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管癌预后较差,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有关.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人类肿瘤淋巴管生成的逐渐关注,关于食管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研究逐渐成为食管癌相关研究的热点.现综述近年来食管癌淋巴管生成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陶文虎  于在诚 《癌症进展》2006,4(2):157-162
食管癌预后差,易早期出现淋巴结转移。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有关。肿瘤进展过程与淋巴管生成有关。近年来,关于食管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研究逐渐成为食管癌相关研究的热点。现将食管癌淋巴管生成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分期的重要内容和预后指标。淋巴管生成不仅参与了正常胚胎淋巴管发育、组织修复,而且在肿瘤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状况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种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如LYVE1、Prox1、Podoplanin的发现和淋巴管生成模型的建立,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的表达和分子调控,以及其受体VEGFR3在促进肿瘤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地位。抗肿瘤淋巴管生成已经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靶点,并证实阻断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可以抑制肿瘤淋巴结  相似文献   

4.
肿瘤淋巴管增生与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随着淋巴管生成因子及许多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的发现,肿瘤新生淋巴管调控与淋巴道转移机制研究得以深入开展.临床病理学标本及动物实验模型研究也显示,肿瘤源性VEGF-C和VEGF-D可诱导肿瘤内淋巴管生成,进而促进淋巴结转移.现综述肿瘤淋巴管增生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张晋  周斌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8):1604-1606
目的:探讨微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早期食管鳞癌病理标本,以Podoplanin单克隆抗体标记淋巴管、CD34标记微血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早期食管鳞癌瘤周微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对比瘤周微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确定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癌周存在微淋巴管及微血管生成,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有转移组和淋巴结无转移组瘤周淋巴管密度及微血管密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瘤周淋巴管密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食管鳞癌瘤周淋巴管密度检测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肿瘤淋巴管增生与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随着淋巴管生成因子及许多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的发现,肿瘤新生淋巴管调控与淋巴道转移机制研究得以深入开展.临床病理学标本及动物实验模型研究也显示,肿瘤源性VEGF-C和VEGF-D可诱导肿瘤内淋巴管生成,进而促进淋巴结转移.现综述肿瘤淋巴管增生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淋巴管生成是实体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步骤,但与肿瘤血管生成相比,目前对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较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肿瘤的动物模型以及人类肿瘤组织和肿瘤周边组织中,均发现了新生淋巴管。目前研究已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肿瘤的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抗肿瘤淋巴转移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靶点,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淋巴管对实体瘤的转移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表明,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和VEGF-D)可通过激活其位于淋巴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VEGFR-3)促进肿瘤内淋巴管生成,进而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同时,阻断VEGFR-3信号通道可抑制肿瘤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因此,抗肿瘤淋巴管生成有望成为肿瘤转移抑制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大多数肿瘤的重要愈后因素,抗淋巴管转移的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但迄今为止人们对淋巴转移机制了解甚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促淋巴管生成因子,已证实VEGF-C及其受体VEGFR-3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在通过诱导肿瘤淋巴管的生成进而促进区域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因此,VEGF-C/ VEGFR-3信号通路可能在肿瘤的抗淋巴管生成治疗中提供一个新靶区.且在恶性肿瘤中,VEGF-C可能通过结合VEGFR-2和VEGFR-3共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对近年来关于VEGF-C与肿瘤淋巴管、血管转移的关系及抗淋巴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淋巴管转移是胃肠道肿瘤最基本的转移途径,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淋巴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发现和对淋巴管生成的分子机制深入研究发现,淋巴管对胃肠道肿瘤淋巴管转移极其重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信号转导通路与淋巴管生成的发生、发展及肿瘤细胞向区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中VEGF家族的新成员VEGF-C和 VEGF-D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淋巴管转移是胃肠道肿瘤最基本的转移途径,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淋巴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发现和对淋巴管生成的分子机制深入研究发现,淋巴管对胃肠道肿瘤淋巴管转移极其重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信号转导通路与淋巴管生成的发生、发展及肿瘤细胞向区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中VEGF家族的新成员VEGF—C和VEGF—D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的淋巴道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淋巴管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在多种肿瘤组织内部也存在微淋巴管,只是处于萎缩状态,肿瘤内淋巴管生成显著影响未发生肿瘤转移患者的存活率。肿瘤内淋巴管的存在与否有赖于特异淋巴管内皮标志物,近年来发现并被认可的主要有VEGFR-3、Podoplanin、Prox-1、LYVE-1等。研究证实VEGF-C及VEGF-D通过活化VEGFR-3对肿瘤淋巴管生成进行调控。VEGF-C的表达可促进瘤周淋巴管增生,促进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多数人认为可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指标;VEGF-D不但可诱导肿瘤内的淋巴管生成,而且可导致肿瘤细胞向附近淋巴道播散,其表达水平与淋巴转移及低生存率相关。针对VEGFR-3信号转导系统的抗淋巴管生成治疗,有望成为抗淋巴转移的一个有效途径,而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控制肿瘤生长、转移以及治疗肿瘤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是胃癌转移和术后复发的最主要转移方式之一,严重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促进淋巴管的增生,其在胃癌组织中高度表达,研究显示VEGF与胃癌淋巴管的生成有关,阻止淋巴管的生成对肿瘤转移有重要的意义,抑制VEGF及肿瘤淋巴管形成将影响肿瘤组织的增生和扩散,利用VEGF抗体及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肿瘤转移.本文就VEGF与胃癌的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以及降低胃癌复发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VEGF-C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EGF-C特异的促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血管生成标志物,在肿瘤血管生成、淋巴管生成及肿瘤转移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抑制其表达或阻断其效应从而抗肿瘤转移是目前国外研究热点。现就VEGF-C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作一综述。VEGF-C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特异的促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近几年发现部分恶性肿瘤组织也表达VEGF-C,而且表达VEGF-C的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1,2]。近年来对淋巴管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淋巴管生成的研究已获得了一些新认识,关键应归结于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和VEGFR-3以及淋巴管特异…  相似文献   

15.
李爽  朱旭红 《肿瘤防治研究》2012,39(11):1388-1391
0 引言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管和淋巴管转移是癌细胞形成远处转移的主要途径.过去认为血管发生(angiogenesis)在肿瘤生长和演进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现在有观点认为淋巴管生成(Lymphangiogenesis)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在实体瘤中,淋巴系统可能先于血液系统成为肿瘤转移的最初途径[1].肿瘤细胞转移至局部淋巴结可被视为肿瘤转移的早期信号,常用来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或作为确定治疗方案的依据.近年来随着淋巴管生成的分子信号转导途径和淋巴管特异内皮标志物的发现促进了肿瘤淋巴管生成领域的发展,肿瘤诱发淋巴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和以淋巴管生成作为抗肿瘤转移为新靶点的研究正成为当前研究的新热点[2].随着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学说的兴起,在此研究领域提出新的挑战,本研究从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对两者的联系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VEGFR-3染色标记89例原发性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淋巴管生成,但以肿瘤间质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为主,癌巢中未见明显的成形淋巴管。肿瘤淋巴管密度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临床分期越晚,肿瘤淋巴管密度越高(P〈0.05);腋淋巴结转移组的肿瘤淋巴管密度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P〈0.05)。结论:乳腺癌淋巴管密度与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淋巴管生成主要发生在肿瘤间质组织中。  相似文献   

17.
罗玉妍  何正飞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1):1337-1340
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与肿瘤淋巴管生成密切相关。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分泌某些淋巴管生长因子,在肿瘤周围或内部形成新生淋巴管,肿瘤细胞侵入管腔并通过淋巴液顺次流入各站淋巴结,逐渐形成淋巴结转移病灶。正常细胞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按正常的程序进行着增殖、分化、凋亡以及相关因子的分泌和表达,而肿瘤发生、发展则不断打破这一平衡,逐渐形成一个适于自己生长的组织外环境,即肿瘤微环境。而肿瘤微环境中的众多促淋巴管生成因子、炎性条件、组织缺氧、酸性微环境以及间质高压形成等病理生理特性能促进肿瘤淋巴管生成,进而促进肿瘤淋巴结转移病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肿瘤新生淋巴管与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来肿瘤淋巴管新生机制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大量研究发现 VEGF - C/ VEGFR -3及 SDF -1/ CXCR4信号途径在肿瘤淋巴管新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肿瘤淋巴管新生的机制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VEGF - C/ VEGFR -3及 SDF -1/ CX-CR4信号途径在肿瘤淋巴管新生中的作用及抗肿瘤淋巴管新生的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淋巴管生成因子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淋巴管系统是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我们对淋巴管系统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知之甚少。目前,淋巴管生成因子和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的相继发现大大促进了淋巴系统这一领域的研究。大量动物实验以及临床病理研究结果显示,淋巴管生成因子与肿瘤中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这使得淋巴管生成因子成为肿瘤淋巴道转移机制和抗肿瘤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20.
李修明  于满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2):1412-1414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淋巴管生成可能是肾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家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 tor-C,VEGF-C)与其特异性的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结合可促进淋巴管生成,并促进肿瘤淋巴结转移。肿瘤的淋巴管新生是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并有可能成为治疗肿瘤淋巴结转移的靶点。近年来对于肾癌淋巴管的研究正在展开,本文对肾癌淋巴管新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此项研究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