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素问·阴阳别论》云 :“二阳之病发心脾 ,有不得隐曲 ,女子不月 ,其传为风消 ,其传为息贲者 ,死不治。”此条文作为经典 ,对后世探讨闭经的病因病机及治疗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由于对该文的理解和解释不一 ,使人们在运用上受到影响 ,现本人不揣浅陋 ,对该条文作粗浅小议。1 从“发心脾”的异议谈起  对本节经文 ,诸家对“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同理解 ,如张景岳 :“二阳 ,阳明也 ,为胃与大肠二经……盖胃与心 ,母子也 ,人之情欲本以伤心 ,母病则害及其子。胃与脾 ,表里也 ,人之劳倦本以伤脾 ,脏伤则连于腑。”马元台曰 :“女子有不得隐…  相似文献   

3.
段金娜  岳仁宋  喻国 《光明中医》2012,27(3):451-451
“风消”是指在消渴病中以多食消瘦,体重减轻,精神疲乏为表现的一系列症状.笔者试从“二阳结”揭示了风消的本质乃是:胃强脾弱.并例举了典型病例以兹佐证,本文以加味白虎汤为基本方药,进一步阐述在临床上治疗风消的效果,对风消的早期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热毒”论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热毒"在糖尿病病因病机的作用和地位。方法研习古今中医相关著作和论述。结论"热毒"是糖尿病基本致病因素和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亦称"消瘅"、"消中"等名.早在<灵枢·本藏篇>就有"脾脆则善病消瘅"之说.张锡纯指出:"消渴一证,古有上中下之分,谓皆起于中焦及于上下."目前消渴病病机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除阴虚燥热外又有新说创立,其中"脾虚致消"学说尤为引人瞩目[1].现就近年来关于"脾虚致消"病机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在外力作用下引发的颈椎间盘内外动力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引发的综合征,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者称为颈椎病。对于颈椎病的研究尚无统一的病因病机及分型论治的标准,有以病因辨证分型者,有以病机辨证分型者,有以脏腑分型者,有以颈椎病解剖结构分型及临床表现分析者等等,这些分型缺乏规范化的标准,不利于临床疗效的判断及对颈椎病的中医分型。为掌握目前对颈椎病中医证型的研究,现从颈椎病的病因病机与辨证分型作一浅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炎症的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型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导致糖代谢紊乱,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近年来提出的炎症学说认为糖尿病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这里所指的炎症状态是非特异性的、慢性的、持续的、低度的炎症状态。持续的炎症状态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具有重大影响,为中医研究糖尿病的理论与实践带来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diabetesmelitus,DM)是一组临床常见的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其基本病机一般被认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大法为清热润燥、养阴生津。经过大量临床实践,现代医家对糖尿病病机从阴阳气血论、痰湿热毒论、分期病机论等角度提出了新观点。本文将对近年来现代医家对糖尿病中医病机的认识作一综述,为糖尿病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更为清晰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邹时祯 《环球中医药》2009,2(3):201-202
传统的中医学里并没有单独的糖尿病病名,中医的五脏六腑中没有胰脏,中医也没有血糖的概念,现代医学才把具有高血糖这一共同病理特征的疾病命名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属中医"消渴""消瘅""三消"范畴,古今多从阴虚燥热论治,效果并不理想,目前流行形势更加严峻。笔者认为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是正虚与邪实相互作用的结果,气虚和阴虚是始动因素,为本;湿浊、燥热、痰饮、瘀血是诱发因素,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初起阶段,以邪实为主,正虚为次;中期阶段,则正虚渐甚,邪实持续存在,虚实并重;在后期阶段,则见正气衰败,邪气充斥,形成标本俱急之侯。2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补虚泻实。初期邪实为主,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使邪去而正不伤;中期正虚邪实并重,则扶正祛邪并用;后期正衰邪盛,不耐攻伐,则以扶正固脱为重,待正气渐复,再议祛邪。临证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不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所囿,将2型糖尿病分7型施治,提纲挈领,执简驭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颜帅  曾莉  李文林  周卫 《中医杂志》2014,(19):1641-1644
腹腔粘连(PA)是腹部术后腹膜与腹腔内脏器以及肠管之间的异常膜状或索带状粘连,病因复杂,并发症多。以中医络脉学说为研究基础,结合PA发病机制,提出中医结病机学说,认为气、血、水瘀结是PA形成的病机关键,从中医及现代医学发病机制角度阐释其理论基础,完善PA辨证论治体系,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吴峥嵘 《新中医》2008,40(3):100-101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笔者根据临床总结,试从中医学角度对糖尿病的病机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医辨证与病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众多中医传统辩证方法的内核与要点均是相通一致的。辩证的对象--辛是由其病机所决定的。提示和把握证候反映出的病变本质的内在联系-病机,是所有辩证方法的内核及要点。各种辩证方法蕴含并运用着病机分析法,病机分析可以从其基点(构成)要素的某一点开始,或从辨病因、或辨病位、或辨病性入手,进而辨析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之间的 综合各种传统辨证方法优势的基础上,可以提炼形成更为实用、灵活、综合性强的病机分析法。  相似文献   

14.
"阳虚致消"学说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意义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两方面总结了"阳虚致消"学说的研究进展.认为"阳虚致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步,并分别从脾阳虚、肾阳虚导致消渴的机理,及温阳法治疗消渴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分析肥胖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形成机制,首次提出脾肾阳气不足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病机实质,重新诠释了阳虚致消的含义.并提出今后应对"阳虚致消"理论进行动物实验的系统检验,以揭示阳虚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及特点,阐明温阳医消的作用机理,找出疗效确切的中药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便秘为糖尿病常见的消化系统并发症,属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一种。西医常用促胃肠动力药对症治疗。但长期使用促胃肠动力药易产生依赖性,会加速损伤胃肠功能。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越来越被临床医生及广大患者所青睐。临床常用《伤寒论》中的经方麻子仁丸治疗糖尿病性便秘。今从“二阳结谓之消”理论出发,结合糖尿病性便秘的病因病机,并对麻子仁丸理、法、方、药进行深入剖析,探讨本方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理论机制。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黄景贤广西中医学院(南宁530001)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其中尤以乙型病毒性肝炎造成的后果最严重。发现乙型病毒性肝炎只有几十年的时间,所以,中医没有与之相应的病名,更谈不上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随着临...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中医始发病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从糖调节受损发展到2型糖尿病的病机变化特点,从而分析2型糖尿病的始发病机,明确病性与病位。方法:采集糖调节受损及初发2型糖尿病人群的四诊信息,研究二者中医症状、舌脉表现及证候分布特点,采用统计学方法将二者进行比较。结果:糖调节受损既可有单纯虚证,也可有单纯实证,虚实夹杂证最多。初发2型糖尿病均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初发2型糖尿病阳虚证、心虚证明显多于糖调节受损(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发病以五脏虚损为基础,阳虚证及心虚证的加重起到了至关重的作用。由糖调节受损发展到2型糖尿病是一个由阴证多、阳证少发展到阴证,由虚证、实证发展到虚证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运用中医理论阐释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根据《黄帝内经》,历代医家论述及现代学者相关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类似于《伤寒论》之厥阴病,升降逆乱、寒热虚实错杂,病位以脾为中心,与肝木、肺金关系密切;病机为脾土失运、脾精过耗、五脏精气虚浮,营气郁于营血分不能化生卫阳、反成湿浊下流,形成阴火证.脾土失运之病因包括肺金压抑、肝气横逆、中土湿蕴及肾气不足.  相似文献   

19.
强调中医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是中医学发展创新的主要标志。通过回顾分析传统中医辨证方法和目前有关证候标准化研究概况,提出"证"不是病的源头,病机才是疾病的实质。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应用中医气为一元的整体观理论为指导,以《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为渊源,梳理并融合张仲景、金元四家及后世各家散在病机理论,通过抓纲带目,倡建病机十三条,提出病理因素是病机辨证的主导,病机证素是辨证的内核,病理因素的多元交叉、因果转化,是复合病机的病理基础、病证动态变化的根源。最后介绍其临床应用基本要领及程序,举例说明其应用方法和病机辨证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0.
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探讨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