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力劳动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多出成果,需要注意饮食调养。脑力劳动体力劳动由于劳作性质不同,所以两者在饮食调养方面也有所差别。饮食调养绝非是随心所欲地乱调乱养,而应有其科学性。脑力劳动者需要注意的饮食调养 相似文献
2.
神经衰弱是由于大脑神经活动长期持续性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功能和抑制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一类以精神容易兴奋,脑力容易疲乏,伴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等症状为特点的神经性障碍.超负荷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引起大脑皮质兴奋功能和抑制功能紊乱,造成中枢神经递质失调,而引发神经衰弱.患者常因睡眠障碍、躯体不适而苦恼.常常是存在持久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3.
神经衰弱症的致病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种:用脑过度、房事过频、睡眠不足、烟酒中毒、手淫等等。如果是属于用脑过度、睡眠不足、烟酒中毒等原因形成的神经衰弱,那就是属于脑髓神经衰弱,具体症状有:头重、头痛、焦躁、情绪不稳定、神经过敏、健忘、失眠、多疑多惊。食量减少、便秘、四肢发冷等等。如果是属于房事过频、手淫等原因,就是脊髓性神经衰弱。具体症状有:肌肉疲劳、下肢痉挛、关节酸痛等等。也有一些神经衰弱症的患者属于二者兼而有之类型。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6.
神经衰弱大多是由手精神过度紧张,思虑太过,致使中枢神经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神经活动规律被干扰破坏所引起的一种功能性疾病。一般表现为神经过敏、多梦失眠、心慌心悸、多疑、焦虑和忧郁等。 相似文献
7.
五十年代以后,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一个积极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伤痛,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这个整体的健康观积极地提高了人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从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及卫生服务等方面保护和促进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9.
据报道,我国70%脑力劳动者患有慢性疾病。由于工作时间过长,脑细胞负担增大,容易导致头昏脑胀,精力不足,疲惫不堪,严重者甚至患有心血管病、恶性肿瘤。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本人身体素质欠佳及不正常的生活规律外,膳食营养的不协调,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脑力劳动者的职业特点是他们的大脑皮质经常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他们的饮食营养应首先考虑:加强大脑营养素供给,多进食健脑补脑食物,减少以至消除脑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保持健壮的体格与充沛的精力,脑力劳动者应遵循如下生活方式: 一、每天早晨进半小小时徒手操、快步走和健身跑。二、最好步行或骑车上下班。三、充分利用工间休息做操、散步或登楼梯。四、注意劳逸结合。五、不要暴饮,饮食要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豆类和鱼类。六、保持正常体重。如果超重,应通过控制饮食和参加体育运动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2.
“运动饥饿症”对人体各个系统都有不良的影响,心脏血管系统先受其害。一个人长时间坐着,躯干肌处于静力紧张状态,这些肌群就容易疲劳。由于背肌长时间承受静力负荷,其紧张度减弱,逐渐会形成驼背。坐着的人腹肌常常址放松的,由于腹肌松弛,肚子向前突出,不但影响体态,而且呼吸也不深长。由于上肢肌。下肢肌和躯干肌没有积极地收缩,再加上促使血液在静脉血管中流动的所谓唧筒差,进而导致弯屈的下肢血流不畅。 相似文献
13.
脑力劳动者大多长期伏案工作,很少有机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怎样进行补偿呢?这里介绍一套简单易行的室内健身法,请一试。一、原地慢跑10分钟; 二、双足原地跳10次; 三、单足原地跳跃,左右各10次; 四、头颈部前屈后伸10次,左右绕环10次; 五、体前屈后伸10次; 六、体侧屈,左右各10次; 七、引体向上10次;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9.
脑力劳动者是指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人们,如理论工作者、作家、教师、编辑人员等。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必须经常性地使用脑力去分析、思维和记忆。中医学的传统理念是脑与心的生理病理是并称的,故脑力劳动者又称为劳心者。同时,心肝脾肺肾五脏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如“心藏神”、“主神明”,是说心脑具有分析客观事物,明辨是非,使心神保持正常的功能;“脾主思”,“思虚过多伤脾”,是说思维能力是由脾主宰的,思虑过多,用脑过度则影响脾胃的功能;“肾藏志”,是说人的记忆力是由肾所主宰的,且“肾藏精”,生髓通脑,在生理上与… 相似文献
20.
丁兴凤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1999,(8)
生活中有心理压力时,你是如何处理的?是以疯狂的工作或玩乐来麻痹自己,还是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或是平静迅速地处理好问题然后置之脑后呢?我们大多数人会出现前两种情形,对第三种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冷静地处理心理压力也不是什么难以做到之事。那些能在危机面前不惊不诧、保持冷静的人也并非天生就有这份能耐,他们能学会,我们为什么不能? 识别心理紧张的征兆心理紧张通常表现为身体和行为两方面的变化,具体反应因人而异。通常我们意识不到自己已处于心理紧张状态,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