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测定了68例正常人和59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血管因子Ⅷ相关抗原(ⅧA:Ag)浓度,并将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抗凝治疗组。结果显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浆ⅧA:Ag浓度极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经常规治疗后血浆ⅧA:Ag浓度明显下降(P<0.05),抗凝治疗后血浆ⅧA:Ag浓度下降更为显著(P<0.0l),而且抗凝治疗后血浆ⅧA:Ag浓度下降程度极显著大于常规治疗(P<0.00l)。表明血浆ⅧA:Ag浓度是反映慢性肺心病患者病情变化和高凝状态有重要价值的临床指标,抗凝治疗可使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浆ⅧA:Ag浓度下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64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17种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肺心病和肺性脑病氨基酸总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肺性脑病血浆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BCAA/AAA)比值明显下降,与正常人和肺心病(不合肺性脑病)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1)·提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存在有明显的氨基酸代谢障碍;肺性脑病的BCAA/AAA比值下降与肝性脑病时表现相似,支持两者的发病机制有相似之处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放免技术时18例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4例肺心病稳定期患者以及3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同步测定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含量,并与健康人做对比,其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ET含量(X±S)113.59±20.63ng/L明显高于肺心病稳定期组76.99±12.10、单纯慢性支气管炎组57.77±15.80以及正常对照组56.31±8.29,P<0.01。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ANP含量(X±S)120±32.92ng/I,明显高于肺心病稳定期组79.34±34.5、单纯慢性支气管炎组66.79±19.34以及正常对照组70.45±22.75.P<0。01.肺心病随病情加重血浆ET、ANP同时增高。提示ET在肺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致病意义。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由于心功能失代偿使ANP分泌呈代偿增加,产生利钠利尿作用,以维持心脏功能。因此测定血浆ET、ANP含量有助于对肺心病病情、分期、预后的判断。ET与ANP作用相反,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ET可刺激心脏ANP释放,ANP的释放可对抗ET升高引起过度肺血管收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常人群、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的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为BNP评价慢性肺心病心功能状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住院的慢性肺心病患者56例,并按照心血管病诊断标准分为肺心病代偿期组(26例)和肺心病失代偿期组(30例),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BNP水平。结果肺心病代偿期组和肺心病失代偿期组的血浆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血浆BNP水平是评价慢性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不仅与肺动脉压力、右心室舒张功能等密切相关,而且能间接提示患者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川芎嗪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及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探讨川芎嗪治疗慢性肺心病的机制,将34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7例)及川芎嗪治疗组(17例),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后血浆ET-1含量及CEC计数。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血浆ET-1含量及CEC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治疗后两组血浆ET-1含量及CEC计数均较各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但以川芎嗪治疗组降低最显著,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提示川芎嗪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血浆ET-1含量的作用,此可能是川芎嗪治疗肺心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流流变学及D-二聚体等纤溶指标的变化。方法 对42例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与20例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及纤溶活性分别进行测定。结果 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在肺心病加重期明显升高,纤溶酶活性明显下降,血液粘度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结论 血浆纤溶活性降低与肺心病处于高凝状态有关,容易导致肺小动脉血栓形成,慢性肺心病患者临床上可应用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7.
测定35例心肺功能失代偿期、21例代偿期肺心病患者血浆血管加压素(AVP)、血清钠和尿钠浓度,发现失代偿期血滑钠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肺心病患者存在低钠血症,以失代偿期多见,低钠血症以稀释性低钠血症为主,各期肺心病患者、正常对照组之间AVP水平无差异(P>0.05);低钠血症患者AVP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果表明,肺心病患者低钠血症的形成与AVP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常人群、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的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为BNP评价慢性肺心病心功能状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住院的慢性肺心病患者56例,并按照心血管病诊断标准分为肺心病代偿期组(26例)和肺心病失代偿期组(30例),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BNP水平。结果肺心病代偿期组和肺心病失代偿期组的血浆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血浆BNP水平是评价慢性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不仅与肺动脉压力、右心室舒张功能等密切相关,而且能间接提示患者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抗凝治疗肺心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观察并分析低分子肝素抗凝干预的疗效。方法将54倒肺心病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7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浆凝血酶片段1 2(F1 2)、纤堆蛋白原(Fg)、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和D-二聚体(DD)。结果肺心病患者VWF、F1 2、Fg、GMP-140、DD血浆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肺心病治疗组经LMWH治疗后上述各凝血分子标记物及PaCO2明显降低。而PaO2显著增高。常规组虽血气指标略有改善。但凝血分子标记物未见改善。结论尽早检测肺心病血栓前状态,及时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干预,有望从根本上改善肺心病惠性加重期患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测量肺动脉直径诊断尘肺肺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25例尘肺肺心病和73例尘肺无肺心病患者及60例正常人进行CT扫描,测量主肺动脉(MPA)、右肺动脉(RPA)和左肺动脉(LPA)直径。结果肺心病患者的MPA、RPA和LPA直径显著大于尘肺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尘肺组MPA、RPA直径均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P<0.05)。以MPA>30mm为肺心病诊断标准,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00%、93.98%和81.65%。结论CT测量肺动脉直径可作为早期诊断肺心病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陈云秀  马建敏 《职业与健康》2003,19(12):172-173
血浆置换是通过血浆分离器分离出肝功能衰竭病人含有大量毒性物质的血浆并弃去 ,同时补充正常人冰冻新鲜血浆及其他液体的一种治疗方法[1]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氨、内毒素浓度均高于正常人 ,血浆置换可降低血氨、内毒素的浓度[2 ] ,据我们观察可以提高慢性重型肝炎的存活率。我院人工肝治疗中心行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2 9例 ,现将结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 1~ 12月 ,我科收治的 3 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 ,按 2 0 0 0年 (西安 )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诊断[3 ] 。将 3 8例患…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肾上腺皮质功能及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变化的关系,对56例COPD患者进行了血浆皮质醇(F)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测定。并依年龄组(37~59岁,60~75岁)及男女性别不同进行了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同年龄组32例单纯COPD患者F显著降低(P<0.05),ACTH增高(P>0.05),24例合并肺心病患者F显著增高(P<0.05),ACTH降低(P>0.05),合并肺心病组与单纯COPD组相比较F显著增高(P<0.05),血浆ACTH60~75岁年龄组显著降低(P<0.05),而37~59岁年龄组降低不明显(P>0.05)。男性COPD组与正常组相比较F显著降低(P<0.05),ACTH增高(P>0.05),合并肺心病组较正常组及COPD组均为F显著性增高(P<0.05),ACTH显著性降低(P<0.05)。但女性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变化(P>0.05)。提示肺心病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并不低下。ACTH降低可能与F对ACTH的负反馈作用有关。女性COPD患者此变化不明显。在COPD向肺心病发展过程中特别是男性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激素起着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对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5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37例,给予常规治疗加美托洛尔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美托洛尔能有效的提高对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们观察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心病稳定期患者静脉滴注参脉注射液(简称参脉)前后肺动脉压力(PAP)及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旨在评价参脉对COPD患者PAP的影响。36例病人中,男31例,女5例,年龄52~74岁。均符合1980年全国制定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A组20例,B组16例。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常规治疗同时使用参脉40ml,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2小时滴完。B组仅接受常规治疗。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测量肺动脉血流频谱、加速度时间和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加强社区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和管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开展时间为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研究中纳入的192例患者均选自于该阶段在本社区接受治疗的慢性肺心病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96例)和观察组(96例)两组,分别给予常规社区治疗和综合性社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观察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8%、6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做好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社区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心功能,颇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用血小板自动平衡聚集仪建立血小板活化因子(PM)的生物活性检测法,检测了31例各期矽肺患者(排除了肝硬化、肺心病)和22例正常人血浆PAF含量,结果表明矽肺患者PAF含量(3.3745±0.661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人群(1.6976±0.534ng/ml),P<0.01,提示PM在矽肺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110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而将其分为糖皮质激素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患者55例,对比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式,糖皮质激素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效果明显,治疗效果显著,两组患者指标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效果明显,改善动脉血气及肺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庞育林 《中国卫生产业》2014,(13):94+96-94,96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之间共收治到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6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连续7d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照组连续3d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后转为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和血气分析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及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气分析改善,3d后检测结果对比无差异,但7d时检查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临床效果显著,且连续应用7d的效果更佳,应作为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价值。[方法]86例COPD患者分为单纯COPD组和COPD合并肺心病组,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NT-ProBNP。[结果]COPD合并肺心病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且NT-ProBNP水平在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与肺动脉收缩压、主肺动脉宽度、右心室前壁厚度和右心室舒张末内径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能较好地反映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0.
李信忠 《现代养生》2014,(16):242-242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选择中医辩证方案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09月-2012年09月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150例,由随机数表法完成所有肺心病患者的随机分组,分别设为D1组(中医辩证方案治疗组75例)与D2组(常规治疗组75例),对比两组患者于临床治疗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结果:在肺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D1组肺心病患者高于D2患者极为明显(P<0.05);在治疗后临床出现不良反应方面,D1组肺心病患者低于D2组患者极为明显(P<0.05)。结论:针对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选择中医辩证方法给予临床治疗,中医学特有的优势获得了充分的发挥,有效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以及生存质量获得了极其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