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关于声门上癌的最佳治疗方法问题至今还有争议。为了评价保守性喉手术的有效性,作者复习了1966~1983年施行的79例声门上部分喉切除术病例。79例中,男55,女24,年龄10~79岁,除1例纤维肉瘤外,均为鳞状细胞癌。声门上鳞癌好发于会厌,其次为杓会厌襞和声门上其他部位,以早期喉癌(T_1、T_2)居多,Ⅲ期或Ⅳ期者仅24例。78例声门上鳞癌中,高分化癌5例,中度分化癌53例,低分化癌13例,分化情况不详者7例。声门上部分喉  相似文献   

2.
边缘性癌(延至杓会厌皱襞者)与声门上癌的性质不同,多数为T_3及T_4病变。在有选择的基础上,部分喉咽切除术及颈廓清术,可获得62%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喉癌(综述)     
一、喉癌的分类Ogura等对1972年UICC TNM分类方法(见表Ⅰ)的某些论点提出不同意见。氏认为会厌舌面的疾患不应归之为声门上区,因其预后更差,应将这一解剖区域命名为上-喉咽部。对杓会厌皱襞肿瘤扩展到梨状窝5mm以上者,UICC将其归之为声门上T_(4),但因其生物特性恶劣,氏主张命名为下-喉咽部病变。  相似文献   

4.
早期声门上癌(T_1,T_2)系指位于会厌或会厌与杓会厌皱襞喉面、无声带固定及未累及舌根的喉癌。属临床Ⅰ期或Ⅱ期取决于是否有颈部转移。除最早期病变外,一般都可能有颈转移。就早期鳞癌而言,尚无一致治疗方法,可单用手术或放疗,亦有采用二者综合治疗。近年,扩大和改良的声门上切除术已部分取代了喉切除术,使大部分病人既保存了发音功能又保障了安全。但颈部病变处理还存在争论。本文分析美国明尼苏达州Mayo医院83年10月以前10年中单用于手术治疗的早期声门上癌94例:T_129例,T_265例。女17例,男77例。平均年龄59岁,平均随访7.4年。70例(74%)行保存发  相似文献   

5.
喉部分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部分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我院自1990年6月~2000年6月的65例T3及T4喉癌患者,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复合重建喉功能,包括重建声门关闭功能;重建会厌覆盖功能;保留或重建梨状窝;保护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保持宽大的喉咽部;切断环咽肌。结果65例中61例获得随访,术后均能发音,术后2~4周拔除鼻饲管,无误吸及呛咳。喉声门型癌和喉声门上型癌术后拔管率分别为45.8%(11/24)和87.8%(36/41),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20/24)、68.3%(28/41)和78.3%(18/23)、54.1%(20/37)。结论在彻底切除病变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保全喉功能,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全喉切除术后能学会食管发音者只是少数,多数人将遗留严重的功能障碍。保守手术只切去喉的一部份,以保存其功能避免气管造口,基本术式即:(1)声门上部份喉切除(用于声门上肿瘤),(2)垂直半喉切除(用于声门肿瘤)。前者切除声门水平以上的全部喉组织,包括假声带、杓会厌皱襞、会厌前间隙、舌骨和甲状软骨上部。后者切除一侧声带,包括杓状软骨、假声带和邻近的甲状软骨。作者认为喉癌的治疗应以根除病变为首要目标,由于治愈的最好机会在于首次手术,因此范围大的肿瘤仍应作全喉切除,保守手术只限于病变较限局者。选择术式前,须  相似文献   

7.
伴随喉癌治愈率的提高,对呼吸、发音、声门闭合等喉功能的保存就成为现代喉癌治疗上的努力方向。作者报告6例局限于会厌的喉癌,均采用Ogura氏法进行喉声门上水平切除术,手术方法如下:先行气管切开术,经气管切口全麻,甲状软骨上缘水平皮肤横切口,切断两侧舌骨甲状肌及胸骨舌骨肌,暴露甲状软骨,再沿甲状软骨上缘切开软骨膜,向下剥离,切除甲状软骨上1/3,保留舌骨,切开舌骨甲状膜进入喉咽部,将会厌向前上牵引,使对侧技裂向外翻转,此时病变部位、披裂、声带及假声带等均能看清,切开喉咽外侧壁,横切喉室,声门上予以切除,软骨膜与舌根部缝合,关闭喉咽部,缝合皮下及皮肤。  相似文献   

8.
作者就1973年1月1日至1988年12月31日的239例喉癌和下咽癌的颈淋巴结转移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这些病人分别施行了单纯喉切除或喉切除加颈廓清或喉咽切除术加颈廓清术。其临床分期:T_120人,T_257人,T_3114人,T_446人,2人不能分期。在239例病人中205例首选外科手术治疗,34例在放疗失败后施行挽救性手术。原发肿瘤位于声门上区、声门区、会厌区及梨状窝。其中95人首次治疗中存在或以后发展成淋巴结转移,只有2例在颌下三角区淋巴结内发现有肿瘤转移,这个数字证实,喉部及下咽部肿瘤很少转移到颌下三角  相似文献   

9.
会厌癌是最常见声门上型喉癌之一,约占喉部恶性肿瘤的25%,近年来略有增长,且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会厌癌可局限于会厌或侵及杓会厌襞者、咽会厌皱襞,向下可侵及室带等。大多采用开放的声门上喉部分切除术治疗或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切除等外科手术方法,需行气管切开。本文报道支撑喉镜下超声刀手术切除治疗会厌癌(Epiglottis carcinoma)1例,行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但未行气切。总结超声刀的手术技巧及优点,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报告1960—1965年治疗较小声门上癌(T_1,T_2)72例的经验总结。发生部位(表1) 舌骨下会厌为最常发病部位(56例),有时侵及1侧或两侧喉室带。14例发于喉上部,特别是杓会厌皱襞及三皱襞的连接处。仅2例系从喉室越出。发生率(表2) T_1及T_2癌占所有声门上癌的37%,T_1占10%,T_2占27%。舌骨下会厌及喉室带T_1及T_2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声门上癌T_1期放射治疗效果不亚于手术,T_2及T_3期仍应首选手术疗法。目前声门上喉切除术适应症放宽,已包括癌侵及一侧杓状软骨、梨状窝内侧壁、会厌谷及局限性累及舌根的声门上癌。本文着重探讨声门上癌术后复发情况、手术补救效果以及如何减少误吸。作者在1969~1982年14年间行声门上喉切除治疗声门上癌41例。年龄39~73岁,平均63岁。女16例,男25例。按ATC标准分期,根据分期决定切除范围,同时参酌全身状况。75%病例手术同时行颈廓清。颈廓清术适应症:触及有颈淋巴结;T_3、T_4肿瘤;鳞癌细胞分化差或CAT扫描证实有颈转移者。近10年来为防止术后出现误吸将残喉悬吊于舌根  相似文献   

12.
声门上癌     
因喉部的胚胎发育及其淋巴网的分布,声门上癌虽在发展的晚期,常局限于喉前庭及会厌前间隙。肿瘤可向上侵及喉咽部、会厌谷、舌根部及梨状窝,但很少向下侵至声门处(1%),所以治疗这种病变,以声门上喉切除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分析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79年至1990年168例声门上型喉癌行部分喉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了喉外侵犯对声门上型喉癌水平部分喉切除术的影响,发现舌根受侵切除部分舌根使水平部分喉切除术的拔管率由92.10%降为58.82%,梨状窝受侵者切除部分梨状窝使3/4部分喉切除术的拔管率由67.39%降为33.33%(P<0.05)。梨状窝内壁受侵组的生存率低于舌根受侵组(P<0.01)。因此,将声门上型喉癌梨状窝内壁受侵定为T_4病变更合适。结论:声门上型喉癌侵及舌根及梨状窝内壁时部分喉切除术后的拔管率降低,梨状窝内壁受侵时生存率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近来用声门上喉切除术治疗声门上喉癌的治愈率不亚于全喉切除术,但常合并慢性误吸。Staple用X线电影照相证实误吸率达50%,由于误吸致慢性肺炎达33%,并有4%致死。为减少误吸,文献中有手术切开环咽肌及颈部食管肌肉,术中尽量保留喉上神经等方法,但效果均不确实。作者注意到,部分病例肿瘤并未累及整个会厌,且由于会厌的解剖特点肿瘤在粘膜下横向扩展范围不大,5mm的安全界线足矣。这样,某些声门上癌可保存1/3以上会厌用来形成新会厌便可防止误吸。作者在3年内做声门上喉切除会厌重建术14例,术中尽量保留大部分舌骨和缝侧大部分喉软骨,直视下切除肿瘤,对可疑边缘可做冰冻切  相似文献   

15.
作者最初描述声门上喉次全切除是指会厌、假声带、杓会厌襞整块切除,包括会厌前间隙、舌骨及其上的带状肌、舌骨连同病变一并切除,保留外侧甲状软骨膜。这样大块切除癌瘤,术后疤痕粘连,将引起某些功能障碍、误吸和瘘管的发生。根据作者和Kirchner的经验,声门上癌很少累及舌骨和舌骨诸肌,因此作者在声门上喉次全切除时用舌骨肌瓣重建术,目的在于:(1)加强咽部切口的闭合,降低术后瘘管的发生率。(2)改善术后的吞咽功能。病例选择:除癌肿通过会厌前间隙累及其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文献分析,比较环舌骨会厌吻合术与喉次全切除会厌喉成形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为喉癌治疗方式选择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联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所有文献,纳入有关环舌骨会厌吻合术与喉次全切除会厌喉成形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临床对照试验,应用RevMan 5.1统计软件分析评价两种术式的5年生存率、病变复发率、术后气管套管拔除时间及鼻饲管拔除时间.结果 最终纳入2个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质量为B级.Meta分析显示,与环舌骨会厌吻合术相比较,喉次全切除会厌喉成形术后鼻饲管拔除时间较短,但其余指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从目前的有限证据看,早期声门型喉癌的常用手术疗法并无明显的疗效优势差别.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调查1865例行全喉切除的喉癌病例.发现120例喉癌有喉前淋巴结,其中24例发生喉前淋巴结转移。非转移性喉前淋巴结最大直径从0.2cm大小到1cm左右不等,转移性喉前淋巴结从0.2cm到最大直径1.9cm。喉前淋巴结转移率为1.3%.其中声门上癌、声门癌、声门下癌和跨声门癌的喉前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39%、0.73%、5.02%和2.55%。喉前淋巴结转移与细胞分化无关,与喉癌原发部位及肿瘤分期有关,声门下癌或侵犯声门下区的喉癌较声门上癌和声门癌易发生喉前淋巴结转移,跨声门侵犯的喉癌较声门上癌易发生喉前淋巴结转移;T3、T4期喉癌,较T1、T2期喉癌易发生喉前淋巴结转移;有喉前淋巴结转移的喉癌.易发生颈侧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8.
会厌在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会厌在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 992年 1 2月~1 996年 1月 32例不同分期的声门型、声门上型喉癌行喉部分切除术 ,将残存会厌下移保留喉功能。结果  2 1例声门型喉癌术后 1 9例拔除气管套管恢复喉的全部功能 ;1 1例声门上型喉癌 5例恢复喉全部功能 ,并于术后 1 4~ 1 8d恢复吞咽功能 ,无 1例出现误吸引起严重并发症。 3年生存率 87 5 %(2 8/ 32 ) ,5年生存率 5 8 3%(7/ 1 2 )。结论 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术中会厌取材方便 ,无需重新进行皮肤切口 ;其喉面有完整粘膜 ,创面愈合时间短 ;喉结构重建扩大了喉的左右径 ,提高了术后拔管率同时防止误咽发生 ,对提高喉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少部分喉切除术后误吸,我们对手术方式及修复方法进行了改进。现将1987~1996年有3年以上随访患者共20例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例中男19例,女1例;年龄39~69岁。按1987年UICC分型分期,声门上型11例,其中T11例,T25例,T35例;声门型9例,其中T22例,T37例。20例病理诊断均为鳞状上皮细胞癌。1.2 方法各型喉癌在常规部分喉切除术基础上作如下改进。1.2.1 会厌局部切除,残留会厌成形(1例):适用于肿瘤局限于一侧会厌喉面或根部,但不超过会厌的1/3,室带未受累者。手术方法:术中切开舌骨上肌群,将舌骨及其附着之舌骨下肌群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supracricoid partial laryngectomy,SCPL)术后喉功能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采用SCPL治疗喉鳞状细胞癌患者38例,其中声门上型17例,声门型21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8例,剂量累计为60~65 Gy。对切除(或)保留会厌、保留一侧(或)双侧杓状软骨患者术后呼吸、发音、吞咽功能分别进行评估。所得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至今,无失访;3年生存率81.6%,5年生存率73.7%。其中声门上型喉癌3年生存率76.5%,5年生存率64.7%;声门型喉癌3年生存率85.7%,5年生存率81.0%。所有患者均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为100%。切除会厌和一侧杓状软骨患者的误咽评分、平均气管套管拔除时间、平均鼻饲胃管拔除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呼吸、发音评估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CPL对喉癌治疗和喉功能保留有积极意义,临床分析表明会厌和一侧杓状软骨切除对于患者远期喉功能恢复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