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因再发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对桥血管和原发冠状动脉病变进行介入性血运重建分为介入治疗组(129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133例).随访1年后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靶病变/靶血管血运重建等;次要终点:非靶血管血运重建和心绞痛复发情况.观察心功能和因心血管疾病再住院率.结果 随访1年,2组患者共成功随访245例,其中介入治疗组124例、药物治疗组121例.1年后MACE发生率:介入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分别为9.7% (12/124)、23.1%(2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为14.5%(18/124)和27.3% (33/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心血管疾病再住院率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分别为10.5 (13/124)和21.5% (26/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4±11)%,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58±8)%](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和原发冠状动脉病变安全有效,中期预后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88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等心肌损伤指标的差异,并采用TIMI帧数(TFC)对冠状动脉血流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血清CK、CK-MB和cTnT水平分别为(82.31±22.46)U/L、(16.32±2.67) U/L、(0.07±0.05) ng/ml,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02.34±29.58) U/L、(19.29±3.45)U/L、(0.13±0.1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TFC值和平均TFC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能够有效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中的心肌损伤,显著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状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冠脉介入治疗与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疗效。方法45例UA患者中,20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23例接受抗凝治疗。结果冠脉介入治疗组显效率、再发心绞痛率均低于抗凝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生左心衰竭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与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前者能更好地改善冠脉血管灌注和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吴咏昕  袁颖  张宏 《江西医药》2012,47(5):450-451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药物治疗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6例AMI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和延迟PCI组(急性心梗后7-15d行PCI术),比较1年后两组间死亡、再发心梗和心绞痛的发生率以及左室的射血分数(LVEF);结果 PCI组死亡率、再发心梗和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而左室射血分数则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 AMI延迟PCI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1例首次诊为NSTAMI同时既往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药物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介入治疗组住院期间患者再发心绞痛及新发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低于药物治疗组(23vs4,30vs10;x~2=8.79,5.19;P0.05),而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vs1,1vs1;x~2=0.18,0.18;P0.05),随访6个月两组心绞痛发作、再发心肌梗死、新发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0vs21,29vs20,13vs9,2vs1;x~2=0.08,0.02,0.02,0.14;P0.05)。结论介入治疗可改善合并2型糖尿病的NSTAMI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症状,但介入和药物治疗对于6个月预后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减少心绞痛再发次数和再发事件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再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并观察随访发生再发心绞痛、再入院、心梗及死亡事件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发作次数及住院次数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发生再发心绞痛、再入院、心梗及死亡事件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无事件发生率(再发心绞痛、再入院、心梗及死亡事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减少再发次数和再次入院的次数,对降低再发心绞痛、再入院、心梗及死亡事件的发生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不同类型冠心痛中的变化和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6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67例,AMI患者59例,入院12h内采血,测定hs-CRP浓度,并记录其住院及随访期间的心脏性猝死、发生心肌梗死及再发梗死、心绞痛等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组hs-CRP水平高于UA组、SA组和对照组(P<0.01);UA组hs-CRP水平高于SA组(P<0.05)和对照组(P<0.01);且hs-CRP升高者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升高.结论 hs-CRP浓度在AMI及UA患者急性发作期明显升高,且与心脏事件发生危险性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UA患者中,30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0例接受抗凝治疗。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显效率、再发心绞痛率均低于抗凝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生左心力衰竭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前者能更好地改善冠状动脉血管灌注和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动态变化,并与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7例AMI5个时限、30例SAP、3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结果AMI组各时间的GMP-140与GPⅡb/Ⅲa,均高于对照组(P<0.01)及SAP组(P<0.01)。AMI组与SAP组比较,GMP-140、GPⅢb/Ⅲa在24h、48h、72h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1周、2周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自身的GMP-140和GPⅡb/Ⅲa有显著的动态变化(F=34.31,F=21.71均P<0.01);24h、48h与1周和2周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24h与48h、72h相比,48h与72h相比,及第1周与第2周相比则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AMI时血小板功能明显活化,持续3天增高,提示血小板膜糖蛋白参与了AMI冠脉内血栓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药物洗脱支架(DES)术后长期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植入DES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PCI术后1个月至1年间发生了胸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随机分为15个月联合用药组(A组,n =32)和12个月联合用药组(B组,n=32)两个亚组.对照组(C组)在PCI术后1个月至1年之间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观察三组远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及抗血小板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A、B、C组各为11例(34.4%)、21例(65.7%)、3例(6%);再发心绞痛A、B、C组各为7例(21.8%)、15例(46.9%)、2例(4%),A组、B组与对照组(C组)比较,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心绞痛再发生率增加(P<0.05);A组与B比较,A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心绞痛再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三组间出现抗血小板并发症A、B、C组各为6例(18.8%)、4例(12.5%)、4例(8.0%),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S支架内高风险患者PCI术后15个月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白晓谊  刘美霞  米杰 《河北医药》2006,28(12):1138-1139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6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6例,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PAPP-A和IL-6水平.结果 ACS组PAPP-A和IL-6的浓度显著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ACS患者PAPP-A和IL-6之间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r=0.62,P<0.01).结论 PAPP-A和IL-6是与ACS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相关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动态血压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24h动态血压变化.方法 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分别对8例AMI急性期患者、1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 AMI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比较: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者比较:24hSBP、24hDBP、dSBP、dDBP均降低,差异显著(P<0.05);并且AMI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 对AMI患者急性期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合理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4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并选择有胸痛、胸闷症状但经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状动脉病变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住院24 h之内测定外周静脉血MMP-3,其中UAP及AMI经治疗2~4周病情稳定后,再次复查MMP-3.结果 UAP及AMI组患者入院时外周血MMP-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P及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UAP组及AMI组外周血MMP-3的表达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结论 UAP和AMI患者血清MMP-3浓度明显升高,其水平与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可能相关,有助于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对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36例,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静脉滴注葛根素400mg,1次/d;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静脉滴注硝酸酯药物,口服阿司匹林及硝酸异山梨酯).疗程均为15 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和61.1%,心电图改善率分别为83.33%和61.11%,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高传玉  杨蕾  张静  吴以岭 《河北医药》2007,29(10):1067-1068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 临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明显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共计128例 ,采用2×2 设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组64例,男48例,女16例,年龄56~72(63±8)岁,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和常规治疗加通心络治疗组(32例);不愿意接受PCI治疗的64例患者为药物治疗组(男49例,女15例),年龄55~74(62±8)岁,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加通心络治疗组.观察指标有: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再血管化治疗)、转氨酶、再住院率和无症状生存.结果 PCI组随访6~27(16±12)月;药物组随访7~2 8(15±13)月.PCI组,随访期间无症状生存为78.0%,药物治疗组随访期间无症状生存为46.9%(P<0.05),再血管化PCI组有3例,药物治疗组有13例(P<0.05).2组均无死亡病例.PCI 组 ,随访期间无症状生存常规治疗组和合用通心络组分别为65.6%和90.6%(P<0.05),再血管化有3例.药物治疗组,随访期间无症状生存常规治疗组和合用通心络组分别为37.5%和56.3%,再血管化13例(P<0.05).结论 PCI组无症状生存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通心络治疗组无症状生存高于常规治疗组,并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芪参胶囊联合盐酸地尔硫卓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4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地尔硫卓片,30mg/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芪参胶囊,0.9g/次,3次/d。两组均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SAQ各维度积分和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85%和97.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Q各维度积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SAQ各维度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核因子抑制蛋白-κB(NF-κB)、髓过氧化物酶(MPO)、肌钙蛋白(CTnI)、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A12)、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芪参胶囊联合盐酸地尔硫卓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控制患者症状发生,改善机体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单纯药物治疗对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共49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慢性闭塞的患者,29例对闭塞病变行PCI术成功(手术组);20例因未行PCI术或手术不成功而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临床随访(5~12个月),比较两组随访病例临床终点事件;复查心脏彩超,观察患者心功能及室壁运动情况.结果 手术组不稳定心绞痛,再次心梗及死亡率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彩超显示手术组心功能及室壁运动情况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 PCI可改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远期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各项常规专科护理,干预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加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治疗2周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治疗4周后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结果 治疗2周后,2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评分及SAQ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过程中加行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张云  黄文珠  许端敏  陈畅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881-2883
目的 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ST段回落程度、T波早期倒置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ST段抬高型前壁AMI接受PCI患者62例,其中男40例,女22例.按PCI术后1hST段回落程度分两组:ST段回落≥50%组(A组,n=52),ST段回落<50%组(B组,n=10);按术后24hT波是否倒置再分为两组:倒置组(C组,n=47),未倒置组(D组,n=15).观察A、B及C、D组6个月内左心功能改善的差异.结果 A组、C组患者6个月内左心功能恢复优于B组、D组(P<0.05).结论 AMI患者PCI再灌注治疗后对ST段和T波的分析是一种简便、实用的预测心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脉血康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 mg,1次/d,口服)和拜阿司匹林片(100 mg,1次/d,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脉血康胶囊(0.75g/次,3次/d,口服),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 28/3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 (24/3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 (25/30)比66.7%( 20/30),P<0.05].治疗后2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血康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