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颅后窝肿瘤的术前术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后窝肿瘤在颅内肿瘤中发病率比较高,约占颅内肿瘤的28%~33%.颅后窝肿瘤以胶质瘤最常见,其中又以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为最多见,其次为髓母细胞瘤;发生于桥脑小脑角的听神经瘤占第二位,血管网状细胞瘤占第三位.从肿瘤良恶性程度看,与年龄密切相关,成人胶质瘤大部分也是分化良好的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而儿童胶质瘤中以髓母细胞瘤为主,多发于2~10岁,其它还有室管膜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等.这些肿瘤恶性程度高,即使良性肿瘤者也易复发.  相似文献   

2.
<正>脊髓胶质瘤为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率相对较低的肿瘤之一,约占整个椎管肿瘤的10%,年发病率约为0.22/10万~([1]),病理类型也较多,主要分为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神经节神经胶质瘤、神经节神经细胞瘤、混合型星形和胶质母细胞瘤等,而前两者最多见,大约各占40%。在成人中,大多数脊髓胶质瘤是室管膜瘤,而在儿童中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是星形细胞瘤~([2,3])。目前对于脊髓胶质瘤的治疗方案也呈现多样化,包括显微外科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等。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脊髓胶质瘤常见类型(室管膜瘤、星形  相似文献   

3.
使用胶质银染色技术对80例胶质瘤进行核仁组织区(AgNORs)定量研究.其中星形细胞瘤49例(星形细胞瘤Ⅰ级13例,Ⅱ级11例,Ⅲ级25例),室管膜瘤16例(良性室管膜瘤6例,恶性室管膜瘤10例),髓母细胞瘤15例.观察结果表明:星形细胞瘤Ⅰ级和Ⅱ级之间平均每核含Ag—NORs颗粒数相差显著(P<0.05),星形细胞瘤Ⅰ级和Ⅲ级、Ⅱ级和Ⅲ级及良、恶性室管膜瘤之间平均每核AgNORs颗粒数均相差非常显著(P<0.01).提示AgNORs定量研究有助于良、恶性胶质瘤的鉴别,对肿瘤的分级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冰 《吉林医学》2010,31(13):1733-1734
颅内神经胶质细胞瘤简称胶质细胞瘤或胶质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衍生的一些细胞成分,包括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胶样囊肿,髓母细胞瘤及松果体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发生率为0.005%。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5%左右。颅内胶质瘤是脑实质内肿瘤,多为恶性,大多呈浸润性生长,无明显边界。  相似文献   

5.
脊髓髓内肿瘤31例显微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显微外科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6年7月至2002年10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31例脊髓髓内肿瘤的经验。结果室管膜瘤占51.6%,星形细胞瘤占32.3%,脂肪瘤占6.5%,上皮样囊肿占6.5%。全组手术全切除率为64.5%,16例室管膜瘤全切除,10例星形细胞瘤的全切除率为40%,近全切除率为30%,部分切除率为30%,2例脂肪瘤行大部分切除,1例转移瘤和2例上皮样囊肿为近全切除。结论脊髓髓内肿瘤以低恶性度肿瘤多见,手术效果较好,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6.
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切除技巧,提高疗效,减小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髓内肿瘤病例,其中室管膜瘤9例、星形细胞瘤6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结果:肿瘤全切:室管膜瘤9例,星形细胞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部分切除:星形细胞瘤3例。仅行活检:星形细胞瘤1例。术后3个月随访.症状改善9例,无变化4例,加重4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有效手段,对于不能切除的恶性脊髓内肿瘤,手术不仅可以明确病理,也可以通过减压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脊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经验 ,探讨脊髓肿瘤的手术时机 ,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 39例脊髓髓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肿瘤的类型、肿瘤部位、临床症状及体征、手术切除程度、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上皮样及皮样囊肿 18例 ,室管膜瘤 6例 ,星形细胞瘤 10例。室管膜瘤、上皮样及皮样囊肿可达到全切或近全切除 ,星形细胞瘤仅可部分切除。大部分病人术后神经功能不同程度得到改善。结论 对绝大多数脊髓髓内肿瘤应行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对室管膜瘤、皮样及上皮样囊肿多能做到肿瘤全切除 ,对星形细胞瘤可辅助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8.
刘艳  杨林 《安徽医学》2015,(3):371-374
脑胶质瘤是来源于神经上皮的颅内常见恶性肿瘤,根据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征,将其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少突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1],几乎占原发恶性脑肿瘤的80%[2]。脑胶质瘤通过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影响机体,其中血管生成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阻断血管生成成为了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脑胶质瘤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尽管习惯上将其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神经胶质瘤和室管膜瘤.本文试着论述星形细胞瘤的成因及MR表现.  相似文献   

10.
室管膜瘤(ependymoma)是由覆盖脑室的室管膜上皮长出,多发生在脑室系统.良性的是室管膜细胞瘤,恶性的是室管膜母细胞瘤.在神经胶质瘤中占18.2%,在颅内肿瘤中占4.6%~6%.男多于女.儿童及青年多见.约3/4位于幕下,约1/4位于幕上.幕下室管膜瘤以良性多见,而幕上以恶性室管膜母细胞瘤多见.  相似文献   

11.
脊髓髓内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附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和评价脊髓内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胶质瘤42例的结果。结果:22例室管膜瘤中全切除19例(86.4%),20例星形细胞瘤全切除9例(45.0%),全组无手术死亡。32例随访3个月至5.5年(平均31个月)。最后一次随访结束时(失访按出院前的神经功能评定);肌力改善15例(35.7%),不变21例(50.0%),加重5例(11.9%)。结论:室管膜瘤应力争一期全切除,星形细胞瘤不应强调全切除而以手术减压为主。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改善脊髓髓内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苗重昌  何银 《河北医学》2002,8(4):321-323
目的:探讨MRI对不同病理类型髓内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价其临床运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资料完整的3l例经MRI诊断,手术病理证实的髓内肿瘤,室管膜瘤16例,星形细胞瘤9例,畸胎瘤4例,血管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各l例。就不同病理类型髓内肿瘤术前MRI诊断与术后复查MRI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室管膜瘤往往表现为境界清晰的结节影,空调范围大,术后残余及复发率低(2/16),星形细胞瘤形态不规则,境界不清晰,病变周围或内部常有囊变区,手术残余及术后复发率均高(9/9)。结论:利用MRI检查,尤其是增强扫描能够鉴别髓内肿瘤的病理类型,评估其手术完全切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对右侧额颞顶叶胶质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收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8例右侧额颞顶叶胶质瘤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资料,并对额颞顶叶胶质瘤患者的肿瘤大小、类型、与周围组织关系以及病变级别等CT影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诊断出星形细胞瘤26例,少枝胶质瘤7例,3例室管膜瘤以及2例髓母细胞瘤。其中低级别胶质瘤6例,高级别脑胶质瘤32例。11例患者出现右侧侧脑室受压变窄,4例伴有脑内出血现象者。结论 CT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在对右侧额颞顶叶胶质瘤的诊断过程中,够清楚地显示出胶质瘤发育形态、大小,还能够确诊出胶质瘤类型和阶段,以及其侵犯周期组织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对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87例脑胶质瘤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并对脑胶质瘤患者的病变部位、与周围组织关系以及病变级别等MRI影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87例患者中诊断出星形细胞瘤56例,少枝胶质瘤15例,9例室管膜瘤以及7例髓母细胞瘤。根据WHO的脑胶质瘤等级划分原则,以MRI影像特征为基础,对脑胶质瘤进行等级划分,低级别脑胶质瘤9例,其中I级3例,II级6例,高级别脑胶质瘤78例,其中包括III级54例和23例IV级患者。结论 MRI在脑胶质瘤的诊断过程中,不仅能够定位诊断出肿瘤的发育部位、大小、形态,还能通过综合分析胶质瘤的MRI影像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定性诊断其肿瘤类型以及级别,能很好的区分低级别脑胶质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手术方法与手术疗效。所有病例均行MRI检查,三维上肿瘤均在髓内方可诊断为脊髓髓内肿瘤。结果:髓内肿瘤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肢体感觉麻木、疼痛,早期括约肌紊乱不明显,病情加重出现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手术全切除35例,大部切除1O例;病理报告前三位是星形细胞瘤20例,室管膜瘤13倒,脂肪瘤8例。术后运动及感觉障碍改善40例,改善不明显6例,加重8例,手术死亡4例;随访46例,4例死亡,5例肿瘤复发。结论:MRI对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特异性高,髓内肿瘤应早期诊断,掌握时机,尽早力争全切。对恶性和未全切肿瘤行放疗,疗效显,手术方法随肿瘤类型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6.
孙贵耀 《医学综述》2014,20(21):3894-3896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该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传统保守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外固定、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等,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骨折病的发生率仍较高。根据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和老年患者本身特点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对减少骨折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311例脑干胶质瘤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进一步了解脑干胶质瘤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的311例脑干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影像学特点及生长模式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脑干不同位置、不同类型胶质瘤生长模式不尽相同.全组患者肿瘤手术全切率为40.5%,近全切率为29.9%,部分切除率为29.6%;术后好转、稳定者占72.4%,恶化及出现新体征者占27.6%;手术死亡率约为1.3%.室管膜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67%;星形细胞瘤为42%,其中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为14%;胶母细胞瘤无1例生存超过5年.结论脑干胶质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对脑干的侵及存在差异.手术对局限性分化良好的胶质瘤疗效满意,甚至可以治愈,并可帮助一些恶性胶质瘤患者暂时缓解症状,为综合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t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在人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R及PCNA与脑肿瘤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脑肿瘤临床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R及PCNA在90例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肿瘤细胞中P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7.89%、50%、58.33%,PCNA阳性率分别为65.79%、92.86%、66.67%,星形细胞瘤中PR表达与PCNA表达、PR表达与肿瘤分级以及PCNA表达与肿瘤分级之间相关性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中有相当数量PR存在,推测PR可能部分参与了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生长,对于PR阳性的星形细胞瘤患者手术后选择PR拮抗剂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9.
脊髓髓内肿瘤的鉴别诊断与手术时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各种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的鉴别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方法以运动功能障碍分级,对经显微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7例(160个肿瘤)髓内肿瘤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它们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主要的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表现无明显不同,而其影像学上各有其特点。无运动功能障碍组的肿瘤明显小于发生运动功能障碍组。手术前、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分级呈线性正相关。结论磁共振影像(特别是对比剂强化后的)能对大多数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和血管网状细胞瘤加以鉴别。及时地微创性的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