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中国南海软珊瑚Nephthea brassica的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2种多羟基甾醇,通过红红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数据分析,确定它们的分别为已知的24-亚甲基胆甾-5,24(28)-二烯-3β,7β,19-三醇(1)和新发现的24-亚甲基-5α-胆甾烷-3β,6β,9α,19-四醇(2)。  相似文献   

2.
垂盆草中的甾醇化合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景天科药用植物垂盆草的新鲜全草中分离到4种甾醇类成分,经化学和光谱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3β,6β-豆甾-4-烯-3,6-二醇(3β,6β-stigmast-4-en-3,6-diol)和一新化合物3β,4α,14α,20R,24R-4,14-二甲基麦角甾-9(11)-烯-3-醇(3β,4α,14α,20R,24R-4,14-dimethylergost-9(11)-en-3-ol)。  相似文献   

3.
空心苋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苋科植物空心苋的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九个化合物:空心苋酸(I)、齐墩果酸(Ⅱ)、(22E,20S,24R)-5a-8a-桥二氧-麦角甾烷-6,22-二烯-3β-醇(Ⅲ)、α-菠甾醇(Ⅳ)、β-谷甾醇(V)、胡萝卜甙(Ⅵ)、2',5-二羟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Ⅶ)、2.5-丁二内酰胺(Ⅷ)和丁二酸(Ⅸ)。其中空心苋酸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Ⅲ、Ⅵ、Ⅶ、Ⅷ和Ⅸ为从莲子草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4.
从马鹿茸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得16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胆固醇肉豆蔻酸酯(I)、胆固醇油酸酯(Ⅱ)、胆固醇软酸酯(Ⅲ)、胆固醇硬脂酸脂(Ⅳ)、胆固醇(V)、胆旮-50烯-3B-醇-7-酮(Ⅵ)、胆甾-5-烯-3β,7α-二醇(Ⅶ)、胆甾-5-烯-3β、7β-二醇(Ⅷ)、尿嘧啶(Ⅸ)、次黄嘌呤(Ⅹ)、同酐(Ⅺ)、脲(Ⅻ)、脲(XⅢ)、对羟基苯甲醛(XⅣ)、对羟基苯甲酸(XV)和尿苷  相似文献   

5.
从褐圆孔牛肝菌Gyropous castaneus中分离得到6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麦角甾醇(β-ergosterol,I),5α,8α-过氧麦角甾-6,22-双烯-3β-醇(5α,8α-epidoxyergosta-6,22-dien-3β-olⅡ),麦角甾-6,22-双烯-3β,5β,8β-三醇(ergosta-6,22-dien-3β,5β,8β-triol,Ⅲ),烟酸(nicotic a  相似文献   

6.
从云南‘雨林牌’血竭Dracaena cochinchinenbsis (Lour.)S.C.Chen中分离鉴定了一个新的酚苷:3,4-二羟基烯丙基苯4-O-「α-L-鼠李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2个已知的甾体皂苷:26-O-β-D-葡萄吡喃糖夫甾烷-5,20(22),25(27)-三烯-1β,3β,26-三醇-1-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α-L-葡萄吡喃糖基-呋甾  相似文献   

7.
以l-18-甲基炔诺酮的光学活性中间体氢物(1)为原料,经6步反应制得了l-18-甲基-3,17-二亚乙二氧基-雌甾-5-烯-11-酮(7),其中着重摸索了氢化反应、锂氨还原及将(4)的11α,17β-二羟基物用Jones试剂进行选择性氧化17β-羟基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8.
以l-18-甲基炔诺酮的光学活性中间体氢化物(1)为原料,经6步反应制得了l-18-甲基-3,17-二亚乙二氧基-雌甾-5-烯-11-酮(7),其中着重摸索了硼氢化反应,锂氨还原及将(4′)的11α,17β-二羟基物用Jones试剂进行选择性氧化17β-羟基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9.
夏枯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从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单体化合物:齐墩果酸(I)、β-香树脂醇(Ⅱ)、豆甾-7,22-二烯-3-酮(Ⅲ)、α-菠甾醇(Ⅳ)、β-谷甾醇(V)和胡萝卜甙(Ⅵ),还分离到2个各由一对立体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齐墩果烷-12-烯-28-醛-3β-羟基(Ⅶ)和乌索烷-12-烯-28-醛-3β-羟基(Ⅷ),以及齐墩果烷-12-烯-3β,28-二羟基(Ⅸ)和乌索烷-12-烯-3β,28-二羟基  相似文献   

10.
从柳穿鱼Linaria vulagrais Mill.的干燥全草中分得6个三萜化合物,通过光谱解析,鉴定它们的结构为环阿尔廷-25-烯-3β,24ζ-二醇,环阿尔廷-23-烯-3β,25-二醇(cycloart-23-ene-3β,25-diol,Ⅱ),isomultiforenol(Ⅲ),isomultiflorenone(Ⅳ),乌索酸(ursolic acid,(Ⅴ),马斯里酸(maslin『  相似文献   

11.
李建新  金永日 《医学教育探索》1998,(10):659-661,676
首次从长白山高山红景天RhodiolasachilnesisA.Bor.茎叶中分得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和理化方法鉴定6个:蒲公英赛醇乙酸酯(taraxerol-3β-acetate,I)异莫替醇(isomotiol,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胡萝卜苷(daucosterol,IV),红景天苷(rhodioloside,Ⅵ),β-(E)-肉桂醇基-O-(6′-O-α-L-k  相似文献   

12.
海绵AgelasoroidesSchmidt来自马耳他RdumilBies的1~3m深水中。从中分得5个化合物,经1H、13CNMR等分析,分别鉴定为oroidin(I)、2-氰基-4,5-二溴吡咯(Ⅱ)、4,5-二溴吡咯-2-羧酸(Ⅲ)、4,5-二溴吡咯-2-羧酸甲酯(Ⅳ)和4a-甲基-5a-胆甾-8-烯-3β-醇(Ⅴ)。Ⅱ经单晶Ⅹ-衍射晶体结构分析确证其结构,表明它是以极性空间基团结晶的。Ⅰ~Ⅴ的抗真菌、抗细菌、杀藻、抗疟活性试验结果表明,Ⅰ~Ⅴ在50μg水平,对真菌花药黑粉菌Ustilag…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开发新的5α-还原酶抑制剂,以3β-羟基-5烯-孕甾-20-酮(Ⅰ)为原料,经7步反应合成了3-羰基-4-甲基-4-氮杂-5α-雄甾-17β-羧酸(Ⅷ),再经酰氯法或硫代羧酸酯法合成了10个新的N-取代-3-羰基-4-氮杂-5α-雄甾-17β-酰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对新疆产鞘山芎根的精油,应用GC/MS方法进行了分离和研究,共检出33个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0个,主要为苯丙烯类衍生物。另外,还从该植物的非挥发部分首次分离得9个成分,鉴定了肉豆蔻醚酸(myristicicacid)(1),(E)-3-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肉桂醛(E)-3-methoxy-4,5-methylenedioxy-cinnamaldehyde)(2),佛手柑内酯(bergapten)(3),阿魏酸(ferulicacid)(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棕榈酸(palmiticacid)(6),硬脂酸(stearicacid)(7),芥酸(eru-cicacid)(8)。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开发新的5α-还原酶抑制剂,以3β-羟基-5-烯-孕甾-20-酮(Ⅰ)为原料,经7步反应合成了3-羰基-4-甲基-4-氮杂-5α-羧酸(Ⅷ),再经酰氯法或硫代羧酸酯法合成了10个新的N-取代-3-羰基-4-甲基-4-氮杂-5α-雄甾-17β-酰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中药密蒙花(Buddleiaofficinalis)的抗菌消炎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对花蕾的亲脂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结果: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齐墩果-13(18)-烯-3-酮(1),δ-香树脂醇(2),大戟烷-8,24-二烯-3-醇乙酸酯(3),α-菠甾醇(4),半乳糖醇(5)和香豆酸(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得,化合物1是首次从天然界中获得。  相似文献   

17.
以采自南海的软珊瑚膨胀柱虫变种Clavularia inflata Scherkvar.luzoniam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出化合物1,应用波谱和X-射线昌衍射分析等方法确定I的结构为(3E,5S,7E,11S,12S,14Z)-11-甲基-15-降dolabella-3,7,14-三烯-5--醇,它属于具有变形dolabellane碳架的双环二萜醇。  相似文献   

18.
刺海马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刺海马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脂溶性组分中分离得到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胆甾-5-烯-3β,7α-二醇、胆甾醇和胆甾醇硬脂酸酯等4个化合物,其中前者为首次从动物类药材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从中越猕猴桃Actinidia indochinensis的根部中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I),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Ⅱ),24-hydroxytormentric acid(Ⅲ),熊果酸(Ⅳ)和β-谷甾醇(Ⅴ),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其中化合物Ⅲ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自鞭柱唐松草根Thalictrum smithii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24S-环菠萝蜜烷-3β,16β,24,25,30-五醇-3-O-(2-O-β-D-木糖基)-β-D-木糖苷(I)、β-胡萝卜苷(Ⅱ)、小檗碱(Ⅲ)和5-羟基-4'-甲氧基黄酮7-O(6-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Ⅳ),其中I为一新的天然产物,并应用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