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心肌缺血预适应中cAMP含量变化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心肌缺血预适应时 ,腺苷酸环化酶 (AC)及cAMP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SD大鼠 ,随机分成预适应组 (IP组 ) ,缺血 /再灌注组 (I/R组 )及假手术组 (CON组 ) ,手术套管法造成左冠脉主干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后取心脏用TTC法测梗塞面积 ,取血清测心肌酶改变 ,测AC活性变化 ,放免测cAMP水平。结果 :IP组较I/R组心梗面积明显缩小 (p <0 0 0 1) ,心肌酶CK、CK—MB、LDH明显降低 (p <0 0 0 1)。IP组较I/R组AC活性增高 (p<0 0 5 ) ,cAMP含量增加 (p<0 0 0 1)。结论 :心肌缺血预适应保护心脏 ,缩小梗塞面积 ,减少心肌酶漏出 ,cAMP可能在预适应保护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药理性预适应的心脏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肌药理性预适应是根据心肌缺血预适应机理,通过模拟心肌缺血预适应方法,研究用药物激发或模拟机体内源性保护物质呈现的保护心脏作用。根据作用机理的不同,预适应药物可分为受体依赖性和非受体依赖性二种类型。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激动剂如腺苷(A1,A3受体)、缓激肽(B2受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去氧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α1受体)、吗啡(阿片受体)等以及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蛋白激酶C(PKC)激活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一磷酸类脂A等都具有药物预适应样保护心脏作用。药理性预适应是正在研究的保护心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与缺血预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血预适应的心脏保护与促进内源性活性物质释放有关 ,一氧化氮参与缺血预适应的早期与延迟保护作用的调节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cGMP PKC的途径开放ATP敏感的钾通道所介导。  相似文献   

4.
缺血预适应是一种内源性的保护机制 ,其延迟相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保护作用已在不同种属动物和临床病人中得到证实 ,其信号转导途径涉及触发物质、中介物质和效应物质 ,并已扩展到药理性预适应。  相似文献   

5.
跨膜信号转导在缺血性预适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可能的跨膜转导机制缺血性预适应的保护作用机制涉及到诸多内源性物质(如腺耷、儿茶酚胺、缓激肽、NO、前列环素等)、受体(a受体、A;受体等)、离子通道(Ca’”、K”)以及某些蛋白或激酶,已于前文详述。经进一步地研究,认为其可能的信号跨膜转导的机制如下(参阅附图)。(一)首先的环节是所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促进腺苦的分泌,腺着激活心肌细胞膜上一型腺畜受体(A)使抑制性G蛋白(G;)活化,继而抑制腺普法纠‘化酶(AC),细胞内cAMP水平下降,这就使Ca’”通道的钙内流减少;也可使依赖ATP的K”通道(KATP)…  相似文献   

6.
缺血预适应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阿片受体参与了其心肌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在各种动物实验模型及人类心脏缺血预适应模型上,阿片受体的作用、亚型及受体后的信息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IP心脏保护作用及机理的深入研究使药理性预适应成为可能。ACEI预适应即是通过调节内源性触发物产生的药理性预适应,具有IP 样心脏保护作用。其机理是ACEI抑制ACE,减少BK 降解,是BK介导的激活B2 受体产生的对缺血的适应性反应。与PKC,PG 及HSP有关。  相似文献   

8.
心肌的预适应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程  修瑞娟 《中国微循环》2002,6(5):265-268
1概述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cReperfusionInjury)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 ,它是指缺血的组织再灌注后 ,不仅功能没有恢复 ,反而使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 ,常见于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动脉搭桥手术、心肺复苏、断肢再植和器官移植等过程中[1]。而预适应 (PreconditioningPC)是指反复的短期缺血应激使机体组织对随后更长时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明显保护作用的一种适应性机制[2]。对心脏而言 ,这种作用是天生的、可诱导的。它主要体现在减少缺血心肌细胞的损伤和致…  相似文献   

9.
活性氧在缺氧预适应中的作用(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本文作者等所建立的小鼠缺氧预适应动物模型中 ,活性氧可能参与了缺氧预适应的形成 ,所以本研究测定了在缺氧预适应过程中活性氧的状态并将之与未经缺氧预适应的对照组小鼠进行比较。结果证明 ,缺氧 1次组小鼠脑内活性氧阳性细胞的百分数增加 ;然而 ,随着缺氧次数的增加 ,活性氧阳性细胞的百分数又降低。缺氧 4次组小鼠脑内活性氧阳性细胞百分数比缺氧 1次组显著降低 (P<0 .0 5 )。实验结果提示 :活性氧的适应性参与了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缺血预适应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对8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心肌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IP、P两组,对比分析. 结果 IP组心肌梗死范围、心肌酶峰值、心律失常、住院死亡率均低于P组,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却高于P组. 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作用可限制梗死面积扩大,维护梗死后的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潘生丁对缺血预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武汉430030)马礼坤,余枢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ioning)是指实质性心肌缺血前经一次或多次短暂的缺血-再灌而产生的一种自身的心肌缺血保护效应。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和脂联素受体1(Ad-R1)在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和缺血预适应(IPC)保护作用中的变化。方法:分别用链脲佐菌素和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制备1型糖尿病(TIDM)和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并分别分为4周和8周2个病程组,采用Langendorff法建立离体心脏灌流模型,每组进一步分为正常对照(Con)组、IR组和IPC组3个亚组,检测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CK)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心肌组织APN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Ad-R1蛋白表达,测定心肌梗死面积,透射电镜观察心室乳头肌超微结构,并比较上述指标在各组中的差异。结果:与对应的IR组相比,4周时IPC组LDH和CK活性显著降低(P0.01),心肌梗死区域面积明显减少,而8周时DM组的各项检测指标无明显改变。血清APN含量在糖尿病大鼠减低,尤以T2DM降低为甚(P0.05),正常大鼠心肌组织APN含量和Ad-R1表达水平在Con、IR和IPC组之间无差异;T1DM模型大鼠心肌组织APN含量在各亚组间无变化,4周和8周心肌组织Ad-R1表达量IR组较Con组明显增加(P0.01),IPC组较对应IR组Ad-R1表达量降低(P0.01);T2DM模型大鼠心肌组织APN含量4周和8周的IR组较Con组明显减少(P0.05),IPC组较对应IR组,4周组的APN显著升高,8周组无显著差异,心肌Ad-R1表达量4周和8周的IR组较Con组明显增加(P0.05),4周的IPC组较对应IR组Ad-R1表达量降低(P0.05),8周的IPC组较对应IR组Ad-R1表达量无改变。结论:T1DM和T2DM模型大鼠4周组存在IPC保护作用,8周组IPC保护作用基本消失;心肌组织APN和Ad-R1可能参与了T2DM大鼠的IPC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PKC转位在心肌预适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在心肌预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中,蛋白激酶C(PKC)的活化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而PKC的转位与其活化密切相关。PKC因分子内的交互作用而发生构象改变,并从胞浆转位到细胞膜和细胞骨架,与RACK选择性结合后作用于底物,使后者磷酸化,诱导心肌保护;PKC亦可转位到胞核内或者启动细胞核内的信号转导,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PKC的转位与其亚型、缺血时间、年龄和刺激物等有关,而且大量研究表明不同亚型中以PKCε的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活性氧在心肌细胞低氧预适应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SD乳鼠心肌细胞的低氧预适应模型;检测不同阶段超氧阴离子和H2O2含量以及T-SOD、Cu,Zn-SOD和Mn-SOD活性变化,分析活性氧在低氧预适应不同窗口期的作用。结果 (1)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均能明显提高心肌细胞在第一窗口期低氧1h后的存活率(P〈0.05);(2)超氧阴离子可明显升高心肌细胞第二窗口期低氧1h后的存活率(P〈0.05),而过氧化氢作用不明显;(3)低氧预适应可使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含量明显升高,同时伴有第一窗口期Cu、Zn-SOD活性及第二窗口期Mn-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 说明低氧预适应可提高大鼠心肌细胞在不同窗口期对长时间缺氧的耐受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活性氧及SOD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ATP敏感的K~+通道及其在缺氧预适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ATP通道是Noma于1983年在心肌细胞上发现的[1]。随后在胰岛β细胞、骨骼肌细胞、血管与非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神经细胞等多种细胞也都陆续发现KATP通道的存在,并对其中的胰岛β细胞和下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的KATP通道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2,3]。KATP通道的发现将细胞的生物能态与细胞的膜电位联结了起来,在许多细胞的代谢与电活动之间提供重要联系,为了解各种细胞反应的内在机理提供了新的渠道[13]。KATP通道是一种对K+具有高度选择性的离子通道,对Na+/K+通透性比值仅为0.01,在1…  相似文献   

16.
刘剑刚  张蕾  史君鹤  张大武  史大卓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3):4-7,11,88,90,93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IPC)、缺血后适应(IPOC)对大鼠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Toll样受体(TLR)及下游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通过SPSS软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前降支下置线不结扎,n=15);I/R组(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min,再灌注60min,n=15);IPC组(冠状动脉前降支3次3min/5min的缺血/再灌注循环,然后结扎30min后,再持续灌注60min,n=15);IPOC组(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min,3次10s的缺血/再灌注循环,再持续灌注60min,n=15)。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cTNT)水平;氯化硝基四氮唑兰(NBT)染色测定大鼠左室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组织TLR-2、4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I/R组比较,IPC组、IPOC组大鼠血清CK-MB和cTNT水平显著降低(P<0.01),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心肌组织TLR-2、4表达和炎症因子IL-6、IL-1β、MCP-1、TNF-α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与IPC组比较,IPOC组减小I/R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CK-MB及心肌组织IL-6等作用和IPC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POC与IPC同样具有减轻心肌I/R损伤程度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等作用,抑制TLR-2、4的表达可能是其保护I/R心肌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舒安杰 《医学信息》2006,19(8):1437-1438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45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梗死前有无心肌缺血或心绞痛分为A、B两组。结果 A组心肌梗死范围、心肌酶峰值、心律失常、左心衰竭夏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有保护作用,能限制梗死面积扩大,维护梗死后心脏功能,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自噬是真核生物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降解细胞内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以及细胞器,使细胞能够在应激状态下处于能量稳态和物质循环稳态。低氧/缺血预适应(H/IPC)是一种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其本质是低代谢/低能耗,使机体在低氧/缺血环境下维持相对稳定。本文就自噬在H/IPC神经保护中的关键分子及通路进行综述,为研究低氧/缺血神经保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SMAC和XIAP的表达变化为着眼点,探讨心肌缺血延迟预适应抗心缺血再灌注(MI/R)后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延迟缺血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经典大鼠冠脉结扎,缺血1h,再灌1h。延迟缺血预处理组采用缺血5 min,再灌5 min,反复循环3次,24 h后缺血1 h,再灌1 h。流式细胞仪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检测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分析胞质SMAC及XIAP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率、caspase-3的活性及SMAC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XIAP的表达明显下降(P <0.01)。延迟缺血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caspase-3的活性及SMAC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下降(P<0.01),XIAP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升高(P <0.01)。结论 心肌缺血延迟预适应可以减少MI/R造成的细胞凋亡,机制与其阻碍SMAC自线粒体释放,从而保护XIAP对caspase家族的抑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高原低氧易导致急性高原反应,高原习服是机体为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发生的一系列代偿适应性变化。寻找加快高原习服的有效措施,提高机体高原习服能力,是预防和减轻急性高原反应的最好策略。低氧预适应是指机体经一次或多次短暂、非致死性低氧刺激后,机体获得的对后续更长时间或更严重低氧性损伤的耐受性。低氧预适应作为一种通过内源性保护机制来提高机体缺氧耐力的有效方法,是促进高原习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