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62例胃癌临床病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1062例有完整资料的胃癌手术病例,按临床病理特征分类统计,使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1062例胃癌手术病例分析得到,(1)各年龄段总平均,男:女比例率为2.2:1,年龄≤35岁组,男性胃癌发病率低于女性,年龄≥35岁组,男性胃癌发病率高于女性。(2)胃癌的好发部位为胃小弯近窦部,其次是贲门部,(3)BorrmannⅡ、Ⅲ最多,两者之和占总病例的81.1%。(4)胃癌以中分化和低分化多见,分别为30.4%和53.9%。(5)胃癌体积,本组以小于3cm,3-5cm和5-7cm分为3组,分别占2.1%,45.7%,19.8%。(6)本组病例中,365例浸及肌层占34.3%;491例浸透浆膜,占46.2%,(7)组织学类型,管状腺癌(包括高、中、低分化腺癌)798例,占75.1%,其次为未分化癌,印戒细癌和粘液腺癌,结论:掌握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特别是胃癌的浸润深度和胃癌体积大小,为合理地治疗胃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与幽门螺杆菌L型(Hp—L)感染的关系。方法:取186例胃癌患者胃窦和胃体黏膜组织常规切片后经革兰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镜检Hp—L型细菌。结果:Hp—L型检出率为56.45%(105/186),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出率分别为60.22%(112/186)和58.60%(109/186),差异无显著性(x^2=0.1,P〉0.05),男女患者阳性率依次为69.16%(74/107)和39.24%(31/7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x^2=16.55,P〈0.01)。30岁以下、30岁~、40岁~、50岁~患者Hp—L型阳性率分别为33.33%(4/12)、41.38%(12/29)、52.73%(29/55)、66.67%(60/90),差异有显著性(x^2=9.39,P〈0.05)。Hp—L型阳性率在肠型胃癌患者中为75.42%(89/118),明显高于弥漫型患者为23.53%(x^2=47.26,P〈0.01);胃窦部胃癌患者(64.71%)高于贲门部患者(41.79%)。结论:GC患者Hp—L型感染率较高,且男性高于女性。Hp—L型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且主要作用于胃窦部。是引起肠型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的年龄、性别、部位、大体形态、组织学类型等分布特征。方法:对我院近20年通过纤维胃镜诊断的胃癌804例进行分析。结果:胃癌多见于中老年,男女之比2.85:1,胃窦部最多见(32%),分型以溃疡型最多(47.5%),组织学类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48.6%),随年龄增长,胃癌发病率、男女之比、贲门癌发生率和分化型腺癌比例逐渐升高,而胃窦癌发生率和恶性程度高的癌比例逐渐降低,早期胃癌占3%。结论:胃癌以中老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胃窦部,形成以溃疡型最多,组织学类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早期胃癌检出率低。  相似文献   

4.
陈安平 《华夏医学》2002,15(1):28-29
目的:探讨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方法。方法:对12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26例胃癌中,早期胃癌5例(3.97%),进展期胃癌121例(96.03%),40岁以下4例(3.2%),50-60岁81例(64.3%),男性高于女性,癌灶痊于贲门部16例(12.7%),胃体部29例(23.0%),胃窦部81例(64.3%),多数患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结论:对40岁以上有症状者应常规行胃镜检查,以可疑病灶及有癌前病变者应常规行病理活检,并定期复查胃镜。  相似文献   

5.
对长治地区1037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并将其分为两组进行比较。85年前组159例,85年后组878例。结果表明:(1)该地区胃癌以贲门部最多(58.2%),近年来贲门癌发生率有增多的趋势,在60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中贲门癌占65.2%,其中男性占83.2%;(2)胃窦部癌在青年患者(≤35岁)中所占比例最高(55.2%);(3)男女之比在4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升高;(4)本组资料中早期胃癌检出率较低(3.1%)。  相似文献   

6.
杨兴平 《中外医疗》2012,31(2):94-94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特点及预后,重视青年人胃癌的诊治。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经胃镜(或手术)及病理确诊的青年人胃癌(≤35岁)84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4例青年人胃癌中,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男女之此约1:1.8;临床表现以上腹痛最多见(80.95%),病变多见于霄赛部(52.38%)l进展期胃癌占92.86%,形态以Ⅲ型为多(48.81%)I组织病理学类型以分化程度差者多见(7O.23%)。结论青年霄癌发病女性多于男性,临床晚期病例多,早期诊断率低,病理纽挟学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重视对青年人胃癌的诊治,对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45例青年人胃癌临床内镜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对本地区青年人胃癌的认识,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诊疗水平。方法:对1997年—2002年在我院经内镜及病理检查证实的45例青年人胃癌进行临床内镜病理分析讨论。结果:45例青年人胃癌占同期胃癌的7.8%,男性21例,女性24例,男女之比为1:1.14,随年龄增长,胃癌的检出率增高,临床表现以上腹部胀痛、呕血黑便为主,发生部位多见于胃体胃角部(42.2%)及幽门胃窦部(40%),眼观93.3%为进展期胃癌,其中Ⅲ、Ⅳ型各占44.4%、28.6%。镜检未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及印戒细胞癌各占15.6%、40%、20%。结论: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应高度警惕,尽早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9年12月-2009年12月经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并经病理或开腹手术确诊的青年人(≤35岁)胃癌36例及老年人(≥65岁)胃癌173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青年人胃癌内镜分期已多是进展期,BorrmannⅢ、BorrmannⅣ占多数。胃癌组织学病理以低分化腺癌和未分化癌多见。结论青年人胃癌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临床症状隐匿、误诊率高,病理分化程度差,预后相对不良。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尽早实施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9.
青年胃癌患者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40岁)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分析2000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的780例胃癌患者的资料,比较青年胃癌患者与老年(≥70岁)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780例胃癌患者中,青年患者76例,占917%。老年患者90例,占11.5%。与老年胃癌患者比较,青年胃癌患者无报警症状比例升高(23.7%vs11.1%,P=O031);早期胃癌比例升高(26.3%vs8,9%,P=0.003)。青年胃癌患者和老年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无明显区别(36.1%vs29.1%,P=0.560)。进一步分析表明,早期胃癌患者中,青年组预后要优于老年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43个月和63.3个月(P=0.023);进展期胃癌患者中,青年组不如老年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9月和41.3个月(P=0.042)。结论与老年胃癌比较,青年胃癌具有“报警症状”少、早期胃癌比例高的特点;青年胃癌预后并不差于老年胃癌,年轻是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胃癌1517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内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2003—2007年就诊于山西省人民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1517例胃癌患者,比较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胃癌患者的分布状况及临床病理学差异。结果5年来胃癌总检出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胃癌的发病率男女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1—70岁年龄组为高峰发病年龄段;性别对胃癌发生有一定影响,在40岁之前,男女胃癌发病率相差不大,男女性别构成比为1.18:1,而在40岁以后,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构成比为3.93:1;随着年龄的增长低分化癌所占据的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中分化差、恶性程度高的低分化胃癌占了绝大多数(72.9%),5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中,中高分化的癌比例逐渐增高,但总体来说低分化的癌仍是胃癌的主要组织类型;胃癌发病部位以贲门胃底癌为主(44.96%),胃窦癌次之(25.97%)。结论胃癌发病呈逐渐下降趋势;不同性别、年龄段胃癌患者具有不同的发病状况和组织学类型;贲门胃底是今后胃镜检查的重要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的青年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978年1月至1996年12月手术切除的92例40岁以下原发性青年肺癌的性别,年龄,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71例,女21例,男女之比为3.38:1。组织学类型中鳞癌34例(37%),腺癌30例(33%),小细胞癌26例(28%),大细胞癌2例(2%)。TNM分期Ⅰ期30例,Ⅱ期30例,Ⅲ期32例。肺叶切除54例(59%),全肺切除36例(39%),肺楔形切除2例(2%)。本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46%(42/92),同期手术切除的40岁以上肺癌组的5年生存率为34%(288/838),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68%,30%,38%,0%,其中鳞癌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腺癌(P<0.01)和小细胞癌(P<0.05),腺癌与小细胞癌之间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5年生存率Ⅰ期为63%,Ⅱ期为53%,Ⅲ期为22%,Ⅰ期与Ⅱ期之间无显著差异,Ⅰ期与Ⅲ期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Ⅱ期与Ⅲ期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青年肺癌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组织学类型中鳞癌比例最高,但与腺癌,小细胞癌相比较无显著差异性。青年肺癌的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同期手术切除的40岁以上肺癌组。鳞癌预后良好,临床Ⅲ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136例青年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临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1998年至2008年间136例40岁以下(含40岁)青年胃癌患者(其中男性90例,女性46例),按肿瘤部位、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生长方式及转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121例获得随访结果,结果显示影响青年人胃癌生存率的因素:年龄(RR=0.965)、性别(RR=0.904)、脉管癌栓(RR=0.978)、嗜酸性粒细胞(RR=0.952)、肿瘤浸润深度(RR=0.967)、肿瘤最大径(RR=0.979)、淋巴结转移(RR=0.982)、远处转移(RR=0.974)、临床分期(RR=0.911)等均P〈0.05,其余因素未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影响青年胃癌人胃癌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脉管癌栓、嗜酸性粒细胞、肿瘤浸润深度、肿瘤最大径和淋巴结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海地区青年人和老年人胃癌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青海地区青年与老年人胃癌的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1998-2000年胃镜活检及手术后病理诊断34例青年人和105例老年人胃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组与老年组胃癌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0.01)。前者以女性居多,后者则以男性居多。部位:青年以胃窦部居多,老年组以贲门部为主。组织类型:青年组以低分化腺癌为主,老年组则以中高分化腺为主(P<0.01)。结论: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决定其恶性程度;老年人胃癌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故不应轻易放弃手术;青年人胃癌的恶性程度相对较高,转移早,故对其应早期明确诊断,扩大手术范围和采用综合治疗手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66例青年人胃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青年人胃癌占同期胃癌病例的6%,其发病无性别差异。临床上早期症状无特异性,以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呕吐、上腹包块、贫血等表现为主。病变多位于胃窦部,以溃疡型多见,组织学类型以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及印戒细胞癌为主,易发生淋巴近转移,确诊时绝大多数属中晚期胃癌(Ⅲ、Ⅳ期占85.7%).根据上述特征.提议对有症状的患者在及早进行胃镜及病理学检查,力争早期确诊并施行手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与老年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旨在提高青年胃癌的早期诊断,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经电子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青年组胃癌(≤35岁)60例及老年组(≥60岁)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青年胃癌以女性多发,常见症状以上腹部不规律性疼痛、呕血,黑便为主,发病部位以胃窦部、胃体部多见较多,以低分化腺癌为主.老年胃癌:男性多发,多出现吞咽困难,好发部位为贲门部胃底为主,以高中分化腺癌为主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胃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预后差,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早期诊断及治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由于消化道内镜的广泛应用,青年胃癌检出率逐渐增高。我院1998—2005年共行胃镜检查8560例,胃镜下活检病理证实胃癌201例(2.4%),其中35岁以下青年型胃癌13例,占同期胃癌总数的6.5%。本文就35岁以下青年型胃癌临床特征与胃镜检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和性别胃癌的发生及临床病理规律。方法:对我院1998年至2002年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41例胃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病理分析。结果胃癌无特异临床症状,发病高峰在51~70岁.女性发病高峰早于男性;虽然随着年龄增大,中、高分化腺癌逐渐增多.但低分化腺癌为胃癌的主要病理类型,且手术时62%患者已有淋巴结转移。结论:胃癌的发生、发展与年龄、性别有关,进展期、低分化腺癌为胃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应大力开展胃癌普查.发现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18.
胃镜诊断食管癌17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食管癌的检出率、发生部位、镜下及组织学类型,对纤维胃镜和病理证实的食管癌171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男130例,女41例,平均年龄57.69岁;总检出率3.61%,随年龄增加检出率增高(P〈0.001),男性高于女性(P〈0.01),少数民族高于汉族(P〈0.01);发生部位中段〉下段〉上段;内镜下类型髓质型为主(55.62%);组织学类型鳞癌80.12%,腺癌19.30%,分化型癌74.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胃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胃癌组织中uPAR折表达,观察其与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59例中uPAR阳性28例;在乳头状、管状腺癌和粘液腺癌中uPAR阳性率较高,而在低分化癌和印戒细胞癌中阳性率较低(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uPAR阳性率为60.5%(23/3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23.8%(5/21)(P<0.01);uPAR在早期胃癌阳性率为12.5%(1/8),侵及肌层组阳性率为38%(6/16),侵犯全层组阳性率为60%(21/35),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uPAR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也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年结直肠癌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青年及中老年组结直肠癌患者从性别、家族史、首发症状、发病到确诊时间、肿瘤部位、Dukes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异同点。结果52例青年结直肠癌中女性65.38%、具有肠癌家族史25.00%、首发症状为大便带血及腹痛67.31%、发病到确诊时间(4.57±1.45)月、误诊23.08%、病变位于直肠42.31%、病理结果恶性度高55.77%、DukesC/D期69.23%高于308例中老年结直肠癌的42.53%、10.06%、39.61%、(2.50±1.22)月、8.77%、23.05%、37.01%、41.88%;3年存活率53.85%低于中老年组的73.70%(P〈0.05)。结论青年性结直肠癌以女性多见,具有肠癌家族史、恶性度高、误诊率高、预后差等特点,应提高青年结直肠癌的警惕性,常规进行直肠指检,及时做电子结肠镜检查,主张对青年结直肠癌的根治范围相对扩张,术后放疗和化疗是必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