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毒素休克早期大鼠血浆TF、TFPI的变化。结果:静脉给予内毒素的大鼠MAP呈进行性下降,至120min时降至(58±25)kPa,TF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TFPI无显著改变(P>005)。血浆TNF含量明显增高(P<001),ATⅢ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WBC计数减少(P<001),PL计数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内毒素休克早期休克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易化因素增强,而拮抗因素不变或减弱  相似文献   

2.
选择23例中老年病人为治疗组,20例健康中老年人为对照组,观察近红外线微量照射对微循环、自由基代谢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后微循环改善显著,其总积分和血液流态积分、袢周状态积分明显下降(P<001~005);自由基代谢亦有改善,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上升(P<001),过氧化氢激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有上升趋势,过氧化脂质(Lpo)有降低趋势(P>005),NK活性显著提高(P<001)。结果提示:近红外线微量照射可对上述三方面产生良好影响,故在祛病抗衰方面能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血糖症对大鼠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复制高血糖症动物模型,研究高糖对大鼠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血管功能检测、组织培养及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结果:①高血糖组血管乙酰胆硷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明显降低(P<001);②高血糖组血浆NO-2含量、主动脉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及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长期高血糖症可引起血管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EDRF/NO)系统出现严重障碍,从而降低了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在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HRI)的作用。方法: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分别预先加入NO前体L-精氨酸(L-Arg)、NO供体SIN-1或硝普钠(SNP)、NOS抑制剂L-NNA或NOS诱导剂脂多糖(LPS),经缺氧120min,复氧60min处理后,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亚硝酸盐(NO2)含量及细胞诱导型NO合酶(iNOS)活性等指标的改变。结果:①与常氧组比较,缺氧-复氧HR降低细胞存活率(23%,P<0.01),增加LDH漏出(62倍,P<0.01),iNOS活性(77%,P<0.01),NO2含量(617%,P<0.01)。②HR前预先加入SIN-1、SNP或L-Arg,均引起LDH漏出进一步增高(P<0.01),细胞存活率进一步降低(P<0.01或P<0.05)。③L-NNA2mmol/L,单独应用对细胞损伤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与L-Arg联合应用,则减弱L-Arg的细胞损伤作用。④LPS1μg/mL,增加iNOS活性(26倍,P<0.01)和LDH漏出(56%,P<0.01)。结论:NO加重心肌细胞HRI,是心肌细胞HRI的损伤因子  相似文献   

5.
家兔输注内毒素0.3mg/kg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输注4hr以后PMN吞噬发光和O^-2生成呈持续升高(P<0.05~0.01),同时激活的PMN释放氧自由基损伤肝细胞,引起肝细胞内MDA含量和培养上清LDH活性升高(P>0.05~0.01)。体外内毒素与PMN共孵,PMN吞噬发光和O^-2生成呈先升高后回降的变化,经内毒素在体外激活的PMN也能明显引起肝细胞内MDA含量和上清LDH活性升高(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4℃条件下保存对血液氧化与抗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含量,血浆总氧抗氧化活性(AOA)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血液在4℃保存时,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血浆MDA含量逐渐增加(P<005,P<001),血浆总抗化活性和红细胞SOD活力逐渐降低,(P<005,P<001)。21d后红细胞膜的流动性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全血贮存过程中的氧化损伤,除与自由基在膜上发生过氧化反应作用外,还与抗氧化系统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7.
男性冠心病患者性激素与脂蛋白(a)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男性冠心病患者性激素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及ELISA法测定血清性激素及脂蛋白(a)[Lp(a)]水平,用酶法及透射比浊法测定血胆固醇及载脂蛋白浓度。结果:冠心病组血清睾酮(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雌二醇与睾酮比率、Lp(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雌二醇(E2)、载脂蛋白及血浆总胆固醇(TC)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冠心病组血清T水平与H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Lp(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E2水平与Lp(a)水平无相关性。结论:睾酮下降为主的性激素失衡是男性冠心病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8.
飞龙掌血水提物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观察飞龙掌血水提物(F01)对急性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药物的作用。结果:F01(175或300mg/kg)及维拉帕米在大部分时点上能明显缓解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心电图T波变化(P<005或P<001)。垂体后叶素使对照组100%的动物发生心律失常,而在F01组(100、175或300mg/kg)及维拉帕米组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70%(P>005)、44%(P<005)、20%(P<001)和11%(P<001)。结论:F01对垂体后叶素所致急性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效应与剂量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体外反搏对血液流变性和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4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体外反搏前后血液流变性和血小板聚集性变化。结果表明,反搏后全血比及还原比粘度、血浆粘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0.01)。反搏治疗后,1~5min血小板聚集率、最大聚集率和最大聚集速度较反搏前均明显降低(P<0.05~0.01),而5min解聚率则明显增加(P<0.05)。提示体外反搏治疗不仅影响血液动力学,而且明显降低血液粘度,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健胎液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鼠血浆、胎盘NO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孕鼠血浆和胎盘一氧化氮(NO)水平探讨中药“健胎液”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机理,采用被动吸烟法建立IUGR动物模型,应用镀铜镉还原和内标比色法(Greis法),测定IUGR组、IUGR加健胎液组(用药组)孕鼠血浆及胎盘组织中NO的稳定代射终产物亚硝酸基/硝酸基(NO-2/NO-3)含量,并以正常孕鼠作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用药组相比,IUGR组胎鼠平均出生体重显著降低(P<001),IUGR组血浆及胎盘组织中NO-2/NO-3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001),而用药组和正常组相比,胎鼠平均出生体重、血浆及胎盘组织中NO-2/NO-3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与NO的合成和释放显著降低,因而影响胎盘微循环,限制了母儿宫内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11.
杂种犬16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shock,HS)组(8只),失血性休克(HS)人参花蕾皂甙(ginsengflowerbudsaponin)预治疗(HSG)组(8只)。通过调整血容量使动脉血压维持于5.3~6.7kPa5h,放血后5h处死动物取心肌、肝、肺组织测微量元素铜(Cu)、锌(Zn)铁(Fe)及宏量元素钙(Ca)、镁(Mg)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显示:HSG与HS组比较肺组织Zn含量明显减少(P<0.01),心肌、肺和肝组织Ca含量显著减少(P<0.05),而心肌、肺和肝组织SOD含量明显增多(P<0.001,P<0.001,P<0.01)。作者对这些结果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SO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大鼠皮层、海马、太体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个血管夹闭、松夹复制脑I-R损伤模型。利用脑组织突触膜顾粒对「^3H」-L-谷氨酸摄入量的测定及分光光度法观察SOD对皮层海马纹状体谷氨酸转运体功能、丙二醛(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结果:I-R组谷氨酸转运体的功能及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SO  相似文献   

13.
L-精氨酸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内皮素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释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40只分为:对照组,缺氧组,缺氧+N^ω-硝基-L-精氨酸甲脂(L-NAME)组和缺氧L-Arg组。结果:缺氧组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缺氧组+L-Arg组的mPAP显著低于缺氧组(P〈0.05)及缺氧+L-NAME组(P〈0.01),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脑电图(EEG)改变与有关因素的关系。方法:用EEG阳性诊断标准对237例脑梗死(CI)和147例腔隙梗死(LI)患者的脑波进行分析,结果:CI组在发病4周内EEG阳性率显著高于1月后(P<001),而LI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CI组阳性率(65%)显著高于LI组(218%,P<001)。EEG阳性与病初意识障碍或精神症状有关,然而EEG阳性率与病变部位或瘫痪程度有关仅见于CI组。结论:阳性诊断标准能反映卒中后EEG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杨红梅  陈洁  王黎 《中国微循环》2009,13(5):351-354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时NO、NOS的变化与肠黏膜损伤的关系及灵芝多糖(GLP)的影响。方法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再灌注组(NS组)和质量分数为1%的GLP再灌注组(LS组),分别于放血前、休克40min、再灌注40min和90min时观察细菌移位情况及血浆NO含量;于再灌注90min时,检测肠黏膜NOS活性、NO的含量;同时取回肠末端观察肠黏膜的损伤情况。结果①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续,NS组血液细菌阳性率增加,细菌移位增加,明显高于LS组和S组,再灌注90min时肠黏膜损伤也明显重于LS组和S组;②休克40min时,NS组和LS组血浆NO含量明显高于S组和休克前,NS组再灌注后血浆NO进一步升高,明显高于LS组,肠黏膜NO含量和NOS活性也明显高于S组和LS组。结论GLP可降低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过程中NOS活性、NO含量以及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NGF 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 (NSC)单独和联合移植对穹窿海马伞 (FF)切断后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两种基因修饰的NSC单独和联合移植入FF切断的大鼠侧脑室。移植后 3周取脑行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用Student NewmanKaels方法对内侧隔核 (MS)和斜角带垂直支 (VDB)的ChAT阳性细胞数 (损伤侧与正常侧的百分比 )进行计数分析。 结果 NGF组伤侧MS的ChAT阳性神经元数为 81% ,明显高于损伤组 (34% )、NSC组 (36 % )和GDNF组 (5 0 % ) ,P <0 0 1;NGF GDNF组为 6 8% ,明显高于损伤组和NSC组 (P <0 0 1) ,亦高于GDNF组 (P <0 0 5 ) ;GDNF组与损伤组和NSC组相比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NGF组和NGF GD NF组伤侧VDB的ChAT阳性神经元数分别为 80 %和 72 % ,明显高于损伤组 (5 6 % )和NSC组 (5 2 % ) ,P <0 0 1,亦高于GDNF组 (5 9% ) ,P <0 0 5 ;GDNF组与损害组和NS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结论 NGF GDNF基因修饰NSC单独和联合移植均能不同程度地保护损伤的ChAT阳性神经元 ,NGF组和NGF GDNF组作用较大 ,GDNF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7.
高原低氧对大鼠下丘脑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NOS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原低氧大鼠下丘脑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方法:应用氨基酸测定和NADPH-d组化法,检测高原低氧模型大鼠下丘脑Glu、Asp含量和NADPH-d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高原低氧大鼠下丘脑Glu、Asp含量明显增多,室旁核、视上核可见密集深染的NADPH-d阳性神经元;用NMDA受体拮抗剂氯氨酮(Ketamine)和AP-V对高原低氧大鼠进行预处理后置于低压氧舱,观察到大鼠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NADPH-d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少于相应时间的高原低氧组(P<0.01)。结论:NMDA受体可能参与了高原低氧引起的下丘脑N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和方法:采用间隔24h两次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ET)的方法,复制家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模型,探讨肺损伤的机理。结果:ET组血浆、肺组织匀浆及支气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亚硝酸/硝酸根离子(NO2-/NO3-)水平显著增高(P<001),血浆补体C5a活性明显增高(P<001),BALF内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肺系数、肺水含量及通透指数升高。IL-8、NO2-/NO3-水平以及血清和BALF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高度相关。结论:IL-8、一氧化氮(NO)参与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而IL-8是造成肺损伤的重要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检测,旨在探讨AECA、VEGF、IL-17在RA患者发病、病情进展中的相关性及其内在联系。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86例RA、45例骨关节炎(OA)、30例健康对照AECA的阳性率和VEGF、IL-17水平,VEGF、IL-17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A患者AECA阳性率为8.1%,高于OA患者的阳性率2.2%(t=2.133,P〈0.05)和健康对照的阳性率0(t=2.562,P〈0.05);RA活动期AECA阳性率为16.7%,高于RA缓解期的阳性率3.6%(f=2.105,P〈0.05);RA患者血浆IL-17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OA组(t=2.02、t=2.106,P〈0.05)和健康对照组(t=2.413、t=2.469,P〈n05);RA患者活动期血浆IL—17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RA缓解组(t=2.315、t=2.232,P〈0.05)及健康对照组(仁2.985、t=2.753,P〈0.01);RA缓解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1.475、t=1.326,P〉0.05);RA患者AECA滴度、血浆IL-17、VEGF水平与ESR、hs—CRP、RF的指标呈正相关。结论AECA、VEGF、IL-17三者与RA的发病、病情活动存在-定的关系,IL-17、VEGF水平变化及AECA的滴度可作为临床观察RA病情活动、判断疗效及预后等方面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