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脑卒中对脑组织损伤程度与脑缺血耐受有直接关系,因而提高脑缺血耐受性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脑缺血耐受和针灸对脑缺血保护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认为针灸有可能通过提高脑缺血耐受性而起到防治脑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脑缺血耐受机制的研究有助于重新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诊治,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内源性神经保护治疗策略提供现实可能,也为新的脑保护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即早基因、兴奋性氨基酸、腺苷、Bcl-2表达、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等参与了脑缺血耐受机制。  相似文献   

3.
川芎嗪及其联合用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因此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大多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川芎嗪及其联合用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影响神经细胞凋亡及炎性因子表达、减轻钙超载、增加热休克蛋白的表达等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三七总皂苷、三七三醇皂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因此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成为社会和医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大多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随着三七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活血化瘀药及其有效成分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危重病 ,占脑卒中总数的75 %— 85 % [1] 。由于缺血引起的脑损伤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 ,因此 ,防治脑缺血成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关键之一。中医认为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主要与风、火、痰、瘀、虚等因素有关 ,尤其与瘀关系最为密切 ,故“活血化瘀”是主要治则。本文将近年来有关活血化瘀药及其有效成分对缺血性脑损伤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1改善脑循环1.1增加脑血流量 脑血流灌注不足或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所致脑血流量减少可引起脑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改变。王世军等采用多普勒微循环动态分…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及其联合用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因此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大多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川芎嗪及其联合用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影响神经细胞凋亡及炎性因子表达、减轻钙超载、增加热休克蛋白的表达等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如何积极有效地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是目前脑缺血的研究重点.传统观点认为脑内神经元是终末分化细胞,一旦受损即无法修复,因而认为脑缺血的神经功能缺失是永久性的.国内外用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NSC)移植至缺血区治疗脑梗死的研究显示,外源性NSC移植成活率较低,且NSC分化具有不可控性,缺血灶神经损伤功能修复不理想.因此积极开展内源性NSC的康复干预规律研究,对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枢神经功能重建和再生的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讨论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对 94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2 8例 ,脑梗塞 6 6例 )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详细总结分析。结果由于重视糖尿病、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护理同时 ,注重了对其它多种并发病如周围神经病、冠心病、肾病、皮肤感染、足坏疽等的护理。本组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总有效率达 92 9% ;脑梗塞治疗总有效率达 89 4 %。结论全面、多方位、严紧的护理计划和严密实施有利于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对94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28例,脑梗塞66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详细总结分析.结果由于重视糖尿病、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护理同时,注重了对其它多种并发病如周围神经病、冠心病、肾病、皮肤感染、足坏疽等的护理.本组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总有效率达92.9%;脑梗塞治疗总有效率达89.4%.结论全面、多方位、严紧的护理计划和严密实施有利于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但是脑卒中后的神经保护治疗仍然疗效不佳。 星型胶质细胞是大脑中数量最多的神经胶质细胞并且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机制参与脑缺血性损伤中的 病理过程。对星型胶质细胞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可为制定有效的神经保护治疗策 略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通督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BFGF、血清VEGF、NIHSS评分、MESSS评分及ADL评分的影响,初步探讨针灸通督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FGF、VEGF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针灸通督组(A组)、常规针刺组(B组)及药物对照组(C组)3组,每组40例,疗程14d。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FGF、血清VEGF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治疗前后NIHSS评分、MESSS评分及AD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3种疗法均不同程度地提高BFGF、VEGF的表达,改善NIHSS评分、MESSS评分及ADL评分;针灸通督组对各项指标的影响优于常规针刺组和药物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通督法可明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BFGF、血清VEGF的表达并改善NIHSS评分、MESSS评分及ADL评分,提示针灸通督法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更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脑缺血耐受机制及脑缺血预处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致残率、病死率较高。在我国疾病死因调查中,一直居于首位,其中缺血性中风占75%-90%,因此开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机制及预防治疗等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被认为是缺血性卒中的高危因素,也可以诱导缺血耐受而保护大脑免受或少受脑缺血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3D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探索大脑中动脉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3.0 T磁共振上行常规MRI扫描、增强前3D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 turbo spin echo sequence,3D-SPACE)和增强后3D-SPACE扫描。根据扩散加权成像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是否存在高信号将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对增强前、后的血管狭窄率、偏心指数、重构指数和强化程度分别进行定量测量,分析斑块成像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结果获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6例。缺血性脑卒中组的血管偏心指数、重构指数及强化程度均显著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偏心指数:0.701±0.099与0.559±0.208(P=0.001);重构指数:0.922±0.194与0.761±0.182(P=0.003);强化程度:131±44与94±38(P=0.002)]。血管狭窄率在缺血性脑卒中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D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检测出的大脑中动脉斑块特征可有效预测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在大鼠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实验研究中,行为学评价是判定脑缺血严重程度、神经功能及学习记忆功能缺损的重要指标。本文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行为学评价方法及各自特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现代医学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范畴,它包括缺血性的脑血栓形成、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占脑血管病发病率的80%左右,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较高。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自理能力,笔者在临床上采用综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9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脑缺血炎症反应的新靶点—PPAR-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可加重神经损伤,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可抑制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被视为缺血性卒中治疗新的药理作用靶点;针灸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合成、下调炎症介质及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炎症细胞的功能等多种途径干预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因此,筛选有效激发PPAR-γ活化的针灸方法,从PPAR-γ活化途径研究针灸治疗脑缺血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将是一个大有希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实质上是指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脑缺血两大类。其中以缺血性脑卒中更多见(约占80%),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年龄较早,中年即可起病。由于脑血管闭塞、缺血,导致脑梗死,细胞肿胀、坏死、软化,脑功能受损,由此造成瘫痪、失语。若不及时救治,容易致残,大块坏死肿胀病灶也可致死。  相似文献   

18.
脑缺血性损伤与一氧化氮及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余茜  许川山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518-3519
众多事实已表明,脑缺血后大量的神经毒性因子出现诱导细胞凋亡已成为缺血性神经元细胞受损的重要机制。本拟就脑缺血性损伤与一氧化氮(NO)及细胞凋亡间的关系作一概述和探讨,旨在深入理解脑缺血神经元损伤机制并对研究新的神经保护剂防治脑缺血性损伤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炎症反应是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与严重和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内炎症因子表达显著增加[1]。炎症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现状社会学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提高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在全国219家医疗机构,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连续入组急性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住院患者25 018例,对患者发病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药物依从性进行随访。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及2013年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公报数据中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化率、非文盲率作为研究指标。分析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药物的药物依从性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16 489名AIS和TIA患者完成12个月的随访。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总体依从性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为47.0%、44.5%和34.9%。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总体依从性与区县的GDP、人均GDP与无显著差异;而与城镇化率呈正相关(P 0.001);与非文盲率呈负相关(P 0.05)。结论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急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