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纯颈丛阻滞或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颈肩部手术可能麻醉效果不满意,须复合局麻或全麻才能完成手术,我院近四年来采用改良式颈丛神经阻滞复合肌间沟神经阻滞应用于颈肩部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得宝松弥可保合剂侧隐窝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小兵  张明生  李琼 《江西医药》2004,39(2):141-14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因,治法较多,目前常用针灸、骨盆牵引、按摩理疗、胶原酶溶盘术、硬膜外腔阻滞和外科手术等法治疗。侧隐窝阻滞属于硬膜外腔阻滞,我科采用得宝松弥可保合剂侧隐窝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4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笔者采用神经阻滞方法(硬膜外腔给药和区域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共3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更正     
臂从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麻醉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有时麻醉效果不确切,不能满足手术要求。虽然有时辅用静脉全麻药也能顺利完成手术,但却增加了麻醉的风险,给术中麻醉管理带来不必要的负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不佳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有穿刺方面的问题(如异感不明显、离神经干太远、没进入神经鞘等),当造成麻醉效果不满意。常用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有肌间沟阻滞法和腋路阻滞法,而锁骨上阻滞法和锁骨下血管旁阻滞法因有致气胸的并发症而相对较少应用。选择合适的臂丛麻醉方法,直接影响麻醉的效果,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荟 《淮海医药》1998,16(2):15-15
颈丛神经阻滞四方法不同,麻醉效果就有差异,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也有区别。为了减轻颈丛阻滞时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提高阻滞完善率,减少副作用,我们选择了100例甲状腺瘤(或囊肿)手术,采用两种不同的颈丛神经阻滞方法,观察并比较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闭孔神经阻滞麻醉(TURP)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经尿道行前列腺或膀胱肿瘤电切术(TURP),观察采用单侧或双侧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手术操作时体位变化与使用电凝指标的调整,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TURP)手术260例,患者合并心、肺及高血压疾病的均完善检查,(ASAII—III)常规治疗稳定及控制病情,因病情需要部分患者用药至术晨。根据手术部位麻醉要求,未做神经阻滞为A组,做单侧神经阻滞为B组,做双侧神经阻滞为C组。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及阻滞效果,术中出现肢体抽动是否剧烈,影响手术操作程度,进行麻醉质量评价。结果C组麻醉阻滞效果明显好于其他两组。B组阻滞侧效果好,(2.1%)另一侧在使用电凝时仍有轻微抽动。A组出现神经反射明显增多,(3.4%)有3例患者轻微反射调整体位及改变电凝指标后好转,有2例患者因神经反射剧烈需要行闭孔神经阻滞,才以完成手术。麻醉满意度c组〉B组〉A组。结论(TURP)膀胱肿瘤或前列腺向内增生叶,靠近3点9点处,采用双侧闭孔神经阻滞或单侧神经阻滞,能避免神经反射,提高手术麻醉质量,具有良好的实用行和安全行。  相似文献   

7.
下肢手术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琳  王国林 《天津医药》2003,31(10):636-639
目的 :观察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及芬太尼用于外周神经阻滞时对镇痛的影响。方法 :5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 ,A、B组采用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A组神经阻滞前静脉给予100μg 芬太尼 ,B组将100μg 芬太尼均分2份用于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C组采用重比重布比卡因10mg行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结果 :A、B2组神经阻滞后平均动脉压 (MAP)无显著改变 ,C组阻滞15min和20min时MAP较基础值明显下降 (P<0 .01)。A、B组感觉神经阻滞范围小于C组 ,镇痛时间长于C组 (P<0 .01)。B组镇痛时间长于A组 (P<0 .01)。A、B组镇痛时间长于运动阻滞时间 (P<0 .05 ,P<0 .01) ,术中麻黄碱用量和术后24h内要求镇痛的人数少于C组 (P<0 .01)。结论 :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比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镇痛时间长 ,无不良反应 ,芬太尼用于下肢外周神经阻滞 ,可使镇痛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8.
椎管内联合阻滞与硬膜外阻滞联合骶丛阻滞在临床上认为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对母婴无不良影响的镇痛 ,但两者又有一些差别 ,现将近两年我院用于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副作用及对母婴的影响进行比较。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 ,我院对产程中接受无痛分娩的单胎、头位、无麻醉禁忌证的足月妊娠初产妇100例施行了分娩镇痛 ,采用随机、双盲、序贯法设计 ,分为两组 ,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体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其中采用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联合阻滞用药者 (椎管内联合阻滞 )和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骶丛阻滞用药者各50…  相似文献   

9.
对于肩部手术.一般均采用全麻.但有诸多不便之处。笔在复习肩颈部解剖的基础上.将颈丛神经阻滞加臂丛神经短支的阻滞方法(简称双重神经阻滞法)试用于肩部手术.经过临床46例病人的验证,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操作方法和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9年12月以来。采用股神经加坐骨神经复合阻滞施行膝部及膝部以下部位手术68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周晓松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8):2784-2784
目前,锁骨手术在神经阻滞麻醉方面多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深丛阻滞的方法,颈深丛阻滞常带来诸多并发症.为了减少这些麻烦,笔者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手术6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是由Winnie于1964年提出的锁骨下血管旁阻滞,由于其较小的剂量就可得到较高的臂丛神经阻滞,可广泛用于上臂、前臂及手部的手术麻醉。但是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多在盲探或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完成。为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我院采用B超定位下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以B超仪定位行一针三点阻滞法,7例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前治疗腰痛的方法很多,我院采用椎间隙“十”字阻滞治疗腰痛患者,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臂丛神经阻滞两点入路双重阻滞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阐述臂丛神经阻滞两点入路双重阻滞法在临床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108例分两组,S组采用肌间沟和腋路两点入路进行阻滞,D组采用单一入路阻滞,或肌间沟、或腋路、或锁骨上,选择哪一种入路根据伤情来定。两种方法注入相同浓度的药物。结果S组与D组中的各组比较,各分支神经阻滞完善所需要的时间均缩短P〈0.05,完善率普遍增高P〈0.05,并发症未见增加。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两点入路双重阻滞法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颈椎旁神经阻滞复合葛根汤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采用颈2椎体横突周围阻滞加痛点阻滞进行颈椎旁神经阻滞,每周1次,1个月为1疗程。同时服用葛根汤1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临床观察,23例患者治愈17例(占73.91%);好转6例(占26.09%);无效0例。结论 颈椎旁神经阻滞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葛根汤具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功效,两种方法合用可起到相互协同、巩固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肩部及锁骨手术时,存在麻醉效果阻滞不完善的缺点,术中需加辅助药。2001—2004年我院采用颈丛加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的方法用于肩部及锁骨手术共136例,均获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芬太尼、罗哌卡因联合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骨科,单纯手部或上肢外伤的手术较为常见,通常采用的麻醉方式是臂丛神经阻滞,在无神经刺激器引导下,阻滞失败时有发生,其中以阻滞不全多见。本文旨在观察罗哌卡因加入一定量的枸橼酸芬太尼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对镇痛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胡凯 《江西医药》2008,43(12):1383-1385
目的观察C4横突阻滞联合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锁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Ⅰ组n=30)、试验组(Ⅱ组n=30),Ⅱ组采用C4横突阻滞联合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Ⅰ组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均应用1%利多卡因 0.25%罗哌卡因混合液25ml,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阻滞效果。记录麻醉前后及术毕监测患者HR、BP、SpO2,观察有无麻醉并发症。结果Ⅱ组中麻醉效果为优者(93.3%)明显多于Ⅰ组(53.3%)。术中两组病人生命体征均平稳,无麻醉并发症。结论C4横突阻滞联合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9.
侯宪锋  王琳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307-2307
目的:观察应用神经根阻滞注射疗法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86例瘙痒性皮肤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90例为对照组,采用口服抗组织胺药,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B组96例为治疗组,采用神经根阻滞注射疗法,同时口服抗组织胺药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结果:A组疗效优良率为54.44%:B组疗效优良率为86.54%。两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神经根阻滞注射疗法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疗效好,操作简单,安全,是辅助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臂丛复合颈丛阻滞用于肩部手术的体会。方法选择100例肩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Ⅰ组为对照组行单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为Ⅱ组,行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结果Ⅱ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Ⅰ组,镇痛完善,肌肉松弛充分。(P〈0.05)Ⅱ组无一例出现颈丛神经阻滞并发症。结论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部手术,麻醉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