《河南中医》1999,19(4):9-9,19
将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与现代诊断手段相结合,发现中医证型与其客观指标有对应关系,对于临床诊断脾胃病有较大参考价值。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种及所处的阶段不同,其舌象有规律性变化,病理学,生化学,超声显象,胃电图等检查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各种脾胃病证型有相应规律性变化,这些对应的变化规律可作为脾胃病辨证及微观辨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吴晖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3):502-502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脾胃论治是中医临床的重要治疗思路。笔者以脾胃学说为指导,在临证中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如下。1泻火通腑治疗急性哮喘某男,36岁。2009年11月5日诊。自述3d以来,咳嗽哮喘痰鸣,喉中如曵锯,痰液黄稠难咳。烦躁口渴,腹胀,大便3d未解,小便色黄,舌苔黄腻,脉滑数。曾静滴头孢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王驰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1):845-846
脾胃学说与升降理论均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对中医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在学习、研究这两种学说的过程中发现,它们的内容及其形成发展过程有很多重叠和交叉之处,如果把它们汇成两条线,这两条线并不是平行的,而是时有交集甚至紧紧缠绕在一起,是不可截然分开的。简而言之,升降之中见脾胃,脾胃之中寓升降。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中,悉知脾胃病者较多,故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着手,运用升降理论调治脾胃病,多能得心应手。现举几点具体用法,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脾胃失调是肿瘤发生的重要病机,各种治疗措施均应以调补脾胃为前提。根据不同情况,使用健脾益气、滋养胃阴、祛邪助运、消食除积等治法。在治疗时,应注意抗癌解毒,勿伤脾胃,同时注重饮食调摄和心理关怀的作用,临证应综合运用上述各项措施,做到扶正而不助邪,祛邪而不伤正,发挥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最大优势。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水、火、土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认为水、火、土构成一自稳平衡体系,以实现对脾胃功能的精确调控并将脾胃与心、肺、肝、肾的功能活动相联系,是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基础之一。指出水火学说在认识脾胃生理、病理及指导脾胃病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冲脉是奇经八脉之一,被称为"经络之海"、"十二经脉之海"和"五脏六腑之海",是从不同方面强调冲脉在全身中的重要地位,因其着重在通行血脉,故又简称"血海",是全身四海之一。内科的诸多病证与冲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