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确诊某比格犬繁育基地群发性尿路结石的病因及其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临床诊断、病理剖检、病理切片、结石成分红外检测及电镜观察分析、饲料成分分析、回顾性调查分析等手段以及综合的处理措施。结果大量比格犬出现了日渐消瘦,并出现了食欲减少、拱背、夹尾、排尿困难等临床症状。对抽样的比格犬进行病理剖检,心、肝、脾、肺、肠以及脑组织未发现异常的眼观病理变化,在肾、输尿管、膀胱及雄性动物的尿道狭窄部发现有泥沙样或0~24cm^3大小的硬性的石头样的结晶。病理切片发现肾脏组织中有大量尿酸盐结晶。经红外分析仪发现结石为非碳酸钙,磷酸钙,草酸钙,但图像的变化趋势与尿酸类似,经电镜检测未与现有物质相符合的晶体结构,临床化验结果为尿酸(+)、磷(-)、铵(+)、碳酸(-)、草酸(-)、钙(-)、镁(-)、胱氨酸(-),初步确定为尿酸盐结石。对本繁育基地2年内的生产管理、卫生防疫、水源变化、药物使用、饲料配方及库存原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与检测,发现除饲料原料中肉粉中掺有大量的非蛋白氮物质外,其余的都没有任何变化。通过综合治疗,该群发性尿路结石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该肉粉是引起群发性尿路结石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比格犬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记录并比较了180头不同年龄比格犬的Ⅰ、Ⅱ、Ⅲ、aVR、aVL和aVF六个导联的心电图。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心率减缓,P-R间期和Q-T间期延长,但QRS时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格犬具有生物学性能稳定的特点,适用于生物医学研究。文中研究比格犬的解剖学应用特点。方法:选用10只比格犬行游离空肠移植下咽部及颈部食管重建术,对比格犬颈部肌肉、血管、神经等进行详细的局部解剖。结果:比格犬具有颈部肌肉发达,颈外静脉位置表浅且细小,动脉分枝清楚,食管内膜坚韧,抗损伤力较强等特点。结论:比格犬的颈部解剖特征对进一步研究重建颈部组织缺损、颈部器官移植等实验研究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试本中心比格犬群哺乳期的生物学特性 ,为比格犬封闭群的建立奠定基础 ,为科学实验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随机对雌、雄各 30只仔犬进行从出生到 6 2d的体重、体长、体高、尾长、胸围、腹围发育指标测定。结果 测定后经统计学分析和制图 ,发现该群仔犬 30d前生长均匀一致 ,30d后雄性仔犬生长速度略高于雌犬 ;雌、雄仔犬的各项生长指标呈并行状态 ,同步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自发性肝硬化比格犬肝脏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和血清生化改变,以建立适用于GLP的实验动物背景资料。方法下肢静脉采血制备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ALT、AST、TP、ALB、ALP、TBIL、TC、TG、GGT等肝功能指标,比较患病动物与同期空白对照组动物上述指标的差异;对比格犬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光学显微镜下描述其病理形态学特点。结果与同期空白对照组动物相比,患病动物ALT、AST、ALP、TBIL、GGT显著升高,ALB显著降低;与正常组织相比,肝硬化的肝细胞呈结节状再生、排列紊乱,形成数量不等的假小叶,假小叶周围被增生的胶原纤维所包裹。结论需加强比格犬自发病变的病理监测,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实验动物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比格犬和杂种犬制作的右心室快速起搏至房颤模型,选择出表达更加稳定的房颤动物模型.方法 雌性杂种犬与比格犬各8只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8只杂种犬分为2组,每组4只,记为杂种犬对照组与杂种犬实验组;将8只比格犬分为2组,每组4只,记为比格犬对照组与比格犬实验组.各实验组在X线透视下,经颈外静脉将1条心室起搏电极植入右心室心尖.连接心室起搏电极与起搏器,起搏器埋于右侧颈部皮下.以240次/min快速起搏心室,送回动物房饲养.2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电生理指标,处死,快速取出心脏,测定心脏重量等相关指标.结果 比格犬在心率,心脏系数,左心室内压这几个指标中与杂种犬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格犬对照组与杂种犬对照组心房不应期无明显差别;杂种犬实验组右心室快速起搏后心房不应期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格犬实验组右心室快速起搏后心房不应期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格犬对照组与杂种犬对照组比较,房颤诱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格犬较杂种犬在右心室快速起搏至房颤模型中表达稳定,效果明显,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比格犬脏器自发病变的发生情况,以建立应用于GLP的比格犬自发病变的病理图谱。采用组织学技术结合临床检验,分析了10~18月龄的60例比格犬肝脏的组织病理变化和肝功能指标。结果发现,7项肝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偏差。63.3%的比格犬肝脏存在不同性质和程度的组织学病变。包括实质细胞的各种退行性变化、不同程度的坏死和增生,结缔组织的增生和纤维化,炎性细胞浸润,脓肿、囊肿等共20种病变。肝脏病变程度和发生率与性别无关,同一个体肝脏病变的种类数平均约3种。结果提示,应加强实验动物自发病变的病理监测,为药物安全性评价试验提供受试动物自发性病变的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9.
比格犬垂体囊肿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比格犬垂体囊肿自发性病变的发生情况,以建立适用于GLP的实验动物背景资料。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对60只8~10月龄实验对照组比格犬垂体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光学显微镜下描述垂体囊肿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并统计其发生率。结果囊肿多出现在垂体的远侧部,囊壁由一层扁平或立方状上皮构成,囊腔内可见黏液状物;囊肿总体发生率为23.3%,其中雌性为13.3%,雄性为33.3%。结论应加强比格犬自发病变的病理监测,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实验动物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0.
实验比格犬主要脏器重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和比较了不同年龄和性另1人工饲养实验比格犬主要脏器的重量和系数。结果表明:青年组雄性心、肺、肾重量高于雌性;中年组雄性和雌性肺、胸腺、甲状腺重量与青年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中年组雌性和雄性的肺、胸腺和甲状腺与青年雌性和雄性的对应脏器系数有差异,其中胸腺脏器系数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1.
记录50 头6 ~8 月龄Beagle 犬Ⅱ导联的正常心电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提示雌性与雄性犬比较,各项指标测量值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 。对70 头Beagle 犬进行心电图检测,结果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的比率为11-4 % (8/70) ,T 波异常(T 波倒置和双相T 波) 的比率为14-2 % (10/70) ;对T波异常Beagle 犬进行了心肌酶学指标谷草转氨酶(AST) 、肌酸激酶(CK) 、乳酸脱氢酶(LDH) 测定和心脏组织学观察,并与T波正常的Beagle 犬比较,结果显示二者AST、CK、LDH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 ,但二者心肌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主要研究谷胱甘肽(GSH)口服后的吸收情况。方法 Beagle犬5只,先后分别经口、静注给予GSH及其构成氨基酸后,用HPLC法测定血中浓度。结果 在清醒犬,单剂量(3.89、1.62mmol/kg)一次或单剂量(0.49mmol/kg)连续5、10d经口给GSH后,犬前肢静脉血浆中GSH、甘氨酸明显升高(P<0.05~0.01);如上单次给予1.62mmol/kg(等于GSH分子中含有的摩尔数)构成氨基酸后,血浆中的GSH水平未见变化,但构成氨基酸均显著增加(P<0.01);在麻醉犬,经口给GSH1.62mmol/kg后,1~6h内肠系膜静脉血浆GSH水平高于前肢静脉(P<0.05~0.01);清醒犬ivGSH0.065mmol/kg后静脉血浆中GSH的Kel1和T1/2α分别为8.04h-1和0.09h,且在降至基值后又出现一个再分布的小峰。结论 GSH经口给药后部分可以整分子吸收,经肝脏后血浆中GSH浓度明显下降,可能是由于肝脏的摄取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格犬人工感染埃立克体后的病理学变化。方法用常规病理学方法,对6只人工感染埃立克体的比格犬进行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剖检见主要器官和皮下出血、淤血,脾、肝肿胀;病理组织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淋巴结的严重水肿,脾、肝、肺和肾的血管内及肝血管周围存在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灶性增生,皮肤表皮层变薄、皮肤皮脂腺腺泡上皮和毛囊变性坏死。结论比格犬人工感染埃立克体后剖检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与文献基本吻合,但剖检病变更为明显,这可能与中国病原株的致病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传统安全药理研究方法,论证遥测方法的优势。方法分别使用传统安全药理方法和遥测技术对Beagle犬进行连续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电等生理指征监测,分析对比麻醉状态、清醒状态和采食前后Beagle犬的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维持麻醉会造成动物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和心电QT间期等出现显著变化;清醒动物24 h的生理指标变化不明显,并呈现出一定的生物节律;相对清醒动物,麻醉动物的心率显著升高、血压显著升高、心电QRS(QRS段)和QTcf(QTcf间期)显著延长、呼吸频率降低;采食后动物心率显著升高,QTcf极显著延长。结论传统安全药理研究方法会影响动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QT间期等生理指标,影响药物评价的客观性,通过遥测技术使用清醒动物进行安全药理研究能够减少误差,但在具体应用时需尽量排除外界干扰。  相似文献   

15.
正常Beagle犬的生物学及心电图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正常Beagle犬的生物学及心电图学特性参考值。方法正常Beagle犬200只,测量身长、体重、饮水量、进食量、心电图Ⅱ导联等指标。结果1.Beagle犬的体长、体重、进食量和饮水量有着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2.Beagle犬的心搏数雌雄略有差别,但P-R间期、QRS时段和P-T时限较为稳定。结论为正常Beagle犬的生物学及心电图学特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一种可靠简便的Beagle犬肾移植模型,观察了伪手术组与模型组犬肾移植术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一般情况变化。发现Beagle犬肾移植模型稳定;Beagle犬经肾移植术后第3天起,血清Scr和BUN迅速升高,Scr从术前61.1±1 3.5 μ mol/L上升到术后1153.9±124.4μmol/L,BUN从术前3.6 8±0.62 mmol/L到术后24.23±7.17 mmol/L,而伪手术组的Scr和BUN则一直稳定维持;一般情况观察和移植肾外观形态检查均发现典型的急性排斥反应表现。因此,该模型制作简便、可靠,稳定性高,可用于移植免疫学研究和免疫抑制剂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Beagle犬脑脊液连续留取的方法。方法通过氯胺酮麻醉进行腰椎穿刺后置管可连续留取脑脊液。结果腰椎穿刺置管后成功连续留取清亮脑脊液超过48h。结论腰椎穿刺置管连续留取脑脊液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8.
王铁生  林李嵩  黄立 《医学综述》2009,15(14):2206-2207
目的观察复合麻醉在犬同种异体颜面部复合组织移植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以比格犬为实验动物,以氯胺酮诱导麻醉,3%戊巴比妥钠和速眠新维持麻醉,术野采用0.5%的利多卡因浸润麻醉,观察比格犬麻醉后诱导期、麻醉期和苏醒期的表现。结果复合麻醉用量比推荐剂量少,比格犬在实验中麻醉效果好,诱导期短,氯胺酮的诱导期为(3.7±2.4)min,戊巴比妥钠和速眠新复合麻醉后,诱导期为(3.2±2.5)min,麻醉维持时间约100min,苏醒快,平均约10min。结论氯胺酮、速眠新、戊巴比妥钠和利多卡因复合麻醉进行犬颜面部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手术,麻醉用药剂量小,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涂层微种植体在不同愈合时间时骨组织中Ⅰ型胶原(ColⅠ)和骨钙蛋白(OC)表达水平的变化,阐明RGD肽涂层对微种植体骨整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6只成年雄性Beagle犬,将36枚微种植体分为2组,实验组为RGD肽涂层微种植体,对照组微种植体表面未做处理(n=18)。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在第0、4、6周时分别在Beagle犬上颌骨左、右侧植入区(第 2、第3、第4前磨牙根分叉区域随机选取任一部位)各植入1枚种植体,一侧为实验组,对侧为对照组。实验第8周时处死动物,获得愈合时间为2、4和8周的微种植体-骨组织标本,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检测微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ColⅠ和OC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显示有一定的成骨反应,愈合2和4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骨组织表现为较强的成骨反应,8周时骨反应趋于一致,均可见板层状骨组织。实验组微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ColⅠ和OC表达水平在2和4周时高于对照组(P<0.05),8周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愈合4周时微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 Col Ⅰ表达水平高于2和 8周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2周与8周时 Col Ⅰ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微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OC表达水平随愈合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8周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2周时(P<0.05);实验组愈合4周时O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2周时(P<0.05),而对照组2周与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GD肽涂层能够提高微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ColⅠ和OC的表达,其在促进微种植体初期骨整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